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01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92602      在线人数 : 19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161


    题名: 中國大陸刑法內幕交易罪之構成要件比較研究
    The crime constitution of criminal Code`s insider trading in Mainland China
    作者: 朱槐瑾
    Chu, Huaichin
    贡献者: 王文杰
    Wang, Wenchieh
    朱槐瑾
    Chu, Huaichin
    关键词: 內幕交易
    犯罪構成
    構成要件
    情節犯
    抽象危險犯
    Insider trading
    Insider dealing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
    Tatbestand
    Circumstance crime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offence
    日期: 2014
    上传时间: 2017-06-01 09:56:07 (UTC+8)
    摘要: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歷經第七次修正第180條第1款內幕交易、洩漏內幕信息罪規定,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發行,或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賣出該證券,或者洩漏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上述交易活動,「情節嚴重」以及「情節特別嚴重的」單處以或並處罰金刑及自由刑;若未達「情節嚴重」的程度,屬於一般違法行為,《刑法》僅能給予行政處罰。故本罪犯罪構成為情節犯。不同於三階段理論從形式到實質上的判斷,《刑法》第180條第1款以「情節嚴重」與否作為犯罪區隔的量化方式。
    罪刑明確性原則與必要性原則係刑法基本要求,現行刑法似須以更嚴謹之標準看待之。以抽象危險犯作為刑法上之認定標準,其罪責相對於情節犯而言,抽象危險犯將刑罰標準前置,可有效防止實害的出現,並周延內幕交易罪之保護法益。現行相關學說將內幕交易罪視為情節犯、行為犯甚至結果犯,其主觀上認定不易、侵害結果亦難以認定,在刑法保護上仍嫌相當不足。
    金融犯罪保護之法益不僅僅是證券市場投資者之個人法益,更有甚者,其應為保護證券市場之管理秩序、公平交易與公共安全之超個人法益。維護個人、社會甚至是國家對證券市場之信賴保護是為市場經濟社會之基本倫理規範。故對於侵害超個人法益之犯罪,刑法更需戮力避免,若以證券詐欺之觀點處理內幕交易犯罪,不但得有效劃分主觀故意;客觀上有從事買入、賣出內幕信息有關證券之人。對於非實質上從事內幕交易之行為人,但有洩漏信息、明暗示或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之人或單位,證券詐欺之認定方式亦能以之不同行為態樣,考量主客觀構成要件要素,進行寬嚴並濟之懲處。本文以為,若將內幕交易、洩漏內幕信息之行為,改以由「證券詐欺」之要件認定,不但得規避現行刑法中情節犯關於「情節嚴重」之模糊認定;更能概括地取代現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各種不同行為態樣而衍生之問題。
    The Criminal Code of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180, 1st subsection: “Anyone in the know of inside information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 or anyone obtaining illegally inside information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 before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ssue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 of securities or other information of great impact on the price of specified securities is made public, buys or sells the securities or reveals the information,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shall be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more than 5 years or criminal detention, and concurrently or indepently be sentenced to fine of not less than unlawful earnings and not more than five times of the sum.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especially serious, the offender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five years and not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concurrently be sentenced to a fine of not less than unlawful earnings and not more than five time of the sum.”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equities have under 10,000 holdings, the rate is about 80.28% in every individual accounts or general accounts, and, the equities have under 50,000 holdings, the rate is about 79.56% in every individual accounts or general accounts in China security market. It shows that the holders are “small investors”, and those small investors have very high percentage. The Criminal Code article 180, 1st subsection, is a classic type of concrete potential damage offence. Because of it has occur the results named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or “the circumstances are especially serious”. However, how to definite them are difficult issues,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legal uncertainty should be reviewed, and, protecting unspecified people who involved in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Scholars point that when the crime subjects’ criminalities have general damages,the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offence”has punishing justification. We concern about the legal uncertainty, obviously, The Criminal Code of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upplementation do not. Therefore, we are trying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offence. When the legislators observe the life experiences, thus, crime subjects’ income, loss avoided or small investors’uncountble interests, can evaluate completely.
    It encourage us that trying to give some suggests or revise the acts is an obligation sooner or later undoubtedly. The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offence, we do not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elictum proprium or not, the crime subjects’ income or loss is not the standard, how to get or hold the securities’ information is not an important issue, either. The way to suggest the acts is just abandon the content o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and “the circumstances are especially serious”. In the stock market, a globalized and without national boundaries market, we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How to protect small investors and maintain distributive justice. When some people tried to paint the tape, rigged market or the other illegal behavior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principle of legal certainty and fairness, we believe that have classic damage and it should be punished, cause we understand, the action of inside trading is unable to reach easily by small investor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書籍
    1.王文杰,(2008)。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二版)。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王文杰,(2011)。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三版)。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3.甘添貴、謝庭晃,(2006)。捷徑刑法總論。臺北:瑞興圖書出版公司。
    4.白建軍,(1996)。證券詐欺與對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5.江梅昌主編,(2009)。中國刑法實用全書。北京:法律出版社。
    6.李曉明,(2000)。經濟刑法學。北京:群眾出版社。
    7.林山田,(2008)。刑法通論(上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8.林山田,(1984)。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9.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2002)。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0.林東茂,(1996)。危險犯與經濟刑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1.林東茂,(1999)。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林孟皇,(2010)。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3.郎咸平,(2008)。郎咸平說:熱點的背後。北京:東方出版社。
    14.姜華東,(2010)。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監管的經濟學分析。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15.馬克昌主編,(2005)。犯罪通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6.高銘暄主編,馬克昌、高格副主編,(1984)。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17.高銘暄主編,(1998)。新編中國刑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8.高銘暄、馬克昌主編,(2000)。刑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高銘暄、馬克昌主編,(2005)。刑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高銘暄,(2005)。中日經濟犯罪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1.郝銀鍾、王莉君主編,(2004)。證券違法與犯罪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2.張小寧,(2011)。證券內幕交易罪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3.張世琦,(2008)。犯罪數額與情節的認定。北京:法律出版社。
    24.張明楷,(1997)。刑法學上。北京:法律出版社。
    25.張勇,(2008)。經濟犯罪定量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6.張軍,(1999)。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7.張路譯,(2006)。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中英文對照本)。北京:法律出版社。
    28.陳文飛,(1998)。期貨犯罪透視。北京:法律出版社。
    29.陳志龍,(2006)。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0.陳家彬、廖大穎等,(2009)。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臺北: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
    31.陳峰富,(2003)。兩岸證券法制。臺北:五南出版有限公司。
    32.陳興良,(2002)。當代中國刑法新境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3.莫洪憲主編,(2005)。證券犯罪理論與偵查實務研究。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34.盛學軍,(2005)。歐盟證券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35.曾宛如,(2006)。證券交易法原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6.黃榮堅,(1999)。刑罰的極限。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7.黃興旺,(2002)。證券違法犯罪與防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8.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律部編著,(2009)。證券期貨犯罪司法認定指南-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精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39.萬猛、劉毅,(1998)。英美證券法律制度比較研究。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40.葛磊,(2009)。新修罪名詮釋:《刑法修正案(七)》深度解讀與實務。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41.路軍,(2010)。中國刑法犯罪量化要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42.楊亮,(2001)。內幕交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3.楊亮,(2003)。內幕交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4.廖天虎,(2013)。證券欺詐犯罪及其規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5.趙秉志主編,(2000)。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疑難問題司法對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46.趙微,(2003)。俄羅斯聯邦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47.劉憲權,(2005)。證券期貨犯罪理論與實務。北京:商務印書館。
    48.劉憲權,(2010)。金融犯罪刑法學專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9.蔡樞衡,(2005)。中國刑法史。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50.賴英照,(2006)。股市遊戲規則,新證券交易法實例解析。臺北:自版。
    51.薛瑞麟,(2000)。金融犯罪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2.薛瑞麟,(2007)。金融犯罪再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3.儲槐植,(2005)。美國刑法(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4.聶立澤,(2010)。走進刑法:中國刑法基本理論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55.羅怡德,(1991)。證券交易法。臺北:台灣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6.顧肖榮主編,(1997)。證券違法犯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7.顧肖榮、張國炎,(2003)。證券期貨犯罪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碩博士學位論文
    1.林中一(2002)。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構成要件認定之研究-以實際案例之分析為中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2.林欣佑(2012)。我國與中國大陸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臺北市。
    3.吳元曜(2003)。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4.吳元曜(2007)。證券詐欺刑事責任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5.黃志中(2008)。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6.葉家君(1999)。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7.楊鎮宇(2007)。內線交易的理論基礎與刑事責任。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臺北市。
    8.管高岳(1995)。現代經濟犯罪之界限及防治對策。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9.蔡蕙芳(2000)。從危險理論論不能安全駕駛罪。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臺北市。
    10.鄭煒儒(2009)。勞動合同法對外資在中國經營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11.蔡耀毅(2007)。內線交易特殊案例之研究-以犯罪所得認定基準之判斷為中心。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法學院,臺北市。
    12.賴欣欣(2001)。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規範。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期刊論文
    1.于寧、陳慧穎、王姍姍、王端、劉衛,(2009)。黃光裕連環案。財經,第17期。
    2.王政勛,(2003)。證券期貨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第4期。
    3.王瑞丰、李俊芳,(2014)。我國證券內幕交易規制改進探析-基於《證券法》修訂的思考。中國證券,第09期。
    4.王錚,(2010)。內幕交易為何屢禁不止。上海國資雜誌社,第6期。
    5.王錚,(2010)。定罪內幕交易。上海國資雜誌社,第6期。
    6.白建軍,(1996)。證券優勢的濫用與證券犯罪。法學,第3期。
    7.白建軍,(1999)。證監會60個處罰決定的實證評析。法學,第11期。
    8.吳元曜,(2004)。金融犯罪重刑化趨勢之評析。軍法專刊,第50卷第9期。
    9.汪明亮,(2008)。證券犯罪刑事政策的價值追求和現實選擇-「牛市內幕交易第一案」杭蕭鋼構案引發的思考。政治與法律,第6期。
    10.林安民,(2005)。芻議證券犯罪的界定。金融教學與研究,第6期。
    11.牧曉陽,(2010)。內幕交易罪治理對策探究。浙江金融,第2月。
    12.倪愛靜,(2005)。完善金融刑法,遏制金融犯罪-全國金融犯罪與金融刑法理論研討會綜述。人民檢察,第19期。
    13.孫昌軍、莊慧鑫,(2004)。證券犯罪刑事責任研究。杭州商學院學報,第1期。
    14.梁科興,(2003)。內幕交易若干問題探析。法律適用,第10期。
    15.梁華仁、王洪林,(2001)。析證券內幕交易罪。法學雜誌,第5期。
    16.高銘暄、王劍波,(2008)。我國證券犯罪立法的本土化與國際化思辨。法學家,第1期。
    17.張冰,(2009)。證監捉「鼠」。財經,第23期。
    18.曹廷生,(2009)。美國金融刑法中的scienter及對我國證券、期貨犯罪立法的啟示。唯實,第12期。
    19.曹昌祺,(2005)。論內線交易之禁止。警專學報,第3卷第6期。
    20.陳立,(1994)。西方證券犯罪立法與實務及其借鑒意義。比較法研究,第4期。
    21.陳志龍,(2000)。如何袪除內線交易疑慮,提升國家競爭力。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學術論文。
    22.陳建旭,(2010)。日本規制證券犯罪的刑法理論探析。北方法學,第6期。
    23.陳勁陽、陳勁偉,(2006)。內幕交易行為及其刑法規制。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
    24.陳曉舒、徐凱,(2010)。高官貪腐錄。財經,第22期。
    25.郭鋒,(1993)。大陸證券交易法制之研究-大陸證券立法主要制度的述評與分析。第一屆海峽兩岸證券暨期貨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26.彭少輝,(2010)。從內幕交易罪看金融市場的刑法規制。中國檢察官,第6期。
    27.智敏,(2010)。政壇官員攜妻築「老鼠倉」進班房-全國首個因股票內幕交易落馬的副廳級高官案例。學習月刊,第3期。
    28.黃朝義,(2000)。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5期。
    29.黃韜,(2006)。從「趙建銘案」看內幕交易。法人,第7期。
    30.詹德恩,(2006)。從刑事政策觀點探內線交易之罪責。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第2期。
    31.詹德恩,(2006)。淺析證券犯罪-內線交易。證券櫃檯,第124期。
    32.趙秉志、赫興旺,(1995)。中國現行法制概要。行政,第4期。
    33.趙秉志、陳志軍,(2005)。證券內幕交易犯罪若干問題比較研究。比較法研究,第3期。
    34.趙曉光,(2004)。證券犯罪特徵的犯罪學分析。河北法學,第11期。
    35.劉守芬、王小明,(1994)。關於制裁內幕交易罪的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
    36.劉軼,(2010)。我國股票市場內幕交易研究。現代商貿工業,第13期。
    37.劉遠、趙瑋,(2005)。論我國金融刑法的罪名體系。政治與法律,第5期。
    38.劉憲權,(2002)。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犯罪行為的刑法分析。法商研究,第4期。

    39.劉憲權,(2004)。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法學,第5期。
    40.廣州市檢察院研究室,(1995)。股票犯罪與涉股犯罪若干問題研究。人民檢察,第8期。
    41.蔡易餘,(2007)。內線交易規範之法理研究。萬國法律,第152期。
    42.鄭高鍵、閻艷,(2010)。內幕交易罪的經濟學分析。中國刑事法雜誌,第2期。
    43.鄧劍光、張波,(2001)。對證券內幕交易罪的合理解釋。當代法學,第1期。
    44.盧明,(2005)。論內幕交易罪的犯罪構成。法律研究,第2期。
    45.盧勤忠,(2004)。我國證券犯罪的立法完善思考。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
    46.賴英照,(2005)。內線交易的基礎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
    47.羅昌平,(2009)。定罪黃光裕。財經,第26期。
    48.嚴州夫,(2011)。當內幕交易與權力腐敗相勾結。檢察風雲,第6期。
    49.饒智,(2010)。一審黃光裕、再放連卓釗。財經,第9期。
    50.饒智,(2010)。黃光裕案回爐。財經,第1期。
    網際網路
    1.Corruption Transparency Index 2010 Results http://www.transparency.org/policy_research/surveys_indices/cpi/2010/results
    2.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http://www.npc.gov.cn/
    4.王全寶、彭璽睿,中國打擊內幕交易政策空前,尚需要司法銜接,上網日期102年11月11日,檢自:中國新聞週刊www.chinanews.com/cj/2010/11-26/2682241.shtml
    5.王莉、胡成勝,情節要素在犯罪成立中如何評價,上網日期105年8月1日,檢自:壹讀https://read01.com/deK056.html
    6.谷東,監管新風:「零容忍」令證券犯罪難遁形。上網日期102年11月11日,檢自:第一財經日報http://www.yicai.com/
    7.李游,證券內幕交易主體範圍研究,上網日期105年1月19日,檢自:https://read01.com/Q3jg5G.html
    8.馬靖妤,證監會五策並舉打防結合狠治內幕交易,上網日期102年11月11日,檢自:上海證券報http://paper.cnstock.com/index.htm
    9.陳瑩瑩,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會長郭鋒:反內幕交易要重點監管機構投資者,上網日期102年11月11日,檢自:中國證券報www.sxzx.net/Web/Files/3680.html
    10.裴顯鼎、逢錦溫、劉曉虎,證券犯罪若干疑難問題之研討-證券行政執法與刑事審判銜接座談會綜述(上),上網日期102年3月21日,檢自:人民法院報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6-11/22/node_2.htm
    11.蔣岩波,內幕交易中的利用內幕信息問題,上網日期103年6月1日,檢自:法制日報www.legaldaily.com.cn/
    其他文獻
    1.李聖傑、曾淑瑜、陳峰富、靳宗立,2010年5月6日。操縱股票市場之整體刑事責任探討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法務部。
    2.李聖傑,2011年3月11日。未遂行為刑法處遇之探究,第18屆政大刑法週暨2011年第2屆海峽兩岸刑事法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3.蔡蕙芳,2006年5月20日。危險概念與各種犯罪類型-「足以」要件危險犯之討論,刑法分則共同議題之探討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刑事法學會、台灣法學會刑事法委員會、東吳大學法律系。
    外文部分
    Books
    1. Bainbridge, Stephen M, (1999).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 Bainbridge, Stephen M, (2001).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Insider Trading: A Comprehensive Primer.
    3. Felix Herzog, (1991).Gesellschaftliche Unsicherheit und strafrechtliche Daseinsvorsorge: Studien zur Vorverlegung des Strafrechtsschutzes in den Gefahrdungsbereich, Heidelberg: decker Verlag.
    Articles
    1. Bacastow, Daniel J., (1982). Due Process and Criminal Penalties under Rule 10b-5: the Unconstitutionality and Inefficiency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of Insider Trading, 73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 Criminology.
    2. Bainbridge, Stephen M., (1999).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 The Path Dependent Choice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Securities Fraud, 52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Law Review.
    3. Claus Roxin, (2006).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Grundlagen. Der Aufbau der Verbrechenslehre.
    4. Gevurtz, Franklin A., (2002). The Globaliz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Prohibitions, 15 the Transitional Lawyer 63.
    5. Lee, Ian B., (2002). Fairness and Insider Trading, 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 1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7260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60017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01701.pdf1181KbAdobe PDF24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