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524496      Online Users : 9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257


    Title: 台灣代工廠商升級選擇路徑之研究
    Authors: 鄭力原
    Contributors: 林祖嘉
    鄭力原
    Keywords: 代工廠商
    自創品牌
    升級途徑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4 13:31:17 (UTC+8)
    Abstract: 本文首先探討台灣於1990年代產業升級的過程,當時台灣代工廠商是由以往代工經驗的技術累積來介入高科技產業,政府在此時扮演的角色是從旁協助,投資於相關的研究機構從事R&D,施行產業政策給予廠商租稅優惠及研發補助,及設置科學園區以培育新創企業發展,發揮產業網絡效應。接著本文藉由建構代工廠商的升級選擇途徑,認為代工廠商在選定擴張策略時,會從內部資源與能力積累程度來考慮升級路徑,找出企業獨特的資源能力及競爭優勢。代工廠商在選擇升級途徑時也會考慮到以下幾點:(1)與代工買主之間的關係,(2)資源管理和組織的衝突,(3)產業特性,(4)領導者的目標等因素。

    本研究透過代工廠商升級途徑的論述以及個案公司的討論,推論代工廠商將會具有多元的升級選擇途徑,而不會是呈現路徑相依的OEM→ODM→OBM模式,必須要衡量當時的市場結構以及自身資源的條件及限制,以做出最適當的抉擇。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6),《區域整合對全球產業分工的衝擊及台灣的因應之道》,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計劃,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1999),〈「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措施實施成效評估及其修正方向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5卷第1期,75-87。
    王健全(2002),〈主要國家進行產業全球分工布局之策略分析〉,《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第1期,1-22。
    史欽泰主編(2003),《產業科技與工研院:看的見的腦》,新竹縣,工研院出版。
    李涵茵(2003),《「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對我國整體財政及產業經濟發展之評估」》,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台灣綜合研究院
    林欣霈(2007),〈代工廠商轉型自有品牌經營下國際行銷通路取得之研究〉,東海大學企管學系碩士論文。
    林夢如(2006),《ODM經營模式之研究―以台灣無線通訊產業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振榮(1996),《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觀點》,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柯雅菁(2007),《台灣廠商兼營代工與自有品牌下之最適組織經營模式―探究其代工與自有品牌切割與否之關鍵決策因素》,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灣企業從代工走向自創品牌的策略》,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洪懿妍(2003),《創新引擎―工研院:台灣產業成功的推手》,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胡若堯(1993),《自創品牌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震(2003),《臺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台北,三民出版。
    徐秀琴、張凱祥(2008),《「代工困境」與「升級」迷思:解構從OEM到OBM的虛假關係》,東海大學「台灣金融與產業發展」博士生研討會。
    徐秀琴、劉維新(2006),《代工困境:台灣產業轉型的迷思》,台灣社會學會年會會議,台北。
    陳振祥,李吉仁(1997),〈ODM 之成因與策略運作:水平式產業下的策略聯盟形態〉,《中山管理評論》,第五期第三卷,553-572。
    陳瓊琪(2004),《從台灣智慧型手機設計代工個案探討其競爭優勢》,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明哲、李吉仁(1999),〈外包與專業製造廠商―雙贏的策略〉,《遠見雜誌》,第62期,172-175。
    黃仁德、胡貝蒂(2006),《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台北,聯經出版。
    黃俊英、陳世穎(2003),〈市場基礎資產之角色:資源基礎理論觀點〉,《運籌研究集刊》,第3期,43-60。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7),《2007中小企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賈根良(2005),《制度與演化經濟學現代文選:關鍵性概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郁文(1998),〈跨國委託製造對台灣資訊電子廠商營運能力之提升效果〉,《中山管理評論》,第四期第六卷,1113-1136。
    蔡崇祺(2006),《從全球代工產業到國際品牌經營的策略研究―Acer轉型和國際化個案分析》,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靜怡,(1997),《我國廠商國際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峰雄(1994),《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台灣的經驗》,台北,遠東經濟研究顧問社出版。
    瞿宛文(2006),〈台灣後起者能藉自創品牌升級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3期,1-52。
    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

    英文部分
    Amsden, A.H.(1989), Asia’s Next Industrializ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ndler, A. D.(1990),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Harvard UP.
    Gereffi, G.(1996), “Commodity Chains and Regional Divisions of Labor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Asian Business, 12(1):75-112.
    Gerschenkron, A.(1962),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Grant, R.(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on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spring, 114-135.
    Hobday, M.(1995), Innov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allenge to Japan, Brookfield, VT: Edward Elgar.
    Hobday, M.(2001), “The Electronics Industries of Asia-Pacific: Exploit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Vol.15, 13-29.
    Nelson, R, & Winter, S.(1982),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enrose, E.(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rter, Michael E.(1985),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Free Press, New York.
    Porter, Michael E.(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Free Press, New York.
    Vernon, R,(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80, 190-20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研究所
    96258031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80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濟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