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721568      Online Users : 5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354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541


    Title: 皇權、攝政、專擅之間的謀略:多爾袞與清初政權結構
    Strategies Between Emperorship, Regency and Autocracy: Dorgon and the Early Qing Structure of Politics
    Authors: 黃毓晴
    Huang, Yu-Ching
    Contributors: 陳秀芬
    Chen, Hsiu-Fen
    黃毓晴
    Huang, Yu-Ching
    Keywords: 清代
    多爾袞
    順治帝
    攝政
    專擅
    皇權
    權力轉移
    Qing Dynasty
    Dorgon
    Emperor Shunzhi
    Regency
    Autocracy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6:00:49 (UTC+8)
    Abstract: 多爾袞(1612-1650)是清朝極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崛起於皇太極在位期間,憑藉個人軍功,在統治者籌劃集權的現實考量下獲得重用。而後皇太極去世,由順治帝繼位。多爾袞以率領清軍入關的開國功業,加上不斷為清廷開疆拓土,逐步成為順治朝中的攝政王,主導順治朝前期的軍政大權。順治七年(1650),多爾袞意外地落馬死亡,結束短暫的一生。多爾袞死後與同黨先後受順治皇帝清算,直到百年後,乾隆皇帝出於政治目的,肯定多爾袞在清初的開國功勞,方為其平反。
    目前學界在多爾袞研究上,仍著重在其個人所創功業與孝莊太后間的佚事考實。本文藉由探討多爾袞與清代前期權力轉移的關係,期望讓學界在多爾袞的研究上更趨完善。通過皇權、攝政與專擅之關係,將多爾袞在攝政期間的作為串連,探究其在清初的歷史定位與實際角色。本文從北亞非漢民族傳統首領繼承制度的角度出發,與多爾袞在攝政期間有否篡位的跡象,重新檢視多爾袞逝世後,阿濟格叛變的始末,以及多爾袞與其黨受順治皇帝清算的詔令,進而理解皇權的不確定性與浮動的界線,試圖使清朝前期的權力結構更為清晰。
    Dorgon (多爾袞1612-1650) wa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figure in the Qing dynasty. Owing to his military merit and the ruler’s political consideration, Dorgon rose to prominenc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Huangtaiji (皇太極 r. 1636-1643). After the death of Huangtaiji, Emperor Shunzhi (順治 r. 1643-1661) succeeded the throne. Dorgon became the Regent of the early Shunzhi Dynasty. However, following his untimely death in 1650, Dorgon and his adherents were subsequently liquidated by Emperor Shunzhi. It wasn't until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乾隆 r. 1736-1796), that Dorgon’s contributions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ere officially recognized. Both the liquidation and the posthumous rehabilitation were relevant to the mapping of the power by the emperor.
    This thesis is not just a short biography of Dorgon. It attempts to explore Dorgon’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his agency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s deed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gency and the emperorship, regency, and autocracy. This thesis also reexamines the details of Ajige’s (阿濟格) rebellion after the death of Dorgon, and how Emperor Shunzhi reacted with the imperial decree. It will contribu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uncertainty and floating boundaries of emperorship, clearly depicting the power structures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Reference: 一、檔案文獻史料
    《清實錄.滿洲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清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瀋陽狀啟》,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69。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實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譯著,《滿文老檔》,北京:中華書局,1990。
    王先謙,《東華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編,《續修四庫全書(第36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朱元璋撰,《皇明祖訓.法律》,收入《明朝開國文獻(第3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6。
    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國史編纂委員會纂,《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漢城:國史編纂委員會發行,探求堂頒布,1973。
    張煌言,《張蒼水詩文集(第2冊)》,臺北:臺灣銀行,1962。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脫脫等著,《遼史.太祖記》,臺北:鼎文書局,1980。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清史稿》,臺北:鼎文,1981。
    蔣良騏,《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
    談遷撰,汪北平點校,《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
    (德)魏特(Alfons S. J. Vath) 著,楊丙辰譯,《湯若望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0。
    (西)帕萊福(Juan de Palafox y Mendoza)等著,何高濟等譯,《韃靼征服中國史.韃靼中國史.韃靼戰紀》,北京:中華書局,2008。
    二、專書著作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王記錄,《清代史館與清代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王壽南主編,《周公、管子、老子、孔子、孫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杜家驥,《八旗與清朝政治論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周遠廉,《清朝興起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周遠廉,《順治帝》,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周遠廉、趙世瑜,《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孟森,《清初三大疑案考實》,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定宜莊,《清代八旗駐防制度研究》,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
    姚念慈,《定鼎中原之路:從皇太極入關到玄燁親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姚念慈,《清初政治史探微》,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
    張晉藩、郭成康,《清入關前國家法律制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政治》,臺北:雲龍,2003。
    陳作榮、趙毅,《多爾袞評傳》,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馮爾康,《清史史料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楊珍,《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楊珍,《歷程.制度.人:清朝皇權略探》,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
    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蔡美彪,《遼金元史十五講》,北京:中華書局,2011。
    賴惠敏,《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錢穆,《周公;秦漢史》,臺北:聯經,1994。
    戴逸、羅明,《清代人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2。
    (美)羅友枝(Evelyn Rawski)著,周衛平譯,《最後的皇族: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臺北:八旗文化出版社,2017。
    (美)魏復古(Karl August Wittfogel)著,鄭欽仁、李明仁譯,《征服王朝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
    (美)韓書瑞(Susan Naquin)、羅友枝(Evelyn Rawski)著,陳仲丹譯,《十八世紀中國社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三、期刊論文
    王佩環、姜相順,〈努爾哈赤大妃考——兼談皇太極爭奪汗位經過〉,《史學集刊》,第2期(長春,1987.07),頁30-36。
    王思治,〈太后下嫁疑案辯證〉,《歷史研究》,第2期(北京,2011),頁179-182。
    王思治,〈多爾袞評議〉,《社會科學戰線(歷史學)》,第4期(長春,1982),頁121-131。
    王思治,〈皇太極嗣位與諸大貝勒的矛盾〉,《歷史檔案》,第3期(北京,1984),頁79-85。
    王思治,〈康熙帝繼位與四大臣輔政的由來〉,《史學月刊》,第6期(開封,1986),頁35-42。
    王德忠,〈女真政權傳世方式瑣談〉,《北方文物》,第2期(哈爾濱,1989.07),頁80-84。
    白新良,〈論皇太極繼位初的一次改旗〉,《南開史學》,第2期(北京,1981.09),頁23-100。
    朱令,〈天聰、崇德年間皇太極、多爾袞和多鐸政治關係演變〉,《安陽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安陽,2019.06),頁83-87。
    宋國強,〈多爾袞爭位質疑〉,《滿族研究》,第1期(瀋陽,1994),頁30-32。
    李光濤,〈多爾袞入關始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5本(臺北,1954.06),頁31-57。
    李光濤,〈多爾袞擁立幼帝始末〉,《中央研究院院刊》,第1輯(臺北,1954.06),頁41-52。
    李碩,〈順治帝與漢官集團之間的關係〉,《滿族研究》,第3期(瀋陽,2016.09),頁57-64。
    李鴻彬,〈皇太極繼嗣的幾個問題〉,《歷史檔案》,第3期(北京,1981.10),頁100-106。
    李鴻彬、郭成康,〈清入關前八旗主旗貝勒的演變〉,《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長春,1982),頁154-163。
    杜家驥,〈清太宗出身考〉,《史學月刊》,第5期(鄭州,1998),頁39-42。
    杜家驥,〈清太宗嗣位與大妃殉葬及相關問題考辨〉,《清史研究》,第3期(北京,1997.08),頁16-25。
    杜家驥,〈清代的宗室封爵及其等級差別的特殊性〉,《滿族研究》,第1期(瀋陽,1997),頁41-45。
    杜家驥,〈清初兩白旗主多爾袞與多鐸換旗問題的考察〉,《清史研究》,第3期(北京,1998.09),頁1-11。
    杜家驥,〈清初旗人之旗籍及隸旗改變考〉,《民族研究》,第4期(北京,2013),頁72-125。
    杜家驥,〈清朝滿族的皇家宗法與其皇位繼承制度〉,《清史研究》,第1期(北京,2005.02),頁32-46。
    杜家驥,〈順治朝八旗統領關係變化考察〉,《南開學報》,第5期(天津,1996),頁10-18、39。
    沈長吉、王佩環,〈從烏拉納喇氏殉葬看清初皇權鬥爭〉,《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北京,1982),頁27-32。
    周遠廉,〈太子之廢——清初疑案之一〉,《社會科學輯刊》,第1期(瀋陽,1986),頁35-43。
    周遠廉,〈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社會科學輯刊》,第6期(瀋陽,1981),頁82-93。
    周遠廉、趙世瑜,〈論鰲拜輔政〉,《民族研究》,第6期(北京,1984),頁27-39。
    周曉光,〈論多爾袞——多鐸聯盟與順治初年政局〉,《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北京,1994.05),頁24-28。
    孟森,〈八旗制度考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第3分(臺北,1936.07),頁343-412。
    胡建華,〈略論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中南民族學院學刊(社會科學版)》,第4期(武漢,1986),頁114-119。
    徐凱,〈清代八旗制度的變革與皇權集中〉,《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北京,1989),頁89-99。
    徐凱,〈清初攝政、輔政體制與皇權政治〉,《史學集刊》,第4期(北京,2006.07),頁33-41。
    徐凱,〈關於康熙四輔臣的幾個問題〉,《史學集刊》,第1期(長春,1986),頁15-23。
    張玉興,〈多爾袞擁立福臨考實〉,《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北京,1984.04),頁25-32。
    張杰,〈順治帝福臨繼位原因新析〉,《故宮博物院院刊》,第6期(北京,2001.12),頁47-54。
    許鯤,〈清初有關法令與太后下嫁傳說〉,《滿族研究》,第1期(瀋陽,1995),頁32-39。
    陳文石,〈清太宗時代的重要政治措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期(臺北,1968.10),頁295-372。
    陳作榮,〈《滿洲老檔》秘錄金梁按語:大福金為富察氏辨〉,《東北師大學報》,第2期(長春,1981),頁70-71。
    陳捷先,〈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研究〉,《故宮文獻》,第2期(臺北,1970.03),頁1-19。
    陶晉生,〈金代的政治衝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1分(臺北,1971),頁139。
    喬治忠、侯德仁,〈《清世祖實錄》的纂修及康熙初期的政治鬥爭〉,《清史研究》,第4期(北京,2000.11),頁114-119。
    馮元魁,〈清朝的議政大臣制〉,《歷史教學》,第4期(天津,1987.04),頁10-14。
    楊洪波,〈清初滿洲貴族集團內爭與皇權加強〉,《滿族研究》,第2期(瀋陽,1988.07),頁26-31。
    楊珍,〈「皇父攝政王」新探〉,《清史研究》,第1期(北京,2017.02),頁136-141。
    楊珍,〈後金八王共治國政制研究〉,《中國史研究》,第1期(北京,2000.02),頁121-123。
    葉高樹,〈「滿族漢化」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0期(臺北,2010.12),頁195-218。
    葉高樹,〈乾隆時代官修史書的教化功能——兼論乾隆皇帝統御漢人的策略〉,《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2期(臺北,1994.06),頁171-199。
    葉高樹,〈參漢酌金:清朝統治中國成功原因的再思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6期(臺北,2006.12),頁154-190。
    葉高樹,〈從「八家均分」到「按官給俸」——清朝八旗俸餉制的建立〉,《東吳歷史學報》,第35期(臺北,2016.06),頁43-82。
    葉高樹,〈葉赫納喇氏與清初政治:以蘇納、蘇克薩哈父子為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7期(臺北,2012.06),頁127-183。
    葉高樹,〈滿洲軍事家族與清初政治:長白山鈕祜祿家族的個案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6期(臺北,2011.12),頁169-229。
    葉高樹,〈滿洲親貴與清初政治:都英額地方赫舍里家族的個案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3期(臺北,2010.06),頁173-230。
    董四禮,〈金代皇位繼承制度試探〉,《史學集刊》,第3期(長春,1995),頁14-17。
    管東貴,〈滿族的入關與漢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3分(臺北,1971.11),頁445-488。
    趙光賢,〈清初諸王爭國記〉,《輔仁學誌》,第12卷第1-2期(北平,1943),頁181-199。
    鄭永昌,〈蓋棺誰論定:院藏〈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試析〉,《故宮文物月刋》,第330期(臺北,2010.09),頁106-113。
    鄭雅如,〈漢制與胡風:重探北魏的「皇后」、「皇太后」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分(臺北,2019.03),頁1-76。
    閻崇年,〈順治繼位之謎新解〉,《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3期(承德,2006.08),頁1-5。
    (日)内藤湖南著,謝國楨譯,〈清朝初期之繼嗣問題〉,《國學叢編》,第1期(北京,1931),頁22-26。
    (日)岡田英弘,〈清太宗繼位考實〉,《故宮文獻》,第2期(臺北,1972.03),頁31-37。
    (日)細谷良夫,〈清代八旗制度之演變〉,《故宮文獻》,第3期(臺北,1972.06),頁37-60。
    (美)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著,華立譯,〈清代滿洲人的民族主體意識與滿洲人的中國統治〉,《清史研究》,第4期(北京,2002.11),頁91-93。
    Ping-Ti Ho. “In Defense of Sinicization: A Rebuttal of Evelyn Rawski’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7, no.1(1998): 123-155.
    四、專書論文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收入王汎森著,《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王思治、呂元驄,〈清代皇位繼承制度之嬗變與滿洲貴族間的矛盾〉,收入閻崇年主編,《滿學研究(第三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李格,〈關於多爾袞擁立福臨問題的考察〉,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李鴻彬,〈孝莊文皇后〉,收入王思治主編,《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杜家驥,〈對清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某些考察〉,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周遠廉,〈後金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論〉,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孟森,〈清太祖殺弟事考實〉,收入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上)》,北京:中華書局,2006。
    林麗月,〈王者佐,社稷器——宰相制度〉,收入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
    姚念慈,〈多爾袞與皇權政治〉,收入姚念慈,《清初政治史探微》,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
    韋慶遠,〈論雍乾交替與治道同異〉,收入韋慶遠編,《明清史新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許曾重,〈太后下嫁說新探〉,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
    陳捷先,〈從清初中央建置看滿洲漢化〉,收入陳捷先,《清史論集》,臺北:東大,1997。
    陳捷先,〈清太祖推刃胞弟考〉,收入陳捷先,《滿洲叢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1963。
    陳捷先,〈清初繼嗣探微〉,收入陳捷先,《滿洲叢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1963。
    楊珍,〈清朝權臣與皇權的關係及特點〉,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2003-2004號)》,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劉小萌,〈關於滿族肇興時期「兩頭政長」的撤廢問題〉,收入劉小萌,《滿族的社會與生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鄭天挺,〈多爾袞稱皇父之臆測〉,收入鄭天挺,《清史探微》,南京:獨立出版社,1947。
    鄭天挺,〈釋阿瑪王〉,收入鄭天挺,《清史探微》,南京:獨立出版社,1947。
    蕭功秦,〈論元代皇位繼承問題——兩種政治傳統重疊的歷史結果〉,收入蕭功秦,《蕭功秦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
    謝國楨著,謝小彬、楊璐主編,〈清開國史料考〉,收入謝國楨著,謝小彬、楊璐主編,《謝國楨全集(第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美)鄧爾麟(Jerry Dennerline),〈順治朝〉,收入(美)裴德生(Willard J. Peterson)編,戴寅等譯,《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
    五、學位論文
    李月春,〈多爾袞與清初統治的建立——以滿漢關係為中心的探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馬安怡,〈清初的皇權與侍衛家族〉,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傅慶中,〈清順治朝的黨爭〉,臺北: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2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8153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153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00201.pdf4467KbAdobe PDF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