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87616      Online Users : 7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318


    Title: 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執行成效與關鍵影響因素
    The effectiveness and affecting factors for the program that the youth returning to the countryside
    Authors: 林芷芸
    Lin, Chih-Yun
    Contributors: 莊國榮
    Chuang, Kuo-Jung
    林芷芸
    Lin, Chih-Yun
    Keywords: 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
    影響政策執行因素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10-01 10:11:54 (UTC+8)
    Abstract: 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自民國106年開始推動,該計畫的前身為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畫,因為效果不如預期,於是水保局決定著手推動改革,才有現今的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然而水保局投入大量的心力與成本,是否能如預期達成目標以及成效為何?至於研究範圍,則是聚焦於106至108年,後續欲探討此計畫的政策目標、執行成效與關鍵影響因素。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訪談對象分為公務人員與青年兩大類別,共7位。此外,歸納出計畫執行後對於政府與青年產生哪些政策目標以外的影響,再結合影響政策執行因素,最後提出可供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建議。
    經由研究分析後,我們可得知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的三大目標「導入青年人力」、「農村相關問題導入創意構想」、「達成農村三生新價值」皆有達成其成效,並且產生了政策目標以外的正面影響,青年層面為發展穩定的獲利模式以及重視社會影響力,政府層面則為更有效率的使用經費以及獲取新知,接著談論到影響政策執行因素有公務人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政府機關對青年提供的資源(如資金、媒體、增能課程以及業師等等)、彼此間的溝通管道順暢以及民眾開始重視食品安全與生態的議題,至於部分的不利因素,則是進階課程分類不夠細緻且課程節數不夠以及導入業師制度方面不符合部分青年們的期待,最後的本文的研究建議有八點,分別為針對不同的團隊制定更合適的增能訓練課程、減少不必要的文書作業、控制入選團隊的名額、各地成立青年基地、建立網絡平台、定期檢視計畫內容與成效並適時做出修正、對於違規者減少其補助款以及提出成果報告書。
    Reference: 中文文獻
    王儀真、陳美芬、方珍玲、王俊豪(2011)。青年農民留農選擇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28,53-67。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基礎篇(五版)。高雄市:巨流。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濟組(2020)。函報韓國農業政策將大幅修正,本年5月1日起推動著重農業公益性之新政策,對農業多功能效益做出重大貢獻之小農給予直接補助,取自:https://www.trade.gov.tw/World/Detail.aspx?nodeID=45&pid=6954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19)。108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徵件須知。南投市: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109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徵件須知。南投市: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第十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辦法。南投市: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110年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徵件須知。南投市:作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110年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申請須知。南投市:作者。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家庭收支調查,2020 年8月14日,取自: https://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農村再生政策方針,2020年5月 6日,取自:https://www.swcb.gov.tw/Policy/show_detail?id=98aba69a970a434db4d487436863f9f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農村再生第三期實施計畫,2020 年5月7日,取自:https://www.swcb.gov.tw/Policy/show_detail?id=f9e5e6904fa8426684dfdc18e141827f。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20)。農村再生整體發展計畫,2020 年 5月6日,取自: https://www.swcb.gov.tw/Policy/show_detail?id=e2b403d14ec44b0486b8cf1cb623b7fa
    朱柏勳(2020)。青年鄉村創業動機之研究-以埔里地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南投縣。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8)。公共政策。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建銘(2016)。雲嘉南地區蔬菜產業青年農民經營管理之研究–以百大青農專案為例。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67,90–106。
    呂秀英(2005)。台灣農業發展之展望。農政與農情,162,56-61。
    李宗鴻、詹芬樺、王瓊慧(2017)。傳統農村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觀光發展–以雲林林北社區為例。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1),49-62。
    李宰郁(2017)。借鏡韓國—韓國農業問題與總統大選後的課題。大享食育協會,2017年7月25日,取自:https://www.foodiedu.org/news/106。
    林秀雲譯(201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三版)。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譯自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14th ed.). 2016.
    林媛玉(2019)。40+個勇闖青村的故事(初版)。南投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金光春(2014)。韓國「歸農·歸村」事業對中國誰來種田的啟示。世界農業,10,171-176。
    曹俊漢(2001)。公共政策(初版)。臺北市:三民。
    孫智麗(2018)。我國農業社會企業發展的影響與價值創造。農業生技產業季刊,53,21-29。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台北:作者。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未來在農村:從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與農村再生2.0出發。台灣經濟論衡,17(4),12-21。
    張育賢(2016)。青年返鄉從農及繼續留農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
    許婷婷(2019)。韓國歸農歸村實踐幸福 擄獲壯年世代興趣。世界民報,2019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content/news/315710。
    陳武雄(2011)。農村再生-台灣農村心靈革命。農政與農情,231。
    陳思雅(2015)。青年農民社會支持與留農意向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
    陳昱廷(2013)。臺灣農家子弟從事農業工作意願之實證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陳美伶(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臺灣地方創生的起步。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2-7。
    曾竫萌、林正木、劉興榮(2017)。花宜地區青年農民經營有機農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在地青年農民為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5,59-73。
    傅智麟、張志展、李金玲(2018)。青年農民投入蔬菜產業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 -以桃園市青農為例。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84,39-52。
    黃德秀、劉弈廷、林庭安(2018)。農村創生。欣欣向榮 - 紀錄 6 個農村的創生之路。南投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潘淑滿(2017)。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十二刷)。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盧俊偉(2018)。協助青年推動地方創生。台灣新社會智庫,2018年3月29日。
    謝子涵(2018)。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啟發臺灣未來推動地方創生的新思維。台灣經濟論衡,16(4),41-55。
    蔡本原(2019)。中部地區水稻產業青年農民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44,23 - 33。
    蔡佩芳、陳怡昌(2019)。青農職能模型研究與建置–以水保局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與大專生洄游農村二次方計畫個案為例。南投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成果報告書。
    羅清俊(2020)。公共政策:現象觀察與實務操作(第二版)。新北市:揚智出版社。
    鄧雅云(2020)。臺灣青年農民恆毅力與留農意圖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
    蘇嘉全(2006)。新農業運動-台灣農業亮起來。農政與農情,169。

    英文文獻
    Smith, T. B.(1973). The Policy Process Implementation. Policy Sciences, 4(2), 197-209.
    Van Meter, D. S. & C. E. Van Horn,(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6(4), 445-48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725603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256034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575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3401.pdf3515KbAdobe PDF246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