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5 (78%)
Visitors : 47754039      Online Users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89


    Title: 我國內線交易監理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Regulations of Insider Trading in R.O.C.
    Authors: 陶幼卓
    Tao, Yu-Jwo
    Contributors: 張冠群
    陶幼卓
    Tao, Yu-Jwo
    Keywords: 內線交易
    行政監理
    內部控制
    資料科學
    insider trading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nternal control
    data science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2:26:02 (UTC+8)
    Abstract: 從各國立法發展觀察,禁止內線交易已成國際趨勢,我國證券交易法於1968年制定公布之時,原無禁止之規定,於1988年增訂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明文予以禁止,其後多次修法提高刑度,但是內線交易並未因此減少。
    研究動機為主管機構以行政監理的角色介入預防內線交易及行使行政裁量權是否較能及時扼止內線交易的發生。
    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內線交易之定義、立法精神、歷次修法的背景及其內線交易相關的基本概念,以做為實施行政監理的依據。
    二、突顯司法介入是內線交易行為最後手段的防治觀念,證券交易行為應該回歸市場機制,並強調行政監理在內線交易上的重要性。
    三、期盼在內線交易領域研究上,除了司法理論與構成要件上的探討外,尚能從行政監理的角度面向,發掘出內線交易其他的重要問題。
    結論為內線交易定義及其行為禁止之依據、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內線交易不法行為之法律責任及如何避免誤觸內線交易。就行政監理的面向建議:
    一、從內部控制預防內線交易;
    二、增修行政罰扼止內線交易;
    三、從資料科學預防內線交易;
    四、主管機關應善用行政調查權預防內線交易。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isl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prohibition of insider trading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rend. When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of R.O.C. was enacted and promulgated in 1968, there was no provision for prohibition. In 1988, the Article 157-1 was added to expressly prohibit insider trading. Since then, the law has been revised several times to increase the penalty, but insider trading has not been reduced.
    The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intervenes in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and exercis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o stop insider trading in a timely manner.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
    1.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of insider trading, the spirit of legislation, the background of previous amendments and the basic concepts related to insider trading, and use it as a basis for implementing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2.Highlight the concept of judicial intervention as the last resort for insider trading. Securities trading should return to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n insider trading.
    3.Looking forward to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sider trading, in addition to the discussion on judicial theory and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it can also explore other important issues of insider t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he conclusion is the definition of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basis for the prohibition of its behavior,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insider trading, the legal liability for illegal insider trading, and how to avoid accidentally touching insider trading.Suggestions on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1.Prevent insider trading from internal control;
    2.Increase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to curb insider trading;
    3.Prevent insider trading from data science;
    4.Competent authorities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power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依著者姓氏筆劃編排)
    1.李開遠,(2011)。證券管理法規新論,臺北:五南。
    2.林孟皇,(2011)。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臺北:元照。
    3.郭土木,(2016)。證券交易法論著選輯。臺北:自版。
    4.曾宛如,(2011)。證券交易法原理,臺北:元照。
    5.劉連煜,(2012)。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臺北:自版。
    6.劉連煜,(2012)。內線交易構成要件,臺北:自版。
    7.鄭成思,(1991)。智慧財產權法,臺北:水牛。
    8.賴英照,(1996)。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臺北:自版。
    9.賴英照,(2011)。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臺北:自版。
    10.賴英照,(2013)。證券交易法解析-簡明版,臺北:自版。
    (二)期刊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編排)
    1.王文宇,(2006)。認真地對待資訊—論內線交易之判斷標準與預防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頁211-215。
    2.李開遠,(2004)。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3期,頁177。
    4.林國全,(1992)。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頁259-303。
    5.林國全,(2010)。2010年5月證券交易法修正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55期,頁1-21。
    6.林玟君,(2019)。從內線交易案例趨勢談內線交易之防範。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7卷第6期,頁5-11。
    7.林泔薇,(2018)。美國內線交易實務案例探討SEC v. Dubovoy, et al.案。證券服務第664期,頁41-49。
    8.林黎華,(2015)。從大陸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看兩岸證券期貨內線交易規範之適用。集保結算所雙月刊,第218期,頁43-68。
    9.徐珮菱,(2017)。大數據與內線交易關聯研究。台灣/法規與遵循,第2卷第1期,頁37-63。
    10.郭大維,(2010)。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由英美兩國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規範談起,軍法專刊,第56卷第4期,頁54-77。
    11.陳建宏,(2000)。防止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間操縱與內線交易之研究。證交資料,第454期,頁1-21。
    12.陳愷新,(2017)。大數據持續升勢經驗法則正轉軌「智能法則」。證券服務,第661期,頁34-38。
    13.陳梅芳,(2018)。從內部控制角度談內線交易防範。證券服務,第664期,頁18-25。
    14.張麗珍,(2002)。美國法律規制內幕交易的新近發展。政治與法律,第4期,頁70。
    15.張心悌,(2008)。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圍。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3期,頁97-128。
    16.張心悌,(2010)。內線交易消息傳遞之民事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4期,頁109-145。
    17.張心悌,(2016)。消息受領人偶然聽聞之內線交易責任–兼評台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字第53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49期,頁30-37。
    18.張益輔,(2018)。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禁止內線交易」構成要件解析。證券服務,第664期,頁28-40。
    19.曾宛如,(2009)。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的法益切入。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頁253-310。
    20.曾宛如,(2012)。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頁129-141。
    21.曾宛如,(2010)。新修正證券交易法-資訊揭露、公司治理與內線交易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5 期,頁22-29。
    22.黃朝琮,(2013)。美國案例法上內線交易責任主體範圍之變遷與啟示。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9卷第2期,頁287-315。
    23.劉連煜,(1994)。內線交易中消息受領人之責任。中興法學,第38期,頁165-187。
    24.劉連煜,(2009)。推測的消息是內線交易之重大消息?—Basic案的再審思。台灣法學雜誌,第130期,頁25-33。
    25.劉連煜,(2010)。內部人「獲悉」或「實際知悉」內線消息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一五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頁83-87。
    26.劉連煜,(2011)。證券交易法:第一講內線交易與行為主體。月旦法學教室,第102期,頁53-72。
    27.劉成墉,(2012)。內線交易消息受領人之探討–以遠距消息受領人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7期,頁165-203。
    28.蔡易餘,(2007)。內線交易規範之法理研究。萬國法律,第152期,頁71-80。
    29.賴源河,(1995)。證券交易法之公平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頁89-98。
    30.賴英照,(2016)。美國內線交易法制的方法與價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9期,頁1-95。
    31.謝慈恩,(2017)。證交所在大數據的應用與實作。證券服務,第661期,頁39-45。
    32.Mr. Frank,(2014)。內線交易之行政罰。證券服務,第624期,頁118-119。
    (三)研究計劃及專題講座(依著者姓氏筆劃編排)
    1,林國全、陳恩儀、楊峻昌,2018年。《證券事件「吹哨者」及其民事責任研究研究》。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s://www.sfipc.org.tw/MainWeb/FriendPrint.aspx?L=1&SNO=OICFkTFtegO1n+SAnfBrfA==。
    2.許永欽,2012年。《內線交易蒐證實務》。臺北:理律盃。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www.leeandli.org.tw/download/%E7%90%86%E5%BE%8B%E7%9B%83/2012%E5%B0%88%E9%A1%8C%E6%BC%94%E8%AC%9B_%E5%85%A7%E7%B7%9A%E4%BA%A4%E6%98%93%E8%92%90%E8%AD%89%E5%AF%A6%E5%8B%99.pdf。
    3.魏寶生,2001年,《關係人交易之防範-美國規範內部人交易的過去與未來》,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上網日期:2020年7月17日,檢自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Assistant/print/detail?sysid=C08801770。
    (四)博碩士學位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編排)
    1.呂國平(2007)。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的經濟分析。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2.吳韶芹(2010)。企業併購內線交易法規範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3.武永生(1991)。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研究—美國法為中心之法律與經濟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4.林宣佑(2010)。內線交易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新北。
    5.孫昱琦(2010)。內線交易法規範之立法沿革及實務發展─以我國法規修正與實務發展之互動為中軸。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6.孫美恩(2018)。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規範主體之探討,天主教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
    7.陳柏乾(2007)。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8.張瑞玲(2009)。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與豁免條款之研究—以我國法院實務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9.黃家豪(2010)。公開收購所生內線交易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10.楊宛臻(2011)。我國內線交易規範之研究─以台開案為中心。天主教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
    11.葉美菁(2009)。內線交易防制之研究-以強化公司治理與行政監督為方案。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2.蔡靜芬(2010)。公開收購所涉內線交易消息重大性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13.劉嘉宏(2011)。內線交易關於重大消息之認定—以企業併購案件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14.鄧依仁(2006)。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五)法規文件(依時間排序)
    1.立法院公報,第76卷第96期,1987年。
    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0期,2001年2月2日。
    3.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75期,2008年12月21日。
    4.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727 號,會議日期:2005年11月16日。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9cfcdcececfcdc5cccbc6d2cbcfcf。
    (五)官方網站(依筆劃編排)
    1.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https://lci.ly.gov.tw/LyLCEW。
    2.立法院公報影像檢索系統https://lis.ly.gov.tw/lygazettec/gazettetp。
    3.證券期貨局https://www.sfb.gov.tw/ch/index.jsp。
    4.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
    5.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s://www.fsc.gov.tw/ch/index.jsp。
    6.臺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wse.com.tw/zh/。
    7.證券櫃檯買賣中心https://www.tpex.org.tw/web/。
    8.財團法人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http://www.sfi.org.tw/。
    9.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https://www.sfipc.org.tw/。
    10.法務部廉政署網站https://www.aac.moj.gov.tw/。
    (六)報紙及新聞稿(依時間排序)
    1.IMD 2020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全球第11亞太第3強(2020年6月16日)。科技新報,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s://technews.tw/2020/06/16/imd-world-competitiveness-ranking-2020/。
    2.黃建智(2019年11月11日)。怎樣算是內線交易?路過聽到也算?。東森雲論,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s://plainlaw.me/2019/11/11/%E5%85%A7%E7%B7%9A%E4%BA%A4%E6%98%93/。
    3.涉內線交易外資圈第一美女栽在大數據手上?。中時電子報(2017年3月9日),上網日期:2020年7月11日,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309002093-260410?chdtv。
    4.武永生、朱竹元、張心悌、林志潔、林俊宏(2016年12月23日)。防內線交易從公司治理做起。經濟日報,第A15版,上網日期:2020年7月12日,檢自https://cgc.twse.com.tw/latestNews/promoteNewsArticleCh/1500。
    5.劉連煜(2010年5月5日)。內線交易明確化跟上國際潮流。經濟日報,A4版。
    (七)網路資源
    1.資料科學,維基百科,上網日期:2020年7月11日,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数据科学。
    (八)法院判決及行政函釋
    1.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015號刑事判決。
    2.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1313號。
    3.最高法院刑事判決101年度台上字第1857號。
    4.最高法院106年度台非字223刑事判決。
    5.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503號刑事判決。
    6.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金上字第53號刑事判決。
    7.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金上更(二)字第7號刑事判決。
    8.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金上訴字第18號刑事判決。
    9.台灣台北地方法院94年度囑訴字第一號刑事判決。
    10.臺灣台北地方法院96年度重訴字第132號刑事判決。
    1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6年度金訴字第28號刑事判決。
    1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金訴字第6號刑事判決。
    13.1989年10月30日(78)台財證(二)字第14860號函。
    14.2003年3月27日台財證三字第0920001301號函。

    二、外文資料及網站資料
    (一)專書(依字母順序排列)
    1.Jeffrey D. Bauman, (2010).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 Materials and Problems, 7th ed., West.
    2.Niamh Moloney, (2008). EC Securities Regulation, Hardcover, 2th ed.
    (二)期刊文章(依字母順序排列)
    1.Benjamin Alarie, (2004). Divided Entitlements and Intermediate Default Rules , 9(2) Stan. J. L. Bus & Fin. 135-175. 41pp.
    2.Bruce A.Hiler, (1985). Confidential Relationships and Insider Trading, Secutities and Commi-dities Regulation, Vol.18, No.12, 135-141.
    3.Deniss w. Carlton & Daniel R. Fischel, (1982). 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35 Stan. L. Rev. 857, 857-895.
    4.Olson, Sturc, and Lins, (Gibson, Dunn & Crutcher, 1990). The Law of Insider Trading under the 1934 Act:Section 10(b) and 14(e), 5.
    (三)處分或判決
    1.Basic, Inc. v. Levinson, 485 U.S. 224 (1988).
    2.Chiarella v. United States, 445 U.S. 222 (1980).
    3.Christopher L. LOWE, et al., Petitioners v. SEC, 725 F.2d 892 (2d Cir. 1984).
    4.Dirks v. SEC, 463. U.S. 646 (1983).
    5.Dirks v. SEC, 445. U.S. 222 (1980).
    6.Gary Lawson, The Ethics of Insider Trading, 11 HARV. J.L. & Pub. Policy 727, 726 (1988).
    7.SEC v. Materia, 745 F.2d 197 (2nd Cir. 1984).
    8.SEC v. Musella, 578 F. Supp. 425 (S.D.N.Y 1984).
    9.SEC v. Texas Gulf Sulphur Co., 401 F.2d 833 (2d Cir. 1968), cert. denied sub nom. Coates v. SEC, 394 U.S. 976 (1969).
    10.TSC Industries, Inc. v. Northway, Inc., 426 U.S. 438 (1976).
    11.United States v. Newman, 664 F. 2d 12 (2nd Cir. 1981).
    12.United States v. O`Hagan, 521 U.S. 642,117 S,Ct.2199, 138 L.Ed.2d 724 (199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196106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6106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649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6101.pdf1346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