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721813      Online Users : 6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276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763


    Title: 現代閩語鼻音韻尾比較與構擬
    A comparative reconstruction of nasal endings of modern Min dialects
    Authors: 黃郁媛
    Huang, Yu-Yuan
    Contributors: 吳瑞文
    Wu, Rui-Wen
    黃郁媛
    Huang, Yu-Yuan
    Keywords: 鼻音韻尾
    閩語
    共同閩語
    比較方法
    歷史語言學
    Nasal endings
    Min dialects
    Proto-Min
    Comparative metho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8-05 13:54:07 (UTC+8)
    Abstract: 本文主要運用歷史語言學的比較方法,比較閩語內部同源詞的規則對應,構擬出閩語鼻音韻尾的早期形式,探討其演變歷程,並觀察鼻音韻尾跟元音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對閩語鼻化現象的條件提供合理的解釋。以下列出本文之章節安排,並概略說明每一章所討論之核心問題。
    第一章、緒論
    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回顧、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現代閩語的分類與鼻音韻尾的類型
    說明現代閩語的分類方法,並從共時與歷時的角度,探討閩語內部鼻音韻尾的分布類型與相關問題。
    第三章、閩北語的陽聲韻韻母比較與構擬
    第四章、閩東語的陽聲韻韻母比較與構擬
    第五章、閩南語的陽聲韻韻母比較與構擬
    以上三章基於前述之研究方法,透過比較閩北、閩東、閩南各方言的陽聲韻同源詞例,重構早期閩語次方言的鼻音韻尾形式。
    第六章、論閩語鼻音韻尾的幾個問題
    基於前述幾章的研究成果構擬共同閩語的鼻音韻尾。推論韻尾音變的歷程、與元音的互動關係、鼻化現象成因及探討其餘相關問題。
    第七章、結論
    根據本文的研究成果,說明本文對閩語鼻音韻尾相關問題的看法,同時提出後續可以開展的相關研究。
    This paper primarily employs the comparative method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o compare the sound correspondences of cognate sets within Min dialects and provides a more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nasal endings. Additionally, it reconstructs the early forms of nasal endings in Proto-Min,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nasal endings in Min dialects, and observ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sal endings and vowels, thereby offering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nasalization phenomena in Min dialects. The following outlines the chapters of this thesis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re issues discussed in each chapter:

    Chapter 1: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and discusses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2: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Min Dialects and Types of Nasal endings
    Describes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modern Min dialects and explores the distribution types and related issues of nasal endings within Min dialects fro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Chapter 3: Comparis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sal-ended Rhymes finals in Northern Min Dialects

    Chapter 4: Comparis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sal-ended Rhymes finals in Eastern Min Dialects

    Chapter 5: Comparis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sal-ended Rhymes finals in Southern Min Dialects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 methods, reconstructs the forms of nasal endings in Proto-Northern Min, Proto-Eastern Min, and Proto-Southern Min through comparing cognate examples.

    Chapter 6: Discussion on Several Issues of Nasal endings in Min Dialec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proposes nasal endings in Proto-Min dialects, infers the process of nasal endings sound changes,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with vowels, the causes of nasalization phenomena, and explores other related issues.

    Chapter 7: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explains the view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nasal endings in Min dialects and proposes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Reference: 一、外語專書與期刊論文
    Chen, M. Y.(陳淵泉)1972 Nasals and Nasalization in Chinese: Exploration in Phonological Universals. Dissertation of Do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y.
    Chen, M. Y.(陳淵泉)1973 Cross dialectal comparison: a case study and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973.1.1:38-63.
    Chen, M. Y.(陳淵泉)1975 An areal study of nasalization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975.3.1:16-59.
    Meillet, Antoine(梅耶著),岑麒祥譯 2008 《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Norman, Jerry(羅杰瑞)1969 The Kienyang Dialect of Fukien. Dissertation of Do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y.
    Norman, Jerry(羅杰瑞)1977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alects of Mintung. Monumenta Serica 1977.33: 326-348.
    Norman, Jerry(羅杰瑞)1979 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 Fangyan [Dialect] 1979.4: 268-273.
    Norman, Jerry(羅杰瑞)1981 The Proto-Min final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 (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 Section), 35-73. Taipei: Academia Sinica.
    Norman, Jerry(羅杰瑞著),張惠英譯 1995 《漢語概說》。北京:北京語文出版社。
    Norman, Jerry and W. South Coblin(羅杰瑞和柯蔚南)著、朱慶之譯 1998 〈漢語歷史語言學研究的新方法〉,收錄於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編:《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一輯》,頁674-91。成都:巴蜀書社。
    Terry, Crowley and Claire Bowern 2010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4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中文專書與期刊論文
    丁邦新 1998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社會科學院合編 1987 《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合編 2012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 力 1936 《中國音韻學》。上海:商務印書館。後由中華書局重印,更名《漢語音韻學》(1956)。北京:中華書局。
    王福堂 1999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北京:中華書局。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2003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
    古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7 《古田縣志》。北京:中華書局。
    永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4 《永安市志》。北京:中華書局。
    何大安 1981 〈澄邁方言的文白異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1.52.1:101-152。
    何大安 1987 《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何大安 2000 〈語言史研究中的層次問題〉,《漢學研究》2000.18:261-271。
    吳 芳 2011 〈粵東閩語 n 尾韻文白異讀及其與 ŋ 尾韻和鼻化韻的關系〉,《暨南學報》2011.1:97-104。
    吳 芳 2013 〈從歷史文獻看粵東閩語-n、-ŋ韻尾在19世紀以後的演變〉,《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3.34.4:106-110。
    吳姍姍、馬重奇 2012 〈《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殘卷與《安腔八音》手抄本韻部比較研究〉,《東南學術》2012.1:268-274。
    吳瑞文 2002 〈論閩方言四等韻的三個層次〉,《語言暨語言學》,2002.3.1:133-162。
    吳瑞文 2005 《吳閩方言音韻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吳瑞文 2010 〈論梗攝開口字在共同閩語中的演變與層次〉,《語言暨語言學》,2010.11.2:279-334。
    吳瑞文 2012 〈論山攝開口字在共同閩語中的演變與層次〉,《中國語言學集刊》2012.6.1:177-238。
    吳瑞文 2012 〈從比較構擬的觀點論兩個閩語的音韻現象〉,收錄於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編:《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六屆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2-391。北京:九州出版社。
    吳瑞文 2014〈論曾攝開口字在共同閩語中的演變與層次〉,收錄於洪波、吳福祥、孫朝奮編:《梅祖麟教授八秩壽慶學術論文集》,頁483-519。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瑞文 2016 〈從比較閩語的觀點論來母讀s-的現象:*hl-複聲母的擬測〉,收錄於丁邦新、張洪年、鄧思穎、錢志安編:《漢語研究的新貌:方言、語法與文獻》,頁247-26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吳瑞文 2018 〈論原始閩語中咸攝字的擬測及相關問題〉,《漢學研究》2018.36.3:91-161。
    吳瑞文 2022 〈從原始閩語的觀點論六朝江東方言宕攝元音的擬測〉,《中國語言學集刊》15.1/2:213-225。
    吳瑞文 2023 〈論共同閩語中臻攝開口三等的擬測及層次問題〉,《聲韻論叢》2023.30:41-98。
    吳瑞文 2024〈論臺灣閩南語三個早期帶*-m韻尾語詞的本字〉,收錄於曾淑娟、齊莉莎編:《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成所二十週年慶祝論文集》,頁93-124。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吳瑞文、林英津 2007 〈閩語方言輔音韻尾今讀的歷史分析〉,《中國語文研究》2007.1:1-20。
    李小凡、項夢冰 2009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方桂 1980 《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 1983 〈閩西北方言來母字讀s-的研究〉,《中國語文》1983.4:264-271。
    李如龍 1996 〈論漢語方言的類型學研究〉,《暨南學報哲社版》1996.2:91-99。
    李如龍 2001 《福建縣志方言志12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王升魁校注 2001 《戚林八音校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延瑞、梁玉璋 1982 〈寧德語音的近期演變及其途徑〉,《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2:89-94。
    杜佳倫 2011 《閩語歷史層次分析與相關音變探討》,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杜佳倫 2022 《閩東方言音變現象的共時與歷時研究》。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沙 平 1999 〈福建省寧德方言同音字匯〉,《方言》1999.4:282-295。
    周長楫 1998 《廈門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長楫、林寶卿 1992 《永安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周長楫1990 〈永安話的-m尾問題〉,《中國語文》1990.1:43-45。
    周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3 《周寧縣志》。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周辨明 1934 《廈語音韻聲調之構造與性質及其於中國音韻學上某項問題之關係》。廈門:廈門大學。
    林 晴 2013 〈潮州話古鼻音韻的音變歷程〉,《暨南學報》2013.9:155-164。
    林倫倫、陳小楓 1996 《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林連通 1993 《泉州市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連通、陳章太 1989 《永春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
    林寒生 2002 《閩東方言詞彙語法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竺家寧 2007 《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侯精一 2002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姚榮松 1994 〈廈門話文白異讀中鼻化韻母的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1987.16:271-288。
    建甌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4 《建甌縣志》。北京:中華書局。
    柘榮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5 《柘榮縣志》。北京:中華書局。
    秋谷裕幸 2004 〈福建石陂方言音系〉,《方言》2004.1:76-91。
    秋谷裕幸 2008 《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秋谷裕幸 2010 《閩東區福寧片四縣市方言音韻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秋谷裕幸 2011 〈閩語中“來母S聲”的來源〉,《語言學論叢》第43輯,頁114-128。北京:商務印書館。
    秋谷裕幸 2012 〈《班華字典——福安方言》音系初探〉,《方言》2012.1:40-66。
    秋谷裕幸 2018 《閩東區寧德方言音韻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秋谷裕幸 2021 〈福建浦城觀前方言同音字匯〉,《方言》2017.1:100-117。
    徐芳敏 1991 《閩南廈漳泉次方言白讀層韻母系統與上古音韻部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徐通鏘 1991 《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睿淵 2018 〈福建長泰方言同音字匯〉,《方言》2018.3:317-335。
    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郝志倫 2000 〈論漢語鼻音韻尾的演變〉,《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4:70-73。
    馬希寧 1996 〈漢語方言陽聲韻尾的一種演變類型:元音韻尾與鼻音韻尾的關係〉,《聲韻論叢》1996.5:433-466。
    馬希寧 2001 〈漢語方言陽聲韻尾的一種演變類型:元音韻尾與鼻音韻尾的關係〉,《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1.4:69-95。
    馬重奇 1993 〈漳州方言同音字匯〉,《方言》1993.3:199-217。
    馬重奇 2001 〈福建福安方言韻書《安腔八音》〉,《方言》2001.1:1-16。
    馬重奇 2008 《閩臺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將樂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8 《將樂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張 琨 1983 〈漢語方言中鼻音韻尾的消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1:3-74。
    張 琨 1984 〈論比較閩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3:415-558。
    張 琨 1991 〈再論比較閩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4:89-135。
    張光宇 1990 《切韻與方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1991 〈漢語方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國語文》 1991.6:431-438。
    張光宇 1996 《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
    張光宇 2012 〈漢語方言的鼻化運動〉,《語言研究》2012.2:17-28。
    張吉生 2007 〈漢語韻尾輔音演變的音系理據〉,《中國語文》2007.4:291-297。
    張振興 1985 〈閩語的分區(稿)〉,《方言》1985.3:171-180。
    張婉瑤 2020 《閩南方言鼻化韻及其演變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張燕芬 2009 《中古陽聲韻韻尾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讀音類型》,山東大學博士論文。
    張燕芬 2012〈中古陽聲韻韻尾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讀音類型〉,《語言研究》2012.4:89-98。
    梅祖麟、羅杰瑞 1998 〈試論幾個閩北方言中的來母s-聲字〉,收錄於趙秉璇、竺家寧編:《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頁59-69。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原載於《清華學報》1971.9.1:96-105。
    莊初升 2002〈閩語平和方言中屬於以母白讀層的幾個本字〉,《語文研究》2002.3:52-55。
    陳彥君 2018《漢語鼻音韻尾變異類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祐禎 2016 〈閩語「引誘」語源探討〉,《華醫學報》2016.44:141-165。
    陳章太、李如龍 1991 《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澤平 1998 《福州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程俊源 2004 〈音韻變遷的條件與速率──台灣閩南語陽聲韻的歷史變化及其與現代漢語方言的歷史聯繫〉,《台灣語文研究》2004:221-263。
    馮愛珍 1993 《福清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6 《廈門方言志》。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楊秀芳 1982 《閩南語文白系統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秀芳 1993〈論文白異讀〉,《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頁823-849。臺北:大安出版社。後收錄於丁邦新主編(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頁81-105。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董同龢 1996 《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詹伯慧 1995 《中國語文研究》1995.11:1-13。
    寧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5 《寧德市志》。北京:中華書局。
    漳浦縣地方志编纂委員會编 1998 《漳浦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福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9 《福安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8 《福建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趙元任 1928 《現代吳語的研究》。北京:清華學校研究院。
    潘茂鼎、李如龍、梁玉璋、張盛裕、陳章太 1963 〈福建漢語方言分區略說〉,《中國語文》1963.6:475-495。
    潘家懿 1998 〈鼻/塞韻尾的消變及其粵東閩語模式〉,《語文研究》1998.4:39-43。
    鄧享璋 2007 《閩北、閩中方言語音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鄭超群 2019 《近代以來吳、閩方言陽聲/入聲韻尾演變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鄭超群 2020 〈現代吳、閩方言陽聲/入聲韻尾演變規律及例外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20:133-136。
    鄭縈 1996 〈永安方言的m尾〉,《聲韻論叢》1996.5:329-357。
    戴黎剛 2005 《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戴黎剛 2007 〈閩東周寧話的變韻及其性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7.78.3:603-628。
    戴黎剛 2008 〈閩東褔安話的變韻〉,《中國語文》2008.3:216-227。
    戴黎剛 2011 〈閩東寧德話的變韻〉,《語言學論叢》2011.43:129-163。
    鍾 奇 1999 〈廈門話的鼻化、喉塞韻〉,收入丁邦新、張雙慶編《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1999:263-271。
    羅常培 1930 《廈門音系》。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9151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151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801.pdf4270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