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811509      Online Users : 9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281


    Title: 戰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技術學習和養成-以臺灣造船公司為個案分析(1948-1977)
    Authors: 洪紹洋
    Contributors: 黃紹恆
    洪紹洋
    Keywords: 臺灣船渠株式會社
    臺灣造船公司
    資源委員會
    國營事業
    技術移轉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4 13:34:1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臺灣造船公司作為後進國家工業化發展的一個案例,觀察其如何藉由繼承日治時代地的設備和部分人力資本,在戰後引進中國大陸的技術人員,作為發展的初始點。
    1950年代起,政府經由產業政策協助造船業發展,並經由美援提供資金的援助,引進國外技術發展造船。1957年政府為了快速擴大造船事業,將臺船公司租賃給美國殷格斯公司,成立殷臺公司。但由於當時臺灣工業化程度尚未成熟,加上管理營運策略的失當,最後導致虧損收場。
    對臺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轉捩點是在1965年以後引進日本石川島公司的技術,開始系統化進行造船事業。在這段時期中,臺船公司在生產面、財務面等經營指標獲得改善。然而,在自製率方面至1970年代仍然無法大幅度提高,是受限於臺灣整體工業化尚未達到成熟的原因。
    在造船人力的養成方面,最初臺船公司是經由員工訓練計畫和藝徒訓練班成立,由公司內部自行訓練人才。自1950年代末期的殷臺公司時期,經由建教合作的方式於海事專科學校成立造船工程科,開始經由科班教育培養人才。1960年代與石川島公司技術合作後,臺船公司開始派遣大量員工赴日本受訓,學習造船技術。1970年代後隨著臺灣大學船模試驗槽的竣工和聯合船舶設計中心的成立後,始逐漸具備造船的研發能力。
    大致上,由於造船業所需資金龐大且回收時間長,臺灣政府並未如同日本與韓國政府,提供強而有力的產業政策,協助造船業即時進行產業升級。再者,政府並未協助建立一個良好的船舶交易制度,最終使得最後臺灣造船業發展的商業成就無法取得成功。
    以臺船公司的個案的研究結果而言,並不支持新古典學派以市場經濟和出口導向的假說。但是卻能夠支持修正學派的假說,政府的角色在造船業發展的支持與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技術學習方面,除了企業本身的學習與成長外,更需要政府產業政策的支持,才有可能獲得較為成功的發展。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一) 報紙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臺灣日日新報》
    《聯合報》
    (二) 營業報告書
    基隆船渠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
    〈第參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9年12月1日至大正10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第四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10年12月1日至大正11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第五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11年12月1日至大正12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1992 《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臺灣經濟建設(上)》。臺北:國史館。
    1993 《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臺灣經濟建設(中)》。臺北:國史館。
    1996 《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臺北:國史館。
    (六) 回憶錄及口述訪談
    〈李後鑛先生訪談記錄〉(2006年11月6日)
    〈王偉輝先生訪談記錄〉(2007年5月1日)
    〈劉敏誠先生訪談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國鼎先生資料庫。
    王先登
    〈第十五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5年6月至昭和5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94 《五十二年的歷程——獻身於我國防及造船工業》。出版地不詳:王先登自行出版。
    臺灣省政府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臺灣省政府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商經濟組
    1988 《回憶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楊基銓
    1996 《楊基銓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趙耀東(口述)、張守真(編)
    2001 《中鋼推手趙耀東先生口述歷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
    2005 《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臺北:遠流出版社。
    (七) 期刊論文
    〈第十六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5年12月至昭和6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49 《公營工礦事業》。臺北:臺灣省政府。
    水野順子
    1983 〈韓国における造船産業の急速な発展〉《アジア経済》24(12):56-75。
    中國工程師學會總會
    1967 〈一年來工程建設概況〉,《工程》40(5):33。
    中國工程師學會臺灣分會
    1948 〈臺灣機械造船有限公司事業消息〉,《臺灣工程界》2(2): 15。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1965 〈一年來的工程建設概況(造船工程)〉《工程》38(5):35-37。
    王奐若
    1987 〈海軍機械學校建校四十週年憶往〉《海軍學術月刊》21(5):76-81。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第十七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6年6月至昭和6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祖父江利衛
    1998 〈需要サイドからみた韓國造船業の國際船舶市場への參入要因〉《アジア経済》39(2):18-50。
    林本原
    2006 〈國輪國造:戰後臺灣造船業的發展(1945-197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吳大惠
    1968 〈臺船廿年〉《臺船季刊》1(1):19-35。
    吳文星
    2005 〈戰後初年在台日本人留用政策初探〉,《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3期):269-285。
    吳剛毅
    1947 《臺灣公營工礦企業概況》。臺北: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1969 〈P/D作業漫談〉,《臺船季刊》1(5):114-116。
    〈第十八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6年12月至昭和7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吳聰敏
    1996 〈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臺灣的經濟政策〉,《經濟論文叢刊》25(4): 521-554。
    李怡萱
    2004 〈臺灣棉紡織業政策之研究(1949-1953)〉,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洪紹洋
    2002 〈開發中國家工業化的條件的考察-以1950-1970年台日技術移轉為例〉。臺北: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翁文灝
    1947 〈臺灣的工礦現狀〉,《臺糖通訊》1(22): 1-5。
    1953 《臺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上)》。臺北: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許毓良
    2007 〈光復初期臺灣的造船業(1945-1955)——以臺船公司為例的討論〉,《臺灣文獻》57(2): 192-233。
    〈第十九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7年6月至昭和7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張兆喜
    1981 〈造船補助政策之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海洋研究所航運組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張志禮
    1966 〈一年來工程建設概況〉,《工程》39(6):10-91。
    陳學信
    1968 〈船模試驗室籌建概要〉,收於《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會刊》。
    湯熙勇
    臺灣造船公司
    1991 〈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1945.10-1947.5)〉,《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4 (1):391-425。
    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948 〈資源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4): 156-158。
    〈第二十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7年12月至昭8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蕭明禮
    2007 〈日本統治時期における台湾工業化と造船業の発展―基隆ドック
    会社から台湾ドック会社への転換と経営の考察〉,《社会システム研究》(第15号):67-85。
    顧大凱
    1975 〈臺灣之造船工業〉,《臺灣銀行季刊》26(1):91-111。
    (八) 專書
    1972 《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程發展計畫-自民國61年至64年》。基隆:臺灣造船公司。
    小玉敏彥
    1995 《韓國工業化と企業集團-韓國企業の社會的特質》。東京:株式會社學文社,1995。
    上村健堂(編)
    1919 《臺灣事業界と中心人物》。臺北:新高堂書店。
    〈第二十一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8年6月至昭和8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太田猛(編)
    1935 《臺灣大觀》。臺北:臺南新報社。
    千草默先(編)
    1928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高砂改進社。
    1936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自行出版。
    1972 《中國造船史》。基隆:臺灣造船公司。
    1937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自行出版。
    1942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圖南協會。
    大澤貞吉(編)
    1957 《臺灣緣故者人名錄》。橫濱:愛光新聞社。
    山下幸夫
    〈第二十二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8年12月至昭9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93 《海運˙造船業と国際市場》。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
    小林英夫
    1999 《日本企業のアジア展開―アジア通貨危機の歴史的背景》。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
    王洸
    (四) 政府檔案
    1977 《我的公教寫作生活》。臺北:自行出版,1977。
    王偉輝
    1992 《船舶結構設計》。基隆: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學系。
    中村隆英
    2005 《昭和經濟史》。東京:岩波書店。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
    〈第二十三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9年6月至昭和9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63 《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臺北: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
    中華民國民眾團體活動中心(編)
    1961 《中華民國五十年來民眾團體》。臺北:中華民國民眾團體活動中心。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
    中華民國交通史編纂小組
    1981 《中華民國交通史(上冊)》。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中華民國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日本航業考察團
    1952 《日本航業政策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全國
    聯合會。
    中華徵信所(編)
    1996 《臺灣地區政商名人錄》。臺北:中華徵信所。
    〈第二十四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9年12月至昭10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中國驗船協會
    1955 《中國驗船協會概要》。臺北:中國驗船協會。
    〈第六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12年12月1日至大正13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文馨瑩
    1990 《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86)》。臺北:
    自立早報。
    內藤素生
    1922 《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
    石崎菜生
    2000 〈韓國の重化學工業と「財閥」-朴正熙政權期の造船產業を事例として〉,東茂生編,《發展途上國の國家と經濟》(東京:アジア經濟研究所,2000)。
    日本造船學會(編)
    〈第二十五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0年6月至昭和10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77 《昭和造船史(第一卷)》。東京:原書房。
    〈臺灣船渠株式會社清算狀況報告書〉,檔號:275-0294。臺北:國史館藏。
    日本造船教材研究會(編)、李雅榮等(譯)
    2001 《商船設計之基礎》。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日本造船教材研究會(編)、李雅榮等(譯)
    2000 《商船設計之基礎》。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石井寬治
    1991 《日本經濟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史振鼎(編)
    1955 《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概況》。基隆: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
    〈第二十六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0年12月至昭11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李國鼎先生贈送資料影印本
    2003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
    會。
    伊曲北(編)
    1955 《臺灣經濟輯要》。臺北:新生資料供應社。
    羽生國彥
    1937 《臺灣の交通を語る》。臺北:臺灣交通問題調查研究會。
    交通銀行
    1975 《臺灣的造船工業》。臺北:交通銀行。
    李憲昶(著),須川英德、六反田豐(譯)
    2004 《韓國經濟通史》。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國營事業類(十一) 臺灣造船公司歷次董監事聯席會議記錄及有關資料〉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
    〈第二十七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1年6月至昭和11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李國鼎、陳木在
    1987 《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邦傑(編)
    1972 《二十年來中日關係大事記》。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
    吳若予
    1992 《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
    林繼文
    1997 《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谷元二
    〈國營事業類(十二) 殷臺公司租賃臺船公司船廠案虧損處理〉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
    1940 《大眾人士錄》。東京:帝國秘密偵探社。
    〈第二十八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1年12月至昭12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周茂柏
    1948 〈臺灣造船工業的前途〉,《臺灣工程界》2(8): 2-5。
    岩崎潔治(編)
    1912 《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
    胡興華
    1996 《臺灣早期漁業人物誌》。臺北:臺灣省政府漁業局。
    2002 《海洋臺灣》。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徐柏園
    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
    1967 《政府遷臺外匯貿易管理初稿》。臺北:國防研究院。
    唐桐蓀
    臺灣船渠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
    1963 《百忍文存》。臺北:中華民國船長公會。
    許雪姬(編)
    2004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許雪姬
    2008 〈戰後臺灣民營鋼鐵業的發展與限制(1945-1960)〉,收於陳永發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章子惠(編)
    1948 《臺灣時人誌》。臺北:國光出版社。
    〈造船公司第四屆董監事聯席會議記錄〉,檔號:35-25-20-00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張群
    1980 《我與日本七十年》。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
    陳政宏
    〈第壹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2004 造船風雲88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新高新報社(編)
    1937 《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
    國立故宮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2000 《譚伯羽譚季甫先生昆仲捐贈文物目錄》(臺北:故宮博物院,2000)
    國立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學系
    資源委員會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檔案
    1988 《國立海洋大學造船系四十週年系慶專刊》。基隆:國立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學系。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
    1992 《臺湾の構造―典型NIECの光と影》。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朝元照雄
    〈第貳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1996 《現代臺灣經濟分析-開發經濟學からのアプローチ》。東京:勁草書房。
    鈴木邦夫
    2007 《滿州企業史研究》。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
    劉士永
    1996 《光復初期臺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稻鄉出版社。
    〈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人事〉,檔號:24-15-05 1-(2)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劉進慶(著)、李明峻(譯)
    1995 《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劉鳳文、左洪疇
    1984 《公營事業的發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廖鴻綺
    〈第參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2005 《貿易與政治——日臺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臺北:稻鄉出
    版社。
    興南新聞社(編)
    1943 《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
    資源委員會資蜀鋼鐵廠檔案
    蔣敬一
    1958 〈臺灣之造船工業〉,收錄於《臺灣研究叢刊第66種 臺灣之工業論集卷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
    1996 《臺大造船與海工-二十週年系慶紀念特刊》。臺北:臺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
    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1959 《海專概況》。基隆: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第四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1962 《海專概況》。基隆: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趙既昌
    1985 《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資蜀鋼鐵廠人事案〉,檔號:24-13-15 1-(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廖鴻綺
    2005 《貿易與政治-臺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臺北:稻鄉出版社。
    薛毅
    2005 《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瞿宛文
    2002 《經濟成長的機制-以臺灣石化業與自行車業為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3 《全球化下的臺灣經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第六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鄭友揆、程麟蘇、張傳洪
    1991 《舊中國的資源委員會——史實與評價》。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
    〈第七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13年12月1日至大正14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版社。
    橋本壽朗
    1984 《大恐慌期の日本資本主義》。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戴寶村
    2000 《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
    魏兆歆
    1985 《海洋論說集(四)》。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蘇雲峰(編)
    〈第七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2004 《清華大學師生名錄資料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資源委員會臺灣造船公司檔案
    鹽澤君夫、近藤哲生(著),黃紹恆(譯)
    2001 《經濟史入門》。臺北:經濟新潮社。
    英文部分
    (一)期刊論文
    Abramovitz, Moses.
    1986 "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 In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6(June 1986): 385-406.
    Amsden Alice H.
    1991 Diffusion of Development : The Late-Industrializing Model and Greater East Asia ,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1(2):282-286 .
    Arrow, K. J.
    〈第八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臺船公司:會議記錄〉,檔號:24-15-04 2-(1) 。
    1962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9:155-173
    Chenery , H.B.
    1960 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50(3):624-654 .
    Howaard Pack & Kamal Saggi
    2006 Is There a Case for Industrial Policy?A Critical Survey ,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Advance Access
    Lucas R. E.
    198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 , pp.3-42
    Robert M. Solow
    1957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9(3) , 312-320.
    Romer P. M.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第九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5), 1002-1037.
    1990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5), pp.S71-S102.
    Rosenbloom, R. and Christensen, C.
    1994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commitment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3(3), pp. 655-686
    Rosenstein-Rodan PN
    1943 “Problems of Industrialis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Economic Journal(June-September):202-211.
    Sanjaya Lall
    1992 Techm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 , World Development , 20(2) , 165-186 .
    (二)專書
    〈臺船公司:人事任命〉,檔號:24-15-04 3-(1) 。
    Afreld D. Chander
    〈第拾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1990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Big Bussiness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exander Gerschenkron
    1962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Cambridge ,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msden Alice
    1989 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tul Kohli
    2004 State-Direct Development-Political pow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Global Perophe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Chang Ha-Joon
    2003 Globalis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London:Zed Books Ltd
    〈第拾壹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Chris Freeman&Luc Soete
    1997 The Economic of Industrial Innovaation. Massachusetts : MIT Press
    Frank , A. G.r
    1970 Latin America : Underdevelopment or Revolution . New York : Month Review Press
    Gerald M. Meier & Joseph E. Stiglitz editors
    2000 Frotiers od Development Economics:the future in perspectiv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 Isbister
    〈臺船公司:調用職員案、赴國外考察人員(1946-1952年)〉,檔號:24-15-04 3-(3)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998 Promises Not Kept:Poverty and the Betrayal of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 West Hartford, Conn. : Kumarian Press
    A. N. Agarwala and S. P. Singh(Eds.)
    1954 The Economics of Underdevelopment.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拾貳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Martin Fransman
    1986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ssen: Wheaaysheaf Books
    Paul A. Baran
    195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Robert Gilpin
    198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臺船公司:資本調整明細表、資產重估價明細表〉,檔號:24-15-04 5-(1)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Richard R. Nelson & Nathan Rosenberg ,S.
    1998 Technological Adv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 The Dynamic Firm : The Role of Technology , Strategy , Organization , and Regions. Oxford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berg, N.
    1982 Inside the Black Box: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Cambridge: Cam
    〈第拾參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資料不詳。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tow W.W.
    1971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 :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 Washington , DC : World Bank
    〈臺船公司:工作報告〉,檔號:24-15-04 6-(1)。
    (三) 政府出版品
    不著撰人
    1948 〈臺灣造船有限公司組織規程〉(1948年7月1日會令公布),《資源委員會公報》15(2): 31。
    中央信託局臺灣分行
    1950 《臺灣省現行金融貿易法規彙編》。臺北:中央信託局臺灣分行。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及歸還物資接收委員會
    1949 《在日辦理賠償歸還工作綜述》。出版地不詳: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及歸還物資接收委員會。
    外務省經濟協力局
    1970 《対中華民国経済協力調查報告書》。東京:外務省經濟協力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979 《十項重要建設評估》。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
    1964 《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二 美援貸款概況》。臺北:行政院國
    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
    交通年鑑編輯委員會(編)
    1980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交通年鑑》。臺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持株會社整理委員會
    1951 《日本財團とその解體》。東京:持株會社整理委員會。
    經濟部
    1954 《經濟參考資料彙編(續集)》。臺北:經濟部。
    〈臺船公司:卅七年度總報告、事業述要、業務報告〉,檔號:24-15-04 6-(2)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958 《經濟部四十六年度業務檢討報告》。臺北:經濟部。
    1966 《經濟法規彙編》。臺北:經濟部。
    1971 《廿五年來之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1 《經濟參考資料叢書 中華民國第一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臺北:經濟部。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0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暨各事業五十八年年刊》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1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暨各事業五十九年年刊》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3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暨各事業六十一年年刊》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6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暨各事業六十四年年刊》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第九期營業報告書(自大正15年12月1日至昭和2年11月30日)〉。出版資料不詳。
    1970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九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會議資料(一)》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67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六年度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69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八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二)》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0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九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議分組檢討會資料》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0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九年度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綜合檢討會議資料》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3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六十二年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一)》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4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六十三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議》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1974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六十三年度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一)》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經濟部統計處
    歷年 《中華民國臺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臺北:經濟部統計處編。
    〈業務調查表、產量、器材材料調查表、會議記錄〉,檔號:24-15-04 7-(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經濟部會計處
    1970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1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2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3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4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5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6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1977 《經濟部所屬各事業會計資料》。臺北:經濟部會計處編。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資源委員會檔案
    1946 《臺灣省統計要覽第一期-接收一年來施政情形專號》。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政府人事處
    1947 《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臺灣省政府人事室。
    1950 《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臺灣省政府人事室。
    〈臺灣區接收日資企業單位名單清冊〉,檔號:18-36f 2-(1)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檔案
    〈公司簡介〉,檔號:01-01-01。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接收臺灣船渠株式會社清冊〉,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臺灣機械造船公司移交清冊 37年〉,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業務檢討46-49〉,檔號:00-04-00-01。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殷臺公司移交 人事〉,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第十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2年12月至昭和3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殷臺公司租賃臺船經過〉,檔號:0046/303030/1。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殷臺公司移交〉,檔號:0046/303260/1。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經濟部與所屬各公司董事會暨經理人權責劃分辦法 附錄:國營事業管理法〉,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第十二次董監聯席會議業務報告〉(1976年3月26日),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六年度經營目標與現況簡報〉,無檔號。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總廠藏。
    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檔案
    〈立法院審查第二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檔號:30010632.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檔案
    〈日圓貸款總卷〉,檔號:36-08-027-003。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灣電力公司-輸配電工程計畫、下達見水力發電工程〉,檔號:36-08-041-00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第十一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3年6月至昭和3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
    〈造船公司第四屆董監聯席會議記錄(一)〉,檔號:35-25-20 00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船與日本新潟廠技術合作卷〉,檔號:35-25-20 7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造船公司四十五年度會計年報〉,檔號:35-25-20 1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船與日本石川島公司合作案〉,檔號:35-25-20 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船與日本三菱公司合作案〉,檔號:35-25-20 78。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日本石川島重工業株式會社與三菱造船公司擬與造船公司恢復舊約〉,檔號:35-25-20 7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灣造船公司:資料總目錄(組織、管理、財物、業務、其他等)〉,檔號:35-25-01a-094-00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船公司五十四年董監聯席會議記錄〉,檔號:35-25-20-003。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臺灣糖業公司五十七年度公司會議報告資料〉,檔號:35-25-14 113。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第十二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3年12月至昭和4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臺船與美殷格斯公司租賃契約附件(二) 〉,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檔號:35-25-20 73。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資料
    〈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成立大會會議資料〉(1976年7月1日)。
    〈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成立週年業務報告〉(1977年7月1日)。
    (五) 史料重刊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2000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第三編財政經濟(四)》。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第三編財政經濟(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何鳳嬌(編)
    1990 《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 上冊》。臺北:國史館。
    〈第十三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4年6月至昭和4年11月下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河原功(編)
    1997 《臺灣協會所藏臺灣引揚‧留用紀錄第5卷》。東京:ゆまに書房。
    周琇環(編)
    1995 《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 第一冊 軍協計畫(一)》。臺北:國史館。
    1998 《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 第三冊 技術協助計畫》。臺北:國史館)。
    程玉鳳、程玉凰(編)
    1988 《資源委員會技術人員赴美實習史料-民國三十一年會派(上冊)》。臺北:國史館。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
    1989 《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下)》。南京:南京出版社。
    劉鳳翰、王正華、程玉鳳(訪問)
    〈第十四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4年12月至昭和5年5月上半期)〉。出版資料不詳。
    1994 《國史館口述歷史叢書 韋永寧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薛月順(編)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研究所
    92258504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850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5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