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747901      Online Users : 6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400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05


    Title: 羅近溪學述
    Authors: 黃漢昌
    Contributors: 中國文學研究所
    曾昭旭
    黃漢昌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4 15:07:41 (UTC+8)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王門泰州學派之羅近溪,全一冊,約九萬字,凡六章,二十二節,內容大致如左:
    第一章、生平與著作-本章分年譜與著作二節,首在辨正古今人所作近溪年譜之謬誤,次則就台灣目前所見近溪之作品略加介紹,其重在考據。
    第二章、成學之經過-本章三節,分從學術時代背景,近溪之成學階段與近溪所感之問題三方面討論,旨在考其學術淵源。
    第三章、本體論-本章亦分三節,首論宋明儒學之分系,以略為心學定位;次則詳述近溪之即生即身言心,以明近溪對道體之確指;最後則舉龍溪、念菴與雙江之論心體以與近溪比較,以凸顯近溪論本體之特色。
    第四章、工夫論-分「辨志」、「覺悟」等九節,討論近溪對工夫入路之指點。
    第五章、近溪學說疏釋-本章三節,一在列舉時人對近溪之懷疑與誤解,二在對此些誤解加以疏釋,三則對近溪之其他學說更作疏解,以明確其原意。
    第六章、近溪之特色及地位-本章先指點近溪之特色及在王學中之地位,更舉內聖外王之圓境以相對照,以明近溪之不足及其在整個中國儒學中之地位,凡二節。
    序言
    近溪小像
    第一章 羅近溪之生平與著作1
    第一節 年譜及考證1
    第二節 著作之考證12
    第二章 近溪成學之經過17
    第一節 學術時代背景17
    第二節 近溪成學之階段20
    壹、十有五而定志於張洵水-志學之初階21
    貳、十七、八歲,觀水鏡以復澄湛之體-靜坐觀心時期22
    叁、二十六而正學於顏山農24
    肆、三十四悟易於胡生26
    伍、三十九歲劇病,舊習悉去,學風完成28
    第三節 近溪所感之問題29
    第三章 近溪之本體論33
    第一節 略論宋明儒之分系33
    第二節 近溪之即生即身言心35
    壹、即「生」言心體之創生不已35
    貳、即「身」言心體之自然平常41
    第三節 近溪論心體與龍溪、念菴、雙江之比較45
    壹、王龍溪之即虛言心45
    貳、羅念菴與聶雙江之致虛歸寂47
    第四章 近溪之工夫論51
    第一節 辨志51
    第二節 覺悟54
    第三節 自信57
    第四節 為學須先得「頭腦」63
    第五節 「當下」為用工之地66
    第六節 「戒懼」為入道之首、進德之先72
    第七節 「疑」為進學之階75
    第八節 祛除光景77
    第九節 道中庸79
    壹、以孝弟慈為實際79
    貳、簡易直截82
    叁、渾淪順適、自然平常84
    第五章 近溪學說疏釋93
    第一節 時人對近溪之懷疑與誤解93
    壹、混知覺為良知93
    貳、茫然莫可措手95
    叁、援禪門以說儒宗96
    第二節 對近溪學說若干誤解之疏釋98
    壹、良知與知覺99
    貳、自律道德與他律道德101
    叁、下學與上達106
    第三節 近溪學說之其他要點108
    壹、論大學與致知格物109
    一、言本末、先後乃一滾、圓頓地說112
    二、言「格物致知」無工夫義113
    三、良知良能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114
    貳、論己發未發、中和、寂感、體用、動靜諸義114
    叁、迷覺一心117
    肆、近溪之評議宋明儒家119
    第六章 近溪之特色及其在儒學中之地位127
    第一節 近溪之特色及在王學中之地位127
    第二節 近溪在中國儒學中之地位133
    參考書目141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