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23829      Online Users : 9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160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00


    Title: 太平洋戰爭時期中美航空教育的合作(1941-1945)
    Sino-American Aviation Education Cooperation during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Authors: 陳頌閔
    Chen, Sung-Min
    Contributors: 吳翎君
    劉維開

    陳頌閔
    Chen, Sung-Min
    Keywords: 中美關係
    中美合作
    航空教育
    太平洋戰爭
    Sino-U.S. Relations
    Sino-U.S. Cooperation
    Aviation Education
    The Pacific War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2:06:37 (UTC+8)
    Abstract: 空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興起的軍種,由於空軍作戰速度快、面積大,可在戰場上發揮重要戰力,英、法、義等國遂相繼發展航空教育以建立空軍。中國雖自清末即引進飛機,但卻遲至1928年10月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航空隊」後,方開始發展全國性的航空教育。歷經多次改組,1932年9月,改制為「中央航空學校」。1930年代中國航空教育,先有德、美、義等國外籍顧問參與,但美國裘偉德(John H. Jouett)為首的美籍顧問團,因參與中央航空學校的建設,並奠定航空教育學制、分科教育及嚴格的考核制度,對近代中國空軍教育影響廣泛而深遠。1937年,抗戰爆發,中央航空學校輾轉遷移到雲南昆明。1938年7月,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1941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美兩國間的航空教育開啟新的合作形式,中國派遣空軍軍官學校學生到美國接受教育與訓練,以接受美式航空訓練及接收新式飛機。這些受訓學生返國後,使近代中國航空教育深受美式航空訓練、航空知識、空中戰略思維和作戰戰略等方面的影響。同時,航空教育伴隨著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的成立,使得航空知識在戰爭時期有所提升,對近代中國航空教育產生關鍵的作用。
    The rise of the air force began after World War ǀ. The air force is a very important force because of its speed and wide range of attack. Britain, France,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aviation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ir forces. Although aircraft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 national aviation education didn’t begin to develop until October 1928, when the ‘’ Central Army Military Academy Aviation team ,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航空隊‘’was founded. After many times of reorganization, it was revised as the ‘’ Central Aviation Academy, 中央航空學校’’ in September 1932. In the 1930s, the Aviation education of China has been participated by German, American, Italy and other foreign consultants. Then, the American advisory group led by John H. Jouett took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viation education, and began to 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ubject education and strict assessment system of aviation education,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modern China’s air force education.
    Owing to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1937, the ‘’ Central Aviation Academy’’ moved to Kunming, Yunnan. In July 1938, it was named as the ‘’ Air Force Academy, 空軍軍官學校’’.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in 1941, a new form of cooperation in aviation education bega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sent students from the Central Aviation school to United States to receive American-styl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to learn about new aircraft. These trained students brought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combat strategy of American aviation into modern China Aviation Education after returning home, which had a great influenc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 aviation education improved knowledge in the war period, and had a key impact on modern China’s aviation education.
    Reference: 一、檔案
    1.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0023/570.2/9942,〈勞地顧問上空軍意見書〉。
    0024/003.8/3010.3,〈空軍幹部會議案(二十五年)〉。
    0024/003.8/3010.3,〈空軍幹部會議案(二十五年)〉。0024/400.2/5810,〈整理航空教育意見案〉。
    0025/104/2041,〈航委會各屬年度工作比較表(二十五年)〉。
    0025/570.33/2620,〈粵省空軍歸順中央案〉。
    0026/060.25/2041.2,〈航空委員會工作計劃案(二十六年)〉。
    0026/109.3/2041.2,〈航委會業務報告〉。
    0026/410/7421,〈陸海空軍留學條例〉。
    0027/109.3/2041.5,〈航空委員會工作報告(二十七年)〉。
    0027/582.4/3010.8,〈空軍各學校組織職掌編制案〉。
    0028/060.25/2041.2,〈航空委員會工作計劃案(二十八年)〉。
    0028/1700.03/2040,〈委座令訓練飛行員〉。
    0028/400.1/3010,〈空軍教育訓練建議案彙輯〉。
    0028/400.1/3010,〈整理航空教育意見案〉。
    0029/060.25/2041.2,〈航空委員會工作計劃案(二十九年)〉。
    0030/060.25/2041.2,〈航空委員會工作計劃案(三十年)〉。
    0030/144.2/4424,〈蔣委員長對赴美受訓學生訓詞〉。
    0030/410.11/3010,〈空軍軍官留美案(三十-三十五年)〉。
    0030/410.11/3010.2,〈空軍員生赴美訓練飛行案〉。
    0030/570.33/1241,〈飛機補充計劃〉。
    0031/410.11/7760,〈留美學員受訓報告〉。
    0032/003.7/5000.2,〈中美空軍官員會談集(史特梅耶備忘錄)〉。
    0032/003.7/5000.2,〈中美空軍官員會談集(陳納德談話記錄)〉。
    0032/003.7/5000.2,〈中美空軍官員會談集(麥康納耶備忘錄)〉。
    0032/422/7760,〈留美飛行人員訓練計劃〉。
    0033/003.8/3010.3,〈空軍幹部會議案(三十三年)〉。
    0033/400.7/3010,〈空軍教育會議案〉。
    0033/544.2/5001,〈抗日戰爭戰果統計案(空軍)〉。
    0033/544.2/5001,〈留美飛行人員訓練計劃〉。
    0033/585/5000,〈中美空軍混合團司令部編制案〉。
    0035/060.25/2041.2,〈航空委員會工作計劃案(三十五年)〉。
    0035/152.2/3010.2,〈空軍抗日戰爭經過〉。
    2.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002-080102-00086-001,〈空軍編訓(一)〉
    002-080102-00087-004,〈空軍編訓(二)〉
    002-080102-00088-002,〈空軍編訓(三)〉
    002-080200-00122-089,〈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二年(五十二)〉
    002-080200-00461-081,〈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三十四)〉
    002-020300-00007-072,〈革命文獻—抗戰方略:整軍〉
    3.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0026/412.4/0042,〈蔣中正委員長與美國羅斯福總統來往文件〉
    0029/423.2/0041,〈航空委員會向美購械〉
    0030/324.1/0002,〈中國空軍赴英、美考察及訓練〉
    0033/412/0031,〈主席與納爾遜談話紀錄;中美關係〉0036/411.2/0003,〈七七事變後至太平洋戰爭前美國對華外交政策之演變〉
    二、史料彙編、日記
    1.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44冊(民國二十九年七月至十一月),臺北:國史館,2011年。
    2.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46冊(民國三十年四月至八月),臺北:國史館,2011年。
    3.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六冊(民國二十八年至民國三十年),臺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年。
    4.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七冊(民國三十一年至民國三十三年),臺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年。
    5.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八冊(民國三十四年至民國三十六年),臺北:國史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年。
    6.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一),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
    7. 何思瞇編,《抗戰時期美國援華史料》,臺北:國史館,1994年。
    8. 瞿紹華編,《中華民國交通史料(三):航空史料》,臺北:國史館,1991年。

    三、報紙、公報
    《大公晚報》,重慶,1944年。
    《大公報》,香港,1940年-1945年。
    《國民政府公報》,1941年-1946年。

    四、專書
    1. (美)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溫洽溢譯,《改變中國》,臺北:時報文化,2015年。
    2. (美)米契爾(Willam "Billy" Mitchell),唐恭權譯,《空防論:現代空權的發展與遠景》,新北市:八旗文化,2018年。
    3. (美)陳納德著,陳香梅譯《陳納德將軍與中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
    4. (美)饒世和(M. Rosholt)著,戈叔亞譯,《飛翔在中國的上空─1910-1950年中國航空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
    5. (義)朱里奧‧杜黑(Giulio Douhet),中文譯名《制空權》,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6. 王正華,《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臺北:環球書局,1987年。
    7. 王建朗,《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8. 衣復恩,《我的回憶》,臺北:立青文教基金會,2000年。
    9. 何應欽,《八年抗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1982年。
    10. 何應欽,《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上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11. 吳湘湘,《第二次中日戰史》,臺北:綜合月刊社,1974年。
    12. 李君山,《全面抗戰前的中日關係(1931-1936)》,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一刷,2010年。
    13. 沈慶林,《中國抗戰時期的國際援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4. 卓文義,《空軍軍官學校沿革史》,岡山:空軍軍官學校,1989年。
    15. 卓文義,《艱苦建國時期的國防建設》,臺北:臺灣育英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16. 周至柔編,《空軍沿革史初稿(第二輯)》,臺北:空軍總司令部,1951年。
    17. 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編,《空軍抗日戰史:第九冊》,出版地不詳,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1950年。
    18. 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編,《空軍抗日戰史》,出版地不詳,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1950年。
    19. 空軍總司令部編,《空軍抗日戰史紀要初稿》出版地不詳,空軍總司令部,1950年。
    20. 姜長英著,文良彥、劉文孝補校,《中國航空史》,臺北:中國之翼,1993年。
    21. 美國國務院編,《美國與中國之關係 : 特別著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之一時期》,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
    22. 胡光麃,《中國現代化的歷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
    23. 夏公權口述;劉鳳翰、張聰明訪錄,《夏公權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75年。
    24. 夏國富、趙光華等編,《世界航空航天之最》,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年。
    25. 徐華江、翟永華著,《天馬蹄痕:我的戰鬥日記》,臺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10年。
    26. 馬毓福,《1908~1949年中國軍事航空》,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44年。
    27. 國史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軍事作戰》,臺北,國史館,2015年。
    28. 國防部,《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8年。
    29.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美軍事合作抗日紀要》,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
    30.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國民革命建軍史》〈第二部:安內與攘外(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1.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國民革命建軍史》〈第二部:安內與攘外(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2.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國民革命建軍史》〈第三部:八年抗戰與戡亂(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國民革命建軍史》〈第三部:八年抗戰與戡亂(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34.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翻譯,《中美空軍混合團英勇戰鬥紀實》,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3年。
    35.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飛虎薪傳:中美混合團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年。
    36. 張朋園、沈懷玉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
    37. 張貴永,《詹森與中美關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38. 許希麟、劉文孝,《劉粹剛傳》,臺北:中國之翼出版社,1993年。
    39.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民國二十七至民國三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40. 郭冠麟等訪問,《飛虎薪傳─中美空軍混合團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
    41. 郭榮趙,《從珍珠港到雅爾達:中美戰時合作之悲劇》,臺北:中國研究中心出版社,1979年。
    42.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43. 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編纂委員會編,《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第二冊〉,高雄: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編纂委員會,1969年。
    44. 華強、奚紀榮、孟慶龍,《中國空軍百年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5. 黃慶秋,《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工作紀要》,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9年。
    46. 翟永華著,《中國飛虎─鮮為人知的中美空軍混合聯隊》,香港:四季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47. 齊邦媛,《巨流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48. 齊錫生,《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
    49. 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50. 劉紹唐,《民國大事日誌》,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年。
    51. 劉鳳翰,《國民黨軍事制度史(上下兩冊)》,臺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版。
    52. 蔣中正講述,《國民與航空》,南京:拔提書店,1935年。
    53. 賴名湯口述;賴暋訪錄,《賴名湯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4年。
    54. 錢昌祚,《浮生百記》,臺北: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年。
    55. Akira Iriye& Warren Cohen eds. American, Chinese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s on Wartime Asia, 1931 49 Wilmington, Del.:Scholarly Resources Inc. Books, 1990
    56. Guangqiu Xu, War Wing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ese Military Aviation, 1929-1949 Westport,Conn. :Greenwood Press,2001.
    57. Michael H. Hunt. The Making of a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 1914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58. Daniel Ford, Flying Tigers: Claire Chennault and His American Volunteers, 1941-1942.Australia: Warbird Books,2016.
    59. Tsou, Tang, American Failure in China.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 1963.
    60. Warren I. Cohen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v. 1. The Creation of a Republican Empire, 1776 186 5 (by Bradford Perkins); v. 2. The American Search for Opportunity, 1865 1913 (by Walter LaFeber); v. 3. The Globalizing of America, 1913 1945 (by Akira Iriye); v. 4. America in the age of Soviet power, 1945 1991 (by Warren I. Cohen)

    五、論文
    1. 學位論文
    (1) 李君山,〈全面抗戰前的中日關係(一九三一至一九三六年)〉,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2年。
    (2) 張興民,〈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需─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總隊(1946-1949)〉,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 吳餘德,〈戰前中國空軍的發展 (民國17-26年)〉,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 專書、論文集論文
    (1) 吳相湘,〈中國空軍奮戰保衛祖國〉,收入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編輯組編,《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7年,頁227-244。
    (2) 吳翎君,〈國民政府時期的中美關係〉,收入《中華民國專題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3) 華中興,〈抗戰前中央航校的飛行教育1932-1937〉,收入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臺北市:國史館,1996年,頁365-404。
    (4) 劉妮玲,〈陳納德與飛虎隊〉,收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主編,《抗戰勝利四十周年論文集》,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頁695-780。
    (5) 劉維開,〈空軍與抗戰〉,收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主編,《抗戰勝利四十周年論文集》,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頁279-280。
    (6) 劉維開,〈蔣公與中國空軍的建立─民國十七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頁57-113。
    3. 專書、期刊論文
    (1) (美)裘偉德(J. H. Jouett)著、馬思譯,〈我們怎樣建立了中國的空軍〉,《中國空軍的新神威》,湖北:戰時出版社,1938年,頁4-11。
    (2) 日立,〈空軍軍官學校小史〉,《航空建設》,3:1(重慶,1948年),頁17-18。
    (3) 王子仁、胡昌壽、徐鑫福,〈四十年代中後期兩支赴美學習名單〉,《航空史研究》,3(西安,2000年)。
    (4) 司徒福,〈血灑長空的八年〉,收入丘秀芷主編《抗戰文選》,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6年,頁53-59。
    (5) 白化文,〈抗戰時期中日空軍作戰情況憶述〉,《鍾山風雨》,2(臺北,2007年),頁19-20。
    (6) 仲興,〈美國卡新斯少將對我留美航空生畢業致詞〉,《航空雜誌》,11:5(南京,1942年),頁47。
    (7) 江東,〈汪柱臣先生訪談錄〉,《航空史研究》,43(西安: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史研究室,1994年),頁49-50。
    (8) 吳餘德,〈戰前中國空軍人員的教育與訓練〉,《軍事史評論》,6(台北,1999),頁55-81。
    (9) 呂芳上,〈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及其典藏的民國史料〉,《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11(臺北,1991年),頁222-233。
    (10) 李君山,〈抗戰前軍用教範的初步考察(1931-1937)〉,《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1(臺北,2006),頁 67-93。
    (11) 李君山,〈政府遷臺前期防空體系之建構(1949-1966)──以防空通信為中心的考察〉,《檔案季刊》9:2(臺北:檔案管理局,2010),頁 94-113。
    (12) 杜久,〈今日之義大利空軍〉,《軍事雜誌》,131(南京,1941年),頁194-206。
    (13) 杜久,〈義大利空軍組織概觀〉,《空軍》,213(南京,1937年),頁6-16。
    (14) 阮步蟾,〈美國之航空醫學校〉,《空軍》,64 (南京,1934年),頁26。
    (15) 厚非,〈留美空軍談往事〉,《中國的空軍》,5:2(成都,1944年),頁17-18。
    (16) 涂長望,〈空軍在現在戰爭之地位〉,《史地雜誌》,2:2(杭州,1942年),頁44-52。
    (17) 國外新聞,〈義大利空軍擴充計畫〉,《航空雜誌》,1:2(南京,1929年),頁120。
    (18) 捷夫,〈空軍在現代戰爭中居於何種地位〉,《航空建設》,2:2(重慶,1945年),頁25-32。
    (19) 許志成,〈赴美國學習的回憶─記第三批中轟炸機空勤機械士〉,《航空史研究》,4(西安,1995年)。
    (20) 陳存恭,〈中國航空的發軔(民前六年至民國十七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臺北:1978年),頁371-420。
    (21) 陳容甫,〈記中國空軍軍官的培育〉,《航空生活》(南京:中國的空軍出版社,1946年),頁119。
    (22) 陶魯書,〈義大利空軍近況〉,《革命空軍》,2:5(南京,1935年),頁14-18。
    (23) 傅寶真,〈在華德國軍事顧問史傳(四)〉,《傳記文學》,25:2(臺北,1974年),頁84。
    (24) 程葳葳,〈孫中山與航空救國〉,《檔案與建設》,10(臺北:2016年),頁40-42。
    (25) 舒伯炎譯,〈盲目飛行之訓練方法〉,《空軍》,148(杭州,1935年),頁13-19。
    (26) 黃正光,〈全面抗戰前中國空軍發展述略〉,《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8:6(浙江,2017年),頁528;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編,《空軍沿革史初稿》,頁51-76。
    (27) 楊維真,〈戰爭與國家塑造─以戰時中國(1931-1945)為中心的探討〉,《漢學研究通訊》,28:2(臺北:2009年),頁5-14。
    (28) 趙榮芳,〈中國第一個飛行員─張惠長〉,《航空史研究》,1(西安,1994年)。
    (29) 劉毅夫,〈悼念空軍英雄董明德〉,《傳記文學》,33:4(臺北,1978年),頁17-18。
    (30) 蔣星德,〈兩年來的中國空軍〉,《時事月報》,21:4(南京,1939年),頁89-94。
    (31) 錢昌祚,〈服務航空界的回憶〉(上),《傳記文學》,23:5(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年),頁36。
    (32) 儲玉坤,〈一九四一年的美日關係〉,《東方雜誌》,38:1(上海,1941年),頁70-75。
    (33) 魏良才,〈抗戰期間的中美關係〉,《近代中國》,60(臺北,1987年),頁137-162。
    (34) 蘇啟明,〈抗戰時期的美國對華軍援〉,《近代中國》,64(臺北,1988年),頁130-134。

    六、參考網站
    1.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http://www.flyingtiger-cacw.com/index.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4153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300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400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0301.pdf4682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