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05062      Online Users : 11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917


    Title: 秘密的價值─解析我國營業秘密法第13條損害賠償方程式
    The Value of Trade Secret ─ Calculating Damages under Article 13 of Taiwan Trade Secret Act
    Authors: 朱映儒
    Chu, Ying-Ju
    Contributors: 李治安
    Lee, Jyh-An
    朱映儒
    Chu, Ying-Ju
    Keywords: 營業秘密
    損害賠償
    實證研究
    所受損害
    所失利益
    差額說
    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利益
    責任範圍因果關係
    酌定損害賠償額
    懲罰性賠償金
    Trade Secret
    Damage
    Actual Damage
    Lost Value
    Infringer`s Profit
    Punitive Dama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9-05 17:29:10 (UTC+8)
    Abstract: 營業秘密之本質為無形之資訊,具有強烈之公共財(public goods)特性,其價值難以具體衡量數額多寡亦通常欠缺可資參考之市價,致於營業秘密民事損害賠償訴訟中損害額之計算成為營業秘密保護上天然之難題。是以,有關營業秘密侵害案件之損害賠償計算方式,為營業秘密保護實務與學理上相當基本與重要之議題,我國營業秘密法雖以第13條第1項及第2項分別規範損害賠償額之計算與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惟於我國文獻對此議題之討論並不充沛。
    本文以為,在思考營業秘密侵害之損害賠償時,不應僅偏重於具體計算因侵害行為所發生之「不利益之結果」,因按營業秘密法第2條之規定,營業秘密權利之構成須滿足「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以及「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三項要件,此三項要件環環相扣,交互影響著營業秘密受侵害時損害賠償範圍及損害賠償數額之決定。鑑此,本文以營業秘密法第13條為核心,考察我國各級民事法院於構成營業秘密侵害案件中,引用本條第1項各款作為損害賠償額計算方式之實務見解,整理並歸納我國實務就營業秘密法第13條第1項各款損害賠償計算方式之實際操作與計算公式,以及探討我國法院實務對於責任範圍因果關係確立下損害賠償額酌定及證據方法認定之態度與據此呈現之問題。同時,本文亦就各損害賠償計算方式之實務見解提出評析與建議,以「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差額說」、「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利益」與「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系統性的分析我國實務關於營業秘密侵害民事訴訟損害賠償計算之應然及實然兩個面相之問題,提供我國實務發展及未來學說討論進一步探討相關議題之基礎,以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The issue and discussion of the calculation of trade secret damage in civil procedures are fundamental and essential for trade secret owners and trade secret practice.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to provide a full picture of how civil courts in Taiwan established the methods of calculating the damage in trade secret infringement cases with clear and consistent guidance focusing on the approaches of: “actual damage”, “lost value”, “infringer’s profit” and “punitive damage”.
    Reference: 中文文獻
    書籍
    王偉霖,營業秘密法理論與實務,2017年10月二版。
    王千維,在給付行為之當事人間基於給付而生財產損益變動之不當性,2007年9月。
    王澤鑑,不當得利,2009年7月。
    孫森焱,民法債權總論上冊,1995年12月修訂版。
    李淑明,債法總論,2015年2月
    林洲富,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案例式,2014年9月二版。
    林洲富,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案例式,2012年6月。
    曾勝珍,智慧財產權法專論─透視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2017年3月。
    曾勝珍,營業秘密法,2009年3月。
    張靜,我國營業秘密法學的建構與問題,2007年4月。
    張靜,營業秘密及相關智慧財產問題,2014年2月一版。
    張靜,營業秘密基礎理論,2007年4月。
    楊智傑,智慧財產權法,2016年二版。
    智慧財產局,營業秘密保護實務教戰手冊,107 年 12 月。
    司法院,我國98年度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彙編,頁31,2009年7月。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2018年2月五版。
    邱聯恭,程序利益保護論,2005年4月。
    陳聰富、陳忠五、沈冠伶、許士宦,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之承認及執行,頁10,2004年12月。
    周天,經濟部中小企業相關法規個案解說系列(六)—營業秘密法,1999年7月。
    陳麗珣,商標侵權之金錢損害賠償實證研究:以金額酌定問題惟中心,2016年7月。
    熊誦梅,當公法遇上私法: 臺灣智慧財產訴訟制度之今昔,2011年5月。

    期刊
    王澤鑑,回復原狀與金錢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頁196-207,2005年12月。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賠償、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頁207-219,2005年8月。
    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教室,第124期,頁201-212,2005年9月。
    李治安、馮震宇,台灣營業秘密侵害訴訟之實證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216期,頁150-173,2013年5月。
    李治安,合理保密措施與客戶資訊之營業秘密保護∕最高院102台上235民事判決,台灣法學,第238期,頁199-208,2013年12月。
    李治安,解構著作權法的損害賠償方程式—以著作財產權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24期,頁299-378,2011年12月。
    李維心,營業秘密損害賠償計算規定之研究,全國律師,第20卷11期,頁6-24,2016年11月。
    李素華,智慧財產侵害之「損害發生」與損害賠償法制建構─從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專訴字第四十七號民事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63期,頁167-191,2017年4月。
    沈宗倫,專利侵害責任範圍因果關係的合理詮釋與再建構,科技法學評論,第8卷第1期,頁1-56,2011年6月。
    沈宗倫,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但書「利潤差額」之相當因果關係判斷—評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九十四年度智上更(一)字第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頁88-94頁,2010年6月。
    沈宗倫,以合理權利金為中心的新專利損害賠償法制—評智慧財產法院九十八年度民專上易字第二五號判決及其初審法院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11期,頁178-199,2012年12月。
    林洲富,營業秘密之理論與實務交錯,中華法學,第17期,頁213-255,2017年11月。
    林洲富,智慧財產侵權之財產上損害額計算,萬國法律,第173期,頁74-89,2010年10月。
    劉孔中,論智慧財產權之一般理論:有效促進公私資源交換與相互增益,洪範評論,第14輯,頁1-36,2012年10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在保護上之排他性,月旦法學教室,第87期,頁28-29,2002年8月。
    謝銘洋,商標侵害與損害賠償之計算—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重附民字第1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及商標法修正草案評析,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6期,頁194-204,2009年12月。
    謝銘洋,從相關案例探討智慧財產權與民法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2期,頁207-240,2004年3月。
    謝哲勝,懲罰性賠償,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頁113-162,2001年1月。
    張靜,侵害營業秘密之損害賠償,全國律師,第14卷第6期,頁26-35,2010年6月。
    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統合實體法政策下之裁判規範與訴訟法觀點下之行為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頁217-306,2005年6月。
    馮達發,營業秘密法實務之淺析與建言,全國律師,第20卷11期,頁25-32,2016年12月。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之效果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八三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頁71-76,2010年2月。
    姜世明,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月旦法學教室,75期,頁12-13,2009年1月。
    沈冠伶,損害額之酌定—以醫療損害賠償事件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79期,頁21-34,2011年7月。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頁70-108,2010年3月。
    蔡惠芳,引進民事損害賠償方法於侵害營業秘密罪之犯罪損害與所得之計算:以美國法為參考,司法新聲,第121期,頁9-40,2017年1月。
    林瑞德,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之法律爭議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110期,頁40-54,2004年7月。
    周金城、吳俊彥,論專利法之懲罰性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頁107-124,2005年3月。
    顏雅倫,從我國最高法院歷年民事判決看營業秘密民事案件實務趨勢,全國律師,第20卷第11期,頁33-51。
    楊博堯、劉尚志,從故意侵權論我國專利懲罰性賠償實務之發展,智慧財產月刊,第197期,頁42-66,2015年5月。
    詹森林,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責任之過失應否限於重大過失?─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7年度上字第81號民事判決之評析,月旦釋讀文摘,第20期,頁50-59,2012年6月。

    論文
    高愷均,台灣智慧財產法院損害賠償判決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2、68及109,2015年5月。


    英文文獻
    判決
    University Computing Co. v. Lykes-Youngstown Corp., 504 F.2d 518 (5th Cir. 1974).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v. Holden Foundation Seeds, Inc., 35 F.3d 1226, 1244 (8th Cir. 1994).
    Georgia-Pacific Corp. v. United States Plywood Corp., 254 F.2d 124 (2d Cir. 1958).
    LinkCo. Inc. v. Fujitsu Ltd., 232 F. Supp. 2d 182. 186 n.7 (S.D.N.Y, 2002).

    網路期刊
    Jyh-An Lee, Tripartite Perspective on the Copyright-sharing Economy in China,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aw and Practice(2019),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clsr.2019.05.001.
    Bryan J. Wilson, Jana G. Gold, Colette R. Verkuil and Dinah X. Ortiz, Calculating Trade Secret Damages: Overview And Defense Strategies, Morrison & Foerster LLP AIPLA 2011 Spring Meeting (2011), available at: https://media2.mofo.com/documents/110500tradesecretdamages.pdf.
    Shawn Fox, David Wharton, Alex Brandon, Measuring Damages in Misappropriation of Trade Secrets Matters, available at: https://www.sikich.com/wp-content/uploads/2019/01/SKCH-FVS-Calculation-of-Damages-White-Paper_FINAL.pdf
    Christopher H. Spadea, Benjamin K. Railey, Thomas W. Britven, Trade Secret Damages, Calculating and Providing Damages, 9-30 (2016), available at: https://www.bzbm.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Chapter-9-Trade-Secret-Damages-Calculating-Proving-Damages-Riley.pdf
    Richard F. Dole Jr., Punitive Damage and Attorney Fee Awards in Trade Secret Cases, 20 Marq. Intellectual Property L. Rev. 1 (2016), available at: https://scholarship.law.marquett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285&context=iplr.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1023642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64204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1064
    Appears in Collections:[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420401.pdf2077KbAdobe PDF220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