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39297      Online Users : 12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509


    Title: 證券商如何因應承銷新制帶來的法令風險及其對未來經營之影響與展望
    Authors: 楊北辰
    Contributors: 沈中華
    楊北辰
    Keywords: 承銷商
    承銷新制
    法令風險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2 12:18:03 (UTC+8)
    Abstract: 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推出所謂資本市場及承銷制度改革方案,對於原有承銷制度作出許多重大興革措施,試圖在博達案件發生,市場投資人信心喪失之際,徹底改造資本市場運作遊戲規則,重振投資人信心,本研究後為方便說明起見,特稱之為「承銷新制」,期與原有制度有所區隔,便於進行分析比較。
    承銷新制推出後,對於市場、證券承銷商、主管機關,甚至投資人,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主管機關透過承銷新制究竟想要達成什麼樣政策目標?是保護投資人權益?或是要振興市場紀律?或是促進市場健全發展?博達案發生固然震驚社會,主管機關也信誓旦旦要保護投資人權益,但誰是真正應保護的對象?本文從承銷市場及制度沿革,到主管機關長期以來想透過承銷市場,達成平均社會財富的想法,造成市場嚴重扭曲談起,指出其影響所及,是吸引一大堆沒有風險意識的散戶投資人,陷入資本市場競逐籌碼與投機賺價差的「險地」,把應該由有高度風險承擔能力的法人所活動的場域,變成一般民眾淘金的「機會樂園」。民眾抱著國宅承購抽籤或是買樂透一樣的心情在從事股票投資,要不受害也不容易。這些人大多數不看財務報告、公開說明書(或看不懂),不問發行公司由什麼經營團隊管理,更不在乎企業前景與成長性,到最後誤觸地雷時,卻要用證券交易法來追究包括發行人、承銷商、會計師在內一干人等責任,是否符合法規範意旨?
    本研究認為:所有對於經濟行為或市場現象要進行「行政管制」或「司法管制」都應該服膺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就是「理性」與「效率」。所有在法律上應該承擔責任的行為,都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因果關係」,對於不看財報或公開說明書,未利用到公開資訊的散戶投資人,是否屬於證交法保護對象,就非常值得思考。而有沒有使用財報進行投資是證據問題,法律上科以受害人應負舉證責任。財團法人證券及期貨交易投資人保護中心及司法機關為了讓證交法能夠說得通,更近一步弄出「詐欺市場理論」,說這些散戶投資人是代表一群不特定的投資人,因為無法特定,就用「市場」來代表他們成為受害對象,創造他們可以求償之機會與便利性。這種「對市場詐欺」的說法,就如同對影子說話一樣不可思議!
    本研究的看法是:主管機關對資本市場管理應該要求的是資訊充分、真實而沒有誤導的揭露,受保護的對象是利用這些資訊而受到誤導的投資人,而這些都屬於外資、機構投資人或一些法人。主管機關更該作的是,讓資本市場,特別是初級市場「法人化」。透過市場及投資人專業,影響或改變發行公司資訊揭露的方式、內容及程度,才符合理性、效率且能符合立法意旨。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過多的資訊早已超過投資人負荷,而顯得沒有效益,只有徹底的改變市場結構,讓能夠主動掌握資訊及有專業判斷力的法人主導市場,包括市場供需及價格形成機制,來健全市場發展,或許才是正本清源之道。而這也正是英美等資本市場成熟國家的實踐與精隨所在。本文認為證券承銷商並不是發行公司的「品質保證人」,他只能在符合主管機關規定下,要求發行公司充分、完整提供與募集發行有關的資料,讓投資人據以判斷,因此其義務必須有合理可循的標準(Criteria),其責任應在期待可能的界限下成立。
    近年來國內因產業外移,資金外流,又必須面臨全球化競爭等等不利的外在因素衝擊下,作為證券承銷商,在新制推出後,一方面要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以及籌資市場萎縮之窘境,力求突破;另一方面,對於像博達案中承銷商必須承擔主管機關、輿論壓力,乃至損害賠償法律責任,最後甚至花錢私了和解的現象,作出檢討與回應。過去習以為常的管理模式、業務承接流程,風險管理等等都必須加以因應調整,以契合承銷新制推出後大環境變遷。本研究嘗試以實務的立場,希望針對承銷商法律風險控制管理這個議題為主軸,分別針對作業流程、內部控制、業務管理乃至轉型與改變等,提出檢討及具體做法建議。特別是目前證券乃至整個金融產業,削價競爭,血流成河,揚棄只作在「紅海中」廝殺的企業,彼此競爭的是價格,只能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利潤(薄利多銷)而轉向「藍海的企業」,才是成功的企業經營之道,探索另一片蔚藍大海,擺脫其他競爭者,或者完全沒有競爭者,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市場(例如,不需要多花研發預算,只要找出產品獨特價值就能提高售價)。「藍海策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於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有別於過去的創新理論)。能夠超越競爭的成功的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這是金偉燦與莫伯尼在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書中的箴言,證券業在過往的發展,拜股市榮景支撐,一直沒有特色,同質性甚高,人員挖來挖去,也沒什麼忠誠度,更談不上什麼差異化,而今展望未來,很可能必須面對長期經濟成長趨緩或停滯的惡夢,承銷新制推出後,顯而易見的是初級市場被冷卻(cool down)了,下一步該怎麼走,應該深思!
    本文最後也針對國內企業環境,特別是證券商內部管理提出呼籲,誠然企業管理被認為是一種藝術,但是經營者卻不宜理解為凡事存乎心念之間,心知所至,以「直覺」為依規,做好管理仍應以科學為根據,建立標準化流程(SOP)、良好的組織設計、適當人員配置、重視法令遵循與內控內稽,有效制衡與監督機制,風險管理與績效報酬合理規劃,最後是要重視社會責任與企業形象。過去許多證券業以家族經營,重人治,輕制度;強調業績,輕忽風險;重視私誼,輕忽公益;重用家臣,不重視專業經理人;甚至是公私不分,以私害公。隨時企業舞弊發生頻繁,公司治理、企業監控一再被強調,以及投資人重視自身權益,法律爭訟日有增多趨勢,再加上全球化浪潮襲擊下,資本流動追求有良好險管理及公司治理政策完善的公司作為投資標的,或給予較高的溢價(Premium)的現象,值得更多關注。本研究認為:承銷新制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思考如何降低證券業法律風險,追求永續經營;另一方面,主管機關或司法部門也應該思考「行政管制」或「司法管制」追求利益極大化,符合理性與效率。而不只是抽象的正義感滿足而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金融市場之監督管理,尤其如此!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目的 1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2
    第四節、研究限制 3
    一、背景上的限制
    二、資料的限制
    第五節、研究架構與論文組織 4
    第二章 國內承銷制度回顧 6
    第一節、我國證券承銷制度歷史沿革 6
    第二節、承銷市場既有缺失檢討(困境與挑戰) 7
    壹、承銷商功能不彰
    貳、承銷價格訂定不合理
    叁、「公開抽籤」滋養人頭戶,產生職業道德問題
    肆、承銷時程太長致承銷價無法貼近時價
    伍、承銷價格僵固,曝露風險太高
    陸、承銷業務經營上困難重重
    第三節、小結 12

    第三章 比較主要國家承銷制度差異 13
    第一節、各國承銷制度概況 13
    壹、就發行市場管理而言
    貳、管理的基本思考略有差異
    叁、承銷時機差異
    肆、承銷商角色差異
    伍、承銷方式
    陸、承銷價格決定方式差異
    柒、承銷商報酬差異
    捌、配售方式差異
    玖、安定操作
    第二節、我國過去承銷市場無法正常發展的背景因素 22
    壹、管制過甚,卻非管其當管
    貳、法規制度不能與時俱進,迎合市場需要
    叁、投資人習慣及政策扭曲
    肆、承銷工作者的專業角色與社會期待
    伍、小結
    第四章 承銷商角色與法律地位
    (談承銷商法律責任) 28
    第一節、承銷商角色功能 28
    壹、承銷的意義
    貳、承銷商所扮演的功能角色
    一、購買功能(the buying function)
    二、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並促使公平價格形成
    三、活絡交易並安定市場
    四、銷售功能(the selling function)
    五、服務功能(the service function)
    第二節、承銷商法律定位及其應負責任 31
    壹、承銷商定位
    貳、企業內容公開
    一、公開之意義
    二、公開之規範依據
    叁、承銷商與資訊公開
    肆、小結
    第五章 承銷新制介紹 36
    第一節、承銷制度改革方案 36
    壹、背景與研議過程
    貳、新制具體措施
    一、承銷配售方式選擇多元化
    二、承銷價格訂定合理化及落實時價發行
    三、發行辦法採彈性區間訂定方式,增進企業籌資效率
    四、取消上櫃掛牌後之漲跌幅限制
    五、縮短承銷作業時程,降低承銷及繳款風險
    六、交付投資人得全面採簡式公開說明書
    七、承銷價格穩定措施
    八、配售方式自由化
    九、專業與自律機制之發揮
    第二節、承銷制度變革分析 41
    第三節、承銷新制對市場的影響(一般性看法) 41
    一、新股承銷之影響
    二、取消漲跌幅之影響
    三、價格穩定措施之影響
    四、承銷商分級管理之影響
    五、專業與自律機制之發揮
    第四節、小結(本研究看法) 44
    第六章 新制是否提高承銷商之法律風險與經營困境?
    (承銷商面臨的困境與跳戰) 46
    第一節、投資人保護法之威脅 46
    壹、前言
    貳、投資人保護浪潮下對承銷商的衝擊
    一、賦予調閱資料的權限,讓投資人容易舉證,承銷商卻可能窮於應付。甚至透過準公權力運作,迫使承銷商接受不合理結果。
    二、引進集團訴訟制度(Class Action),讓投資人可以集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訴訟上具有優勢地位
    三、免擔保金的假扣押、假處分,承銷商寢食難安,隨時可能被投保中心所代表的一群不認識的投資人告!而且幾乎沒有成本,是否容易造成濫訴?
    四、免徵裁判費規定,讓投資人告得輕鬆,卻可能是濫訴開始!
    第二節、一個實際的案例:正義食品 55
    壹、背景事實
    貳、正義食品案件問題出在哪兒?
    一、財報不實欺騙投資大眾?
    二、公司監控制度落後而不健全?
    叁、投保中心對承銷商司法訴追
    肆、小結--承銷商不應成為政府卸責工具及司法的祭品!
    第三節、承銷新制下的市場演變 71
    壹、前言
    貳、市場萎縮,客戶出走,好的發行公司難覓
    叁、IPO案件承接轉趨保守
    一、IPO是承銷新制改革主要對象?
    二、新制引導承銷商站在第一線,責任加重
    三、承銷商能否突破過去市場收費慣性及客戶接受程度將是未來挑戰
    肆、小結
    第七章 證券承銷商如何因應新制威脅? 78
    第一節、管理品質(談內外在管理提升) 78
    壹、革除舊習,重視管理
    貳、扮演好專家職能
    第二節、強化法令風險與作業風險管理 79
    壹、風險的意義
    貳、國內證券商風險管理
    叁、作業風險與法律風險管理不能輕忽
    肆、現狀檢討
    伍、承銷商風險管理具體實踐
    一、承銷作業法律風險與控制目標
    二、針對承銷新制強化管理措施
    (一)體檢承銷業務三個構面
    (二)因應承銷新制首重強化『申請輔導程序』及『銷售募集程序』
    (三)全面檢討作業流程
    第三節、貫徹對承銷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及稽核 106
    壹、前言
    貳、強化內部控制
    叁、承銷新制下內控內稽制度變革
    第四節、建立遵守法令主管制度 156
    壹、遵守法令主管制度的背景
    貳、銀行業早已實施遵守法令主管制度
    叁、國內金控公司內控制度中已有明文要求
    肆、證券業建立遵守法令主管制度有其必要
    伍、具體做法
    第五節、契約管理 172
    壹、書面契約及要式性
    貳、加強合約管理
    叁、建立標準合約範例
    第八章 承銷商轉型與開創-代結論 187
    第一節、尋找證券業的「藍海策略」 187
    第二節、朝向投資銀行邁進 187
    壹、投資銀行定義與定位
    貳、投資銀行業的特色
    一、創造市場及配售證券優越能力
    二、操作工具之多樣化
    三、專業技術之複雜性
    四、手續費收入占營業收入之百分比率高
    五、風險管理系統之精密性
    叁、綜合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方向及策略之通說
    肆、小結
    第三節、發展投資銀行的利基點 191
    壹、併購服務確有商機
    貳、跨入財富管理莫遲疑
    第四節、經營管理新視野 193
    壹、精兵主義新思維
    貳、一切歸零思考
    叁、掌握承銷背景優勢,發展理財業務
    肆、國際板是新方向
    一、國際板的特色與優點
    (一)相較於台灣主板證交所(TSE)掛牌來說,國際板有何優勢?
    (二)台灣承銷商的機會點在哪裡?
    二、掌握政府政策趨向,發展「國際板」
    三、趁機操兵,磨練國際化經驗
    第五節、結論 196
    附錄 198
    參考文獻 199
    Reference: 壹、中文
    一、中文書籍
    1. 施啟揚,民法總則,自行出版,七十五年四月。
    2. 賴源和,證券管理法規,自行出版,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增修定版。
    3. 彼德杜拉克等著,知識管理—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
    4. 劉玉珍著,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民國九十二年五月。
    5. 吳啟銘,企業評價—個案實證分析,智勝出版,2004年8月。
    6. 證券商風險管理實務手冊,證券商同業公會編印,
    7. 金偉燦、莫伯尼,藍海策略—開創吾人競爭的全新市場,天下遠見出版社,2005年8月。
    8. 包熙迪、夏藍,執行力,天下遠見出版,2003年。
    9. Robert K. Yin/著,尚榮安/譯,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弘志文化出版,2001年。
    6. 何佳昇,試論成文法與案例法的法律適用。
    7. 陳春山,「投資人保護之民事責任問題(中)-案例及架構分析-」。
    8. 王方伶、楊慧敏,淺談承銷制度改進措施。
    9. 陳春山,我國證券商之業務發展趨勢及管理策略。
    10. 李富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從美國到全球的證券市場觀察-對中國大陸市場起飛的啟示。
    11. 劉紹樑,我國併購法制的蛻變與前瞻。
    12. 馮震宇,從博達案看我國公司治理的未來與問題。
    13. 李進生、吳壽山,券商風險管理機制與架構論述。
    14. 周大慶,「風險的概念在銀行管理方法上的應用」。
    18. 賴源河,企業內容之公開制度公司法問題研究(一)政治大學法律系法學叢書(十四),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6. 謝穎昇,公司治理>企業法務革新,經濟日報204/10/1。
    15. 賴坤鴻,推動建立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方案紀要。
    貳、英文
    一、英文書籍
    1. Palepu. Healy. Bernard, Business Analysis&Valuation, Third Edition.
    2. A.A Sommer, Jr, Securities Law Techniques, Matthew, 1997.
    3. Timothy E Johnson, Investment Principals, 2nd ed , prentice Hall Inc, 1983.
    4. Louis Loss, Fundamental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Boston, Brown and Company, 1983
    5. Louis Loss&Joel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Vol Ⅷ,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3rd ed, 1992.
    6. Richard W. Jennings,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87. Hugh L. Sowards, Business Organization-the Federal Securities Act(Vol.11-Part1), 1-3、1-4,1994。
    二、英文期刊
    7. 鄭淑芳,承銷新制上路,興櫃先撤銷掛牌風,工商時報,九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二、中文期刊
    1. Alexander P. Ljungqvist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CEPR、Tim Jenkinson Saïd Business School Oxford University and CEPR、William J. Wilhelm, Jr. Saïd Business School Oxford University , Global Integration in Primary Equity Markets:The Role of U.S. Banks and U.S. Investor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September 3, 2001.
    2. REENA AGGARWAL and PAT CONROY, Price Discovery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the Role of the Lead Underwriter,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VOL. LV, NO. 6 • DEC. 2000.
    三、其他英文文章報告、網路資料或報紙
    1. Shane A. Corwin and Paul Schultz, The Role of IPO Underwriting Syndicates: Underpricing, Cer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duction, February 2003.
    2. Anita I. Anand、Lewis D. Johnson, The Role of Underwriters in Non-traditional Offerings: Empirical Evidence American Law & Economic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s ,Year 2005,P43
    1. 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證券詐欺損害賠償責任之因果關係,中原財經法學2002年6月。
    2. 何佳昇,試論成文法與案例法的法律適用。
    3. 游志煌,論投資人保護法與證券詐欺訴訟之發展,證交雜誌。
    4. 俞洪昭(Hung-Chao Yu)、戚務君(Wu-Chun Chi)、李承易(Cheng-I Lee),我國會計師受懲戒原因與種類之關聯性分析,風險管理學報 第二卷 第二期 2000年11月(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Vol.2 No.2 Nov. 2000)。
    8. 陳淑泰,「不作不錯,券商棄養中小型公司」,工商時報,九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5. 楊明杰,承銷新制簡介,證券櫃檯月刊102期。
    6. 章志銘,「初次上櫃股票掛牌首五日取消漲跌幅新制」介紹,證券櫃檯月刊101期。
    7. 王方伶,淺談上市櫃制度及上市櫃後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九十四年一月十六日。
    8. 廖芝敏,承銷新制變革影響及其因應,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九十四年六月十六日。
    9. 王方伶、楊慧敏,淺談承銷制度改進措施。
    10. 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併購與典範轉移—以合併法與控股法為中心,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民國九十年六月。
    11. 曾宛如,我國有關公司治理之省思,月旦法學第103期。
    12. 王文宇,從公司不法行為之訴追論民刑商法之分際,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
    13. 陳櫻琴,「威京入主中工」,違法結合案,月旦法學雜誌第78期。
    14. 康榮寶、陳文彬、蔡柳卿,論新上市股票承銷制度的合理性與合理規範。
    9. 吳美慧,「上市買路錢、秘密大公開」,商業週刊第467期報導。
    15. 林美倫我國證券發行市場股票承銷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8期,民國88年8月。
    16. 林象山、霍熾榮、何聖芬,承銷商與新上市公司關係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月刊第九卷第四期。
    17. 張文毅,美國證券承銷制度簡介(一)(二)(三)(四),證券櫃檯月刊第28期至31期。
    18. 陳春山,我國證券商之業務發展趨勢及管理策略。
    19. 賴源河,證券交易法上之民事責任(上)、(下)-以保障證券真實性之制度為中心,證交資料月刊180期、181期。
    20. 賴源河,證券發行市場管理、(續一)、(續二)、(續三)、(續四),證交資料月刊第314期至318期。
    21. 李俊德,「承銷制度,興利除弊」-談我國承銷制度改進方案,實用稅務,1995年4月。
    22. 易明秋,論公開說明書之法規範體系,中原財經法學2004年12月。
    23. 廖大穎,證券業務的行為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1997/4。
    24. 李秀玲,「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承銷商評估報告應行記在事項」解析修正重點,證券暨期貨管理第22期。
    10. 陳得明,京華的「誠信」遭證管會懷疑,商業週刊第417期;黃鴻仁,「中石化官派董事全面向威京派投誠稱臣?」,商業週刊第 402 期。
    25. 熊秉元,基準點與經濟分析,經社法制論叢,第36期民國94年7月。
    26. 謝劍平、郭美美,我國現行股票承銷配售制度中承銷商色之探討,華信金融專刊創刊號,民國87年3月。
    27. 劉連煜,證券詐欺與因果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78期,2001/11。
    28. 吳當傑,證券商管理之現況,實用稅務,1998/11
    29. 張振山,有價証券新公開申購配售制度,證券暨期貨管理第24期。
    30. 黃蘭霙,我國證券承銷制度的演進與沿革,證券暨期貨月刊22卷 5期,93.5.16。
    31. 陳櫻琴,「威京入主中工」違法結合案,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八期。
    32. 吳義勝,證券業,產業調查與技術第一三九期。
    33. 李俊得、邱文昌,簡介我國有價證券制度之變革,證券管理第十三卷第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
    34. 林象山,承銷商信譽對新上市股票之影響,中國財務學刊第三卷第一期,1995年。
    11. 「興櫃掛牌 48家撤銷18家申請」,中國時報,2005.07.02
    33. 李富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從美國到全球的證券市場觀察-對中國大陸市場起飛的啟示。34.劉紹樑,我國併購法制的蛻變與前瞻。
    35. 陳春山,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改造的策略。
    36. 唐正儀,企業誠信與企業彈性,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91、7、22。
    37. 何玉美,承銷商所扮演的角色,管理雜誌第277期。
    38. 汪欣寧,證券市場誰佔鰲頭?實用稅務1998/11。
    39. 陳松興,證券市場資訊公開體系革命,實用稅務,民國七十九年。
    40. 楊明杰,承銷新制介紹,證券櫃檯月刊一○三期。
    41. 章志銘,取消上市櫃漲跌幅限制,證券櫃檯月刊一○一期。
    42. 王方伶、楊慧敏,淺談承銷制度改進措施。
    43. 黃蘭霙,承銷新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證券暨期貨月刊二十三卷第六期,94、6、16。
    12. 鄭淑芳/台北報導,企業上季籌資急凍,聯合報2005.04.01。
    44. 陳教授春山,「投資人保護之民事責任問題(上)-案例及架構分析-」,證券櫃檯月刊九十六(上)、九十七(中)、九十八期(下)。
    45. 游志煌,論投資人保護法與證券詐欺訴訟之發展。
    46. 劉連煜、林俊宏,投資人團體訴訟新時代來臨,月旦法學第一一一期。
    三、中文論文
    1. 高雅珠,證券承銷相關契約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2. 沈振宇,公司上市過程中承銷商角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3. 林玉龍,健全我國證券承銷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4. 張麒星,我國證券承銷商承銷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5. 雲勝建,兩岸證券承銷市場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6. 王恕,台灣新上市公司股票安定操作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13. 曾寶璐,「證券業員工不敢打開e-mail!」,商業週刊第 686 期
    7. 劉慕慈,證券承銷服務滿意關鍵因素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14. 王恕,台灣新上市公司股票安定操作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八十九年論文。
    15. 朱峻賢,證券承銷商法律責任,民國八十九年台大法律碩士論文。
    四、研討會與研究報告
    1. 呂東英、周行一,國內現行承銷制度檢討與改善方案,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2. 正源國際法律事務所,研究主持人蓋華英律師,如何防治人頭戶之研究,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案,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3.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集刊。
    4. 廖玫宜、李南如、李昭諺、王滄慶、李淑慧,台灣證券業併購之必要性及其衍生問題—以元大京華為例探討之,企業策略管理個案集。
    5. 臺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案,台商企業就地上市因應策略之研究,計劃主持人:康榮寶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副教授),民國九十二年二月。
    6. 我國上市制度如何與國際接軌之探討,臺灣證券交易所,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14. 楊艾俐,「企業:託付,並承擔風險」,天下雜誌324期,2005/06/01出刊。
    7. 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案,資本市場發展與台灣企業籌資之分析計畫主持人:楊雅惠,研究人員:楊雅惠、龍嘯天,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
    8. 張文毅,美國證券承銷制度,臺灣證券交易所研究案,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9. 李禮仲、鄧哲偉,「公司治理」對家族企業的效益,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0. 李俊德,我國有價證券承銷制度之研究-承銷制度之改進過程及其相關配合措施,財政部暨所屬機構八十四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
    11. 葉秀惠,「如何簡化承銷商書面的作業及作業程序」,券商公會九十二年度專題研究報告。
    12. 李書榮、王佑生,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上市櫃公司證券承銷價格訂定制度之探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九十三年度專題研究。
    13. 諸葛祺、彭桂星、溫鵬榮、張文毅,「我國與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日本及美國承銷制度比較分析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14. 王仁宏,台灣商事及財經法制之檢討與展望,2OO1/11。
    15. 陳春山,「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改造的策略」。
    五、網路資料或報紙
    15. 市場經濟不容信用缺失,《上海證券報》2002年3月8日。
    1. 吳美燕,承銷新制衝擊 發行公司挑戰大,經濟日報,2004年4月7日。
    2. 張家豪,綜合券商開放辦理財富管理業務,工商時報,2005.07.28。
    3. 記者謝偉姝/台北報導,財顧大餅 本土券商搶食,2005/08/18。
    4.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券商大舉進軍財富管理, 經濟日報2005/08/18。
    5. 劉紹樑,公司治理系列加強公司治理提升國家競爭力,經濟日報,理律專欄,2002/04/02-2002/04/07。
    10. 黑洛•柏曼,美國法律論壇,幼獅文化,民國七十五年。
    16. 維護台灣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工商時報第二版),2004、6、28。17.黃文華,誠信的價值與誠信制度的成本,江西財經大學。
    18. 詹慧珠,「誠信瓦解,會計師查帳變查案」,經濟日報,2004、8、28。
    19. 中國公司法修改還須商榷,人民網www. people. com. cn,2004.12.3。20.尹中立,中國股票市場不能搞全流通,china.com.tw ,2005.2.6。
    21. 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十大內傷,華夏經緯網(www.hauxia.com),2003、2、19。
    22. 黃智銘/台北報導,ECB轉換折價門兒都沒有,經濟日報2005/10/03。
    23. 黃智銘/台北報導,「行政指導?行政干預?」,經濟日報2005/10/03。
    24. 蕭志忠、黃智銘,負責人誠信不足,私募制度破功,經濟日報2005/8/3。
    25. 王純瑞、曹正芬,「私募案,個個大有文章」,經濟日報2005/8/3。
    26. 鄭淑芳,「承銷新制上路,興櫃掀撤銷掛牌風」,工商時報,94/3/29。27.鄭淑芳,「黃顯華領軍,拉承銷生意」,工商時報,94/3/29。
    28. 劉宗志/台北報導,博達案會計師承銷商等補償1.7億元,2005.09.16中國時報。
    11. 大衛傅利曼著,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先覺出版,2002年11月。
    29.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上市公司籌資外熱內冷,2005/10/04經濟日報。
    30. 王皓正,「中壽增資案,瘦了開發」,經濟日報九十四年十月十四日。
    31. 葉慧心,「中壽這筆帳,怎麼算」,經濟日報九十四年十月十四日。
    32. 王宗彤,投資人可望獲得更多的保障,中國時報B2/財經要聞,2005/03/19。
    33. 陳淑泰,「證券界女藍波 詹彩虹快狠準」,工商時報03/焦點新聞,2005/03/19。
    34. 陳一姍,專業人士須為失職付出代價,中國時報 B2/財經要聞 2005/03/19《新聞分析》。
    35. 陳淑泰報導,「罪及總經理 券商不得不低頭」,工商時報《新聞分析/博達案求償》,2005/03/19。
    36. 林進富、張炳坤,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評析(上)、(下),經濟日報財經法律專欄 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及十月二日第六版。
    37. 林惠君,「安內攘外的張天民、帶領維力拼下去」,新新聞843期,2005.6.28。
    38. 楊淑慧,「泡麵小天王」起死回生有希望—維力重整領導人張天民的逆境求生術,財訊月刊2002年238期,1月號。
    12. 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七十九年三月。
    39. 陳彥淳、沈美幸,頂新併購投資通吃兩岸,工商時報2004.05.19。
    41. 盧怡安,上市公司編財報的四大手法、十大騙術,商業週刊第 873 期。
    42. 王宗彤,投資人可望獲得更多的保障,中國時報B2/財經要聞2005/03/19。
    43. 劉宗志/台北報導,博達案券商賠償投資人元大、富邦、華南永昌、金鼎等四券商將賠近八千萬,中國時報B2/財經要聞2005/03/19。
    44. 洪正吉、周慧如/台北報導,四大會計師公會:盼修法納入行政和解,工商時報03/焦點新聞2005/03/19。
    45. 周慧如報導,金管會對建華銀開鍘,工商日報93/10/26。
    46. 張國仁報導,移花接木現原形,工商日報93/10/26。
    47. 林上祚報導,會計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賢郎:(博達案)虛增盈餘手法,也前所未見,工商報導93/10/26。
    48. 「金管會股市新預警機制啟動」,工商時報二版報導,2004年7月17日。
    49. 請問總統:產業外移是達到「三個優先」的捷徑嗎?-「投資優先」、「經濟優先」、「台灣優先」的具體辦法在哪裡?自由時報社論,中華民國91年3月4日星期一。
    13.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一),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第六次印刷。
    51. 徐碧華,「怎麼會這樣?外貿對今年經濟成長負貢獻」,聯合報2005.08.09。
    52. 陳一姍/台北報導,「四小龍順差 台灣只贏香港」,中國時報2005.08.09。
    53. 陳一姍/特稿,「台灣接單,大陸出貨,順差惡化」,中國時報2005.08.09。
    53. 趙鵬、王緻軒,大陸崛起!台灣出路在哪?經濟日報2005.08.07。
    54. 「興櫃掛牌,48家撤銷18家申請」,中國時報2005.07.02。
    55. 鄭淑芳,企業上季籌資急凍,聯合報2005.04.01。
    56. 胡采蘋,「企業籌資提前銀寒冬,投資銀行大嘆『不如休假去』」,工商時報,2005年10月25日新聞分析。
    57. 王宗彤/台北報導,「承銷新制 分級管理 利薄風險高 券商心慌慌」、「券商慘澹經營、營運雪上霜」,中國時報2005.03.21。
    58. 莊丙農,「承銷新制上路,大型承銷商紛傳調整業務重心」,經濟日報2005/05/03 。
    58. 陳淑泰,「不作不錯,券商棄養中小型公司」,工商時報94/3/29。
    14.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二),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三月第五版。
    59. 鄭淑芳,「黃顯華領軍,拉承銷生意」,工商時報94/3/29。
    60. 葉慧心,中壽這筆帳怎麼算?經濟日報2005/10/14。
    61. 王皓正,中壽增資案瘦了開發,經濟日報2005/10/14 。
    62. 康添財,股票包銷業務奠定獲利勝基,商業週刊第 549 期。
    63. 陳招治,透視承銷商的輔導角色,會計研究月刊第122期。
    64. 柯承恩,從殺價到創價,商業週刊第 851 期。
    65. 郭奕伶,「不玩股票的團隊,做專業的投資銀行」,商業週刊第 654 期。
    66. 王皓正、賴育漣、黃智銘,「金融整併掀熱潮, 融資股權收購蓄勢待發」,2005/08/16 經濟日報。
    67. 郭瑋瑋編譯,「企業全球併購熱,投資銀行大賺媒人紅包」,經濟日報2005.10.4。
    68. 謝偉姝台北報導,財顧大餅,本土券商搶食,經濟日報2005.8.18。
    15.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三),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第五次印刷。
    69. 王皓正,券商大舉進軍財富管理,經濟日報2005.8.18。
    70. 吳雯雯、孫中英專題報導,「海外投資熱,資金加速外流」,聯合報2005.10.3。
    71. 李淑惠,國際板招商上市櫃海外子公司優先,經濟日報2005/10/16。
    72. 陳中興,對抗邊緣化 將推台股國際板,4/28/2005。
    73. 盧宏奇,「吳乃仁:台股增國際板,可解決台商回台上市爭議」,工商時報4/28/2005。
    74. 周慧如,外人投資國際板 幾乎全無限制,工商時報2005-10-16 02:03。
    75. 周慧如/紐約報導/台灣全球投資論壇/「龔照勝:國際板 陸資不設限」,工商時報 2005-10-14。
    76. 李淑慧/紐約十四日電,「國際板招商,上市櫃海外子公司優先」,工商時報2005-10-14。
    77. 王良芬,「龔照勝:國際板年底落實」,中國時報2005/10/15。
    78. 陳中興/台北報導,「對抗邊緣化,將推台股國際板」,中國時報2005/4/28。
    16.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81年8月第2次印刷。
    79. 投資人保護中心網站:www.sfipc.org.tw。
    80.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網站:www.sfb.gov.tw
    81. 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www.tse.com.tw
    82. 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www.otc.org.tw
    83. 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www.csa.org.tw
    六、其他
    1. 陳春山,「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改造的策略」。
    2. 王仁宏,台灣商事及財經法制之檢討與展望,2OO1/11。
    3. 黃文華,誠信的價值與誠信制度的成本,江西財經大學。
    4. 陳春山,資本市場及企業改造法制的策略。
    17. 陳春山著,證券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5. 游志煌,論投資人保護法與證券詐欺訴訟之發展。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1932221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322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4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