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1316/142225 (78%)
Visitors : 48382977      Online Users : 8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332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327


    Title: 孫陵的愛國思想及其文學實踐
    Sun-Líng`s patriotism and his literary-practice
    Authors: 李佳陵
    Lee, Chia-Ling
    Contributors: 張堂錡
    李佳陵
    Lee, Chia-Ling
    Keywords: 孫陵
    愛國思想
    三十年代作家
    反共
    抗日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3-02-08 15:13:40 (UTC+8)
    Abstract:   孫陵,本名孫鍾琦,是1930年代作家。孫陵1948年來台,1983年在台離世,具有鮮明的愛國精神,創作多部愛國著作。來台之前,孫陵已是享譽文壇的知名作家。
      回顧中國現代文學史,孫陵以報告文學、刊物主編及作家身分留下痕跡。但在台灣文學史中,孫陵只剩官方性質刊物主編的身分。此外,綜觀整個學術界,對孫陵研究並不多,現有的研究多聚焦於抗戰時期的成就,或以其單一著作為主。台灣學術界更只有一篇碩士論文,是以孫陵生平及其著作為研究主題。
      本論文以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的研究理論為基礎,以不過度詮釋作品為原則,耙梳孫陵的一生及其創作。透過前人學者較少使用或尚未使用之孫陵著作、同時代之報刊,以及當時與孫陵互動的文壇作家之著作,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建立過程,明白孫陵的愛國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樣貌及其展現方式。進而幫助我們理解孫陵愛國思想之核心,並找尋孫陵未能成為著名反共作家、晚年淡出文壇的原因。
      本論文除緒論、結論,分為三章依序探討。「愛國思想在抗日的實踐」一章主要可分為在東北時期以及離開東北後兩大部分,探討孫陵從《大同俱樂部》到擔任《大同報》副刊主編,以及離開東北後,進入戰區工作、創辦刊物、文學學校,直到加入國民黨,前往台灣的生平經歷及其創作,藉此分析孫陵的愛國思想與貢獻。「愛國思想在反共的實踐」一章主要探討孫陵如何建立反共立場,以及孫陵來台之後的反共工作,包含擔任《民族報》副刊主編時的筆戰、創辦《火炬》及各式著作,藉此了解孫陵的愛國思想如何展現在反共立場上,並判斷孫陵的愛國思想是否有改變。「愛國思想的受挫與轉變」一章分析並論述孫陵來台之後受到的種種挫折,透過孫陵個人的著作、與友人來往的書信等,了解孫陵的經歷與當時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而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轉變,以及孫陵「自我冷凍」淡出文壇的原因。
    Reference: 一、孫陵著作(按出版時間序)
    孫陵著:《突圍記》,桂林:創作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紅豆的故事》,重慶:烽火社,1940年。
    孫陵著:《從東北來》,桂林:前線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大風雪》,上海:萬葉出版社,1947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1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4年。
    孫陵著:《文壇交遊錄》,高雄:大業書店,1955年。
    孫陵著:《大風雪》,自費出版,1965年。
    孫陵著:《杜甫思想研究》,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大風雪》,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莽原》,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孫陵自選集:短篇小說》,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浮世小品》,台北 : 正中書局公司,1978年。
    孫陵著:《覺醒的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3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7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女詩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9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孫陵詩集》,孫王薇自行出版,1984。
    孫陵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丁守和、馬勇主編:《抗戰時期期刊介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
    文天行著:《國統區抗戰文藝運動大事紀》,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王集叢著:《王集叢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
    王慶麟著:《青年筆陣──青年的文藝活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3年。
    文訊雜誌社編:《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文建會,1995年。
    王鼎鈞著:《文學江湖》,台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編印:《查禁圖書目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6年。
    司馬長風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古遠清著:《台灣查禁文藝書刊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21年。
    朱介凡著:《大陸文藝世界懷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吳福輝著:《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呂芳上著:《民國史論》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李瑞騰編:《抗戰文學概說》,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李敖著:《鈔票‧肚皮‧尿》,《李敖千秋評論叢書26》,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李敖著:《舊仇‧新恨‧說》,《李敖千秋評論叢書61》,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何金蘭著:《文學社會學理論評析:兼論在中國文學上的實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1976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簡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周恩來著:《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林淇瀁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侯吉諒總編:《郭沫若》,《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第9冊,台北:海風出版社,1994年。
    侯玉波編著:《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5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段從學著:《文協與抗戰時期文藝運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唐沅著:《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夏志清著:《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桂林抗戰文化研究文集(三)》,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郭沫若著:《歸去來》,《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郭沫若著:《洪波曲》,《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張春寧著:《中國報告文學史稿》,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
    章紹嗣著:《血火中的文化脊梁——抗戰作家在武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逢增玉著:《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芳明著:《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紀瀅著:《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陳紀瀅著:《文藝運動二十五年》,台北:重光出版社,1978年。
    陳康芬著:《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反共/戰鬥文藝》,台南:台灣文學館,2012年。
    葛浩文著:《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1984年。
    欽鴻著:《文壇話舊》,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
    舒蘭著:《抗戰時期的新詩作家和作品》,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賈振勇著:《郭沫若:士與仕的長長背影》,台北:要有光出版社,2014年。
    楊義著:《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5月。
    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合著:《台灣小說》,台北:空中大學,2003年。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入門——台灣文學五十七問》,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的文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地下文學》,台北:正中書局公司,1985年。
    劉勇、李怡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年。
    謝霜天著:《心畫》,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謝霜天著:《無聲之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藍海著:《大陸抗戰文藝史》,濟南:山東文藝,1984年。
    魏華齡、李建平著:《抗戰時期文化名人在桂林》,桂林:灕江出版社,2000年。
    蘇雪林等著:《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三、譯著(按作者名字字母序)
    〔德〕Alphons Silbermann著,魏育清、于汛譯:《文學社會學引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美〕John Beebe M.D.著,魯宓譯:《品德深度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美〕Duane P.Schultz、〔美〕Sydney Ellen Schultz著,危芷芬譯:《人格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4年。
    〔美〕Elliot Aronson、〔美〕Tim Wilson、〔美〕Robin Akert著,李茂興、余伯泉譯:《社會心理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公司,2011年。
    〔美〕Elliot Aronson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德〕Lucien Goldman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
    〔法〕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美〕Saul Kassin、〔美〕Steven Fein、〔美〕Hazel Rose Markus著,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社會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2年。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尹雪曼著:〈談近三十年來的國民黨文藝運動〉,《新文藝》(第319期),頁149-155。
    丘立才著:〈抗日時期的孫陵〉,《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7年第1期),頁252-260轉251。
    丘立才著:〈抗戰時期的孫陵〉,收於《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57-195。
    古遠清著:〈台灣當年是怎樣查禁文學書刊的〉,《炎黃春秋》(2015年第07期),頁64-68。
    古遠清著:〈孫陵的後半生〉,《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2期),頁87-93。
    李建平著:〈「桂林文化城」期刊簡介(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頁112-119。
    李僉著:〈我們需要一個文藝政策嗎?〉,《自由中國》(第11卷第8期,1954年10月16日),頁242-245。
    李萱華著:〈郭沫若與盧子英〉,《樂山師專學報》(1986年1期),頁36-39。
    林強著:〈換一副筆墨寫東北——孫陵《大風雪》解讀〉,《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1年第4期),頁22-25。
    邱丹著:〈孫陵不在的「存在」〉,《鴨綠江》(上半月版)(2014年第12期),頁102-108。
    姜穆著:〈孫陵先生有資格狂〉,《中華文藝》(第26卷第1期,1983年9月),頁102-108。
    馬翊航著:〈留(不)住一切親愛的——孫陵的故事〉,《文訊》(第396期,2018年10月),頁46-53。
    張中良著:〈孫陵與《突圍記》〉,《抗戰文化研究》(2016年第0期),頁118-125。
    陳明成著:〈反攻與反共:關鍵年代的關鍵年份--台灣文壇「一九五六」的再考察〉,《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4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
    陳穎著:〈台灣東北籍作家抗日小說創作概觀〉,《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頁140-145。
    梁宗之著:〈論小說的戰鬥性〉,《文藝創作》(第25期,1953年5月),頁27-30。
    廖久明著:〈一部聲稱「寫來真切平實」的回憶錄——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實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頁77-85。
    劉恆興著:〈大道之行也——「滿洲國」 大同時期王道思想及文化論述(1932-1934)〉,《漢學研究》(2012年09月,第30卷3期),頁297-329。
    劉恆興著:〈超越意識與新京文壇——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收於《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8年),頁157-186。
    劉笛著:〈孫陵的抗戰小說《大風雪》之主題分析〉,《群文天地》(2013年第1期),頁165-166。
    蔣蕾著:〈被遺忘的抵抗文學副刊《大同俱樂部》〉,《華夏文化論壇》(2009年第00期),頁220-226。
    蔣蕾著:〈東北淪陷區中文報紙:文化身份與政治身份的分裂——對偽滿《大同報》副刊判離現象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01期),頁185-190。
    蔡盛琦著:〈1950年圖書查禁之研究〉,《國史館期刊》(2010年12月,第26期),頁75-130。
    龔濟民著:〈關于郭沫若生平事跡的幾點質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頁80-84。

    五、報刊文章(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本社訊:〈自由中國各界推行文化清潔運動厲行撲滅三害宣言〉,《中央日報》,1954年8月9日第3版。
    軍聞社訊:〈寫協開會決定 建立戰鬥文藝〉,《中央日報》1954年11月24日第4版。
    本報訊:〈戰鬥文藝的創成〉,《中央日報》1954年12月27日第2版。
    本報訊:〈文協昨開大會決定展開戰鬥文藝運動 中央第四組勉提高文化水準〉,《中央日報》1955年2月12日第4版。
    老殘著:〈老殘札記〉,《掃蕩周刊》(第177期,1983年6月12日),頁28-29。
    周錦著:〈孫陵的戰鬥精神〉,《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2。
    陳紀瀅著:〈記孫陵(上):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5期,總第252期,1983年5月),頁71-76。
    陳紀瀅著:〈記孫陵(中):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6期,總第253期,1983年6月),頁91-98。
    陳紀瀅著:〈記孫陵(下):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1-65。
    陳紀瀅著:〈悼孫陵兄〉,《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6。
    梁岸著:〈孫陵在酒與嘆息中度過晚年〉,《新黨雜誌雙週刊》(第69期,1998年),頁37-39。
    葛浩文著:〈評介孫陵「覺醒的人」〉,《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6。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評孫陵的長春通訊 〈邊聲〉〉,《文訊》(第30期,1987年6月),頁129-140。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97-222。

    六、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李雙艷著:《「無恥與嚴肅」並存與對立下的人性之思》,四川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胡芳琪著:《一九五○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楊淳卉著:《《新文藝》研究(1962-198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蔡其昌著:《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陳盈如著:《戰鬥到農村去?──1950年代的台灣農村小說》,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幼唐著:《學術三民主義及其制度化:以中央研究院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項永慧著:《遷台「東北」作家孫陵及其作品研究》,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劉良億著:《抗戰時期的孫陵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蔡明諺著:《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蔣蕾著:《精神抵抗:東北淪陷區報紙文學副刊的政治身份與文化身份——以《大同報》為樣本的歷史考察》,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七、網路資料與資料庫
    人民日報 (1946 – Present):https://www.oriprobe.com/peoplesdaily_tc.shtml
    中正文教基金會:http://ccfd.org.tw/ccef001/index.php
    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http://tbmc.nlpi.edu.tw:8080/cnnewsapp/start.htm
    台灣文學期刊史資料庫:https://db.nmtl.gov.tw/Site4/s3/instruction
    自由中國:https://hunteq.com/fchinanewc/fchinanew
    全國報刊索引:https://www-cnbksy-com.autorpa.lib.nccu.edu.tw/
    傳記文學:https://udpweb.squarespace.com/biography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Home/Index
    國家圖書館:http://manu.ncl.edu.tw/nclmanuscripth/author/AQ/101304/auth_life.html
    館藏政府出版品選輯:https://twinfo.ncl.edu.tw/sgp/
    《查禁圖書目錄》:https://sgp.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detail.hpg&dtd_id=22&g=&sysid=00002800&sflag=1

    八、特別單位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之孫中山紀念圖書館:
    協助掃描復印《中國一周》報刊之部份資料如下列
    第262期之頁12、第271期之頁22、第272期之頁22-23、第278期之頁23、
    第285期之頁22-23、第286期之頁22-23、第287期之頁22-2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7151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301.pdf8617KbAdobe PDF211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