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8786/149850 (79%)
造訪人次 : 81999126      線上人數 : 34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437


    題名: 美中衝突下的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und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作者: 山田摩衣
    Yamada, Ma i
    貢獻者: 李世暉
    山田摩衣
    Yamada, Ma i
    關鍵詞: 半導體產業
    矽盾
    美中貿易衝突
    地緣政治
    新冠肺炎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ilicon shield
    U.S.-China trade conflict
    geopolitics
    COVID-19
    日期: 2025
    上傳時間: 2025-09-01 17:03:05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James Huang(2019年9月8日)。113億台幣!林全拍板通過「亞洲・矽谷」推動方案。數位時代。2025年4月20日,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0870/2016-09-08-ey-gov-tw-accept-asia-silicon-valley-plan-11b-budget。
    Otto van Malderen(2023)。臺灣中華民國作為地緣經濟參與者的分析:臺灣半導體產業案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TrendForce(2024年5月13日)。2023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合計年增12%。EE Times。2025年5月2日,取自:。https://www.eettaiwan.com/20240513nt21-revenue-of-the-
    工業技術研究院。從0到1發展半導體 衍生護國神山群。2025年3月31日,取自:https://50th.itri.org.tw/history/semiconductors/2/。
    日月光(2024年11月7日)。日月光 ISE Labs在墨西哥投資興建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基地。取自https://www.aseglobal.com/press-room-ch/ise-new-site-in-mexico/。
    王子承(2024年4月3日)。「繼續在中國意義不大,現在跑都算慢了」封測廠中國大撤退,為何從日月光、力成到京元電都走了?。今周刊。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404300002
    外貿協會(2021)。供應鏈重組的領航地圖:以數位轉型、國際夥伴合作的新思維開啟韌性供應鏈2.0時代。外貿協會出版。
    朱博湧、鄧美貞、黃基鴻(2005)。垂直整合與虛擬整合商業模式之績效比較:臺灣積體電路產業實證。交大管理學報,25(1),1-27。
    朱雲鵬、歐宜佩(2019)。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臺北:時報出版。
    艾麗蓉(2024)。夾在兩個巨人之間:中美科技戰下臺灣半導體與中國的貿易。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AS)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20年9月23日)。蘇揆:半導體產值今年可望破3兆 協助臺灣成為世界科技優勝美地。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2025年4月2日,取自:https://digi.nstc.gov.tw/Page/1538F8CF7474AB4E/0f5e0c53-9f6e-4802-8a34-636de4844df0
    吳一德(2024)。碩士矽盾指數:量化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AI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國立臺灣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玉梅(2024)。投資人如何反應台積電高雄廠改成2奈米?。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若瑋(2018)。美中貿易爭端的進展與影響。經濟前瞻,179,47-52。
    吳學良(2004)。前瞻新世紀明星產業與科技發展趨勢。臺北:國家發展委員
    李世暉(2024)。鏈實力:島鏈、供應鏈、民主鏈,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臺北:明白文化。
    李佳蓁(主編)(2024)。2024半導體產業年鑑。新竹: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李居衡(2024)。美中科技戰下臺灣半導體製造產業-經濟安全及產業層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明杰(2023)。臺灣半導體產業結構的發展與挑戰。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柔均(2023)。無形資產價值與股價報酬:以臺灣IC設計業及聯發科為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洵穎、柴煥欣(2024)。100張圖搞懂半導體產業鏈。臺北:財經傳訊。
    李璨宇(2022)。中美貿易戰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出口之影響─對美國轉單效應的驗證。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周志強(2000年3月1日)。臺灣晶圓代工產業未來展望。CTIMES。2025年4月2日,取自:https://ctimes.com.tw/Art/Show2.asp?O=HJK318W7VNFAR-STDC。
    林冬渝(2023)。政府政策、產業群聚、外人直接投資-臺灣半導體產業。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建憲、范乃文、謝孝辰、吳嘉恩(2017)。台俄光電半導體設備產業發展合作實績-以金屬中心OSEC國際合作為例。台俄經貿,(22),30-37。
    林惠玲、陳添枝(2016)。臺灣產業的轉型與創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愛雪(2022)。臺灣半導體業對於地緣政治之因應策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錦妮(2023)。半導體地緣政治學。證券服務,(693),107-109。
    洪彰成(2006)。晶圓代工廠商關鍵成功要素:以台積電為個案分析。國立清華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紀松佐(2025)。半導體產業安全化對美台關係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年6月18日)。亞洲.矽谷推動方案。2025年4月15日,取自:https://www.ndc.gov.tw/ Content_List.aspx?n=6896300CE7D419D7&upn=52E3C17E62E1162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年2月14日)。亞洲‧矽谷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2025年4月15日,取自: https://www.ey.gov.tw/File/3ED8895F5299CDDA?A=C。
    張秋月(2024)。美中貿易戰下臺灣半導體產業之因應策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漢驊(2024年4月19日)。臺灣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 2023年均為全球第一。工商時報。2025年5月2日,取自: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419702010-430501。
    許增如(2019)。臺灣邁向半導體產業王國之路—以發展型國家理論詮釋臺灣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歷程(1974-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沛璇(2024)。地緣政治衝擊下,臺灣半導體廠商如何建構動態能力以因應全球化佈局—以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之個案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信宏(2021)。美中科技衝突的影響:全球價值鏈觀點。經濟前瞻,196,35-40。
    陳建凱(2024)。地緣政治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華昇(2019)。美、中貿易衝突下的兩岸關係之評析。理論與政策,81,115-121。
    陳薇如(2023)。臺灣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彭心怡(2004)。臺灣建立矽智財交易中心關鍵要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湯士頤(2024)。半導體製造在美國、德國、日本和臺灣設廠競爭力:以台積電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童振源(2024年12月6日)。台積電一家獨霸!2024年Q3全球晶圓代工營收貢獻93%、全球市占率64.9%創新高。財訊。2025年5月2日,取自: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c450095b-39f4-42a8-bf4d-a41e748bceb5
    黃欽勇(2025)。天選.矽島:川普風暴下的科技島。臺北:IC之音。
    楊永年(2025)。俄烏衝突後的俄羅斯半導體產業及中俄半導體合作概況。經濟前瞻,(218),84-90。
    楊書菲(2021)。韌性供應鏈發展趨勢與臺灣的因應對策。經濟前瞻,(198),24-29。
    溫瓌岸(2003)。SoC國家矽導計畫。交大友聲,399,9-18。
    經濟部工業局。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與輔導措施。2025年4月5日,取自:https://www.ida.gov.tw/external/ctlr?PRO=filepath.DownloadFile&f=announce &t= f&id=41。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2023年7月17日)。IC設計產業排名。2025年5月2日,取自:https://www.sipo.org.tw/industry-overview/industry-ranking/ic-design-industry-ranking.html。
    葉宗道(2002年11月5日)。從SoC看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CTIMES。2025年4月3日,取自:https://www.ctimes.com.tw/DispArt-tw.asp?O=HJMB56NG69PAR-STDR&L=CT&U=CTSC。
    臺灣經濟研究院(2020)。產經資料庫。2025年4月20日,取自:https://tie.tier.org.tw/db/article/list.aspx?code=IND19-11&ind_type=midind
    劉名寰、郭文豪(2023),國際新形勢下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與競合分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6(10),75-82。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張如心(2006)。矽說臺灣。臺北:天下文化。
    鄭郁潔(2024)。地緣政治與技術演化對科技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半導體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盧志遠(2011)。半導體電子科技百年發展史。科學月刊,42(8),592-598。
    聯華電子。聯電大事記。2025年3月20日,取自:https://www.umc.com/zh-TW/Milestone/UMC_milestone。
    謝其濬(2010)。臺灣IC設計產業—迎接下一波晶片盛世。下一波晶片盛世—迎接臺灣IC設計黃金十年。臺北:天下雜誌整合企劃部。
    鍾竹實(2018)。人才與基礎建設 為國家提供進步動能。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025年3月31日,取自: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18_content&SiteID=1&MmmID=1036452026061075714&MGID=1001255506515722741。
    簡威瑟(2021年6月4日)。晶圓代工三強爭鋒 外資:台積獨占鰲頭。工商時報。2025年5月2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604000113-260202?chdtv。
    顏慧欣(2020)。貿易戰走向科技衝突之美國政策與影響。經濟前瞻,188,17-22。
    魏嘉良(2023)。地緣政治對臺灣半導體代工產業的影響-以T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翊菱(2024)。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之分析研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永勝(2014)。臺灣IC封測產業經營績效管理之研究。健行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孟宗、楊玟萍、彭茂榮、劉美君、黃孟嬌(2014年12月17日)。IEK View:臺灣電子產業回顧與展望。IEK產業情報網。2025年4月2日,取自:https://ieknet.iek.org.tw/iekrpt/rpt_open.aspx?actiontype=rpt&domain=0&indu_idno=0&rpt_idno=786274821。
    龔招健(2018)。波瀾壯闊的臺灣半導體產業。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319,22-25。
    二、外文部分
    Addison, C. (2001). Silicon Shield: Taiwan’s protection against Chinese attack. Lightning Source Inc.
    Baldwin, R. (2020). The Great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ssman, A., Gubareva, M., & Teplova, T. (2023). Asymmetric effects of geopolitical risk on major currencies: Russia-Ukraine tensions.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51, 103440.
    Chan, E. (2022). On"Broken Nest:Deterring China from invading Taiwan" and Authors2 Response.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Quarterly:Parameters, pp. 167-180. doi:10.55540/0031-1723.3138.
    Fuller, D. B. (2005). Globalization for Nation Building: Taiwan'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12(4), 421-438.
    Handfield, R. B., Graham, G., & Burns, L. (2020). Corona virus, tariffs, trade wars and supply chain evolutionary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40(10), 1649-1660.
    Liu, J., & Mozur, P. (2023). Why TSMC will keep its roots in Taiwan, even as it goes global.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3/08/04/technology/tsmc-mark-liu.html
    Mao, H., & Görg, H. (2020). Friends like this: The impact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global value chains. The World Economy, 43(7), 1776-1791.
    Mathews, J. (1989). REDEFINING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68(2), 162-177.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20043906
    Reside Jr, R. E. (2004).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to Asia (No. 200406).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School of Economics.
    Walt, S. (2018). 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Elite and the Decline of U.S. Primacy. Foreign Affairs, 97, 134-143.
    Yu, Ya-Wen.(2024).Exploring the UN Voting Behavior of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on the Russo-Ukrainian War: Military, Economic, and Other Influences.
    Zhang, Y. (2020). The US-China Trade War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 New Normal? China and WTO Review, 6, 1-28.
    李世暉(2024)。『半導体最強台湾大国に屈しない「チェーンパワー」の秘密』。東京:日経BP。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7981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8102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2301.pdf2811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