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097/141043 (78%)
Visitors : 46405904      Online Users : 113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178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787


    Title: 學生運動與臺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
    Authors: 郭凱迪
    Contributors: 薛化元
    郭凱迪
    Keywords: 臺灣
    學生運動
    自由民主
    校園控制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4 12:05:27 (UTC+8)
    Abstract: 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由於蔣中正政府在取得臺灣統治權的正當性充滿爭議,加上恐懼中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和蔣不願政治權力被分享的心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強人威權體制」在確立前後,對內便以動員戡亂、戒嚴法規結合情治機關,大肆搜捕異議分子,於是臺灣進入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人權黑暗時期。
    強人威權體制製造全面性的白色恐怖,影響遍及社會每個角落,校園自然難以倖免,而被當局建構了「校園控制體系」加以管控。校園控制的結果,不僅安定了校園,無形中亦延緩臺灣自由民主的進展,讓中國國民黨在1990年代巨大的民主潮流壓力下,還能繼續維持部分強人威權體制時期擁有的政治利益、從容地處理各項政治爭議。
    不過,強人威權體制加諸於學生身上的言論、行動限制,引發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形成1980年代初期臺灣學運重新出現的因素。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大學校園漸漸擺脫校園控制的枷鎖,進而成為臺灣自由民主改革思想、行動發展的根據地。
    此外,學運參與者更逐漸投入爭取臺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運動。由於學生擁有的良好形象,使得學生之主張常能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及支持。經由學生運動的努力,最終使臺灣人民對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等議題形成「全民共識」,因此加速了政府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讓臺灣脫離非常體制,告別白色恐怖的時代。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報紙期刊
    《人民週刊》,1991。
    《人間》,1987。
    《八十年代》系列,1979-1986。
    《大學新聞》,1971-1987。
    《大學論壇》,1985-1987。
    《工商時報》,1981-1992。
    《中央日報》,1949-1992。
    《中時晚報》,1988-1992。
    《中國時報》,1981-1992。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出版社,1994。
    倪俊元,《東亞威權體制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之民主化歷程》,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徐正光、宋文里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3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4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5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輯,《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
    翁章梁,《挑戰與改造:翁章梁從政筆記》,臺中:哈姆雷特文化行銷公司,2000。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1995。
    高麗娟,《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臺北:玉山社,2008。
    《中國論壇》,1979-1992。
    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史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策劃),《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張光直早年生活的回憶及四六事件入獄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教育獨立與學術自由》,臺北:唐山出版社,1999。
    張明貴,《TOP100政治用語熱門榜》,臺北:書泉出版社,2004。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
    張富忠、邱萬興,《 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上)》,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
    張銀富,《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
    《公論報》,1949。
    教育部秘書室編,《四年來教育施政槪況》,臺北:教育部秘書室,1954。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65。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增訂本》,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76。
    教育部編,《教育法令》,臺北:正中書局,1954。
    梁肅戎口述,何智霖紀錄整理,《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許福明,《中國國國民黨的改造》,臺北:正中書局,1986。
    許慶雄,《憲法入門》,臺北:月旦出版社,1997。
    許慶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
    《文星》,1986-1987。
    郭紀舟,《70年代臺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
    野火戰線編輯委員會,《野火戰線》,臺北:前衛出版社,1987。
    陳文俊,《政治社會化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硏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7。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陳英泰著,曾建元主編,《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冊)》,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
    陳義彥,《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硏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0。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
    陳翠蓮撰文,檔案管理局編,《二二八事件與青年學生: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05。
    陳儀深、薛化元、李明峻、胡慶山,《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臺北:玉山社,2004。
    陳鵬仁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訓工作》,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
    《民眾日報》,1981-1992。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下)》,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彭明輝,《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
    彭敏明、黃昭堂著,蔡秋雄譯,《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臺北:玉山社,1995。
    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
    賀德芬編,《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黃克武、陳儀深、許文堂、沈懷玉訪問,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二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7。
    黃重憲編,《大學法與大學教育》,臺北:嵩山出版社,1987。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1945—1988》,臺北:大秦出版社,1994。
    《民進周刊》系列,1987-1989。
    新生代,《蕃薯地上的反叛種子:第二屆學生運動硏討會.1994﹐臺北篇》,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楊渡,《強控制解體》,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
    楊瑩編,《轉型社會中的教育》,臺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0。
    楊澤主編,《狂飆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
    董顯光,《蔣總統傳》,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1。
    雷震著,傅正編,《雷震全集.雷震日記.第一個十年(四)》,第34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4。
    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臺灣大學,1997。
    臺大自由之愛編輯群編,《自由之愛—臺大學生「自由之愛」運動記實》,臺北:南方出版社,1987。
    《民進報》,1987-1988。
    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編,《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臺北: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1995。
    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綜合報告書》,臺北:牛頓出版社,1986。
    臺灣人權促進會編著,《1987-1990臺灣人權報告》,臺北:臺灣人權促進會,1990。
    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編,《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臺北:國史館,200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光復志.光復紀盛篇》,卷10,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省教育概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
    趙天儀編,《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臺北:花孩兒出版社,1979。
    劉一德,《民進黨第三代》,臺北:著者自行出版,1990。
    潘光哲、陳儀深、孫善豪、薛化元、李福鐘編著,《《自由中國》選編—黨國體制的批判》,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
    蔣中正著,正中書局印行,《先總統蔣公對青年的訓示》,臺北:正中書局,1986。
    《自由中國》,1949-1960。
    鄭鴻生,《靑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靑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鄧丕雲,《八○年代臺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完整版)》,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薛化元,《自由化民主化:臺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公司,2006。
    薛化元,《臺灣全志.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卷4,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十二)言論自由(四)》,臺北:國史館,2004。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臺北:國史館,2000。
    《自由日報》,1980-1987。
    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下)》,臺北:國史館,2005。
    藍博洲,《天未亮: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
    藍博洲,《青春進行曲:二二八之後的臺北學運》,臺北:愛鄉出版社,2007。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1。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
    羊憶蓉,〈教育與民主—「臺灣經驗」的反省〉,收入澄社,《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陳翠蓮,〈戒嚴時期臺灣的情治機關: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收入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出版社,2001。
    陳鴻瑜,〈臺灣之法律地位的演變〉,「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05年11月24-26日。
    《自由時代》系列,1984-1989。
    戴寶村,〈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一九五○年代至九○年代的學生運動〉,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4。
    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
    薛化元,〈戰後臺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
    藍博洲,〈血染的青春—光復初期的臺北學運(1945-1949)〉,「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研討會」,臺北: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3年12月6日。
    (四)博碩士論文
    朱貞凌,〈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何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孟繁忠,〈臺灣地區解嚴後學生運動之研究〉,桃園:國立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仁傑,〈一段跨時代的故事:臺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自由時報》,1987-1992。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林嘉誠,〈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參與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洪淑華,〈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解釋與人權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胡茹涵,〈臺灣戰後初期的中學教育﹙1945-1952年﹚〉,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徐文祥,〈臺灣地區學生運動之研究(民國38-83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張世忠,〈論言論自由權之保障—以臺大哲學系事件為例〉,臺北: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民杰,〈美國聯邦法院學生自由權判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曉慧,《中國國民黨從改造之研究(1950-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彭琳淞,〈政府遷臺後臺灣學生運動變遷之探討—以四個重要因素之互動關係〉,臺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彭懷恩,〈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自立早報》,1988-1992。
    程千芳,〈大(專)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對學生運動的態度及參與程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管美蓉,〈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臺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蔡米虹,〈一九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之教育改革理念〉,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薛曉華,〈八○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二、西文部分
    Clough, Ralph N. Island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Emerson, D.K.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Lipset, M. S. & el. Students in Revolt, Boston: Houghton Mafflin, 1969.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 Basic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Gov’t Printing Office, 1957.
    《自立晚報》,1981-1992。
    Wu, Nai-the.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
    三、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Professional/DateTw
    ht.asp
    《青年日報》,1984-1992。
    《前進》系列,1983-1986。
    《南方》,1986-1988。
    《首都早報》,1989-1990。
    《夏潮論壇》,1983-1986。
    《時報新聞周刊》,1986-1988。
    《深耕.生根》系列,1981-1986。
    《博觀》,1982。
    《進步》,1981。
    《新新聞》,1987-1992。
    《新潮流》系列,1984-1990。
    《暖流》,1980。
    《經濟日報》,1981-1992。
    《實踐筆記》,1989-1990。
    《臺灣時報》,1981-1992。
    《臺灣新生報》,1949。
    《蓬萊島》系列,1983-1986。
    《縱橫》,1981-1985。
    《聯合晚報》,1988-1992。
    《聯合報》,1981-1992。
    《關懷》,1981-1990。
    《鐘鼓鑼》,1983-1984。
    (二)專書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著,苗延威譯,《社會運動概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
    Georg Sorensen著,李酉潭、陳志瑋譯,《最新民主與民主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3。
    John Spanier著,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編,《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臺北:國史館,2000。
    丁永隆、孫宅巍,《南京政府崩潰始末》,臺北:巴比倫出版社,1992。
    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編,《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
    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臺灣高等教育白皮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
    小谷豪治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9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主編,《領袖對青年的訓示(教材‧上冊)》,臺北:正中書局,1959。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綠旗飄揚三十年》,臺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2。
    丘為君,《臺灣學生運動(1949-1979)》,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
    朱偉競,《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2000。
    江南,《蔣經國傳》,臺北:萬象圖書出版公司,1988。
    何明修、蕭新煌,《臺灣全志.社會志.社會運動篇》,卷9,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何金山、官鴻志、張麗伽、郭承啟,《臺北學運:1990.3.16-3.22》,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何榮幸,《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1。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冊)》,臺北:國史館,1990。
    余傳韜,《陣痛的年代》,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6。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呂芳上、黃克武、許雪姬、許文堂、沈懷玉訪問,丘慧君、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林秀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一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
    李敖,《白色恐怖述奇》,臺北:李敖出版社,2002。
    李雲漢主編,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李園會,《臺灣光復時期與政府遷臺初期教育政策之硏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李筱峰,《臺灣近現代史論集》,臺北:玉山社,2007。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
    李鴻禧等,《國家認同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現代學術硏究基金會,1993。
    周玉蔻,《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臺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
    林子儀,《憲法與新聞自由》,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1945-1995(增訂再版)》,臺北:臺大法律系,1996。
    林山田,《抗爭100/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抗爭札記》,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林玉体,《西洋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1999。
    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2003。
    林玉体,《臺灣教育與政治問題》,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林玉體,《臺灣教育面貌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林宗義等,《臺灣的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
    林美挪編,《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林時機,《大學改革與大學法》,臺北:正中書局,1991。
    林康,《「學運」的歷史悲劇》,臺中:臺灣日報,1986。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
    邵銘煌、薛化元主編,《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目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中國國民黨黨史館,2005。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
    青年出版社,《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青年出版社,1952。
    南方朔,《憤怒之愛: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1。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七○年代臺大學生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臺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1153009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300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5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