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555429      Online Users : 9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746


    Title: 金融機構對集團企業之授信風險管理
    Authors: 阮桂菁
    Contributors: 呂桔誠老師
    江永裕老師

    阮桂菁
    Keywords: 集團企業
    銀行授信
    風險管理
    財務危機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2 12:47:23 (UTC+8)
    Abstract:  近年來,國內陸續有許多上市、上櫃公司在經營上出了問題產生財務危機,進而影響股市發展、金融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究其原因,除部分公司或受景氣及產業等因素影響,導致經營不善,屬自然競爭者外,不乏許多因為負責人涉嫌利用職務之便,以各種不當的財務操作,掏空公司資產,導致企業發生經營危機之情事。

     進一步觀察這些因人謀不臧而產生經營問題的企業,其中多數屬於集團企業,如1998年的廣三集團、宏福集團、新巨群集團,2004年的博達公司、訊碟公司和2007年爆發財務危機的力霸集團。為何集團企業容易因為負責人或經營團隊的道德問題,擴大成為企業問題、金融問題,甚至是社會問題呢?主要係因集團企業經營規模較大,一直以來是金融機構競相爭取為授信貸放的對象,又因為集團企業資本結構複雜,資金移轉容易,因此一旦經營者道德產生瑕疵,企業的資產極易被掏空,金融機構必然會受到牽連,再者,如果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和企業經營者相互結合,如中興銀行負責人王玉雲、總經理王宣仁和台鳳集團負責人黃宗宏互相掛勾;尤有甚者,如力霸集團王又曾,直接進入金融產業,將銀行及票券公司當作私人金庫,終將導致金融機構產生資金流動性不足的情形,造成投資大眾及存款戶權益受到損害。

     當前銀行對於集團企業的授信管理存在著若干缺失,因此會產生問題集團企業已發出警訊,可是銀行仍舊給予貸款之情事,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從業人員缺乏行業風險的敏感度,且盲目相信企業大就是美,又缺乏貸放後的監督與管理所致,因此讓人謀不臧的集團企業只要運用財務操作手法,就可輕而易舉的從銀行貸款取得資金,這種現象不只造成銀行損失,金融秩序和社會安全受到考驗,整體經濟也可能受到嚴重損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集團企業的定義
    第二節 銀行授信
    第三節 風險管理
    第四節 財務危機
    第五節 企業集團化的動機
    第六節 企業集團化的治理成本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章 金融機構對集團企業的授信風險管理
    第一節 金融機構辦理一般授信存在的風險
    第二節 金融機構對集團企業授信存在的風險
    第三節 金融機構對集團企業授信應有的風險管理
    第四節 金融機構對集團企業的不當放款 - 以力霸集團為例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Reference: 一、 中文部分
    1、 田弘茂、李存修、林建甫、葉銀華、王文宇,〈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案例分析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報告,2000年。
    2、 中華徵信所編印(2000),〈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
    3、 江惠櫻(2000),〈商業銀行對企業授信決策考量因素與授信品質之關係〉,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 朱志強(2005),〈集團企業評價與分析〉,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杜惠娟(1986),〈集團企業財務特性與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高朝(2003),〈企業重建的必要性〉,《銀行公會會訊》,第十六期,頁1-2。
    7、 林建山 (1991),〈台灣企業原理 -觀念、經驗與現實〉,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出版。
    8、 林俊吉(2002),〈銀行對企業授信產生逾期放款之認知因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9 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編印(2000),〈銀行授信法規輯要〉,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出版。
    10、 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編印(2000),〈銀行授信實務概要〉,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出版。
    11、 吳蕙真(2007),〈台灣集團企業財務預警模式─ 加入公司治理變數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吳儲仰(1994),〈融資決策上之競爭優勢 - 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13、 周慧琳(2000),〈集團企業與集團銀行間之融資行為〉,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許振明主編,金融危機後台灣問題廠商及金融機構之探索,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15、 許振明、林烱垚主編,企業財務危機及金融機構營運困境之個案分析,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16、 陳逸文(1998),〈銀行授信之風險管理〉,《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輯,第1期,頁87-97。
    17、 陳嘉霖(2008),〈銀行企金的靈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出版。
    18、 陳肇榮(1984),〈財務危機之預測〉,華泰圖書文物公司印行。
    19、 陳石進(1992),〈銀行管理〉,前程企業管理公司出版。
    20、 陳建豪(2000),〈台灣集團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之研究〉, 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黃天麟、葉國興主編(1994),〈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金融人員訓練中心出版第14版。
    22、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張清溪 (2004),從股市弊案談商業道德,中國時報財經漫談,2004年9 月9日。
    24、 張漢傑 (2007),〈破解財務危機《台灣首度以財務及非財務指標分析危機公司》〉,梅霖文化出版。
    25、 張春本(2000),〈銀行授信評估與品質管理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游金華(2001),〈銀行徵信機制對授信品質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銀行個案分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7、 葉明峰 (2000),企業財務危機因應之道,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28、 詹淑惠(2001),〈集團企業交叉持股變動長期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楊君仁(2006),〈新世紀的公司治理〉,威仕曼文化出版。
    30、 葉銀華 (2008),〈實踐公司治理〉,聯經出版公司。
    31、 監察院 (2000),近年來我國發生之金融危機專案研究調查報告集團企業評價與分析,由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八十八年度專案研究小組主辦,2000年1月。
    32、 鄧家駒(1998),〈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公司出版。
    33、 蔡有財 (1988),銀行經營失敗與防範對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1988年10月再版 。
    34、 羅際棠 (1996),〈銀行授信與實務〉,三民書局印行。
    二、 外文部分
    1. Camejo, Peter (2002), “The SRI Advantage - Why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Has Outperformed Financially”, Consortium Book Sales & Dist.
    2.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1999),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4(2), pp. 471-517.
    3.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6(6), pp. 1113-1155.
    4.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2000), “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5(1), pp. 1-33.
    5. Oster, Sharon M., (1994), Modern Competitive Analysis, Oxford Univ Press.
    6. Richter, Frank-Jurgen and Pamela C. M Mar (2004), Asia’s New Crisis, 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John Wiley & Sons Inc.
    7. Tatiana, Stijn Claessens, and Simeon Djankov (2001), “Corporate Risk around the World,”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271.
    8. 筒井信行 (1998), 会社と社員を守るリスク管理 (Risk Management forBusinessman), 東京:自由国民社.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6932210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322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9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