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45083      Online Users : 8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076


    Title: 新移民政府照顧輔導政策知覺研究--以台北市輔導班為例
    Authors: 葉尉鑫
    Keywords: 新移民女性
    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
    外籍配偶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4 13:03:56 (UTC+8)
    Abstract: 台灣地區的不結婚比率逐漸昇高,加以目前運輸方式多元化、跨國通訊頻繁、邊界管制鬆散的時空環境下,造就了許多新移民女性嫁入台灣。而對於這些新移民的產生,除了適當的管制之外,便是要有合適的政策使其能加速的融入,並且讓他們產生對於居住地的認同歸屬感,因此政府對新移民的照顧輔導政策便相當的重要,本碩士論文主要探討:
    一、依據政府對新移民女性的照顧輔導政策為主,了解新移民女性對政策的認知滿意程度與內心的認同歸屬感。
    二、依據政府對新移民女性的照顧輔導政策,以及新移民女性對於目前提供的照顧輔導政策觀感做出分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本論文首先藉由問卷調查,針對臺北市的兩個新移民會館、各區所辦理之新移民成長營、輔導班上課之新移民女性,以立意抽樣方式發送,視在場上課的新移民學員人數發放同數量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99份。並藉由老師推薦願意參與且中文程度較佳的資深新移民女性學員做深度訪談。依據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以及深度訪談的配合去了解新移民女性對照顧輔導政策的認知滿意程度與內心的認同歸屬感。
    研究發現在新移民女性輔導措施調查「認知滿意度」這方面,由統計結果顯示新移民女性在生活適應輔導、提升教育文化、人身安全保護三項分類措施的認知滿意度較佳;在保障就業權益、協助子女教養兩項分類措施的認知滿意度較差;在健全法令制度、落實觀念宣傳措施的認知滿意上則較為普通;在醫療優生保健措施的認知滿意狀況則較特殊,顯示新移民女性對於基本的醫療措施認知滿意達到理想,但是更進階的優生保健方面則較為缺乏。
    對於「認同歸屬感」方面,在生活適應輔導、醫療優生保健、提升教育文化、人身安全維護、健全法令制度、落實觀念宣導六個分類中,新移民女性表示能讓他們有認同歸屬的感覺;但在保障工作權益、協助子女教養兩個分類中,讓他們的產生認同歸屬的感覺較低。
    因此除了給予多元管道的給予新移民課程與措施的訊息傳遞外,我們是必需更主動積極的給予協助與關心其所需要的部份,如對於新移民參與學習的誘因部分、各類課程的教材內容與時間的限制、新移民工作限制、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教育,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幫助新移民加速融入台灣,增加認同歸屬感的方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限制..................................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04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0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興起之背景.............................07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照顧輔導政策之探討......................08
    第三節 遷徙與移民理論之探討.............................17
    第四節 認同定義之文獻檢閱...............................22
    第五節 新移民女性相關文獻檢閱...........................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問卷訪談設計大綱........................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選擇..................................33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之檢測.............................34

    第四章 量化研究結果之分析
    第一節 問卷的調查結果分析-描述統計.......................38
    第二節 問卷信度之分析..................................44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46
    第四節 問卷的調查結果分析-卡方檢定.......................54
    第五節 小結...........................................65

    第五章 質化研究結果之分析
    第一節 台灣新移民女性之現況.............................67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對於照顧輔導政策之觀感...................71
    第三節 小結...........................................79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82
    第二節 政策建議........................................85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88

    參考資料..............................................89

    附錄
    附錄1 新移民女性身分權益措施............................. 96
    附錄2 臺北市新移民人數統計表............................. 99
    附錄3 問卷設計..........................................101
    附錄4 訪談設計大綱......................................106
    附錄5 訪談記錄..........................................107
    附錄6 開放問卷填答整理..................................125
    附錄7 新移民女性在台規劃流程.............................126
    附錄8 新移民女性家庭服務中心實施計畫三階段.................127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王雅各等(2005),《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宏仁 (2001),<社會階級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第41期,頁99-127。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第6期,
    頁177-221。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內政部 (2001),《外國籍人與國人結婚申請規劃中華民國國籍暨戶籍登記流程表》,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出入境管理局 (2004),《大陸配偶新 舊制比較與申請流程圖》,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 (2004),《內政部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邱寶珠(2004),《我國現行移民制度與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孟樊 (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研考會(1989),《人口外移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
    洪世明(2005),《現階段我國跨國婚姻狀況探討—與日本比較》,中央警察大學
    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徐意淳(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臺北市國小補校為例》,世新
    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莊玉秀(2003),《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臺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係
    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翁慧雯 (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經驗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17-234。
    夏曉鵑 (2000),《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唐山。
    夏曉鵑 (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夏曉鵑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45-92。
    夏曉鵑 (2002),<騷動流移的虛構商品:「勞工流移」專題導讀>,《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48期,頁1-13。
    夏曉鵑 (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9期,頁1-47。
    夏鑄九、黃麗玲等譯,(2002),《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學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烘玉等(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師範學院承辦「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
    冊。
    陳怡潔(2006),《新移民人權的倡導歷程-以「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為例》,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雅惠 (2004),<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76-195。
    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 (1987),《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
    張春興 (1989),《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茂桂等 (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研究》,私立淡江
    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鈺珮(2002),《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
    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楊國霖(2005),《台灣外來移民現況及其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劉文斌(2004),《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學術研
    郭銘森(2005),《異國婚姻對我國社會與國家認同衝擊之探討—以雲林縣台西鄉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雷淑娟(2006),《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
    點》,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葉婉華(2006),《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輔導政策—澳洲多元文化》
    經驗對我國的啟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未出版。
    葉孟宗(2004),《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
    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究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趙彥寧 ( 2004a),<公民身分、現代國家與親密身活:以單身老榮民與 >,《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期,頁1-41。
    趙彥寧(2004b),<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趙彥寧(2004),<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趙彥寧(2004),<種族歧視後的社福資源分配邏輯>,《跨界流離:全球化時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監查院 (2005),《我國移民政策與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廖正宏 (1985),《人口遷移》,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淑滿 (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30-43。
    潘淑滿 (2004),<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一卷第8期,頁85-131。
    蔡宏進、廖正宏 (1987),《人口學》,台北:巨流。
    劉金山(2004),《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2004年新竹市外籍
    蕭新煌 (2002),《新台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台北:新自然主義。
    賴錦慧(1997),《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國立東華
    配偶暨成人識字師資培訓研討會。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釋自淳、夏曉鵑 (2003),<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
    內政部社會司(2006),《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簡介—內政部設置襪及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實施計劃》,台北:內政部。
    《台灣教育社會研究》,第三卷第2期,頁41-84。
    Stalker,P. 蔡繼光譯 (2002),《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台北:書田。
    Will Kymlicka 鄧紅風譯 (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
    義和公民權 》,台北縣:左岸文化。
    英文部分
    Asbridge,D.J.(1984),“A Process of Identity 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Peers
    and Peer Grou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Rocky Mountai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as Vegas:NV,April:25-28.
    Castles,S.& Davidson,A.(2000), “Social capital and the new civics”, in
    Citizenship and Migration :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江宜樺、李強 (2003),《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台北:商周。
    Belonging. London : Macmillan.
    Castles,S.& Mark J.M.(1993),The Age of Migration,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rn World.Houndmills:Macmillan Press.
    Glodvada,Mila and Richard Onizuka.(1994),“Mail-Order Brides:Women for
    Sale”.Fort Collins, CO:Alaken,Inc.
    Faist,T.(1997),Immigration,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sm.In Europea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Exclusion. Aldershot:Ashgate.
    Hall Stuart(1992),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Chapter 6 in S.Hall
    et al.
    Hsia,Hsiao-Chuan.(2004), Prospects and Impasse of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江宜樺 (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in Globalization Era : the case of Immigrants Movement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al Challenges
    and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organized b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ia,Hsiao-Chuan.(2004),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Trade in
    Asian Women—the Case of ‘Foreign Brides’ in Taiwan,” in Delia
    Aguilar and Anne Lacsamana (eds.), Women and Globalization, pp.
    181-229,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Press.
    Hsia,Hsiao-Chuan.(1997), 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 “Foreign Bride”
    Phenomenon-A Study of Class,Gender and Ethicity in the Transnational
    江玉貞 (2003),<資訊全球化下國家認同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
    Marrrages between Taiwanese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University of
    Florida.Dissertation.
    Ishii,Y.(1996),“Forward to a better life: The situation of Asian womw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90s.”In G.Battistella and
    A.Pagannoni,eds.Asian Women in Migration,Quezon City: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pp.147-164.
    Llobera,J.(1998),“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asearch,”in Clive Seale
    (ed),Researching Society and Cultur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pp.65-89.
    Massey,Douglas S,(1998),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4
    (3): 383-413.
    Marcus George(1992),Past , Present and Emergent Identities, in S.Lash &
    J.Friedman,Oxford:Blackwell.
    Parsons,T.(1952),Essays in Sociological Theory.New York:The Free Press.
    報紙、網路資料
    夏曉娟,<面對新移民>,《中國時報論壇》,2004.02.01
    全國戶政網站:http://www.leadware.com/search/hrwebs.html(2006/11/28)。
    台北市民政局網站: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age.htm(2006/11/27)。
    台北市新移民會館: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imm/(2006/10/26)。
    呂垂卿(1987),《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台北市社區大學聯網:http://www.tpcc.tp.edu.tw/(2006/10/26)。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2007/05/20)。
    論文,未出版。
    阮銘 (2004),《兩個台灣的命運》,台北:玉山。
    李筱峰 (1995),《台灣,我的選擇! 》,台北:玉山。
    李鴻禧等(1993),《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李堅志(2005),《外國人勞動者與人權》,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
    位論文,未出版。
    李俊男(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方案學習障礙之研究》,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學燕 (2004),<台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
    頁278-279。
    吳乃德 (1997),《民主鞏固或崩潰 臺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吳美菁(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以南投縣為例》,
    私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周芳怡(2005),《生命歷程中的生活素養學習—埔里外籍配偶之敘事研究》,國
    立濟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璣平(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傑斌、劉明德(2002),《SPSS11.0 與統計模式建構》,臺北:文導資訊。
    邱琡雯 (2003),《性別與移動》,台北:時英。
    邱琡雯 (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邱琡雯 (2001),<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第64期,頁93-10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3256030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603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