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34790      Online Users : 9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324


    Title: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報紙中的辛亥革命: 兼談當前兩岸關係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aiwanese Newspaper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911-1912) : an allusion to the present-day Cross-Strait Relations
    Authors: 林郁宸
    Lin, Yu-Chen
    Contributors: 馮建三
    Feng, Chien-San
    林郁宸
    Lin, Yu-Chen
    Keywords: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臺灣報業
    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aiwan’s Newspaper Industry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11
    Republic of China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3-01 18:24:55 (UTC+8)
    Abstract: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最大的報業系統《臺灣日日新報》(以下簡稱《臺日》)於1898年經由臺灣新報和臺灣日報兩報合併而來,該報同時承攬(臺灣總督)府報、臺北州報的印刷業務,與殖民政府關係密切。
    中華民國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誕生,距離清廷因甲午戰敗,割讓臺灣給日本已經十六年。通過對於彼時處於戰亂的中國大陸之報導,《臺日》似乎更為凸顯日本帝國的「善治」而讓臺人產生相對的安定幸福感覺;惟辛亥當年十月開始,該報投入相當大的篇幅連載辛亥戰事的經過,今日回顧,仍可從中汲取素材,探索兩岸關係。
    一是該報針對蒙、藏等地的獨立行動有所觀察與批評,從中透露了彼時蒙藏主權的歸屬,不但涉及新近成立的中華民國政權,實亦受制於列強,特別是涉及英國及俄羅斯和日本各自的政經盤算,如同今日兩岸關係所捲動的國際政經角力。
    二則更重要的是,該報對黎元洪、黃興、孫文與袁世凱等(反)革命人物的臧否,已可窺見孫中山作為共產黨稱之為革命先行者、國民黨尊之為國父的歷史地位,彼時已有公議,不完全是後來者的建構。《臺日》對孫中山的報導與評論,及其相對肯定,理當也是啟發「臺灣的孫中山」、創建臺灣第一個政黨的「革命家」蔣渭水之知識泉源。今人論述兩岸關係走向所可以取法的先賢,必定包括辭世至今九十餘載的蔣氏。
    ‘Taiwan Nichinichi Shinpo’ (Taiwan Daily News) was founded on May 6,1898.
    It was the lagrest newspaper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95-1945). From then on, ‘Taiwan Nichinichi Shinpo’ also published the Taiwan General Government Gazette, and the Taihoku Prefecture Gazette. Showing the position of Taiwan Nichinichi Shinpo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Taiwan was ceded to Japan by the Qing in 1895. Since then, it has separated from Chinese territory and entered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refore, the 1911 Revolution (as known as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the subsequ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eem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aiwan.
    However, the ‘Taiwan Nichinichi Shinpo’ began to serialize the course of the war with a considerable length in October. During the Revolution period, it also observed and criticized the independent actions of Mongolia and Tibet, even judged revolutionary figures.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not to let Taiwanese have too much goodwill towards the "motherland", we can also see the newspapers deliberately describing the "good governance" of the Japanese Empire. Thus,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figure out how the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wanted to construct the imagination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how the contemporary Taiwanese people thought about the Revolution.
    Reference: 一、專書
    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2010)。《孫中山》。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市:亞太圖書。
    王天濱(2003)。《臺灣報業史》。臺北市:亞太圖書。
    王玉靜主編(2006)。《蔣渭水紀念文集 : 用生命,書寫台灣最感人歷史》。臺北縣三重市 : 財團法人臺灣研究基金會。
    方李邦琴主編(2012)。《孫中山與《少年中國》:從美國當年的報紙看辛亥革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丘秀芷(1985)。《民族正氣—蔣渭水傳》。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丘秀芷(2011)。《臺灣民族運動的火車頭:蔣渭水傳》。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北一輝著;董炯銘、王敬翔譯(2019)。《支那革命的真相—來自日本的視角與立場》。新北市:八旗文化。
    平野聰著;林琪禎譯(20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新北市:八旗文化。
    史明(2016)。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前衛。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2001)。《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臺北市:時報出版。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孟令偉、陳榮彬譯(2019)。《追尋現代中國—革命與戰爭》。臺北市:時報出版。
    李瞻主編;中華民國新聞編輯人協會編印(1979)。《中國新聞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李思逸(2020)。《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的時空體驗與文化想像》。臺北市:時報出版。
    杜聰明(2001)。《回憶錄: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臺北縣板橋市:龍文出版。
    汪浩。(2017)。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新北市:八旗文化。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岡本隆司著;李雨青譯(2016)。《袁世凱—左右近代中國的俗吏與強人》。新北市:八旗文化。
    林孝庭著;黃中憲譯(2017)。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新北市:遠足文化。
    林德政(2018)。《口述歷史採訪的理論與實踐:新舊臺灣人的滄桑史》。臺北市:五南出版。
    林蔚著;蘇聖雄主編(2019)。《林蔚文抗戰遠征日記(一九四二)》。臺北市: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2016)。《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若林正丈著;何義麟等譯(2020)。《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新北市:大家/遠足文化。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2010)。《想像的共同體》。臺北市:時報文化。
    海法特(Heinrich Herrfahrdt)著;王家鴻譯(1968)。《孫中山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莊魯迅。(2011)。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大是文化。
    許雪姬總編輯(2008)。《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許毓良(2018)。《台灣在民國 1945-1949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記事》。臺北:前衛。
    翁倩玉、章君穀(1990)。《翁俊明傳》。臺北市:中央日報。
    黃煌雄(1976)。《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臺北市:撰者印行。
    黃煌雄(1992)。《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二版)。臺北市:前衛。
    黃煌雄(2006)。《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三版)。臺北市:時報文化。
    黃煌雄(2015)。《蔣渭水傳:臺灣的孫中山》(四版)。臺北市:時報文化。
    曾一士總編輯(2005)。《孫中山與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
    鄒念之編譯(1980)。《日本外交文書選譯—關於辛亥革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儒賓(2015)。《1949禮讚》。臺北市 : 聯經出版公司。
    鄭曦原編;蔣書婉、劉知海、李方惠譯(2011)。《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臺北市:遠流。
    蔣子駿(1990)。《辛亥革命與臺灣早期抗日運動(西元一九一一—一九一五)》。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蔣渭水著;王曉波編(2005)。《蔣渭水全集》。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
    蔣朝根編(2006)。《蔣渭水留真集:在最不可能的時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蔣朝根主編(2009)。《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劉學銚(1992)。《蒙藏委員會之設置及其意義》。臺北市:蒙藏委員會。取自:https://themefile.culture.tw/file/2017-12-15/b952db21-f23c-4218-a73d-989aa67da6f8/蒙藏委員會之設置及其意義.pdf
    劉學銚(1996)。《蒙藏委員會簡史續篇-附歷任委員長簡歷》。臺北市:蒙藏委員會。取自:https://themefile.culture.tw/file/2017-12-15/cb1067c2-422a-45fe-81ff-1dab0c7a9f84/蒙藏委員會簡史續篇-附歷任委員長簡歷.pdf
    簡炯仁編纂(1991)。《蔣渭水逝世六十週年紀念暨台灣史學術演討會論文集要》。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橫山宏章著;李雨青譯(2016)。《素顏的孫文:遊走東亞的獨裁者與職業革命家》。新北市:八旗文化。
    波形昭一監修(2004)。《社史で見る日本経済史 植民地編(第34巻) 台湾日日三十年史―附台湾の言論界》。東京:ゆまに書房。(復刻自:石原幸作(1928)。《臺灣日日三十年史 附臺灣の言論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二、期刊、研討會論文
    李承機(2015)。〈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台灣學通訊》第85期。頁4-7。
    吳俊瑩(2012)。〈「痛癢無關」?清國革命與臺灣(1911-1912)〉。《台灣風物》第六二卷第一期,頁47-89。
    吳俊瑩(2014)。〈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日本時代」?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臺灣文獻》第65卷第3期,頁49-98。
    倪炎元(2021)。〈偉人建構與傳記電影:1980年代兩岸孫文形象之再現〉。《傳播與社會學刊》第55期,頁127-161。
    陳君愷(2005)。〈我本將心託明月—日治時期臺灣的「孫文主義者」〉。《孫中山與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7-228。
    陳翠蓮(2008)。〈想像與真實:臺灣人的祖國印象〉。《日記與臺灣史研究》(上冊),頁167-220。
    張炎憲(1991)。〈一九二〇年代的蔣渭水〉。《蔣渭水逝世六十週年紀念暨台灣史學術演討會論文集要》,頁17-34。
    馮建三(2020)。〈分析台灣主要報紙的兩岸新聞與言論:聚焦在《聯合報》(1951-2019)〉。《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一五期,頁151-235。
    鍾淑敏(1994)。〈館藏『台灣日日新報』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與臺灣史研究研討會,頁1-21(抽印本)。
    薛化元(2009)。〈從歷史文獻看台灣國際的定位問題〉。台灣國際地位研討會,頁87-100。
    蘇碩斌(2011)。〈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新聞學研究》第一〇九期。頁1-41。
    Fabienne Jagou 谷嵐(2003)。〈關於蒙藏事務委員會的初步研究〉。《古今論衡》第九期。頁105-114。
    趙勳達(2014)。〈1925年孫中山逝世與台人的悼念〉。《孫學研究》第十七期。頁155-184。
    劉智濬(2009)。〈臨床講義的現代性渴望〉。《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3-117。
    三、碩博士論文
    洪桂己(1957)。《臺灣報業史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育(2004)。《重訪台灣/中華民國的國家性:當代語境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誠(2014)。《《臺灣民報》的中國論述(1920-1927)》。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全(2017)。《《臺灣民報》的生命史:日治時期臺灣媒體的報導出版與流通》。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詹奐宇(2011)。《中國西藏政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瀚(2018)。《袁世凱政治信念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蓉(2008)。《黃旺成與其政治參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蕭欣慈(2004)。《光點—蔣渭水研究(1921-1931)》。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文。
    四、電子資料庫及網路資源
    「臺灣日日新報清晰電子版」,漢珍數位圖書公司、ゆまに書房。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全文電子版」,漢珍數位圖書公司、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民國後條約協定」,國立故宮博物院。npmhost.npm.gov.tw/tts/rocta/index.html
    「中華民國外交部保存之前清條約協定」,國立故宮博物院。npmhost.npm.gov.tw/tts/npmkm2/10010.html
    「戦前日本政治外交文書」,日本政策研究院大學院大學。https://worldjpn.grips.ac.jp/documents/indices/pw/index.html
    「中華民國公報」(軍政府公報),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s://gaz.ncl.edu.tw/browse.jsp?jid=03650808
    「臨時政府公報﹝南京臨時政府﹞」,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s://gaz.ncl.edu.tw/browse.jsp?p=G94001163
    「臨時公報﹝北京共和政府﹞」,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s://gaz.ncl.edu.tw/browse.jsp?p=G79007084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37225216116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37225286129
    「侵臺颱風綱要表 (1897~2008)」,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取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08044417/http://photino.cwb.gov.tw/rdcweb/lib/clm/tyname.htm
    黃旺成原著;許雪姬編著。《黃旺成先生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黃旺成先生日記
    張麗俊原著;許雪姬等編。《水竹居主人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水竹居主人日記
    吳新榮原著;張良澤總編撰。《吳新榮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吳新榮日記
    大陸委員會(2020年3月26日)。〈民意認為中共對臺不友善創新高,逾9成反對中共「一國兩制」及對臺軍事外交打壓〉。取自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B383123AEADAEE52&s=48EF2BBE5B5E5100
    中央廣播電臺(2019年8月1日)。〈柯文哲組黨 蔣渭水後人:正好檢驗他的中心思想與價值〉。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9388
    林家宇、陳璟民(2019年8月2日)。〈柯:台灣民眾黨不是蔣一人專有 蔣渭水基金會:請柯再斟酌〉,《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307695
    周婉窈(2012年5月3日)。〈從「日治」到「日據」再到「日治」—一份公文所揭示的歷史事實〉,「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領域發展計畫」)。
    涂鉅旻、施曉光(2015年2月1日)。〈柯P:被殖民愈久愈進步〉,《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52359
    張亞中(2013年9月12日)。〈人間百年筆陣—為何使用「日據」 而非「日治」?〉,《人間福報》。取自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20102
    曾韋禎(2015年2月1日)。〈被殖民進步論 學者:要看什麼樣殖民國〉,《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52360
    黨一馨(2019年8月1日)。〈蔣渭水外曾孫女批柯:「跪著舔共」少來攀親帶故! 網友大讚:看了好爽!〉,《放言》。取自: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27114?fbclid=IwAR1hcfMzoVYmx2v1fUOLs1o4-9Z6BbZJDZQemKvKdvQQk5cO9wfxI23y_yc
    鍾泓良(2015年11月11日)。〈不敢全拆福德平宅 柯P:文化恐怖份子很恐怖〉,《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0544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746402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46402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254
    Appears in Collections:[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402101.pdf4699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