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4556      Online Users : 91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329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3290


    Title: 李旦與顏思齊之研究
    Li Tan & Yan Sih Jhai
    Authors: 李碩珞
    Contributors: 翁佳音
    李碩珞
    Keywords: 李旦
    顏思齊
    イギリス商館
    Richard Cocks
    傳說
    十寨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10-02 10:15:36 (UTC+8)
    Abstract: 十七世紀中期,東亞海域上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人物莫過於是鄭成功。鄭成功不僅在東亞海域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台灣也被多數人認為是「開臺聖王」。對於他種種的相關事蹟各有不同的記載與描述,有人認為鄭成功為初到臺灣的首位漢人。然而在鄭成功之前臺灣沒有漢人到來,對於此點筆者對其保留懷疑的態度。臺灣地處要塞,與中國的距離又近,在當時海上貿易頗為興盛的時代,此說較不太可能。
    關於鄭成功與其父鄭芝龍的研究著述頗豐,但對於鄭芝龍以前的東亞海上勢力卻是較少著墨,李旦與顏思齊二人即是一例。李旦與顏思齊在十七世紀初期的東亞海域上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在現今學界對於二人的看法不一,有學者主張李旦與顏思齊因其事業版圖及遭遇等等相似,因此認為兩人為同一人;但也有學者主張兩人從籍貫到死亡地點時間等等均不相同;因此主張李旦與顏思齊為不同人。對於此兩種截然不同之說法,筆者對此產生了好奇。是由於不同史料所導致不同的說法,還是相同的史料,卻佐以不同的說法,產生相反的結果,這些都是筆者的疑問。
    因此本文蒐集了至今學者對於李旦及顏思齊的看法及理由為何,重新審慎檢視,並輔以不少的日文史料及西文史料,也羅列了不少臺灣在地傳說,希望從各方面的資料中,對於二人間的爭議,能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與再探討。
    Reference: 徵引書目:
    一、史料
    (一)中文
    《明清史料乙編》「兵部題行『條陳彭湖善後事宜』殘稿」
    文 儀,《續修台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王必昌總輯、王志眉點校,《重修臺灣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王禮修、王志眉點校,《臺灣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江日昇,《台灣外記》,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梅村野史,《鹿樵紀聞》南投:國史館南投文獻館,1995年。
    沈國元,《兩朝從信録》,卷十九。
    沈 鈇,〈上南撫臺移檄暹羅宣喻紅裔書〉,收入《詔安縣志》,卷12。
    沈 鈇,〈上南撫臺經營彭湖六策書〉,收入《詔安縣志》,卷12。
    谷應泰,〈鄭芝龍受撫〉,《明史記事本末》卷七十六。
    周凱,《厦門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周碩勛,《潮州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周鍾瑄修、詹雅能點校,《諸羅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周 璽,《彰化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林學增,《同安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施 琅,《靖海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查繼佐,《罪惟錄選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7年。
    范咸纂,陳偉智點校《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臺北:新興書局,1989年。
    徐景熹,《福州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高拱乾纂、周元文修,《臺灣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張廷玉等撰,《明史列傳》,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
    張 燮,《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初版。
    曹履泰,《靖海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清(永瑢)編,《四庫全書總目》,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
    連 橫,《臺灣通史》,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1962年版。
    陳一堃,《連城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陳仁錫,《無夢園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633年。
    陳文達著,王禮修、王志眉點校,《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陳 鍈,《海澄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陳 鍈,《海澄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黃宗羲,《賜姓始末》,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熙統一台灣檔案史料選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楊 浚,《淡水廳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溫睿臨,《南疆繹史》,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齊 翀,《(乾隆)南澳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劉獻廷,《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談 遷,《棗林雜俎》,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周鍾瑄修、詹雅能點校,《諸羅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懷蔭布,《泉州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2005年。

    (二)日文
    村上直次郎譯著、中村孝志校著,《巴達維亞城日誌》,東京:平凡社,1970年。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イギリス商館日記譯文編之上、中、下》,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8年。
    (三)西文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entury in Japan, 1549-165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ndon,1951.
    J. Borao, Spaniards in Taiwan, vol.
    江樹生、翁佳音等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Ⅰ(1622-1626)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イギリス商館日記原文編之上、中、下》,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8年。
    二、專書
    (一)中文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上卷》,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王慕民,《海禁抑商與嘉靖「倭亂」-明代浙江私人海外貿易的興衰》,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年。
    江樹生〈梅花鹿與臺灣早期始關係之研究 上〉《臺灣梅花鹿復育之研究七十三年度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5年。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三民出版社,2006年。
    呂自揚,《打狗 阿猴 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高雄:河畔出版社,2014年。
    李若文,《海賊王蔡牽的世界》,台北:稻鄉出版社,2011年。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東亞海域與臺灣的海盜》,台北:柏楊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晁中辰,《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9年。
    陳佳榮、謝方等人著,《古代南海地名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初版。
    陳尚勝,《「懷夷」與「抑商」:明代海洋力量興衰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黃阿有,《嘉義的地方傳說與考證》,台北:稻鄉出版社,2011年。
    鄭永常,《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台北:稻鄉出版社,2011年。
    (二)日文
    松浦章,《中国の海賊》,東京:東方書店,1995年。
    福住信邦,《新国姓爺合戦物語り「下」》,東京:講談社サービスセンター,1992年。
    下中邦彥,《アジア歴史事典》(東京:平凡社,1960年。


    (三)西文部
    Satow, E. M., The voyage of Captain John Saris to Japon, 1613. London. 1900.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部
    毛一波,〈李旦問題的檢討〉《台灣風物》,13:2,臺北:1963,頁3-7。
    白鳥庫吉,〈中國古傳說之研究〉《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吳大昕,〈海商、海盜、倭――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2年。
    宋夢琪,〈流動的界線:金門人物的傳說與史料的關係〉,金門: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2015年。
    李明仁,〈另類的繼承,以明鄭海上利益集團之更迭為例〉《史原》21,臺北:1999.02,頁1-39。
    阮忠仁,〈顏、鄭渡臺設「十寨」傳說之演化-《臺灣割據志》的十寨敘事〉,《嘉義研究》,第八期(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中心,2013),頁132-158。
    阮忠仁,〈顏、鄭渡臺設「十寨」傳說之演化–以《靖海志》的十寨敘事〉,《嘉義研究》第四期,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115-194。
    林永村,〈笨港聚落的形成與媽祖信仰重鎮的確立〉《台灣文獻》42:2,台中:1991初版,頁333-342。
    翁佳音,〈十七世紀福佬海商〉,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上冊》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59-92。
    曹永和,〈環アジア海域交流史における臺灣と日本〉,收於箭內健次編,《鎖國日本と國際交流》,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年,頁611-639。
    許賢瑤譯、岩生成一著,〈明末僑寓日本支那人甲必丹考〉,收錄自《荷蘭時代台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頁59-130。
    陳正祥,〈三百年來臺灣地理之變遷〉,《臺灣文獻》,12:1,南投,1961,67-92。
    陳國棟,〈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1603~1607)〉《臺灣文獻》, 60:3,南投:2009.09,頁33-62。
    湯開健,〈劉堯誨《督撫疏議》中保存的林鳳及其與西班牙關係史料〉,澳門: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西班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7,頁29-38。
    黃典權,《顏思齊考索的試論》《臺灣風物》,23:3,臺北:1973.09。
    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研究〉,《臺灣文獻》54:4,南投:2003.12,頁93-122。
    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研究〉《臺灣文獻》54:4,南投:2003.12,頁93-122。
    廖漢臣,〈鄭芝龍考(下)〉,《臺灣文獻》,11:3,南投:1960。
    趙元良,〈鄭芝龍與十七世紀的東亞國際貿易〉,台中:國立中興大學碩士在職論文,2012年。
    鄭喜夫,〈李旦與顏思齊〉,《臺灣風物》,18:1(1968),頁24-36。
    鄭喜夫,〈補記「李旦與顏思齊」,《臺灣風物》,19:臺北:1969,頁59-64。
    盧正桓,〈官與賊之間:鄭芝龍霸權及「鄭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盧嘉興,〈蚊港與青峰闕考〉,《台南文化》7:2,台南:1961.06,頁110-122。
    賴永祥,〈戰後日本對鄭氏的研究〉,《新時代》,1:4,臺北:1961.04,頁24-157。
    蘇信維,〈閩浙地區海盜集團之研究-以蔡牽集團為例(1795-1810)〉,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8年。
    (二)日文部
    中村孝志,〈台灣史概要近代篇〉,《民族學研究》,18:1-2,臺北:1954,頁113-122。
    岩生成一,〈明末日本僑寓支那甲必丹李旦考〉,《東洋學報》,23:3(1936),63-11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1158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15800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8101.pdf2343KbAdobe PDF216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