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41607      Online Users : 7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898


    Title: 臺灣家族企業公司治理之法律問題—以獨立董事制度及接班計畫為核心
    Leg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family enterpris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aiwan : focuses o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succession plans
    Authors: 劉博因
    Contributors: 朱德芳
    劉博因
    Keywords: 獨立董事
    家族企業
    公司治理
    接班計畫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3-01 17:17:19 (UTC+8)
    Abstract: 根據最新統計,全球約有七成以上企業為家族企業,貢獻全球GDP達60%以上。至於亞太地區之企業85%為家族所控制,亞太地區家族企業佔整體市值達32%。本文根據「2015華人家族企業報告」研究發現,就2014年統計數字我國上市櫃公司1587家企業中,家族企業占比74%,且就市值而言,我國家族企業佔整體上市櫃公司市值達63%,平均每個家族企業約有市值5.1億美元水準。然而,據該報告指出,就股權報酬率(ROE)而言,家族企業落後於專業管理之非家族企業,只優於國營企業。且就兩岸三地數據加以比較,我國家族企業不論是企業淨值或成長幅度皆為最落後地區,顯示我國家族企業公司治理仍有待改善之處。

    至於引進獨立董事制度是否可有效提升我國家族企業公司治理?按相較於英美兩國企業股權分散之情形,我國家族企業大多數屬於股權相對集中型態。根據2016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可知,台灣前100大集團的主要股東的控制性持股,全體集團主要股東平均持股比率為34.05%。另外,有實證研究顯示,在中華文化下一般人所重視之社會連結(social ties)特別會影響獨立董事之獨立性,且獨立董事傾向維持人際關係(relation) ,以和為貴不願積極監督董事會及管理階層。因此,家族企業引進獨立董事制度恐無預期功效。再者,學者研究結論認為:接班後企業價值平均蒸發了60%。而PwC調查全球家族企業,僅有15%家族企業有完整的接班計劃,43%家族企業甚至無接班計劃安排。我國則只有9%有接班計劃,明顯低於全球平均。

    最後,本文分析我國近來發生之長榮集團爭產案與寶成、捷安特等家族企業成功接班實例後,建議除企業接班人計劃應提早準備,以提供更寬空間應對接班計畫可能產生之法律問題(如:遺囑特留分、信託存續期間及遺產贈與稅等規劃)外,非接班計畫內之家族成員的生涯規劃也應被重視,以達成接班計劃所預期的和諧及永續成長的成果。
    Reference: 中文部分。(依姓名筆劃排列)
    (一) 專書論著
    1. 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二版) ,月旦出版,1998年1月
    2. 方嘉麟、林郁馨,複數表決權之立法政策分析—以台灣及香港為例,收錄「當前公司與證券法制新趨勢--賴英照講座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2016年8月,元照
    3. 方嘉麟主編,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逐條釋義,2016年10月,元照
    4.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2011年3月,新學林
    5.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2005年12月,第10期
    6. 中華徵信所,臺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2016年11版
    7. 台灣董事學會、華人家族企業聯盟主辦,「解密百年傳承之鑰 探尋家族企業競爭力」,第五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大會手冊,2016年11月29日
    8. 林國全,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芻議,收錄「當前公司與證券法制新趨勢--賴英照講座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2016年8月,元照
    9.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比較證券法,2016年9月,五版一刷
    10. 資誠教育基金會,歷久彌堅—理性與感性的傳承實務,2016年11月初版
    11. 資誠,企業與家族的專業化—永續發展關鍵,2014資誠PwC全球家族企業調查報告
    12. 資誠,消失的環節: 銜接家族企業的策略鴻溝 2016 PwC 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摘要
    13. 邵慶平,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中正法學叢書(40),2008年12月初版
    14. 范博宏、莫頓.班奈德森,接班人計劃,商周,2016年4月初版3.5刷。
    15. 陳錦隆,公司治理與董事高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11年 11月初版
    16. 陳筱婷,家族企業的傳承 接班計畫四關鍵,工商時報 , 2016年3月30 日
    17.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第101期,2007年12月
    18. 張心悌,股份表決權之彈性設計—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之立法談起,收錄「當前公司與證券法制新趨勢--賴英照講座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2016年8月,元照
    19. 黃日燦,黃日燦看併購—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經濟日報出版,2014年3月初版
    20. 蔡鴻青,「2015華人家族企業報告」,董事會評論2015年10月秋季號
    21. 第五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手冊
    22.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2016年9月增訂十二版
    23.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2016年9月增訂14版
    24. 劉連煜,雙層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從阿里巴巴上市案談起,收錄「當前公司與證券法制新趨勢--賴英照講座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2016年8月,元照
    25. 劉連煜,如何強化股份有限公司監控制度,收錄「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二○○○年九月二刷
    26.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載: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五),2009年4月
    27. 劉連煜、杜怡靜、林郁馨、陳肇鴻,選任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元照出版社,2013年07月
    28. 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2014年2月第三版
    29. 臺灣證券交易所,雙層股權結構制度之研究,一百零二年年度專題研究案,2013年12月

    (二) 期刊論文
    1. 方嘉麟/許崇源,家族企業控股形態對公司治理及組織文化影響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7年3月
    2. 方嘉麟,論證券交易法引進獨立董事對我國公司治理法制之衝擊研究成果報告,國科會研究計劃,2006年8月
    3. 尤子彥,商業週刊,「巨大接班 一刀到位」,第1519期,2016年12月
    4. 今周刊第703期,網址: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2-95112
    5. 司徒達賢,台灣創業家交棒難,哈佛商業評論,2015夏季特刊
    6. 朱德芳,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
    7. 林國全,從日本2002年商法修正檢視我國引進獨立董事之可行性,國科會研究計劃
    8. 林祝菁,觀點-家變 凸顯董事會形同虛設,工商時報,2016年3月30日
    9. 洪瑞浩,長榮集團接班爭議 凸顯永續公司治理議題,工商時報,2016年3月2日
    10. 許秀惠、劉俞青、黃煒軒,最強女CEO—寶成蔡佩君千日改革獨家告白,今周刊第1034期封面故事
    11. 周岐原,圓剛小股東二十億元人間蒸發,釋股黑霧 賺錢部門分割獨立 大老闆好處占盡,今周刊第703期,2010年06月10日
    12.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第101期,2007年12月
    13. 郭大維,英國公司治理法制之研究—以董事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2007年12月
    14. 郭大維,我國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報酬之規範及實證研究,東吳法律學報,2012年10月
    15. 陳櫻樺,出席2015年亞洲公司治理圓桌論壇紀實,證券服務第645期,2016年1月15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出版
    16. 陳若英,論雙層股權結構的公司實踐及制度配套—兼論我國的監管應對。http://www.szse.cn/main/files/2014/03/24/473589180111.pdf last visit:2016/1/13。
    17.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305期,2005年2月
    18. 蔡鴻青,華人家族治理初探,家族治理評論創刊號,2014年11月
    19. 劉連煜,現行上市上櫃公司獨立董事制度之檢討暨改進方案—從實證面出發,政大法學評論,114期,2010年4月
    20. 劉連煜,表決權拘束契約與表決權信託,月旦法學雜誌,2013年11月
    21. 鐘伊虹,T&D飛訊,第71期,2008年7月10日
    22. 謝哲勝,信託的存續期間,律師雜誌,1月號,268期

    (三) 學位論文
    1.徐玉惠,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價值之關聯性研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2008年
    2.孫于軒,獨立董事制度與公股角色對我國企業經營的影響,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蔡政芬,獨立董事之設置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一、 英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1. Yu-Hsin Lin, Oversee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Do Independent Directors Constrain Tunneling in Taiwan? Printed in “New Issues and Trend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aws”, Center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aws , College of Law, Cheng-Chi Univ., May 2011
    2. Bruce L. Berg & Howard Lun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112-113(8th ed., 2012)
    3. Earst & Yang, Family Business Year 2014
    4. Li-Hsung Cheng, Family Busines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11th Taipei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 Oct., 20-21, 2016.
    5. Deloitte, Next-Generation Family Businesses, Evolution Keeping Family Values Alive, Sept., 2016
    6. Rothwell,W.J., Effective Succession Planning:Ensure Leadership Continuity And Building Talent From Within (3rd edition) (2005).
    7. Spencer Stuart, Hong Kong Board Index 2013
    8. Stavroru,J., Succession Planning. Business Horizon, 41(5) (1999).

    (二) 期刊論文
    1. Adams & Ferreira, A Theory of Friendly Boards, 62 J. FIN. (2007)
    2. J. Robert Brown, Jr., Disloyalty Without Limits: “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uty of Loyalty, 95 Ky. L.J. (2006)
    3. Timothy R. Dudderar & Tyson J Prisbrey, Sandys v. Pincu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irector Independence, Bussiness Law Today, www.americanbar.org>...>2017>BLT: January 2017
    4. Jeffrey N. Gordon, The Ris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50-2005: Of Shareholder Value and Stock Market Price, 59 STAN. L. REV . (2007).
    5. Ronald J. Gilson & Curtis J. Milhaupt, Choice as Regulatory Reform: The Case of 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53 AM. J. COMP. L. (2005).
    6. Yu-Hsin Lin, Do Social Ties Matter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 The Missing Factor in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5:1 GEO. MASON J. INT’L COM. LAW (2013).
    7. Vikas Mehrotra, Randall Morcka, Jungwook Shimc, Yupana Wiwattanakantang, Adoptive expectations: Rising sons in Japanese family firms, 108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8. Avanidhar Subrahmanyam, Social Network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14 EUR. FIN.MGMT. (2008).
    9. Antony Page, Unconscious Bias and the Limits of Director Independence, U.Ill. L. REV . (2009).
    10. Usha Rodriques, The Fetishization of Independence, 33 J. Corp. L., (2008).
    11. Schmitt, D.T., Dilemmas in linking succession planning to individual executive learn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5 (2) (1976).
    12. Yin-Hua Yeh, Tsun-Siou Lee & Tracie Woidtke, Family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vidence form Taiwan, 2 INT’L REV. FIN (2001).
    13. James D. Westphal, Collaboration in the Boardroom: Behavioral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CEO-Board Social Ties, 42 ACAD. MGMT J. (1999).
    14. Mitchell Van der Zahn, TASK FORCE Family-controlled Compani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sia, Working Paper, ASIAN ROUNDTABL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 OECD, Bangkok, Thailand , 29-30 October 201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2652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2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701.pdf2058KbAdobe PDF283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