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192143      Online Users : 12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6006


    Title: 中共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
    China Construct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Proof of Realistic Realism
    Authors: 李述鵬
    Contributors: 姜家雄
    李述鵬
    Keywords: 守勢現實主義
    中美關係
    新型大國關係
    Defensive realism
    Sino-US relations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3-02 11:03:01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守勢現實主義的論點,觀察中共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相關作為,證明中共自冷戰後期以來,是以尋求防禦為主的國家。同時,近年中共領導人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符合以「溝通合作」和「維持現況」為主的守勢現實主義論述,以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並藉此消除「中國威脅論」與「修昔底德陷阱」的疑慮,為中共創造出安全的國家發展空間。
    針對守勢現實主義的論述,本論文設訂「溝通合作」、「維持現況」與「威脅平衡」三個項目,作為驗證中共對美外交政策的指標。同時,分別針對「中美軍事交流」、「南海問題」與「臺灣問題」三個熱點案例予以探討,以中共具體的作為加以驗證。最終發現依據守勢現實主義的觀點,可由先前設定的三個指標,來解釋中共現行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相關作為,符合守勢現實主義的論點。
    最後,本文得到的結論是:一、中共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可避免安全困境的發生。二、中共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訴求維持現況的局面。三、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下的臺灣問題易邊緣化。四、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下的兩軍關係是未來發展重點。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arguments of defensive realism, observes China`s efforts to construct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ves that China has been seeking a defense-oriented countr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leaders proposed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fensive realism based o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n response to the United States policy of returning 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and " Thucydides trap "suspicions for China to create a safe spac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defensive realism, this article sets three item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and "threat balance" as the indicators to verify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Three cases of "Sino-US military exchang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nd "Taiwan issue" were explor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of defensive realism, the three indicators set beforehand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relevant current China`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 and to conform to defensive realism.
    Finally,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First, China`s promo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s can avoid the security dilemma. Second, the new-typ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ppeal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Third, the Taiwan issue und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w big power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easily marginalized. Four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armies und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w great power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development.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文化,1994年。
    王勇。《中國與美國的經貿關係》。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王逸舟編。《中國國際關係研究(1995-2005)》。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0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2013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3年。
    何函潔。《中共處理邊界爭議的戰略選擇(1949-2009)-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臺
    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何曜譯,Stephen Van Evera著。《戰爭的原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孟維瞻。《權力、合作、平衡:防禦性現實主義理論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
    社,2010年。
    林利民。《中美戰略關係新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周湘華、董致麟主編。《國際關係:理論與運用》。臺北:新文京出版社,2014年。
    高佩珊。《美中強權博弈互賴理論之分析》。新竹市: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
    高德源譯,Jack Donnely著。《現實主義與國際關係》。臺北,弘智出版社,2002。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文化,2004年。
    許綬南譯,Richard Bernstein and Ross H.Munro著。《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臺
    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
    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書局,2000年。
    詹姆斯•多爾蒂。《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7年。
    賈慶國、嚴軍主編。《新型大國關係機遇與挑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年2月。
    閻學通。《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二、期刊
    于鐵軍。〈進攻性現實主義、防禦性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現實主義〉。《世界經濟與政
    治》。(北京,2002年,第5期),頁31-32。
    王明進。〈東方智慧中的世界主義-中國追求怎樣的新型大國關係〉。《學術前沿》。
    (北京,2013年6月),頁2。
    王義桅。〈以和合共生實現三重超越-中國的新型大國關係理論基石〉。《學術前
    沿》(北京,2013年6月),頁3-5。
    王銳。〈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增強信任與合作,開闢新型大國關係之路〉。《中
    國科技產業》。(北京,2012年5月),頁13。
    王歡。〈新型大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研討會綜述〉。《美國研究》。(北京,2014年,
    第1期),頁120-121。
    孔根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闢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當代世界》。(北京,
    2012年5月),頁24。
    巴里•布贊。〈劃時代變遷中的大國關係〉。《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14年,第1
    期),頁28。
    石冬明。〈權力轉移視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構〉。《社會主義研究》。(武
    昌,2013年,第3期),頁12-18。
    李小華。〈進攻性現實主義與防禦性現實主義的爭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世
    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1年,第6期),頁4-11。
    李海龍。〈十八大報告中的『新型大國關係』解析〉。《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濟南,2013年,第3期),頁94-95。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北京,2012
    年,第39期),頁87 -103。
    宋偉。〈從國際政治理論到外交政策理論-比較防禦性現實主義與新古典現實主
    義〉。《外交評論》。(北京,2009年第3期),頁37-38。
    周方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動力、路徑與前景〉。《當代亞太》。(北京,
    2013年,第2期),頁8-10。
    韋宗友。〈攻防理論潛析〉。《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2年第6期),頁57-59。
    施子中。〈911事件牽動中國大陸的戰略安全〉。《台灣綜合展望》。2002年7
    月,頁129。
    陳迎春。〈權力轉移背景下中美關係的困境與出路〉。《亞非縱横》。(北京,
    2013年,第2期),頁8-10。
    袁鵬。〈中美:新兩極對立〉。《世界知識》。(北京,2012年,第2期),頁28。
    袁鵬。〈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思考〉。《現代國際關係》。(北京,
    2012年,第5期),頁6-8。
    秦亞青。〈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及其批判〉。《國際政治科學》,(北京,2005年第2
    期,頁138-166。
    郝志進。〈「九一一」事件對美國 兩岸政策之影響〉。《展望與探索》,2004年9月,
    頁38-39。
    倪世雄。〈漫談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遼寧大學學報》,(瀋陽,2014年,第1
    期),頁2-3。
    崔天凱。〈推動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求是》。(北京,2014 年,第10期),
    頁60-63。
    郭小琴、王公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新世紀以來中國對美外交思想研究〉。
    《國際展望》。(北京,2013年,第1期),頁42-45。
    張登及。〈展望歐巴馬連任後的臺美「中」三邊關係〉。《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
    12期,2012年12月,頁133-135。
    傅亞蘭。〈九一一件事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 卷,第
    1期,2002年),頁82-84。
    達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路徑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
    2013年,第7期),頁61-62。
    蔡明彥。〈中共在南海的強勢外交與美中戰略角力〉。《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3
    卷第1期,頁10-12。
    蔡麗華。〈三種現實主義對中國的啟示-經典、防御與政府中心現實主義〉。《北方論
    壇》。(北京,2004年,第2期),頁106-108。
    鄭瑞耀。〈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2003
    年,第2期,頁9-13。
    譚吉華、李可璐、譚文翰。〈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基礎與實現路徑初探〉。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北京,2014年,第2期),頁113-114。
    鐘飛騰。〈新型大國關係、共同發展與中國外交新理念〉。《國際論壇》。(北
    京,2014年,第1期),頁38-39。
    三、碩博士論文
    王紅軍。〈防禦性現實主義的安全觀及對中國安全戰略的啟示〉。河南大學國際關
    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廖年仲。〈守勢現實主義與冷戰後中共的安全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年。
    張越思。〈中日東海爭議分析(1990-2010):攻/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國立政治大
    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四、網際網路專文
    于鐵軍。〈進攻性現實主義-防御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http://ironline.bokee.com/15840007.html(檢索日期:2017年8月22日)
    〈中共反介入戰力的建構與美國的因應作為〉。http://140.119.184.164/view_pdf/202.pdf(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共南沙造陸超過我太平島〉。《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1000462-260108(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共抗議對台軍售〉。《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8/10/8/n2289310.htm(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由來〉。《新華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607/c1001-21774134.html(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日)
    〈中美建交與鄧小平訪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頁》。
    http://www.mfa.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wjs_611318/2159_611322/t9007.shtml(檢索日期:2017年9月12日)
    〈中美對立升高〉。《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29003765-260409(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美元首會晤引領兩國關係走向新時代〉。《中國台灣網》。http://big5.taiwan.cn/plzhx/zhjzhl/tyzhj/zhanghua/201711/t20171110_11865668.htm(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美關係的下一個戰場〉。《上報》。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5149(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國致力於國際反恐〉。《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junshi/202569.htm(檢視日期2016年12月4日)
    〈中國崛起〉。《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中國致力於國際度恐〉。《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junshi/202569.htm(檢索日期:106年11月12日)
    〈中國對台佈署東風16飛彈〉。《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09953(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6&topic=12(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布希總統歡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訪〉。《IIP DIGITAL》。 https://iipdigital.ait.org.tw/st/chinese/article/2006/04/20060420145339bcreklaw0.5985071.html#axzz2WC1Hj4DI(檢索日期:106年10月12日)
    〈江澤民主席與布希總統就中美關係舉行會談〉。《華夏經緯》。
    http://big5.huaxia.com/zt/2002-04/78934.html(檢視日期2016年12月4日)。
    〈抗議美對台軍售〉。《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55243(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吳國光。〈論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研究中國當代》。http://www.modernchinastudies.org/us/issues/past-issues/53-mcs-1996-issue-2/360-2011-12-29-17-22-11.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吳勝利出席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後返京〉。《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9-22/6613957.s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亞太已形成中美兩極格局〉。《新華網》。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896a4vn.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胡波。〈構建中美新型海權關係〉。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zll3va.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11.gtnl,(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日)
    姚云竹。〈中美軍事關係新常態〉。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60912/8545.html(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美巨額對台軍售激怒中國〉。《萬維讀者網》。http://wap.creaders.net/newsViewer.php?nid=360304&id=837107&ipage=1(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美國對新型大國關係提法為何不積極〉。《大公網》。
    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watch/2014-10/2799687.html(檢視日期2016年12月4日)
    〈美國自由航行報告南海6國再列名〉。《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5/2325427(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美國重返東亞的意義〉。《台灣新社會智庫》。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政策報告/兩岸國際(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美艦再進入南海〉。《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130004917-260401(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首輪中美經濟對話〉。《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29/1794984.shtml(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日)

    〈修昔底德陷阱〉。《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005000415-260109(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日)
    徐維遠。〈川普考慮縮小中美軍事交流〉。《旺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01000473-260301(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許然博。〈中共南海島礁建設對軍事戰略影響〉。http://navy.mnd.gov.tw/Files/Paper/1(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習近平會見美國副總統拜登〉。《杭州日報》。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3-12/05/content_1631638.htm(檢索日期2016年2月3日)
    〈習近平希望美方尊守一個中國原則〉。《新頭殼》。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1-09/103276(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日)
    〈習近平的新型大國關係外交戰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www.scio.gov.cn/tt/Document/1468345/1468345.htm(檢索日期2016年2月3日)
    〈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成果〉。《中共中央政府網站》。http://www.gov.cn/ldhd/2013-06/09/content_2423489.htm(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習晤美卿提勒森引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說法〉。《明報新聞網》。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320/s00013/1489947751357(檢視日期2016年12月4日)
    〈陸提停止對台軍售 美重申承諾〉。《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10000797-260301(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陸戰機佈署南海中美會談激烈交峰〉。《蘋果日報》。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20160225/37080026/(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國家統計局資料庫》。http://data.stats.gov.cn/english/(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國家安全法再次定義核心利益〉。《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50703/c03chinamemo/zh-hant/(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第四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804260.html (檢索日期2016年2月3日)
    〈訪談閻學通:美俄關係和中日關係都不是新型大國關係〉。《觀察者網》。
    http://www.guancha.cn/YanXueTong/2014_06_26_241158.shtml(檢視日期2016年12月4日)
    〈提升中美新型軍事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nagoya.china-consulate.org/chn/rbyw/t973023.htm(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曾復生。〈中美軍事交流還能走多遠〉。http://www.npf.org.tw/3/15943(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曾復生。〈美中軍事交流進退兩難〉。《青年日報》,http://www.ydn.com.tw/News/228367(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蔡明彥。〈近期南海局勢對中美關係的影響〉。http://ws.mac.gov.tw/001/Upload/OldFile/public/Attachment/6481045445.pdf(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鄧小平新時期的外交戰略思想論述〉。《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117/4714172.html(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閻學通。〈亞太已形成中美兩極格局〉。《新華網》。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896a4vn.html(檢索日期:2017年9月22日)
    〈歐巴馬訪中對台美中關係的衝擊〉。《台灣新社會智庫》。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政策報告/兩岸國際(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環太軍演中國的角色〉。《全球華人軍事聯盟》。http://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158414(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2017年中國軍費增長維持7-傅瑩-中美實力差距仍大〉。https://www.hk01.com/兩岸/75739/-兩會聚焦(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五、報紙
    〈中美有責任走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人民日報》。2012年2月22日,第2版。
    林克倫。〈美中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聯合報》。2017年3月20日,A1版。
    〈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得到更大發展〉。《人民日報》。2016年6月8日,第
    3版。
    〈陸戰機佈署南海中美會談激烈交峰〉,《蘋果日報》,2016年2月25日,7版。
    關中。〈布江會談後的美中關係〉。《中央日報》。2001年10月20日,第2版。
    《聯合報》,2002年6月4日,第13版。

    貳、英文部份
    一、專書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017.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se. New
    York: Knopf,1978.
    Quester, George H. Offense and Defen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77.
    Snyder. Jack L. Myths of Empire: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Ambition. Ithaca,
    N. 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Tang, Shiping. A Theory of Security Strategy for Our Time: Defensive Reali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Van Evera, Stephen. Causes of War.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1.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llinois, United States:Waveland
    Press, 2010.
    Walt, Stephen M. Revolution and War.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Zakaria, Fareed. From Wealth to Power: The Unusual Origins of America`s World
    Rol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

    二、期刊
    Clinton, Hillary.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No. 189 (2011) : 57.
    Glaser, Charles. "Realists as Optimist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 No. 3 (Winter,
    1994-1995) : 50-90.
    Goh, Evelyn. "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The U.S. in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Policy Studies 16 (2005) : 8-12.
    Haenle, Paul. "What Does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Mean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January
    2014) : 13.
    Jeffrey W. Legro and Andrew Moravcsik. "Is Anybody Still a Realism?"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4, No.2(Fall 1999): 5-55.
    Kydd, Andrew. "Sheep in Sheep`s Clothin: Why Security Seekers Do not Fight Each
    Other." Security Studies 7, No. 1 (Autumn 1997) : 114-155.
    Lieber, Rober J. "Existential Realism."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16, No. 1 (Winter
    1993) : 155-168.
    Lynn-Jones, Sean M. " Realism and America`s Ri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 2 (Fall 1998) : 157-182.
    Lawrence, Susan V. "U.S.-China Relations: An Overview of Policy Issu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 (August 1, 2013) : 2-9.
    Rose, Gideon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e Politics 51
    (October 1998) : 144-172.
    Robert Jervis. "Cooperative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World Politics,Vol. 30, No. 4
    (July 1978): 167-214.
    Robert Jervis. "Deterrence Theory Revisited." World Politics,Vol. 31 (January 1979) :
    289-324.
    Schmidt, Brian. "Realism as Traged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0, (2004) :
    427-441.
    Schweller, Randall L. "Neorealism`s Status-Quo Bias: What Security Dilemma?"
    Security Studies, Vol. 5, No. 3 (Spring 1996) : 90-121.
    Tang, Shiping. "Correspondence: Uncertainty and Reassuranc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2, No. 1 (2007) : 193-200.
    Walt, Stephen M. " Alliance Form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World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9, No. 4. (Spring 1985) : 3-43.

    三、網站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 https://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6%20China%20Military%20Power%20Report.pdf"(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Hugh White. The China Choice. 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the-china-choice-9780199684717?cc=tw&lang=en&(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IISS Shangri-La Dialogue. 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1857(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Investments in Graduate Education. https://zh.scribd.com/document/313153819/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Strategic-Framework-for-Inves tments-in-Graduate-Education-FY-2016-FY-2020(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Robert M. Gates. First Plenary Session Strengthening Security Partnerships in the Asia-Pacific.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http://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hangri-la-dialogue-2010-0a26/firstplenary-session-722b/dr-robert-m-gates-5086 (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the Defense Strategic Review."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01/05/remarks-president-defense-strategic-review(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Remarks With Thai Deputy Prime Minister Korbsak Sabhavasu."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09a/july/126271.htm(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Stephen J.Hadley. "US -China: A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http: / / www.atlanticcouncil.org /en /blogs/new-atlanticist /us -china-a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檢索日期:2017年11月3日)
    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 Forces, Geography, and the Evolving Balance of Power, 1996-2017.http://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392.html(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allenges of Asia-Pacific Security: Ashton Carter." https://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hangri-la-dialogue-2015- 862b/plenary1-976e/carter-7fa0.(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Thomas Donilon. "President Obama`s Asia Policy and Upcoming Trip to the Region. " Speech to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http : //csis. org/files/attachments/121511_ Donilon Statesmens_ Forum_ TS. pdf(檢索日期:2017年9月2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192202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92202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22101.pdf1316KbAdobe PDF215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