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240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1300/142216 (78%)
造訪人次 : 48322224      線上人數 : 6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407


    題名: 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推動與挑戰- 以文山區華興段公共住宅基地為例
    作者: 詹博堯
    Zhan, Bo-Yao
    貢獻者: 張鎧如
    Zhang, Kai-Ru
    詹博堯
    Zhan, Bo-Yao
    關鍵詞: 公共住宅
    鄰避情結
    反對興建公共住宅
    化解公共住宅鄰避之對策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019-03-04 22:40:08 (UTC+8)
    摘要: 高房價現象導致都會區面臨相當嚴重居住問題,對此近期臺北市政府採公有土地直接興建方式以快速增加公共住宅之存量,惟政策於地方上實際規劃執行過程卻面臨周邊附近居民反彈與排斥,以華興段公共住宅基地為例,當地多數居民反對與抗拒興建公共住宅,致增加政策推動的困難度;因此,本研究探究居民反對興建公共住宅理由為何,而針對華興段公共住宅及臺北市各處公共住宅的推動過程面臨周邊居民反彈與抗爭,臺北市政府目前於運用那些對策設法降低居民反對與抗拒程度、釐清民眾對於公共住宅的疑慮;此外,針對華興段公共住宅及臺北市各處公共住宅的推動過程面對鄰避情結現象,仍應採取或調整那些對策才能有效緩解周邊社區反對興建公共住宅的阻力,進而化解公共住宅鄰避情結。
    本研究針對「文山區華興段公共住宅計畫」相關的政策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度訪談,包括行政機關之公務人員、市議員、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地方民選公職人員、房仲業者,探討居民反對興建公共住宅的原因、化解公共住宅鄰避之對策,以多元角度檢視「產生公共鄰避情結的因素」及「公共住宅鄰避情結之因應對策」,並且與文獻檢閱的內容交互印證。
    根據文獻檢閱及訪談結果,本研究發現公共住宅的推動過程面臨到課題包括「民眾對公共住宅認識不足」、「對公共住宅存有刻板印象」等;而臺北市政府所採取一般性對策包括「掌握在地需求及民意之機制」、「回饋及優惠機制」、「規劃在地化之公共住宅」等等;此外,華興段公共住宅當地反對興建公共住宅理由包括「對公共住宅存有刻板印象」、「擔憂公共住宅會拉低房價」等;對此,臺北市政府目前則運用「政府與當地建立溝通互動平台」、「在地優惠措施」等特別對策。綜上所述,為了使未來公共住宅的推動過程儘量設法避免遭遇鄰避情結的發生;同時政策推動過程如何於整體都市發展、健全住宅市場及周邊社區居民的利益兩者間取得平衡;基此,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定安(2008)。弱勢社區更新政策取向之研究-以台北市整建住宅社區爲例。建築與規劃學報,9(3),235-252。
    王秋元(2015)。歐洲的公共住宅──給台灣的啟示。城市與設計學報,23,185-204。
    丘昌泰(2002)。從「鄰避情結」到「迎臂效應」--台灣環保抗爭的問題與出路。政治科學論叢,17,33-56。
    丘昌泰(2004)。公共設施中鄰避情結得成因與因應:以民營電廠為例。政治學報,37:37-110。
    朱慶倫(2017)。公共住宅新作為。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3),122-129。
    江尚書(2011)。以公共住宅的實踐凝聚城市的進步性。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3,31-34。
    江穎慧(2011)。公共住宅的迷思。新社會政策,15,30-31。
    江明芸(2011)。公共住宅,從民間倡議到政府爆衝。新社會政策,14,8-12。
    江大樹、王子華、潘中道、梁鎧麟(2017)。老人公共住宅如何創新治理:菩提長青村實驗案例的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58,104-115。
    米復國(1988)。臺灣的公共住宅政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3),97-147。
    吳明如(2017)。五六七科的公宅戰役-訪林洲民局長談公共住宅的規劃與營運策略。建築師雜誌,505,80-83。
    呂庭吟(2015)。公共住宅與合宜住宅相互變遷之政策過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子瑋、李長晏(2013)。公共住宅政策問題建構與對策提出。中國地方自治,66(6),20-60。
    李永展(1995)。鄰避設施對主觀環境生活品質影響之探討-以居民對垃圾焚化爐之認知與態度為例,經社法制論叢,16,89-116。
    李永展、何紀芳(1996)。台北地方生活圈都市服務設施之鄰避效果,都市與計畫,23(1):95-116。
    李永展(1997)。鄰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與計劃,24(1),69-79。
    李永展(1998)。鄰避設施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33-44。
    李泳龍、黃宗誠、戴政安、李善將(2009)。醫學中心對鄰近住宅環境影響之研究。建築與規劃學報,10(2),75-93。
    李春長、游淑滿、張維倫(2012)。公共設施、環境品質與不動產景氣對住宅價格影響之研究-兼論不動產景氣之調節效果。住宅學報,21(1),67-87。
    李家儂(2007)。容受力應用於都市地區建築容積總量管制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6(3),82-97。
    李家儂(2008)。都市交通與發展從混亂到共和的經驗。土地問題研究季刊,7(1),53-64。
    李子瑋(2013)。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之探討:政策工具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沈孟穎、傅朝卿(2015)。台灣「國民」住宅設計與現代住居空間再現。住宅學報,24(1),55-88。
    周素卿(2000)。台北市南機場社區貧民窟特性的形構。地理學報,28,47-78。
    林育如(2017)。以「居住穩定」做為公共住宅建構居住安全網的開始。社區發展季刊,158,25-32。
    林祖嘉、林素菁(1993)。台灣地區環境品質與公共設施對房價與房租影響之分析。住宅學報,1,21-45。
    林秋瑾、楊宗憲、張金鵬(1996)。住宅價格指數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住宅學報,4,1-30。
    林茂成(2001)。鄰避型設施區位選擇與處理模式之探討以都會區捷運系統為例1。現代營建雜誌,257,67-76。
    林萬億(2003)。論我國的社會住宅政策與社會照顧的結合。國家政策季刊,2(4),55-82。
    林素菁(2004)。台北市國中小明星學區邊際願意支付之估計。住宅學報,13(1),15~34。
    林勝義(2008)。公共住宅與社區營造的轉型及其結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1,57-70。
    林惠文(2017)。迷走的公宅政策-訪林副市長欽榮談臺北市公宅政策。建築師雜誌,505,74-76。
    花敬群(2011)。從房子到服務輸送平臺—公共住宅的現代合宜觀點。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3,35-37。
    花敬群(2012)。我國公共住宅推動策略規劃。內政部營建署委託案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花敬群、彭揚凱、江尚書(2012)。公共住宅執行構想與財務評估。邁向社會投資型國家─就業與社會安全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臺北市。
    花敬群、江尚書、徐旻穗(2017)。公共住宅質量並進的策略及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58,6。
    師豫玲、孫淑文、陳肯玉(2008)。臺北市平價住宅問題探討、因應策略與未來發展方向。社區發展季刊,121,100-119。
    徐昌春(1988)。選購自用住宅區位環境評估初步論述。都市與計劃,(15),63 – 75。
    徐韻涵(2011)。台灣可負擔住宅政策與執行方法初探-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張俊彥(2000)。城鄉居民對休閒綠地需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5(2),57-69。
    張雅惠(2009)。國民住宅轉型公共住宅之課題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2),79-88。
    張金鶚(2001)。台北市合理房價-需求面分析。住宅學報,10(1),51-66。
    張金鶚(2011)。當前公共住宅的期待。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3,10-13。
    張金鶚(2016)。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第一版)。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張盟宜(2016)。伊甸基金會公共住宅居住服務的前瞻:臺南大林雙福園區經驗分享。社區發展季刊,158,48-54。
    張英陣(2016)。福利社區化的省思:社區治理的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54,44-5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陳敦源、魯炳炎(2008)。創造共識:民主治理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32(2),3-15。
    陳慧君(2011)。政府住宅供給與價格補貼之政策分析-兼論公共住宅政策。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0(2),105-123。
    陳怡伶(2013)。台灣的住宅體系:自由市場和住宅商品化下的居住危機。國際城市規劃,28(4),1-20。
    彭揚凱、呂秉怡(2016)。居住NEXT-公共住宅。臺北:公共住宅推動聯盟。
    彭揚凱、詹竣傑(2017)。從《住宅法》修法談公共住宅的突破與展望。建築師雜誌,505,95-99。
    曾明遜(1995)。鄰避設施管理策略(4)。現代地政,15(174),18-19。
    曾意辰(2015)。居住正義-台灣公共住宅論述與政策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華昌宜(1996)。臺北市住宅政策總體檢問題與建議。住宅學報,4,89-103。
    黃東益、施佳良、傅凱若(2007)。地方公共審議說理過程初探—2005年宜蘭社大公民會議個案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4,71-102。
    黃志弘(2011)。建構「公共住宅」以完善臺灣全方位住宅政策。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3,14-18。
    黃麗玲(2011)。公共住宅政策與社會轉型的新視野。新社會政策,14,13-16。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3(2),1-23。
    黃麒睿(2015)。公共住宅對於周邊房價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怡潔、江穎慧、張金鶚(2017)。臺北市公共住宅對周圍住宅價格之影響。都市與計畫,44(3),277-302。
    黃麗玲(2017)。遙迢之路:台灣公共住宅運動之回顧。建築師雜誌,505,94。
    鄒喻合、杜功仁(2017)。臺北市公共住宅物業管理模式之探討。物業管理學報,8(2),57-70。
    廖俊松(2012)。公共住宅的社區營造策略分析:從菩提長青村的公共住宅實踐出發。環境與藝術學刊,12,66-88。
    臺北市議會議事組(2016)。臺北市議會第 12 屆第 3 次定期大會「都市發展局書面工作報告」,臺北市議會公報,105(2),1184-1234。
    趙弘靜、許慈美、孫碧霞(2015)。由維也納百年公共住宅論臺北市之應行方向。國會月刊,43(5),22-49。
    劉阿榮、石慧瑩(2004)。社群意識與永續發展:鄰避現象及補償金之分析。中國行政評論,13(2),1-32。
    劉浩學(2013)。公共住宅提供方式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恆君(2016)。住屋權保障:亞洲公共住宅比較研究。台灣人權學刊,3(3),167-179。
    蕭代基(1996)。汙染性設施之設置與居民信心之建立。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7(1),45-55。
    蕭閎偉、中山徹、全泓奎、水內俊雄、山田理繪子(2015)。以非正式公私協力網絡建構遊民取向之社會出租住宅:臺北市萬華地區的案例分析。都市與計劃,42(3),295-324。
    簡龍鳳、游建華(2011)。英美公共住宅及租金補貼政策之啟示與經濟分析。臺灣銀行季刊,62,146-172。
    簡宏哲、蕭至邦、陳竹上、范道莊(2013)。建構在地老化服務網絡:談社工專業與公共住宅社區化之結合。社會福利月刊,141,401-412。
    譚鴻仁、王俊隆(2005)。鄰避與風險社會:新店安坑掩埋場設置的個案分析。地理研究,42,105-125。
    貳、英文部分
    Davison, G., C. Legacy, E. Liu, H. Han, P. Phibbs, R. van den Nouwelant, M. Darcy, & A. Piracha (2013).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community opposition to affordable housing development. Melbourne: Australian Housing and Urban Research Institute.
    Davison, G., N. Gurran, R. van den Nouwelant, S. Pinnegar, B. Randolph & G. Bramley (2012). Affordable housing, urban renewal and planning: Emerging practice in Queensland, South Australia and New South Wales. Melbourne: Australian Housing and Urban Research Institute.
    Dear, M. (1992). 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 NIMBY syndrom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8(3), 288-299.
    Ellen, I. G., A. E. Schwartz, I. Voicu, & M. H. Schill (2007). Does federally subsidized rental housing depress neighborhood property values?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26(2), 257–280.
    Galster, G. C., P. A. Tatian, A. M. Santiago, K. Pettit, & R. E. Smith (2003). Why not in my backyard? Neighborhood impacts of deconcentrating assisted housing. New Brunswick, NJ: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Galster, G., K. Pettit, A. Santiago, & P. Tatian (2002). The impact of supportive housing on neighbourhood crime rates.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4(3), 289–315.
    Goetz, E. G. (2008). Words matter: The importance of issue framing and the case of affordable hous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4(2), 222–229.
    Iglesias, T. (2002). Managing local opposition to affordable housing: A new approach to NIMBY. Journal of Affordable Housing & Community Development Law, 12(1), 78-121.
    Jacobs, K., K. Arthurson, N. Cica, A. Greenwood & A. Hastings. (2011). The stigmatisation of social housing: Findings from a panel investigation. Melbourne:Australian Housing and Urban Research Institute.
    Matthews, P., G. Bramley & A. Hastings (2015). Homo economicus in a big society: Understanding middle-class activism and NIMBYism towards new housing developments. Housing,Theory and Society, 32(1), 54-72。
    Nguyen, M. T. (2005). Does affordable housing detrimentally affect property valu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0(1), 15–26.
    Pendall, R. (1999). Opposition to housing: NIMBY and beyond. Urban Affairs Review, 35(1), 112–136.
    Stein, D. (1992). Winning community support for land use projects. Bethesda, MD: Urban Land Institute.
    Tighe, J. R. (2010). Public opinion and affordable hous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5(1), 3–17.
    參、報紙及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內政部(2014)。公共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2018年9月17日,取自: https://pip.moi.gov.tw/Upload/file/%E4%BD%8F%E5%AE%85%E6%94%BF%E7%AD%96/%E7%A4%BE%E6%9C%83%E4%BD%8F%E5%AE%85%E4%B8%AD%E9%95%B7%E6%9C%9F%E6%8E%A8%E5%8B%95%E6%96%B9%E6%A1%88.pdf。
    內政部(2017)。土地興辦社會住宅先期規劃 技術服務委託案總結報告書,2018年2月20日,取自:網址https://pip.moi.gov.tw/Upload/sys/study/835.pdf。
    李永展(2015)。迎毗vs.鄰避:住宅政策的兩極化難題。2019年1月23日,取自: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55/article/3279。
    袁延壽(2015年3月7日)。8年5萬戶 柯P的公共住宅3部曲。中時電子報,2018年9月17日,取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306003234-260410。
    臺北市政府(2014)。臺北市出租住宅行動綱領,2018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housing.gov.taipei/ContentFile/.pdf。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2015)。2015臺北市都市發展年報,2018年2月22日,取自:網址http://www.udd.gov.taipei/FileUpload/309-9948/Documents/%E9%83%BD%E7%99%BC%E5%B1%80-170118-all.pdf。
    臺北市政府(2017)。臺北市住宅計畫及財務計畫,2018年9月21日,取自: file:///C:/Users/Owner/Desktop/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臺北市住宅計畫及財務計畫.pdf。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18)。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新聞稿,2018年9月15日,取自: 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1268&Index=3。
    鄭毓婷(2016)。臺北市公共住宅計畫公聽會暨說明會,2017年11月19日,取自:網址http://www.udd.gov.taipei/phhearing/download/1050326華興段公宅公聽會會議紀錄(第一場).pdf。
    鍾泓良(2016年3月27日)。華興段公宅居民拒愛滋病患、街友入內。自由時報電子報,2018年2月12日,取自: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7289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4256023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2560231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PA.006.2019.F09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23101.pdf2806KbAdobe PDF233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