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79305      Online Users : 91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122


    Title: 中共對臺統戰作為的發展與影響,1996~2020年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the CCP`s united front actions on Taiwan, 1996~2020
    Authors: 孫翊棋
    Sun, Yi-Ci
    Contributors: 薛健吾
    Hsueh,Chien-Wu
    孫翊棋
    Sun,Yi-Ci
    Keywords: 一中框架
    和戰兩手策略
    政權模式
    意識形態
    統戰作為
    美中臺關係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9-02 18:04:43 (UTC+8)
    Abstract: 中共利用臺灣三十餘年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加大加深對臺灣的統戰作
    為,試圖以「一個中國框架下和戰兩手策略」的統戰模式統一臺灣。本文探討中共對臺統戰作為的發展與影響,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中共歷年來對臺統戰作為的模式是什麼;第二,中共政權模式與對臺統戰模式的關係為何;第三,評估中共對臺統戰對臺灣的影響,以民選總統之後為例。本文分析中共歷任領導人的意識形態、政權模式、對臺統戰政策與作為,以及各種資料,並且發現:第一,中共的「一個中國框架下和戰兩手策略」的模式,未曾改變;第二,意識形態、政權模式、當時的美中臺關係,這三個是影響到中共對臺統戰政策與方法的三大主因;第三,中共對臺統戰作為,在政治面上,反獨促統成效不彰;在經濟面上,臺灣民眾普遍支持兩岸的各種交流互動,若要論及兩岸統一,則臺灣民眾不支持。
    Reference: ㄧ、專書:
    參考資料
    童振源,2002。《中國對臺政策的演變、特徵與變數》。臺北:新新聞文化, 頁 312-314。
    中國統一戰線全書編委會,1993。《中國統一戰線全書》。臺北:國際文化, 頁 163。
    中國統一戰線全書編委會,1993。《中國統一戰線全書》。臺北:國際文化, 頁 107。
    紐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實作》。臺北:雙頁書廊,頁 117。錢穆, 1988。《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三民書局,頁 27-28。
    Fred N. Kerlinger、Howard B. Lee,黃營杉、汪志堅譯,2002。《研究方法》。 臺北: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頁 5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7。《一國兩制重要文獻選編》。臺北:中央文獻, 頁 12-14。
    朱企泰,1991。《統一戰線事紀》。北京:中共黨史,頁 360-361。 郭立民,1992。《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冊》。臺北:永業出版,
    頁 412-414。 翁衍慶,2018。《中共情報組織與間諜活動》。臺北:新銳文創。 蔡為民,2020。《中國謀略》。臺北:時報出版。 曾韋禎,2019。《全面滲透—中國正在遙控臺灣》。臺北:主流出版。 斯坦.林根著、薛青詩譯,2017。《完美的獨裁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臺北:
    左岸文化。
    過子庸,2018。《中國大陸研究概論》。臺北:五南圖書。 寇謐將著、李明、劉燕玉譯,2016。《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
    臺北:商周文化。 寇謐將著、李明譯,2019。《難以迴避的價值抉擇》。臺北:商周文化。 余杰,2019。《中國乃敵國也—臺灣與中國關係新解讀》。臺北:前衛文化。 王御風,2016。《臺灣選舉史》。臺北:好讀文化。
    97

    包淳亮,2017。《自由的兩岸關係—臺灣知識界對中國的再思與超越》。臺北: 致知學術。
    謝長廷,2012。《未來:不一樣的臺灣》。臺北:新文化教室。 矢板明夫、石平著,2020。《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新北市:八旗文化。 何清漣,2019。《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新北市:八旗文化。 李勝峯,2020。《臺灣謀略:刺激 2020,再認識中國大陸,探索臺灣未來路》。
    臺北:時報文化。
    林秀幸、吳叡人、蔡宏政、吳鴻昌、林峯燦、湯志傑、吳介民、廖美、何明
    修、陳吉仲、Nakao Eki Pacidal、黃丞儀、林佳和、彭仁郁、林秀幸合著,
    2016。《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新北市:左岸文化。 陳陸輝、蔡佳泓、俞振華、鄭夙芬、王德育、林姵婷、游清鑫、黃紀合著,
    2018。《2016 臺灣大選:新民意與新挑戰》。臺北:五南圖書。 謝長廷,2012。《未來:不一樣的臺灣 Taiwan Next》。臺北:新文化教室。 江大樹、陳仁樹,2007。《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 ̇選舉罷免篇》。南投: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
    李筱峰,1987。《臺灣民主運動 40 年》。臺北:自立晚報。 若林正丈,1998。《蔣經國與李登輝》。臺北:遠流。 若林正丈,2008。《臺灣的政治—中華民國臺灣化(戰後史)》。東京:東京大
    學出版社。 胡慧玲,2013。《百年追求(卷三):民主的浪潮》。臺北:衛城。 陳世宏,2004。《李登輝先生與臺灣民主化》。臺北:玉山社。 陳翠蓮,2007。《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 ̇民意機關篇》。南投:國史館臺灣
    文獻館。
    黃富三,2001。《美麗島事件》。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黃嘉樹、程瑞,2001。《臺灣政治與選舉文化》。臺北:博揚。 黃嘉樹,1996。《第三隻眼看臺灣—透視國民黨的臺灣經驗 1945~1988》。臺
    北:大秦。 鄭牧心,1980。《臺灣省議會之變局》。臺北:八十年代。 鄭牧心,1988。《臺灣議會政治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98

    王業立,2016。《比較選舉制度(第七版)》。臺北:五南圖書。 包正豪,2013。《2012 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變遷與延續》。臺北:五南圖
    書。
    邵宗海,2006。《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 洪永泰,2014。《誰會勝選?誰會凍蒜?》。臺北:天下文化。 盛杏湲,2013。《2012 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變遷與延續》。臺北:五南圖
    書。
    盛杏湲,2016。《民意調查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陳陸輝、耿曙,2012。《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 游清鑫、林長志、林啟耀,2013。《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方法論
    之回顧與前瞻》。臺北:五南圖書。 黃紀、王德育,2012。《質變數與受限依變數的回歸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沈大偉,2018。《中國的未來》。臺北:出色文化。 范世平,2015。《習近平對臺政策與蔡英文之挑戰》。臺北:博誌文化。 林宗弘,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北:臺灣
    勞工陣線協會。
    二、期刊論文:
    李明達、金嘉銘,2020/9。〈當前中國大陸對臺統戰策略及其影響之研究 〉, 《空軍學術雙月刊》,第 678 期,頁 4-27。
    許慧儀,2020/2。〈中國對臺灣所採取的統戰策略〉,《臺灣新社會智庫》,第 6 期,頁 59。
    賴名倫、張廖年仲,2019/12。〈中共統戰工作的演變: 以 1997 年香港回歸前 後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 62 卷第 4 期,頁 75。
    陳育正、孫懋嘉、顧志文、林立偉,2020/6。〈由社群媒體的觀點論習近平主 政後對臺統戰策略對我國民眾的影響:以對臺 31 項措施為例〉,《中國大 陸研究》,第 63 卷第 2 期,頁 111-147。
    古晏豪,2015/9。〈習近平主政後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國防雜誌》,第三 十卷第五期,頁 55。
    99

    包正豪,2009。〈政黨認同者等於政黨鐵票?2000-2008 總統選舉中選民投票 抉擇之時性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 40 期,頁 67-90。
    徐永明,2007。〈2007 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評析〉,《臺灣民主季刊》, 第 4 期,(時事評論)頁 151-171。
    陳文俊,2003。〈藍與綠-臺灣選民的政治意識形態初探〉,《選舉研究》,第 10 期,頁 41-80。
    鄭夙芬,2007。〈深綠選民之探索〉,《問題與研究》,第 46 期,頁 33-61。 鄭夙芬,2009。〈族群、認同與總統選舉投票抉擇〉,《選舉研究》,第 16 期,
    頁 23-49。
    鄭夙芬,2013。〈2012 年總統選舉中的臺灣認同〉,《問題與研究》,第 52 期,
    頁 101-132。
    鄭夙芬,2014。〈候選人因素與投票抉擇-以 2012 年臺灣總統選舉為例〉,
    《臺灣民主季刊》,第 11 期,頁 103-151。 鄭夙芬、陳陸輝、劉嘉薇,2005。〈2004 年總統選舉中的候選人因素〉,《臺
    灣民主季刊》,第 2 期,頁 52-59。 夏樂生,2006。〈論大陸經貿政策演變及影響―從「戒急用忍」、「積極開放、
    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展望與探索》,第 4 卷第 3 期,
    頁 88。 童振源,2006。〈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之影響〉,《「大陸十一
    五規劃與兩岸經濟關係」學術研討會》,頁 2。 三、學位論文:
    黃益中,2004。《1979 年以來中共對臺統一戰線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東 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演慶,2006。《胡錦濤時期中共對臺政策的持續與變遷─以「反分裂國家法」 為例」》。臺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蔣靜萍,2007。《利與義孰為重?以中共對臺水果統戰為例》。臺北:政治大 學中國大陸研究英語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00

    林茵璇,2010。《2008 年後中共對臺宗教統戰作為之研究-以兩岸湄洲媽祖 交流活動為例》。臺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清仁,2011。《胡錦濤執政時期中共對臺宗教交流政策研究》。臺北:國立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鄭榕虎,2013。《胡錦濤時期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策略之研究》。臺北:政治 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聖任,2016。《胡錦濤與習近平對臺政治統戰策略比較:以國共領導會晤為 例》。臺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
    陳冠宇,2019。《因地制宜: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地方政府惠臺政策內容之比 較》。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際網路:
    ETtoday,〈《碧雲禪寺與五星旗》事件始末〉,《ETtoday 新聞雲》,2018 年 9 月 21 日<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21/1264289.htm>
    黃有容、何醒邦,〈NCC 列四大理由—不予中天新聞臺換照〉,《聯合新聞網》, 2020 年 11 月 19 日<https://udn.com/news/story/121744/5026434>
    鍾麗華,〈立委:中國「紅讀計畫」侵臺—政府應積極防堵〉,《自由時報》, 2020 年 11 月 19 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16158>
    〈中美臺三角:中美三大聯合公報中有關臺灣的表述與看點〉,《BBC NEWS》, 2020 年 8 月 17 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698726>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臺灣民眾政黨偏好趨 勢分佈(1992 年 06 月~2020 年 12 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21 年 1 月 25 日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6&id=6965>
    101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
    勢分佈(1994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21 年 1 月 25 日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臺灣民眾臺灣人/中
    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 年 06 月~2020 年 12 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 究中心》,2021 年 1 月 25 日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09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1996 年 3 月 23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0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00 年 3 月 18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888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1 任總統(副總統)選
    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04 年 3 月 20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2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08 年 3 月 22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3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12 年 1 月 14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4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16 年 1 月 16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第 15 任總統(副總統)
    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0 年 1 月 11 日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3.asp?pass1=I9AA%3EI8888888888iii((>
    102

    天下雜誌,〈臺灣人已是最大共識超過六成〉,《天下 2020 獨家國情調查:臺
    灣 vs.中華民國 世代衝突,更勝南北》,2019 年 12 月 30 日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3?from=search>
    羅添斌,〈M503 新航路/資深官員:壓縮我空防預警時間〉,《自由時報》,
    2015 年 3 月 3 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59498> 東網,〈港區國安法: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 將在港實施〉,《東網》,2020 年 6
    月 30 日<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00630/bkn- 20200630084126087-0630_00822_001.html>
    中國人大網,〈反分裂國家法〉,《中國人大網》,2005 年 3 月 14 日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5-05/08/content_5341734.htm>
    林翠儀,〈日媒揭密 24 年前臺海危機 中共打了一通『神秘電話』〉,《自由時
    報》,2019 年 4 月 3 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47390>
    安得,〈從九二南巡到中共十四大:六四事件後鄧小平撥亂反正〉,《多維新 聞》,2018 年 10 月 23 日 <https://www.dwnews.com/%E4%B8%AD%E5%9B%BD/60092676/從九二 南巡到中共十四大:六四事件後鄧小平撥亂反正>
    洪向華、石建國,〈一五計劃:新中國工業化的奠基之作〉,《中國改革網》, 2019 年 7 月 9 日
    <http://www.chinareform.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 tid=59&id=3255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898102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8102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477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601.pdf2890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