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87983      Online Users : 7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161


    Title: 晚清城市女性之人文考察-以《圖畫日報》中的青樓文化與婚姻現象為核心
    A Humanistic Investigation of Urban Wome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aking the brothel culture and marriage phenomenon in 《Picture Daily》 as the core
    Authors: 黃淑兮
    HUANG, SHU-HSI
    Contributors: 周志煌
    黃淑兮
    HUANG, SHU-HSI
    Keywords: 晚清上海
    《圖畫日報》
    圖文符號
    女性文化
    城市人文風景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8-01 18:08:27 (UTC+8)
    Abstract: 晚清面臨新舊時代的過渡,也正值中國婦女解放思潮的發軔時期,女性身分面臨轉變的契機;無論是女性思想萌芽期的舉步維艱,抑或是世紀末家庭、社會角色的華麗轉身,均以一種特殊的身段,駐足在新舊時代的交界,正要邁入自我意識覺醒的下一個階段。本論文以《圖畫日報》為文本,研究時限設定為晚清時期(1840 — 1910),期於七十年的晚清上海城市及社會民情等變化,以女性議題之刊載內容為主要人文考察。藉由此文本之圖文式新聞或評論,甚至是傳統父權體制下所呈現的集體時空經歷,筆者期能在選定的晚清城市女性核心議題上,透過對於《圖畫日報》相關主題分類,篩濾出女性相關議題,以報刊圖像作為歷史現場再現予以觀察;亦由視覺文化、圖像學角度切入做分析,並由消費觀以及文化符碼,作為輔助論述。
    有別於一般刊物對於「畫報」的討論,本論文擬從《圖畫日報》其特殊的圖像角度運用、編輯聚焦,以及讀者視覺效應等相關特色進行分析,間以補充當時其他刊物的類似報導作為參照,繼而探究值此民智未開時期的女性與上海都會之間的互文關係,藉以佐證並歸納晚清女性於上海當地的生活方式、兩性互動,以及自由、權利等現代性國民身分之意義與相關人文考察。
    城市是承受記憶的載體,身為中國近代畫報的起源地,曾經風華絕代的十里洋場-上海,在西潮湧動、新舊時代交替的前夕,藉由首例圖文各半的日報創刊,記錄了一百多年前的人民生活片段、側錄了晚清女性在城市公共空間多姿多采的活動歷程、婆娑起舞的展演身影,也形塑了「海派文化」的雛形。「海派」不僅是一種中國近代城市大眾通俗文化的一種型態,也可以說是一種『市民文化』。本論文欲探討「女性與城市的互文」、「城市空間」與「消費文化場域」的關係, 透過圖文呈現的《圖畫日報》傳播城市獵奇、新聞或社會新知等,闡述城市文化如何被形塑、凝聚的細節與過程。故「陽性書寫」、「視覺文化與圖像」等面向亦須同時被關注與揭示。編碼群包括報刊的主筆及畫師以消費符碼來標誌,記錄國家大事、滬上生活點滴等,女性市民也得以在報紙中看見時代的脈動,閱讀逐日的社會新聞,甚至也在畫報上瞧見街頭巷尾的消費場域中,被記錄、被報導的自己。
    因「青樓文化」的報導篇幅數量實為《圖畫日報》之冠(約63則),內容涉及廣泛,諸如青樓女子在上海的活動場域;住所的西式家具;引領穿著時尚、流行趨勢、飾品;為明星文化雛型形成,故設定以此為核心之一。 期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傳播學、消費行為、視覺文化等多元範疇,拓寬晚清畫報研究領域。又當時社會正掀起「文明結婚」熱潮,報導數量雖較少(約39則),但實為中國歷代以來傳統婚姻之高度衝擊與終結。故筆者以「婚姻現象」為核心之二,分別以婚姻與婚姻之外的兩大脈絡,探討當時婚姻議題與婚姻外的種種私通現象:「私通、外遇」、「花和尚」、「迷信」等相關報導,作為對晚清城市女性面貌探討的起點。
    《圖畫日報》的各項專欄沿著歷史這條長河,以文字及圖像橫向的建樹著上海城市曾經的歷史,或民生問題、或民族情操、或休閒娛樂、或藝術形式的記載,繽紛多彩、活靈活現、多元翔實,是蜿蜒河畔的繁花錦簇,也是屬於普羅大眾的眾多花園。《圖畫日報》圖文並茂地立體重現歷史現場,成為還原歷史面貌所需借鑑的利器。在曾經波濤洶湧的時代交替中,在探索晚清城市女性之人文之際,當代人記錄的當代事,勢必成為值得倚賴的直接史料, 重新建構歷史現場的還原,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重現。在歷史長河中我們得以聆聽晚清城市傳神的回聲、勾勒出值得玩味的歷史倒影。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 宋及晚清專書
    〔宋〕朱熹注:《論語集注•為政》,見《大學•中庸•論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程頤程顥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清]王妙如:《女獄花》,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清]王韜:《淞濱瑣話》,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清]李圭:《鴉片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清]李杕:《拳禍記》,香港:土瓜灣印書館,1905年。
    [清]辰橋:〈申江百咏〉卷下,顧炳投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書版社,2018年。
    [清]秋瑾:《秋瑾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康有為:《大同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清]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清〕評花主人:《九尾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黃遵憲:《黃遵憲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環球社編輯部編:《圖畫日報》(全八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金天翮著,陳雁編校:《女界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第十卷,顧廷龍主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葛元煦:《滬遊雜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二、 當代學人專書
    上海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上海百科全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卞東磊:《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晚清報刊閱讀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4年。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第14卷),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
    古月:《中國傳統服飾圖鑑》,上海:東方出版社,2010年。
    田濤、鄭秦:《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
    史和、姚福申、葉翠娣編:《中國近代報刊名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 : 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李楠:《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
    李歐梵:《未完成的現代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禮:《轉向大眾:晚清報人的興起與轉變1872—1912》,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吳圳義:《上海租界問題》,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吳果中:《左圖右史與畫中有話 中國近現代史畫報研究(1874— 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吳詠梅、李培德編著:《圖像與商業文化:分析中國近代廣告》,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5年。
    卓南生:《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周汛 高春明編:《中國歷代婦女妝飾》,臺北:南天書局,1988年。
    周汛 高春明編:《中國古代服飾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侯傑、王昆匯編著:《《醒俗畫報》精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祝均宙、蕭斌如主編:《薩空了文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年。
    祝慶祺等:《刑案匯覽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姚公鶴:《上海閒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
    高宣揚:《布爾迪厄》,臺北:生智文化,2002年。
    高偉新:《淒艷的歲月:中國古代婦女的非正常生活》,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
    夏曉虹:《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袁杰英:《中國歷代服飾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孫玉聲:《退醒廬筆記 •海上花列傳》,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張小虹:《在百貨公司遇見狼》,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
    張小虹:《時尚現代性》,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6年。
    張天星:《報刊與中國文學的近代轉型(1833—1911)》,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張天星:《報刊與晚清文學現代化的發生》,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張仲民:《種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張若谷:《上海研究資料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
    張偉: 《滬瀆舊影》,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張愛玲:《流言》,臺北:皇冠出版社,1991年)。
    張愛玲:《餘韻》,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梁元生:《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章清:《清季民國時期的「思想界(上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4年。
    許紀霖:《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梅家玲:《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陳平原、夏曉虹:《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陳平原、夏曉虹合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
    陳平原:《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陳無我:《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上海:大東書局,1928年。
    陳智凱:《消費是一個翻譯過程 除了靈媒,我什麼也不是!》,臺北:博雅書屋有限公司2010年。
    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6年。
    董家遵:〈歷代節烈婦女的統計〉及〈由漢到宋寡婦再習俗考〉,載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
    彭永祥:《辛交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程麗紅:《清代報人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
    費正清編:《劍橋中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6年。
    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趙建國:《分解與重構:清季民初的報業團體》,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
    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熊月之主編:《上海通史》(一~十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熊月之編:《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潘毅:〈主體的呼喚與失落:五四時期的婦女解放〉,載於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香出版社,1997年。
    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形態1860—19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魯迅:《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臧迎春:《中國傳統服飾》,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3年。
    劉家駒:《清史拼圖》,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
    劉蘭肖:《晚清報刊與近代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蔡豐明:《上海都市民俗》,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交津出版社,1996年。
    羅蘇文:《上海傳奇:文明嬗變的側影(1553-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羅蘇文:《滬濱閑影》,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嚴勇:《清宮服飾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三、 翻譯專書
    (日)佐藤公彥著,宋軍、彭曦、何慈毅譯:《義和團的起源及其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法)安克強(Christiar Henriot)著,袁燮銘、夏俊霞譯:《上海妓女:19-20世紀中國的賣淫與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法)西蒙波娃.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法) 尚•布希亞(M. 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法)讓•波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著,劉成富、全志鋼譯:《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 Maurice Halbwachs)著,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美)安‧沃特納著,曹南來譯:《煙火接續—明清的收繼與親族關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美)約翰菲斯克(John Fiske)著,張錦華譯:《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美)段義孚著,宋秀葵、陳金鳳、張盼盼譯:《人文主義地理學:對於意義的個體追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
    (英)約翰‧柏格(John Berger) 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社 ,2005年。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著,楊可譯:《上海‧愛——名妓、知識 份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年。
    (美)賀蕭(Gail Hershatter)著,韓敏中、盛寧譯:《危險的愉悅 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賀蕭(Gail Hershatter):《危險的逸樂‧序》,臺北:展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德)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德)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著,賴芊曄等譯:《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臺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2019年。

    四、 期刊及專書論文
    王明珂:〈歷史事實 、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第5期 ,2001年。
    朱麗娥:〈清末上海的女性身影 — 以《圖畫日報》為中心的考察〉,《青春歲月》第6期,2013年。
    李天綱:《「海派」- 近代市民文化之濫觴》,收入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歐梵:〈「批評空間」的開創——從《申報‧自由談》談起〉,收入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林美莉:〈媒體形塑城市:《圖畫日報》中的晚清上海印象〉,《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1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典範的多元景觀-從中外女傑傳到女報傳記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刋》第3期,2006年。
    許敏:〈士‧娼‧優——晚清上海社會生活一瞥〉,收入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許敏:〈晚清上海的戲園與娛樂生活〉,《史林》第3期,1998年。
    連玲玲:〈情愛上海:名妓、文人與娛樂文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
    陳平原、夏曉虹:《中國唯一之文學報〈新小說〉》,收入陳平原、夏曉虹合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圖像敘事與低調啟蒙-晚清畫報三十年(上)〉,《文藝爭鳴》第4期,2017年。
    陳曉蘭:〈原始與現代:上海 的雙重面貌——20世紀早期中西 作家對上海的不同想像〉,《中國比較文學》第1期,2005年。
    彭麗君:〈摩登與魔術:上海現代性一瞥〉,收入許紀霖主編:《帝國、都市與現代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程郁:〈二十世紀中國提倡女子就業思潮與賢妻良母主義的形成〉,《史林》第6期,2005年。
    程麗紅:〈從落拓文人到報業聞人:對晚清職業報人的群體透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6卷第3期,2006年。
    黃嫣梨:〈張若名與五四時期的天津婦運〉,收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6月。
    葉凱蒂:〈妓女與城市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2期,2001年。
    熊月之:〈張園:晚清上海一個公共空間研究〉,《檔案與史學》第6期,1996年。
    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園開放與公共空間的拓展〉,《學術月刊》第8期,1998年。
    熊月之:〈略論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產生與匯聚〉,《近代史研究》第4期,1997年。
    劉春明:〈閱讀習養的學理探究——以晚清閱報風氣的形成為例〉,《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8年。
    蔣建國:〈晚清報人之間的交往活動與精神世界〉,《新聞與傳播研究》第5期, 2017年。
    潘毅:〈主體的呼喚與失落:五四時期的婦女解放〉,收入張妙清等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香出版社,1997年。
    霍有明、白軍芳:〈略論明清小說 、戲劇的文學教育觀〉,《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6期,2006年11月。
    羅蘇文:〈清末上海都市女裝的演變1880~1910—以點石齋 圖畫日報為例〉,收入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II:近代中國的婦女社會(1600~1950)》,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清末上海妓女服飾、家具與西洋物質文明的引進〉,收入《學人》第九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年。
    (義)曾佩琳(Paola Zamperini)著,余芳珍、詹怡娜譯:〈完美圖像——晚清小說中的攝影、欲望與都市現代性〉,收入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

    五、 學位論文
    金佳麗:《晚清上海畫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蘭州:蘭州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5月。
    黃孟紅:《從《點石齋畫報》看清末婦女的生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廖紀雁:《敘事與觀看:《點石齋畫報》的圖文構成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1月。
    鄧淑英:《晚清通俗性報刊與現代知識啟蒙:以《圖畫日報》為中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蔡佩芬:《晚清浮世繪:《游戲報》與上海文人的文化想像》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六、 報刊電子資料庫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第1~11輯),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臺灣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七、 網際網路:
    [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91167(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19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2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998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101.pdf39752KbAdobe PDF212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