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34627      Online Users : 14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2885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854


    Title: 沈瑞麟與中國外交
    Shen Jui-Lin and Chinese Diplomacy
    Authors: 林愷哲
    Lin, Kai-Che
    Contributors: 唐啟華
    Tang, Chi-Hua
    林愷哲
    Lin, Kai-Che
    Keywords: 沈瑞麟
    北京政府
    駐奧地利公使
    外交總長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3-02 11:12:22 (UTC+8)
    Abstract: 沈瑞麟(1874-1945)字硯裔,出身於浙江吳興竹墩名門之後,1890年中舉人,因其父勛功陸續擔任郎中、知府、道台。1902年任比利時公使館隨員,展開外交生涯。1910年在孫寶琦保舉下出任使奧欽差大臣。民國以後留用擔任中國駐奧外交代表、全權公使,1917年因中國對德、奧宣戰返國待命。
    一戰結束後沈瑞麟仍活躍於外交圈,1921年擔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次年任外交次長。1924年底段祺瑞擔任臨時執政,沈瑞麟代理外交部總長,次年2月正式任外交總長,任內遭逢金佛郎案與五卅慘案,未至一年即黯然下臺。1927年任潘復內閣內務總長,至1928年6月北洋政府垮臺而卸職。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陸續擔任滿洲國執政府中令、宮內府大臣、參議府參議及祭祀府副總裁,直至1940年因故免職。1945年8月滿洲國瓦解後,沈瑞麟為蘇聯紅軍所俘,押解途中病逝於黑龍江省北安市,享年71歲。
    沈瑞麟的外交生涯貫穿清末、北洋,到滿洲國仍任要職,可稱是當時外交官中出身於傳統科舉與官宦世家,而能夠擔任外交次長、總長的代表型人物,與同文館、留學生出身外交官相比較,有其特殊而被忽略的意義。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一)電子資料庫
    1.「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資料庫 」,臺北中央研究院。
    2.「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資料庫」,臺北中央研究院。
    3.「上海申報全文圖像資料庫」,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4.「上海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上海圖書館。

    (二)史料
    1.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0。
    2.王卓然、劉逹人主編,《外交大辭典》,上海:中華書局,1937。
    3.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2007。
    4.佚名編,《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5.繆荃孫編,《續碑傳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8。
    6.國務院總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錄》,新京:國務院總廳情報處,1935。
    7.顧維鈞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8.顏惠慶著,姚崧齡譯,《顏惠慶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
    9.顏惠慶著,上海市檔案館譯,《顏惠慶日記》,北京;中國檔案館,1996。
    10.高木陸郎,《日華交友録》,東京:救護會出版部,1943。
    11.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編,《即位大典慶祝大會紀念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1934。
    12.國務院總務廳編,《皇帝陛下御訪日ニ関スル記録》,新京:國務院總務廳,1935。
    13.千家駒,《舊中國公債史資料(1894-1949)》,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5。
    14.章克生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會議錄摘錄—有關五卅慘案部分(一)〉,《歷史檔案》,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3。
    15.遐菴年譜匯稿編印會編,《葉遐菴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

    二、專書

    1.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
    2.劉達人等著,《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初稿) 》,臺北:國史館,2002。
    3.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日本外交史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日本外交史辭典》,東京:大藏省印刷局,1981。
    4.蔡振豐,《晚清外務部之研究》,臺北:致知學術,2014。
    5.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6.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7.李文杰,《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北京:三聯書店,2017。
    8.楊天宏,《新民說 法政糾結:北洋政府時期“羅文幹案"的告訴與審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9.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
    10.嚴和平,《清季駐外使館的建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11.王立誠,《中國近代外交制度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12.王鴻賓,編,《東北人物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
    13.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14.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15.孔另境,五卅外交史,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9。
    16.王樹槐,《庚子賠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17.周揚波,《從士族到紳族--唐以後吳興沈氏宗族的變遷》,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18.郭建林主編,《北洋政府簡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9.馮筱才,《政商中國——虞洽卿與他的時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0.來新夏等著,《北洋軍閥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1.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三、期刊論文

    1.張齊顯,〈北京政府外交部組織與人事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2.姜文求,〈特別關稅會議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李文杰,〈晚清駐外公使的保舉與選任〉,新竹:《清華學報》;43-1,2013。
    4.李文杰,〈晚清駐外參贊研究〉,北京:《歷史檔案》;2015-1,2015。
    5.李文杰,〈繼承與開新之間——清末民初外務(交)部的人事嬗替與結構變遷〉北京:《社會科學》;2014-6,2014。
    6.張麗,〈有關五卅慘案的中外交涉〉,《近代史研究》,2013-5,2013。
    7.劉本軍,〈論金佛郎案與北洋政府〉,《近代史研究》,1991-1,1991。
    8.康大壽,〈“金佛郎案”述論〉,《民國檔案》,1993-2,1993。
    9.張璐、張志雲,〈國際視野下的金法郎案———以英國外交部檔案為中心〉,《海關與經貿研究》;39-2。
    10.任天豪,〈清季外交人才制度的建立與外交官世代的變遷〉,《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8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已通過評選待刊)。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1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280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1601.pdf2966KbAdobe PDF244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