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606584      Online Users : 7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157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573


    Title: 真德秀《四書集編》思想研究
    Authors: 張嚳桓
    Chang, Ku-Huan
    Contributors: 陳逢源
    張嚳桓
    Chang, Ku-Huan
    Keywords: 真德秀
    《四書集編》
    理學
    南宋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1:59:34 (UTC+8)
    Abstract: 真德秀身處南宋末期,繼承朱熹學術,面對各種時代課題,他致力解決,完成身為官員與理學家的使命。真德秀將朱熹的理學思想與自身研讀六經、史籍、諸子等內容結合,發展出可以應用在現實層面的理論,讓理學思想具體化,同時他也推動理學官方化和民間化。南宋局勢充滿內憂外患,真德秀上奏頻仍,表現憂國憂民的情操,也展現他的遠見和器識。
    本文共分五章,範圍集中在《四書集編》的議題討論。〈第壹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回顧、研究範圍與方法。〈第貳章 《四書集編》之作者、編纂體例及版本目錄〉梳理真德秀的生平及治學精神。真德秀以《四書》學為主要宣講內容,積極傳播給他接觸到的所有人物,一生致力弘揚朱學,《四書集編》是他於聖人學問、聖人之道體會後產出的成品。真德秀與佛、道二家人士交好,他也閱讀二家著作,但他依舊站在儒家立場,批判二家思想。接著整理《四書集編》的版本流傳和目錄記載,以及現存版本情況。〈第參章 天道心性論〉以真德秀最重視的「天理」概念展開,討論「天理」、「天道」下貫人間,如何可能、能夠作為世間準則,以及具體實踐層面為何,以天命之性、天理人欲之辨和人倫政教之理分論之。此時面臨的時代課題包含慶元黨禁如何平反、科舉弊病等。〈第肆章 修養工夫論〉揭示「學」之概念,包含存心養性和致知力行,也就是主敬、窮理兩項工夫,分析此兩項工夫之意涵與應用,透過靜時涵養,動時省察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能夠進德修業,最終造道成德。真德秀深刻觀察宋、金關係,提出分析。〈第伍章 結論〉總結全文,確定真德秀及《四書集編》之歷史定位,並延伸論述相關議題及可發展面向。
    Reference: 一、古籍
    真德秀著作
    〔宋〕真德秀:《真文忠公全集》,台北:台灣文友書店,1974年。
    〔宋〕真德秀撰,朱人求點校:《大學衍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宋〕真德秀著,陳靜點校:《四書集編》,收入《儒藏》精華編第111冊,北京: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2012年。
    〔宋〕真德秀:《四書集編》,收入〔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校刊:《通志堂經解》,臺北:台灣大通書局,1969年影印〔清〕康熙十九年刻本,冊37。
    〔宋〕真德秀:《四書集編》,收入〔清〕紀昀奉敕纂:《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冊200。
    〔宋〕真德秀撰,〔清〕祝昌泰較刊:《四書集編》,〔清〕嘉慶十六年浦城祝氏留香室刊本。
    〔宋〕真德秀撰,王雲五主編:《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合訂本,收入《國學基本叢書四本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冊298、299。
    〔宋〕真德秀撰,劉光勝整理:《西山讀書記》,收入《全宋筆記》第十編,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冊1-5。

    經部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宋〕趙順孫:《四書纂疏》,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印:《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國家圖書館編印:《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臺北:國家圖書館,1996年。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古籍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日〕林泰輔:《四書現存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書目類編》影印〔日〕大正三年排印本),頁44423。

    史部
    〔宋〕李燾撰,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第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馬端臨著,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文獻通考》第9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元〕脫脫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冊41-51。
    〔元〕脫脫等修:《宋史‧藝文志》,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倪燦、盧文弨:《宋史藝文志補》,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子部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集部
    〔宋〕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收入《四部叢刊》第63冊,臺北: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影印上海涵芬樓舊鈔本。
    〔宋〕劉克莊著,辛更儒校注:《劉克莊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冊14。
    〔宋〕王邁:《臞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明〕焦竑輯:《國史經籍志》,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明〕楊士奇等:《文淵閣書目》,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明〕張萱:《內閣藏書目錄》上冊,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書目續編》影印《適園從書》本。
    〔明〕葉盛編:《菉竹堂書目》,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王梓材、馮雲濠輯、張壽鏞校補,沈芝盈、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補遺》,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真采:〈西山真文忠公年譜〉,收入〔宋〕真德秀:《真文忠公全集》,台北:文友書店,1974年。
    〔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校刊:《通志堂經解》第37冊,臺北:台灣大通書局,1969年影印〔清〕康熙十九年刻本。
    〔清〕翁方綱訂:《通志堂經解目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清高宗敕纂:《景印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第71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清〕清高宗敕纂,江慶柏等整理:《四庫全書薈要總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清〕紀昀奉敕纂:《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第20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紀昀奉敕纂:《景印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第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朱彝尊撰,林慶彰、蔣秋華、楊晉隆、馮曉庭主編:《經義考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清〕季振宜:《季滄葦藏書目》,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金星軺:《文瑞樓藏書目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清〕黃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收入《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吳興劉承幹刊《吳興叢書》七十一卷本。
    〔清〕瞿鏞編纂,瞿果行標點,瞿鳳起覆校:《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二、近人論著
    甲凱:《真德秀》,收入《中國歷代思想家》第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朱漢民、肖永明著:《宋代《四書》學與理學》,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朱鴻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牟宗三先生編委會整理:《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2003年。
    何俊:《南宋儒學建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李紀祥:《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李紀祥:《道學與儒林》,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
    周春健:《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孟淑慧:《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3年。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下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侯外盧、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臺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
    唐明貴:《論語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孫先英:《真德秀學術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高令印、陳其芳:《福建朱子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
    張麗娟:《宋代經書注疏刊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陳榮捷:《朱子門人》,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陳榮捷:《朱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陸建猷:《四書集注與南宋四書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梁庚堯:〈宋元書院與科舉〉,收入《宋史研究集》第33輯,臺北:蘭臺出版社,2003年。
    傅小凡、卓克華:《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黃進興:《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出版社,1994年。
    鄒永賢主編:《朱子學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漆俠:《宋學的發展和演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第2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劉樹勛主編:《閩學源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401-439。
    錢穆:《朱子新學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
    鍾文榮:《真德秀《大學衍義》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關長龍:《兩宋道學命運的考察》,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顧宏義、戴揚本等編:《歷代四書序跋題記資料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頁26。
    顧宏義:《宋代《四書》文獻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日〕佐野公治著,張文朝、莊兵譯:《四書學史的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美〕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朱熹的思維世界》增訂版,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三、期刊論文
    甲凱:〈西山新學案〉,《人文學報》第7期,1978年6月,頁33-50。
    朱人求:〈西山論敬〉,《朱子學刊》2007年第1輯,頁149-160。
    朱人求:〈真德秀思想研究述評〉,《哲學動態》2006年第6期,頁28-31,51。
    朱人求:〈真德秀對朱子誠學的繼承和發展〉,《哲學動態》2009年第11期,頁42-47。
    朱人求:〈理即事,事即理──真德秀理事觀及其影響〉,《朱子學刊》2009年第1輯,頁274-285。
    朱榮貴:〈朱門之護法大神──真德秀對朱子學術之繼承與發揚〉,收入陳來主編:《哲學與時代:朱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523-553。
    朱鴻:〈真德秀及其對時政的認識〉,《食貨月刊》第9卷第5、6期,1979年9月,頁217-224。
    朱鴻林〈理論型的經世之學-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收入氏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頁1-19。
    李焯然:〈《大學》與儒家的君主教育:論《大學衍義》及《大學衍義補》對《大學》的闡釋與發揮〉,《漢學研究》第7卷第1期,1989年6月,頁1-16。
    束景南、王曉華:〈四書升格運動與宋代四書學的興起──漢學向宋學轉型的經典詮釋歷程〉,《歷史研究》第5期,2007年10月,頁76-94。
    林日波:〈真德秀與朱熹弟子交遊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2期,2008年3月,頁75-79。
    姜廣輝、夏福英:〈宋以後儒學發展的另一走向──試論「帝王之學」的形成與發展〉,《哲學研究》2014年第8期,頁57-64。
    姜廣輝:〈西山鶴山合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年第3期,頁73-81。
    姜廣輝:〈略論真德秀理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福建論壇》1983年第5期,頁81-84。
    祝平次:〈朱熹死後道學在南宋的發展〉,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摘要,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6-007,研究日期1999.8-2000.7),頁1-6。
    陳其芳:〈朱子學的發展階段及其派別〉,收入鄒永賢主編:《朱子學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頁16-53。
    陳植鍔:〈從疑傳到疑經──宋學初期疑古思潮論述〉,收入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頁22-35。
    程元敏:〈從四書集編談到一部理想的四書集註疏〉,《孔孟月刊》第6卷第4期,1967年12月,頁13-14。
    程發軔:〈程朱及其門人之理學〉,《孔孟學報》第16期,1968年 月,頁87-102。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傳統研究芻議〉,收入氏著:《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頁3-34。
    楊儒賓:〈《中庸》、《大學》變成經典的過程:從性命之書的觀點立論〉,收入李明輝主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1年,頁113-157。
    鄒永賢:〈朱子學派治國綱領試探-兼析真德秀《大學衍義》〉,收入鄒永賢編:《朱子學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頁158-200。蔡仁厚:〈朱陸門人及其後學〉,收入馮炳奎等:《宋明理學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頁151-178。
    戴金波:〈真德秀研究述評〉,《湖南大學學報》第22卷第1期,2008年1月,頁53-57。
    鄭丞良:〈謀國?憂國?試論真德秀在嘉定年間歲幣爭議的立場及其轉變〉,《成大歷史學報》第43號,2012年12月。
    〔美〕狄培里(Wm.Theodore de Bary)著,鄧洪波、潘建譯:〈真德秀及其經世思想〉,《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4期(1987年12月),頁21-41。

    四、學位論文
    向鴻全:《真德秀及其《大學衍義》之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呂明芝:《真德秀《孟子集編》思想研究》,四川: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林日波:《真德秀年譜》,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康世統:《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楊蘋:《真德秀的交遊關係研究》,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01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659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601.pdf6077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