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76160      Online Users : 6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60


    Title: 我國當前糧政之研究
    Authors: 彭煥勛
    Contributors: 李金桐
    彭煥勛
    Date: 1985
    Issue Date: 2016-11-09 17:13:20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稻米是台灣最主要之作物,90%以上之農家種植稻米,鑑於過去糧食短缺及通貨膨脹之經驗,政府遷台後即以增產稻米供應軍糈民食穩定糧價為主要農業政策。過去卅年間稻米增產兩倍及壓低米價,政府成功地移轉了大量農業資金以支援工業發展,而促成了台灣經濟快速成長。
    由於工業成長所導致之高工資及稻米國際市場之萎縮,農業成長遠低於工商業,農家所得僅及非農家所得之6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農民所得為當前政府重要施政目標之一,乃於民國63年成立糧食平準基金,以提高於市價之保證價格收購稻穀,此措施固然提高農民種稻意願,增產稻米,卻發生倉容不足等困擾,亦造成政府財政上沈重負擔,截至民國73年底,庫撥基金達403億餘元,累計虧損381億餘元,致朝野對該基金之評論頗多。
    本文即在探討當前糧政中之平準制度,在兼顧政府財力負擔下,對推行中之稻田轉作及精緻農業研擬發展之方向,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簡述本文研究動機、目的及方法。
    第二章介紹政府遷台以來之農業發展及其問題。
    第三章探討糧食供需與平準制度。
    第四章分析糧食平準制度之功能與影響。
    第五章探討政策目標與平準制度。
    第六章綜上所述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之範圍2
    第三節 本文結構3
    第二章 台灣農業發展及其問題4
    第一節 農業發展過程4
    第二節 當前農業情勢及其問題11
    第三節 未來農業調整方向49
    第三章 台灣糧食供需與平準制度58
    第一節 光復後台灣糧食供需情形58
    第二節 未來糧食供需情形64
    第三節 稻米保證價格及糧食平準基金75
    第四節 稻米產銷與平準基金之運作83
    第四章 糧食平準制度之功能與影響88
    第一節 對稻米生產之影響88
    第二節 對糧食供應與土地利用之影響91
    第三節 對農民所得之影響93
    第四節 對政府財政收支之影響100
    第五章 政策目標與平準制度106
    第一節 當前農業政策目標及所需之保護106
    第二節 稻田轉作之方向與財政負擔111
    第三節 未來農業產出結構調整之展望1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7
    參考文獻
    圖表目錄
    表 2 ~ l :歷年糧食生產採行措施摘要表。9 ~ 10
    表 2 ~ 2 :農業人地比例15
    表 2 ~ 3 :耕地規模別、農戶數及耕地面積表。16
    表 2 ~ 4 :我國各產業就業人數與結構。17
    表 2 ~ 5 :我國各級產業勞動力之年增加數與年流動數。18
    表 2 ~ 6 :主要國家農業就業人口之外減情形。19
    表 2 ~ 7 中、日、美三國工資年上漲率之變化(%)。20
    表 2 ~ 8 :農家所得之來源。22
    表 2 ~ 9 :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與糧食消費支出。25
    表 2 ~ 10:台灣平均每人食物支出及結構。26
    表 2 ~ 11:台灣地區平均每人每年糧食可供消費量。27
    表 2 ~ 12:每人每年糧食消費量及未來預估值。28
    表 2 ~ 13:糧食自給率(貨幣基礎)。31
    表 2 ~ 14:糧食自給率(熱量基礎)。32
    表 2 ~ 15:農林漁牧生產之比重。35
    表 2 ~ 16:農作物生產之結構變動。36
    表 2 ~ 17:歷年每公頃勞動投入量。39
    表 2 ~ 18:農業就業人口結構變動。40
    表 2 ~ 19:國內固定資本形成毛額。41
    表 2 ~ 20:進出口貿易。44
    表 2 ~ 21:耕地、森林及魚塭面積。47
    表 2 ~ 22:作物複種指數。48
    表 2 ~ 23:稻田轉作六年計畫、轉作面積。50
    表 2 ~ 24:七十三年轉作成果表。51
    表 3 ~ 1 :台灣光復初期恢復稻作面積生產情形。59
    表 3 ~ 2 :台灣地區歷年來出口價值變動情形比較表。61
    表 3 ~ 3 :稻米外銷困難降低生產目標情形比較表。63
    表 3 ~ 4 :台灣地區每人每日熱量攝取量趨勢之預測。67
    表 3 ~ 5 :台灣地區糧食需要量(食用)-長期趨勢。69
    表 3 ~ 6 :台灣地區糧食總需要量(包括食用、飼用及工業用)-長期趨勢。70
    表 3 ~ 7 :台灣地區糧食需要量(食用)折算作物面積需要-長期趨勢。71
    表 3 ~ 8 :台灣地區糧食總需要量折算面積需要-長期趨勢。72
    表 3 ~ 9 :適當營養水準推計之台灣地區未來十年糧食需要(食用)折算作物面積。74
    表 3 ~ 10:民國七十二年第一期每公頃稻米生產成本。77
    表 3 ~ 11:糧食平準基金存糧計價表。80
    表 3 ~ 12:糧食平準基金歷年政府投入及虧損表。82
    表 4 ~ 1 :六十一年以來稻米種植面積及產量。90
    表 4 ~ 2 :各年度政府及私人稻米庫存數。92
    表 4 ~ 3 :歷年蓬萊米每百公斤利潤率之估計。95
    表 4 ~ 4 :糧食平準基金支出占當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比例。100
    表 5 ~ 1 :民國六十至七十年雜糧進口增加趨勢。108
    表 5 ~ 2 :提農民所得不同目標下之政府目標。110
    圖 4 ~ 1 保證價格下收益分析圖97
    Reference: 1.王作榮著,"我國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 台北時報文化公司(67年10月)。
    2.江榮吉撰,"台灣應有現代農業之觀念及政策" 農業金融論叢第三輯,民國 年3月,頁51 ~ 56。
    3.李舟生撰,"台灣農產品價格水準與價格政策之研究" 農業金融論叢第七輯,民國 年1月,頁81 ~ 103。
    4.李金桐著,"租稅各論"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2年6月初版。
    5.李庸三撰,"台灣人口成長對消費型態之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經濟論文叢刊第六輯(民國64年1月)頁177 ~ 210
    6.李國鼎著,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9年7月三版。
    7.邱乃乾撰,"嘉南輪灌區第二期稻田轉作雜糧之經濟分析" 農業金融論叢第十一輯,民國 年1月,頁291 ~ 323。
    8.吳文聰撰,"台灣農產品保證價格政策之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年6月。
    9.吳同權譯,美國糧食與農業政策"台灣經濟第49期"。
    10.林華德著,財政理論與政策,(台北:東華書局)民國66年10月三版。
    11.周嘉明撰,"進出口農產品對我國經濟之影響" 農業金融論叢第五輯,民國71年1月,頁90 ~ 106。
    12.金暻浩撰,"台灣人口成長與糧食供需之研究"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6卷第一、二期,民國68年3月及6月,頁:1 ~ 106、及117 ~ 156。
    13.洪筆鋒撰,"日本稻米減產政策及轉作措施" 農發會油印本。
    14.侯家駒譯,一般均衡分析。(台北:中華書局)民國67年9月出版。
    15.殷章甫撰,「第二階段農地改革緣起及基本措施」,農業金融論叢第五輯,民國71年1月,頁6 ~ 9。
    16.________「為何保護農業及如何保護農業,農業金融論叢第三輯,民國69年3月,頁86 ~ 90。
    17.徐榮義,"台灣糧食消費調查估計方法之研究" 農業金融論叢第六輯,民國70年7月出版,頁7 ~ 20。
    18.陳正澄著,"計畫經濟學" 台北:雙葉書廊,民國63年1月初版。
    19.陳希煌撰,"台灣農產品之需要及其預測-兼論我國糧食政策之課題。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補助計劃年碼:71農建-14-經14
    20.陳武雄著,"台灣稻米價格政策之檢討",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出版,民國61年6月。
    21.陳卓勳撰,"稻田轉作問題之探討"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1卷,第一期,民國73年3月,頁1 ~ 2。
    22.華松年著,台灣糧政史上、下冊,台北,商務印書 民國73年7初版。
    23.黃建森著,"農業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3年9月修訂初版。
    24.陳俠緯撰,"台灣農業多再經營及農業專業區問題之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第29卷第4期,頁170 ~ 183。
    25. ¬¬¬¬________撰 "台灣現階段農業發展關鍵問題之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第37卷第2期,民國69年6月,頁137 ~ 49。
    26.陳琮著,"農業政策學"(台北:建宏書局)民國67年9月三日版。
    27.陳超塵著,"統計學上冊"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台北民國62年8月19版。
    28.________著"統計學原理" 大中國圖書公司,台北民國63年1月再版。
    29.莊福典撰,"台灣糧食消費型態的轉變與糧食自給率"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民國72年9月出版,頁1 ~ 20。
    30.________撰 "台灣農家與非農家生活水準之比較" 農業金融論叢第六輯,民國70年7月出版,頁57 ~ 74。
    31.陳榮波撰,"台灣稻穀收購問題之探討" 台灣銀行季刊第28卷第1期,民國 年 月,頁277 ~ 318。
    32.________撰 "台灣現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之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 第29卷第1期,民國67年3月,頁269 ~ 301。
    33.張之義撰,"台灣主要糧食供需之計量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第30卷第4期,民國68年12月,頁141 ~ 73 。
    34.彭作奎撰,"台灣毛豬價格穩定措施之模擬分析" 農業金融論叢第6輯,民國70年7月,頁193 ~ 202
    35.________撰 "台灣稻穀保證價格制度對稻農收益之影響" 農業金融論業第8輯,民國71年7月,頁21 ~ 29。
    36.________撰 "台灣農產價格:一般物價與農民所得之研究"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70年6月,頁43 ~ 54。
    37.________撰 "台灣農產品價格水準變動及其農業生產政策之合義",農業金融第11輯,73年1月,頁95 ~ 114 。
    38.葉長明撰,"台灣區糧食政策之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12月。
    39. ________撰 "美國農業政策與立法之演進" 台灣省糧食局油印本。
    40.張金裕撰,"台灣糧食需求的所得與價格彈性之研究" 農發會補助計畫,民國69年10月。
    41.黃春旺撰,"保證價格收購對穀價穩定及稻農收入影響之分析"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農村經濟專輯,民國70年12月,頁247 ~257。
    42.黃登忠撰,"30年來台灣稻米價格之研究" 農業金融論叢第3 , 69年3月出版,頁104 ~ 38。
    43.張漢格撰,"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糧食供應需求結構之變化與展望" 國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叢刊第2輯,民國60年60月,頁201 ~ 48。
    44.黃際鍊撰,"台灣兼業農家之普及與特徵" 台灣銀行季刊第32卷第1期,民國70年6日,頁150 ~ 76。
    45.鄭詩華撰,"台灣農家與非農家生活水準之比較" 台灣銀行季刊第33卷第3期,民國71年9月,頁187 ~ 211。
    46.戴旭如撰,"台灣稻穀保證價格對農業生產結構之影響,高屏區之個案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27卷第2期,民國65年6月,頁217 ~ 44。
    47. _______撰 "稻穀保價收購之演變對農民所得之影響" 農業金融論叢第7輯,71年1月,頁53 ~ 59。
    48.魏國棟撰,"台灣地區農家所得與勞力投入結構變動起勢分析" 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1卷第1期,民國 年1月,頁51 ~ 70 。
    49.邊裕淵撰,"台灣農業發展與糧食自給率" 台灣銀行季刊第29卷第1期,民國67年3月,頁201 ~ 28 。
    50. _______撰 "農家在所得分配中之地位及農家所得分配",農業金融論叢第3輯,69年3月,頁143 ~ 52。
    51.國家建設委員會編印,"如何增加農工生產力之研究" 民國59年11月,財經類專題研究報告之一。
    52.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經濟研究處編印,當代經濟叢書之三,"世界的糧食危機與飢餓問題" 民國63年12月印。
    53.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經濟研究處編印,當代經濟叢書之十,"農業發展與糧食消費問題" 民國64年7月印。
    54.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經濟研究處編印, "當代經濟叢書之五十一" 台灣經濟成長及結構移轉-農業發展" 民國 年8月。
    55.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編印,"九年來台灣農業建設" 民國73年7月。
    外文部份:
    1.大川一司著,"農業の經濟分析"(東京,大明堂發行)昭和55年4月,第2增補版。
    2.三嶽郎著,"轉換期の農業政策"(東京,大明堂發行)昭和54年7月版。
    3.山田三郎著,"世界の食糧問題"(東京,大明堂發行)昭和56年11月版。
    4.今村奈良臣著,"補助金、農業、農村"(東京,家の光協會發行,昭和57年4月4版。
    5.田中修著,"農政概論"(東京,晃洋書房)1982年4月3版。
    6.吉田忠著,"農產物の流通"(東京,家の光協會發行)昭和53年2版。
    7.常盤政治,"農產物價格政策" 昭和55年2月2版。
    8. Cromer Gail L. and coarence W. Jensen. Agrianltnral Economics & Agribusiness : An imtroduetion (台北,華泰書局69年12月1版。
    9. Just. Richard E., D. L ; Hueth, and A. Schmitz "Applied Welfare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 (台北:華泰圖書公司)民國72年第1版。
    10. Mellor. John W.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rnell Vniversity Press, thace, New York, 1969. p.p 37~55
    11. Oi. W. Y. "The Desirability of Price Instability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 Econometrica, vol 27, No、1 (January 1961 ) p.p 58-64。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研究所
    碩士
    7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財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