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934/141854 (78%)
造访人次 : 47820414      在线人数 : 9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130


    题名: 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研究
    A Study on Illegal Operation of Bank Business
    作者: 余嘉哲
    Yu, Chia-Che
    贡献者: 許恒達
    余嘉哲
    Yu, Chia-Che
    关键词: 非銀行不得經營存款業務
    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
    違法吸金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8-03 18:01:47 (UTC+8)
    摘要: 近年來,政府為降低金融消費糾紛、預防金融犯罪及保護民眾權益,使民眾建立正確之金融消費與借貸觀念,不斷重視金融知識之普及,強調「高風險,高報酬」之觀念,違法吸金手法卻仍不斷推陳出新,諸如:招募投資契約、招攬多層次傳銷之下線抽佣、參加互助會、投資網路虛擬貨幣等方式,以保本、高獲利、高報酬作為口號,實則以「後金付前金」、「後債養前債」之方式支付高額之紅利、報酬,最終發生大量吸收社會資金、危害金融經濟秩序之結果。司法實務認為應成立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存款業務,至於收受存款之定義乃分別訂立於銀行法第5條之1收受存款、第29條之1與收受存款之相當之行為,倘若行為人確實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之規定,則論以銀行法第125條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
    本文第二章係探究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存款業務之立法沿革、保護法益,並彙整銀行法第5條之1收受存款、第29條之1與收受存款相當之行為等條文於構成要件之應用。第三章主要討論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第125條時,與其他法律之競合關係。第四章乃就銀行法第125條犯罪所得之計算與銀行法第136條之1犯罪所得之沒收,進行解析。於第五章,則提出結論及建議供參考。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著作(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志誠,銀行法,新學林,2014年9月,一版。
    2、王皇玉,刑法總則,新學林,2016年9月,二版。
    3、陳子平,刑法各論(下),元照,2017年9月,三版。
    4、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2003年3月,一版。
    5、賴英照,證券交易法解析簡明版,自版,2017年9月,三版。
    二、期刊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士帆,金融八法犯罪所得發還「潛在被害人」—對金融罪犯讓利的修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0期,2018年9月,頁5-15。
    2、王志誠,違法吸收存款罪之適用爭議:銀行法第125條與刑法第339條之競合關係,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30卷第4期,2017年12月,頁1-15。
    3、王紀軒,違法經營存款犯罪的檢討—以虛假金融商品案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267期,2017年8月,頁116-135。
    4、李秉錡,分析洗錢犯罪之構成要件—兼評數則交付帳戶案件之判決,檢察新論,第24期,2019年1月,頁100-115。
    5、李曜崇,銀行法第125條違法吸金罪之問題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8卷第1期,2005年3月,頁43-60。
    6、吳天雲,銀行法違法吸金罪實務問題之研究,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6期,2015年5月,頁101-129。
    7、吳耀宗,詐欺罪與竊盜罪之區別,月旦法學教室,第149期,2015年3月,頁24-26。
    8、林志潔、蔡謦伊、蔡心雅、陳夢翔、孫永蔚,非法從事匯兌業務之犯罪所得計算,全國律師月刊,第21卷第11期,2017年11月,頁4-12。
    9、林鈺雄,利得沒收新法之審查體系與解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51期,2016年4月,頁6-34。
    10、林鈺雄等,洗錢防制新法之立法評析,月旦刑事法評論,第4期,2017年3月,頁117-129。
    11、林鈺雄,違法吸金罪之一億條款及犯罪所得沒收—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號判決,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頁5-18。
    12、高金桂,刑法上規範性構成要件要素之探討,警政學報,第26期,1985年,頁33-35。
    13、許恒達,評新修正洗錢犯罪及實務近期動向,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特刊,2019年11月,頁1435-1502。
    14、連孟琦,評析沒收新制中之被害人優先保障規定—兼評金融八法沒收條款之修正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286期,2019年3月,頁140-161。
    15、郭土木,非銀行經營銀行業務刑事責任之探討,財產法暨經濟法,第31期,2012年9月,頁103-132。
    16、張天一,地下匯兌行為之可罰性與處罰範圍—對桃園地方法院105年度金簡字第1號刑事判決暨臺中地方法院106年度金重訴字第1923號刑事判決之檢視,月旦裁判時報,第92期,2020年2月,頁64-77。
    17、張冠群,違反銀行法中非銀行不得為收受存款行為之構成要件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88期,2019年5月,頁131-141。
    18、曾淑瑜,開放性構成要件及導致的舉證責任,台灣法學雜誌,第363期,2019年3月,頁141-148。
    19、曾淑瑜,開放性構成要件於我國經濟刑法之特別背信、吸金的特別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362期,2019年2月,頁139-146。
    20、楊皓清,銀行法第29條之1的適用困境與違憲疑義—以「與本金顯不相當」之司法合憲性解釋為中心,臺灣法學雜誌,第371期,2019年7月,頁53-71。
    21、蔡佩玲,洗錢防制法新法修正重點解析,檢察新論,第21期,2017年1月,頁46-95。
    22、薛智仁,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犯罪所得(下)—兼論犯罪所得沒收之分析架構,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2015年4月,頁58-67。
    三、學位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1、李嘉泰,現行銀行法非法收受存款規範之妥適性,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月。
    2、林承翰,銀行法上違法收受存款罪之實務判決分析,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2月。
    3、蔡文元,論銀行法第29條之1違法吸金罪之解析及適用,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1月。
    四、網路資料
    1、中央銀行網站https://www.cbc.gov.tw。
    2、中華電視公司「台灣史上最大! "鴻源"吸金千億」,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108/201108110798690.html,2011年8月11日。
    3、立法院網站https://www.ly.gov.tw。
    4、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law.moj.gov.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396103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61033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821
    显示于类别:[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3301.pdf2673KbAdobe PDF2176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