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20854      Online Users : 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406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4067


    Title: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Wang Shijie and the Post-War Taiwan Political Situation: A Discussion Centered on ";Free China"
    Authors: 施宏儒
    Shih, Hong-Ru
    Contributors: 薛化元
    施宏儒
    Shih, Hong-Ru
    Keywords: 王世杰
    雷震
    自由中國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3-02 14:28:13 (UTC+8)
    Abstract: 王世杰曾歷任法制局長、教育部長、外交部長等職,在國民黨內也深受蔣介石的信任,為其核心幕僚。現有的王世杰研究多半聚焦在王世杰來臺以前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表現,較少觸及王世杰來臺後的事蹟。或許是因為其日記在1948-1959年之間有部分中斷;亦可能因為認為王世杰來臺後政治影響力已逐漸下滑,其所具備的研究價值不若來臺以前。這些研究多半肯定王世杰對世界局勢的了解,認為其決策或建言多半以此為基礎。且其建議時常為蔣介石所採納,顯見其建議為蔣認可且深受信任。即使是中美科學學術交流方面,王世杰仍然以外交為主要考量。
    「自由中國」最初之倡議是為了集結反共的力量,因此採取擁蔣反共,提倡民主自由的立場。然而隨著國民黨的改造與強人威權體制的確立,《自由中國》與國民黨、政府當局之間逐漸由摩擦產生對立。王世杰具有多重特殊身分,身為深受蔣介石信任的核心幕僚;長期主張民主自由的憲法學者;參與倡議《自由中國》,與雷震關係深厚等。本研究探討《自由中國》刊行期間,王世杰對《自由中國》提出批判的議題和其後的反對黨組織運動有何種見解,身處在政府與《自由中國》間的特殊位置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發揮之影響。
    Reference: (一) 專書
    1. 中華國產廠商聯合會編,《實業界名人錄》,出版地不詳:中華國產廠商聯合會,1948。
    2. 毛子水,《子水文存》,臺北:文星,1963。
    3. 王世杰,《王世杰日記:手稿本》,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4. 王世杰,《王世杰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
    5. 王世杰,《王世杰先生論著選集》,臺北:國立武漢大學旅臺校友會,1980。
    6. 石源華主編,《中華民國外交史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編,《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1972。
    8.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2)》,臺北:傳記文學,1979。
    9.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2015。
    10. 宋晞,《張其昀先生傳略》,臺北:中國文化大學,2000。
    11. 李敖,《蔣廷黻和他走的路》,臺北:遠流,1986。
    12. 李楊、范泓,《重說陶希聖》,臺北:秀威資訊,2008。
    13. 於憑遠、羅冷梅、胡為真著,《胡宗南上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4。
    14. 胡頌平,《朱家驊先生年譜》,臺北:傳記文學,1996。
    15. 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16. 唐羽,《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
    17. 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北京:群眾出版發行,1991。
    18. 夏道平,《我在《自由中國》》,臺北:遠流,1989。
    19. 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0.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21. 秦孝儀,《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7下)》,臺北:出版者不詳,1978。
    22. 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辭典 人物部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
    23. 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臺北:自立晚報,1993。
    24.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1)》,臺北:國史館,1994。
    25. 婁獻閣、朱信泉主编,《民國人物傳第10卷》,北京:中華書局,2000。
    26. 張佛泉,《自由與人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27. 張其昀等著,《崔書琴紀念集》,臺北:傳記文學,1967。
    28. 張朋園、沈懷玉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
    29. 張彥林,《閒話大師陳西瀅》,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30.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
    31. 郭易堂,《民國人物小傳 第二冊》,臺北:傳記文學,1977。
    32. 陳之邁,《蔣廷黻的志事與平生》,臺北:傳記文學,1967。
    33. 陳正茂,《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臺北:秀威資訊,2008。
    34. 陳正茂,《各擅風騷──民國人和事》,臺北:秀威資訊,2009。
    35. 陳正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少年中國學會」史》,臺北:秀威資訊,2010。
    36. 陳啟天主編,《中國青年黨建黨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1973。
    37.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臺北:衛城出版,2017。
    38. 傅斯年,王汎森、潘光哲、吳政上主編,《傅斯年遺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1。
    39. 黃克武主編,《1960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7。
    40. 黃克武主編,《同舟共濟: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臺灣》,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4。
    41. 黃克武主編,《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1。
    42. 楊錦麟,《李萬居評傳》,臺北:人間,1993。
    43. 萬麗鵑編註,《萬山不許一溪奔──胡適雷震來往書信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44. 賈逸君編,《中華民國名人傳(上)》,上海:上海書店,1989。
    45. 雷震著,傅正主編,《雷震全集》,臺北:桂冠圖書,1990。
    46.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47. 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編,《民國職官年表》,臺北:中華書局,1995。
    48. 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編輯,《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近代史學會,1996。
    49. 歐陽哲生著,《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臺北:秀威資訊,2014。
    50. 潘光哲編,《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1。
    51.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52. 薛化元,《雷震與1950年代臺灣政治發展──轉型正義的視角》,臺北: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9。
    53.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54. 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
    55. 羅久芳、羅久蓉編輯校注,《羅家倫先生文存補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56. 嚴如平等編,《民國人物傳第9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
    57. 蘇錫文主編,《鄭彥棻先生年譜初稿》,臺北:傳記文學,1991。

    (二) 期刊、論文
    1. 毛子水,〈記蔣廷黻先生二三事〉,《傳記文學》,7.6(臺北,1965.12): 16。
    2. 王世杰,〈反共鬥爭中的臺灣〉,《自由中國》,1.2(臺北,1949.12):
    3. 白瑜,〈懷念從政學人朱家驊與王世杰〉,《傳記文學》,40.1(臺北,1982.01): 113-118。
    4. 朱啟葆,〈我們需要一個自由中國大運動〉,《自由中國》,2.4(臺北,1950.02): 127。
    5. 吳淑鳳,〈從《王世杰日記》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近代中國》,161(臺北:2005.06): 25-37。
    6. 李金強,〈國共兩黨之外:曾琦及其《國體與青年》〉,《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5(香港,1993.02): 38-43。
    7. 林建剛,〈火中取栗求真經──胡適與王世杰〉,《傳記文學》,110.5(臺北,2017.05): 4-20。
    8. 社論,〈政府不可誘民入罪〉,《自由中國》,4.11(臺北,1951.06): 4。
    9. 倪渭卿,〈我對王世杰先生的看法〉,《傳記文學》,52.5(臺北,1988.04): 36。
    10. 陳懷琪,〈革命軍人為何要以「狗」自居?〉,《自由中國》,20.2(臺北,1959.01): 。
    11. 楊子震,〈中國駐日代表團之研究──初探戰後中日‧臺日關係之二元架構〉,《國史館館刊》,19(臺北,2009.03):47-86。
    12. 楊翠華,〈王世杰與中美科學學術交流,1963-1978:援助或合作?〉,《歐美研究》,29.2(臺北,1999.06): 41-103。
    13. 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傳記文學》,61.5(臺北,1992.11): 67-72。
    14. 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二)〉,《傳記文學》,61.6(臺北,1992.12): 73-79。
    15. 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三)〉,《傳記文學》,62.1(臺北,1993.01): 79-85。
    16. 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五)〉,《傳記文學》,62.4(臺北,1993.04): 70-76。
    17. 蔣永敬,〈汪精衛從「和平」運動到投日:王世杰日記中的人物與史事(四)〉,《傳記文學》,62.2(臺北,1993.02): 70-76。
    18. 蔣永敬,〈從「王世杰日記」看中蘇盟約的簽訂〉,《傳記文學》,56.6(臺北,1990.06): 29-36。
    19. 蕭高彥,〈五〇年代臺灣自由觀念的系譜:張佛泉、《自由中國》與新儒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6.3(臺北,2014.09): 387-425。

    (三) 學位論文
    1. 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
    2. 袁經緯,〈國民黨的民主想像與戰後臺灣統治(1945-196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3. 陳英杰,〈王世杰與抗戰勝利前後的中國政局〉,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4. 劉傳暘,〈王世杰與中國外交,1937-1949〉,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四) 網路資源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數位資料庫》:http://mhdb.mh.sinica.edu.tw/index.php
    2.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lib.nccu.edu.tw/index.php
    3.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Index.aspx
    4.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5. 《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http://bdcconline.net/zh-hans/
    6. 《臺灣文學網》:https://tln.nmtl.gov.tw/ch/index.aspx

    (五) 史料
    1.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1948/12/30,《總統府公報》,第191號,5。
    2.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1949/7/23,《總統府公報》,第235號,2。
    3.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1950/3/20,《總統府公報》,第248號,2。
    4.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1953/11/17,《總統府公報》,第447號,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1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372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1201.pdf4013KbAdobe PDF255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