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8204/149236 (79%)
Visitors : 74424357      Online Users : 313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400


    Title: 錢希言《獪園》中的神、鬼、妖書寫研究
    Authors: 宋盈瑩
    Contributors: 高振宏
    宋盈瑩
    Keywords: 獪園
    志怪
    筆記
    Date: 2025
    Issue Date: 2025-09-01 16:54:03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明代錢希言筆記小說《獪園》為主要探討對象,關注其中神、鬼、妖的形象及文化意涵。《獪園》處於宋代《夷堅志》與清初《聊齋志異》之間,不僅展現作者本人對志怪書寫的理念,也反映明代人們的信仰與時代氛圍。
    本文透過文獻分析與文本分析,並結合敘事學及文學社會學的方法,聚焦雷神、城隍神、龍神、五郎神、討替鬼、女鬼、疫鬼、痘鬼、妖蛇、狐妖、夜叉和鬼魅的象徵意義。研究發現,《獪園》中的正神多具備秩序維護與勸懲功能,而淫祀、鬼妖則反映人性慾望、死亡焦慮與倫理矛盾。錢希言藉由正邪對照、善惡因果的呈現,不僅展現其對社會的覺察,更透露晚明知識分子對社會秩序與人情義理的關懷。綜合而言,《獪園》不僅為明代志怪小說的重要文本,更可作為理解晚明庶民信仰、道德觀念與心理文化的珍貴素材。
    Reference: 一、古籍(按朝代排序)
    〔戰國〕佚名:《山海經》,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漢〕鄭玄:《禮記鄭注》,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
    〔漢〕王充,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晉〕干寶:《搜神記》,新北:新潮社,2020年。
    〔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宋〕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明〕錢希言:《獪園》,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明〕王同軌:《耳談》,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白雲觀長春真人:《正统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佚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李中馥:《原李耳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北京:日出出版,2021年。
    〔明〕馮夢龍:《太平廣記鈔》,河南:新華書店,1983年。

    二、近人著作
    (一)專書(按姓名筆畫排序)
    王溢嘉:《不安的靈魂》,台北:野鵝出版社,1994年。
    王怡斐:《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新北:花木蘭文化,2011年。
    王毓榮:《荊楚歲時記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朱海濱:《祭祀政策與民間信仰變遷──近世浙江民間信仰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台灣學生,1995年。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姚士奇:《中國玉文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吳琦:《漕運與中國社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林繼富、江帆、顧希佳:《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2年。
    呼延蘇:《狐魅考:從獸、妖到仙,狐狸精的千年演變》,台北:日出出版,2021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台北:台灣古籍,2006年。
    馬書田:《華夏諸神──鬼神篇》,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
    馬書田:《中國諸神大觀》,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
    馬水金:《三官大帝傳》,台中:金玉堂出版社,1993年。
    高桂惠:《追蹤躡跡:明清小說的文化闡釋》,台北:大安出版社,2019年。
    高梧:《文昌信仰習俗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袁燦興:《明朝生活很有事》,台北:海鴿文化,2019年。
    郝鐵川:《灶王爺、土地爺、城隍爺:中國民間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徐尚豪:《宋代的精怪世界──從傳說表述到信仰生活的探討》,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郭淨:《儺:驅鬼‧逐疫‧酬神》,台北:台灣珠海,1993年。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陳秀華:《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台北:臺灣東販出版社,2018年。
    陳旭:《明代瘟疫與明代社會》,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6年。
    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康笑菲:《狐仙》,台北:博雅書屋,2009年。
    黃金進:《城隍神與土地公信仰》,台南:正海出版社,2013年。
    黃麗雲:《近代龍神信仰──龍‧船‧水與競渡》,新北:博揚文化,2012年。
    黃仁宇:《明代的漕運》,台北:聯經,2013年。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及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臺靜農:《柳毅研究資料,(二)》,台北:天一出版社,1982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鄭志明:《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衍變》,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2001年。
    鄭土有、王賢森:《中國城隍信仰》,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
    蔡春華:《中日文學中的蛇形象》,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
    盧秀滿:《冥法、菆柩、鬼祟、齋醮:夷堅志之幽鬼世界》,台北:萬卷樓,2013年。

    (二)期刊論文(按姓名筆畫排序)
    邱仲麟:〈明代以降的痘神廟與痘神信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本第4分,2017年12月。
    范玉廷:〈明清的妖怪觀──從《古今圖書集成‧妖怪部》談起〉,《有鳳初鳴年刊》第八期,2012年 7 月。
    袁媛:〈晚明小說家錢希言生平事蹟考略〉,《明清小說研究》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
    袁媛:〈錢希言《獪園》呈現的晚明小說圈〉,《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第3期,2008年8月。
    陳磊:〈隋唐時期的「疫鬼」和「鬼神致病」〉,《史林》2015年第3期,2015年6月。
    陳政禹:〈關於瘟神信仰到海神信仰的轉化路徑探究——以惠州为中心的考察〉,《惠州學院學報》第42卷第5期,2022年10月。
    黃東陽:〈利益計算下的崇奉──由《夷堅志》考述南宋五通信仰之生成及內容〉,《新世紀宗教研究》第9卷第4期,2011年6月。
    游淑珺:〈冥界的無「歸」女性發展──以台灣閩南俗語反映的民俗現象觀察〉,《民間文學年刊》第2期,2008年7月。
    董芳苑:〈第45次臺灣研究研討會會議紀錄──台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灣風物》第36卷第2期,1986年6月。
    臺靜農:〈佛教故實與中國小說〉,《東方論文》第13卷第1期,1975年1月。
    劉燕萍:〈淫祠、偏財神與淫神──論《夷堅志》中的五通〉,《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35期,2008年9月。
    劉靜貞:〈從損子壞胎的報應傳說看宋代婦女的生育問題〉,《大陸雜誌》90卷1期,1995年1月。
    劉振仁:〈明代瘟疫與帝國的覆亡〉,《中國行政評論》第27卷第1期,2021年3月。
    賴信宏:〈理之所無,事之所有──錢希言《獪園》的志怪閱讀與臨事經驗〉,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主辦:「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冬季論壇」,2015年12月。
    韓瑞亞:〈明代志怪小說地理研究〉,《長江學術》2020年第3期,2008年9月。

    (三)專書文章(按姓名筆畫排序)
    李建民〈祟病與「場所」: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疾病的歷史》,台北:聯經出版,2011年。
    孫京榮:〈論西遊記中的神龍形象及其文化意涵〉,《甘肅古代文學與隴東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范家偉:〈漢唐時期瘧病與瘧鬼〉,《疾病的歷史》,台北:聯經,2011年。
    張曉雪、胡凡:〈科舉魁星崇拜初探〉,《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第八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黃志盛:〈海神龍王意象的流變〉,高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6年。
    萬志英:〈財富的法術──江南社會史上的五通神〉,《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楊燕:〈張浚與文昌帝君信仰〉,《張栻與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董家遵:〈歷代節婦的統計〉,《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縣:稻香出版社,1999年。
    濱島敦俊:〈明清江南城隍考〉,《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蘇瑞隆:〈中國的海洋文學──龍王、龍女、龍宮的世界〉,《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高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4年。

    (四)學位論文(按姓名筆畫排序)
    1.碩士論文
    方冠臻:《雷與雷神神話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7年。
    朱慧玲:《「剪燈三話」之女性形象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6年。
    李庭如:《剪燈新話人物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李奕蓉:《《聊齋誌異》及其鬼魅寄託形象研究》,彰化:明道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9年。
    李到炯:《龍宮故事系統研究──從古到唐代之龍宮故事體系的淵源考察》,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佳穎:《〈山海經〉中的龍神話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吳宇娟:《五通神傳說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何大衛:《中國古代男色文學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纓姿:《釣鴛湖客及其《鴛渚誌餘雪窗談異》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4年。
    林玫芳:《宋傳奇中女仙與女鬼之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林淑怡:《中國月神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孟文筠:《明代以來城隍故事與信仰》,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柯恩琪:《從先秦到六朝蛇意象的轉變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袁媛:《錢希言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
    郝建平:《錢希言小說創作研究》,黑龍江: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祝硯滴:《自殺者遺族汙名化經驗中自我位置的變化》,花蓮: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陳純禛:《瞿佑《剪燈新話》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陳怡初:《從三言故事看明代刑律中「姦罪」之規範》,台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郭國芝:《先秦至唐狐的形象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5年。
    許瑞麗:《夷堅志中之女鬼及其意志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5年。
    梁玄:《民間傳說與通俗文藝中之朱元璋形象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8年。
    黃淑卿:《林投姐故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游文琦:《現實與虛構之間──唐代狐狸精小說研究》,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楊澤龍:《雷神話傳說及其崇拜信仰》,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楊惠君:《明人判牘中的婦女姦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張凱婷:《新冠肺炎疫情下台灣股市技術分析投資績效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2022年。
    張琬聆:《清代筆記小說縊鬼故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張雅惠:《漢文佛典夜叉形象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廖堂智:《先秦兩漢蛇意象與龍蛇之化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蔡文姬:《獪園的辨體研究》,天津:天津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蔡佩芳:《西遊記中龍王世界的探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蔡竺君:《在正統與異端之間:從〈夷堅志〉看江西地區祠廟信仰與儒道關係》,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宜宸:《「明神道之不誣」──干寶《搜神記》背後的史學傳統與神道系統》,南投: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劉雯鵑:《中國雷神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鄭心怡:《中國龍神信仰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蘇敏如:《中國水界神異動物象徵研究──以太平廣記魚、龜、蛇、龍為例》,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龔進輝:《王同軌及其耳談、耳談類增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博士論文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陳器文:《先秦兩漢蛇意象與龍蛇之化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劉雯鵑:《歷代筆記小說中因果報應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鍾姵煖:《傳統孕產民俗及文學作品之研究》,花蓮: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三、網路資料(按徵引順序)
    維基百科聊齋衍生作品列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8A%E9%BD%8B%E8%A1%8D%E7%94%9F%E4%BD%9C%E5%93%81%E5%88%97%E8%A1%A8,檢索日期:2021年11月21日。
    網路新聞:〈驚!孕婦猝死後10天 棺材中分娩產子〉,《TVBS新聞》,2018年01月20日,檢索日期:2023年11月4日。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官網:https://pujitemple.org.tw/method/emperor-liang-repentance-dharma-service/,檢索日期:2023年11月4日。
    佛光大藏經:https://tripitaka.cbeta.org/,檢索日期:2023年11月4日。
    大正藏:http://ccubk14.brinkster.net/greatbook/_T0/index.html,檢索日期:2023年11月4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691201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12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001.pdf7899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