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26323      Online Users : 11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741


    Title: 以資訊系統穩定血液供需之研究
    Authors: 凃玲珍
    Contributors: 周宣光
    凃玲珍
    Keywords: 血液工本材料費
    環境掃描
    重複捐血人
    同種異體捐血
    指定捐血
    自體捐血
    分離術血小板
    ISBT128條碼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2 12:46:46 (UTC+8)
    Abstract: 血液資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各國捐血機構努力的目標,但由於血液提供者的來源有限、捐血法規的限制、又常受季節性波動影響;捐入之血液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與品管、短暫的產品效期、又必須維持安全庫存量;對於醫院端病患的需求無法事先掌握、必須配對使用等特性,使得這資源的取得與耗用在維持動態平衡上具挑戰性,如何藉助資訊技術,提升需求端與供應端資訊的透通性與即時性,是本研究探討的主要議題。

    由於血液的品質攸關用血人的生命安全,各國都訂定捐血相關的醫療政策與法規,以防止傳染性疾病藉由捐血傳染,並遏止捐血人藉由捐血檢驗疾病的危險行為。捐血法規的重重限制,影響部分捐血人持續捐血的意願;科技的進步使血液的篩檢項目持續增加,有助於血液品質的提升,但相對的也增加了血液機構財務面的負荷;

    捐血人口通常是由年輕且健康的個體組成,而大部份需要輸血的病患都是老年人口;在已開發國家的未來人口變化,少子化社會使得年輕血源捐血比率下降,老齡化社會將有用血量增加的趨勢,所以統計人口的趨勢將會成為未來的血液供給的關鍵因素。

    台灣地區的醫療院所用血需求由台灣血液基金會統籌負責,血源的企劃、採集、檢驗、血品分離、供應,整個流程均已電腦化作業,滿足各醫療院所的用血需求,但仍無法避免季節性缺血的現象。醫療院所與血液機構只透過傳真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訂血及資料交換,並未有即時交換訊息之機制。

    本研究運用捐血機構資料庫中捐血人資料,並藉由資訊科技的方法,將用血需求與血源招募鏈結,在這有限的資源與用血需求間建立一套機制,使其供應與需求達到動態的平衡,將有助於血液的有效利用,也提升了血液機構與醫療院所間資訊的即時性與透通性。將來更可擴充與醫療院所間之即時互動功能,如高危險群通報作業、輸血不良反應通報作業、細菌檢測通報作業等加值服務,達到血液預警平台之效益。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血液與成分治療 7
    壹、 血液之介紹 7
    貳、 血液治療的發展 8
    參、 血液成分治療之應用 10
    第二節 血液機構之緣起與組織型態 16
    第三節 捐血相關醫療政策與法規 17
    壹、 捐血人前往疫區之規定 17
    貳、 防範愛滋感染個案捐血之措施 17
    參、 健保政策的衝擊 18
    第四節 國外捐血機構之捐供血近況 21
    壹、 美國近年來之血液募集與輸用現況 21
    貳、 歐洲國家近年來之血液募集與輸用現況 24
    參、 血液的存貨管理 31
    第五節 國外血液機構之資訊應用 31
    壹、 血袋標籤的統一 32
    貳、 血液機構的資訊應用 34
    第三章 捐血產業之運作 36
    第一節 捐血產業運作之關鍵因素 36
    壹、 環境的界定 37
    貳、 環境掃描 38
    第二節 捐血產業之作業流程 44
    壹、 血源企劃 45
    貳、 血液採集 46
    參、 檢驗 46
    肆、 成分分離 47
    伍、 庫存與供應 48
    陸、 用血回報與追蹤 48
    第三節 捐血產業面臨之困境 48
    壹、 捐血法規日趨嚴格 48
    貳、 營運面之挑戰 49
    參、 捐血與用血人口趨勢變化 51
    第四節 台灣血液事業之發展與資訊應用 55
    壹、 發展簡史 55
    貳、 捐血中心之資訊應用現況 57
    第四章 利用資訊系統穩定血液供需之研究分析 59
    第一節 供給面 59
    壹、 國民捐血率高 59
    貳、 一次捐血人比率高 60
    參、 捐血人主力在青壯年 61
    第二節 需求面 63
    第三節 建議之資訊架構與預期效益 65
    壹、 建議之資訊架構 66
    貳、 預期之效益 69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2
    壹、 中文文獻 72
    貳、 英文文獻 73
    參、 網路文獻 74

    圖次
    圖1-1 全球人口與捐血量關係圖…………..…………………………2
    圖1-2 捐血人數與轄區內捐血人口數比值變化…………………..…4
    圖1-3 研究架構………………………………………………………..5
    圖2-1 健康捐血者捐血後的血紅素值變..…………………….….….11
    圖2-2 血小板之恢復曲線圖…………..……………………....……...11
    圖2-3 歷年成分血供應成長圖(1974-2008年) ……..………….……12
    圖2-4 血液成分分離流程圖….………….…………………………..13
    圖2-5 美國歷年血液收集……………….…...………………………22
    圖2-6 美國近年捐血量趨勢圖.………………..…………………… 23
    圖2-7 美國近年血液捐供趨勢圖….……..………………………….23
    圖2-8 2002到2015年的年齡結構圖.………………………………25
    圖2-9 2004年及2015年的RBC輸血需求量………………………26
    圖2-10 2004年及2015年的捐血量….……………………………...26
    圖2-11 兩種模型之下的血液捐供趨勢…………...………………...27
    圖2-12 歐洲各國的人口結構圖…………………...………...............28
    圖3-1 歷年捐血及供血量…………………………............................39
    圖3-2 產品生命週期………………….…….…..................................39
    圖3-3 捐血產業生命週期曲線圖…….…….………………..............40
    圖3-4 捐血產業經營流程……………….…………...........................45
    圖3-5 歷年檢驗不合格比率……………….…….……......................47
    圖3-6 美國紅血球篩檢成本……………….……….…......................50
    圖3-7 台灣人口年齡結構之變遷(1920-2046)…..….……………….51
    圖3-8 捐血中心電腦作業流程圖……………………..……………..58
    圖4-1 資訊服務創新之非技術性議題………………..……………..65
    圖4-2 即時血袋輸用回報流程圖……………………..……………..69
    圖4-3 「血液資訊即時交換平台」之加值服務效益…………………70

    表次
    表2-1 輸血的歷史沿革………………………………….……………...9
    表2-2 血液成分一覽表…..……………………………………………14
    表2-3 血液管理系統客製開發與套裝軟體比較表…………………..34
    表3-1 97年底扶養比、老化指數國際比較…………………………..52
    表3-2 英國血液產品供應與需求之預估……………………………..53
    表3-3 台中地區65歲以上病患之用血比率…………………………54
    表4-1 2001-2003年一次捐血人統計表……………………………….61
    表4-2 各月份紅血球庫存天數(2008年) …………………………….63
    表4-3 「血液資訊即時交換平台」使用情境說明…………………..66
    表4-4 即時血袋輸用回報情境說明…………………………………..68
    Reference: 壹、 中文文獻
    王秋華,「血液成分療法與寫意替代品」簡報,2007年。
    王秋華,「血液安全與血液中心的任務」簡報,2005年。
    內政部,「內政部統計通報」,2009年。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中華捐血運動協會25周年特刊」,中華捐血運動協會,1999年。
    台灣血液基金會,「血液成分精要」,台灣血液基金會編印,2004年。
    台灣血液基金會,「台灣血液基金會97年年報」,台灣血液基金會編印,2008年。
    何美瑩譯,道格拉斯.史塔著,「血液-血液的魔力、戰爭與金錢」,商周出版,2000年。
    李孟訓、劉冠男、丁神梅、林俞君,「我國生物科技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2005。
    李漢超,「資訊網絡服務平台技術研發四年計畫」,資訊工業策進會,2007年。
    林素娟,「台灣血液事業組織與運作」簡報,2008年。
    黃品嘉,「全民健保支付制度演進與醫院生產效率」,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29日。
    陳修,「美國血液中心財務困境與因應之道」簡報,2006年6月30日。
    陳修,「大紐約地區血庫概況」簡報,2005年5月3日。
    楊建宗,「我國住院病人輸血利用與影響因素之分析」,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鄧博元,「捐血中心血品存貨管理之模擬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叢萍,「飛躍30-台灣捐血事業紀念特刊」,台灣血液基金會,2004年。
    貳、 英文文獻
    C. J. Currie, T. C. Patel, P. McEwan, and S. Dixon,“Evaluation of the Future Supply and Demand for Blood Produc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ansfusion Medicine, Vol. 14, No. 1, pp. 19-24, 2004.
    A. Greinacher, F. Konstanze, U. Alpen, and W. Hoffmann,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the Blood Supply: Mecklenburg-West Pomerania as a Model Region for Europe,” Transfusion, Vol. 47, No. 3, pp. 395-401, 2007.
    K. P. Kearns, “Private Sector Strategies for Social Sector Success: The Guide to Strategy and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CA, 2000.
    K. C. Laudon, and J. P.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0 Ed.,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8.
    M. Lozano, M. Contreras, and M. Blajchman, Editors, Global Perspective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AABB Press, Bethesda, MD, 2006.
    T. L. Simon, “Where Have All the Donors Gone? A Personal Reflection on the Crisis in America’s Volunteer Blood Program,” Transfusion, Vol. 43, No. 2, pp. 273-279, 2003.
    M. T. Sullivan, R. Cotton, E. J. Read, and E. L. Wallace,“Blood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1,” Transfusion, Vol. 47, No. 3, pp. 385-394, 2007.
    S. Thomas,“Models of Organisation for National Blood Programs,” Proceedings of ISBT, Hanoi, 2007.
    H. H. Wang and W. S. Lin, “The Age Trends of Blood Receivers in Taiwan, 2000-2004,” Vax Sanguinis, Vol. 89, Suppl. 2, p. 48, 2005.
    B. I. Whitaker, J. Green, M. R. King, L. L. Leibeg, S. M. Mathew, K. S. Schlumpf, and G. B. Schreiber,The 2007 National Blood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urvey, AABB Press, Bethesda, MD, 200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6932110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321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4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