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66439      Online Users : 6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77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773


    Title: 金融機構合併對競爭秩序影響之法律與經濟分析
    Authors: 林家慶
    Lin ,Chia-Ching
    Contributors: 吳秀明
    林家慶
    Lin ,Chia-Ching
    Keywords: 金融機構
    合併
    公平交易法
    金融機構合併法
    結合
    經濟分析
    結合申報
    金融產業政策
    對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7 14:25:24 (UTC+8)
    Abstract: 我國目前管制金融機構合併行為之相關規範,雖已有金融機構合併法與公平交易法等明文規定,然而該等法律中所列示出之審查因素與核駁標準實在過於抽象模糊,以致難以令申報金融機構得以明確依循,而不同主管機關間之衡量基準如相互間未能適度配合,亦可能產生若干之扞格與衝突情況,阻礙適當合併之進行。另鑒於金融機構合併屬現代社會中與人民財產權密切相關之重要法律事實,和其他財產交易事實相較下更顯複雜,需要有較細緻之規範來建立適當之概念體系,以符合公平正義與人民對法律規範之期待。因此,本文嘗試從有關金融機構合併之經濟分析理論與各國之管制規範整理出相關之考量因素,期能藉此檢視金融機構合併除擴大經濟規模基礎外,是否得繼續維護有效競爭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並同時探討我國金融機構合併之產業政策考量以及現行管制規範在程序面與實體面上之適切性與正當性,以供作主管機關制定法令和推行政策時之參考。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範圍、限制與論文架構,以供知悉本文之研究重點與方向,並開始介紹我國金融機構合併之背景,以供初步瞭解我國金融機構目前所面臨之實際金融環境。
    第二章開始對金融機構合併為經濟分析,首先對金融產業作ㄧ簡單的概述,先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與金融體系所提供之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介紹,再就金融機構合併之意義、動機和種類加以說明,最後則再從各重要經濟學者之理論出發,對金融機構合併在競爭秩序影響方面為經濟效果分析,以作為後文建議應如何建構金融機構合併管制規範之基礎。
    第三章在介紹美國、日本、歐盟及我國之金融機構合併相關規範,除先具體闡明金融機構合併規範應有之立法目的與功能外,並從程序規範與實體規範兩方面介紹各國之現行規定與相關案例,期能藉由他山之石突顯出我國金融機構合併規範之不足,並希望能從各國之管制特色中檢擇出相關之規範論點,以作為後述對我國金融機構合併管制規範進行檢討與提供建議時之佐證資料。
    第四章就前三章所呈現出之研究所得,檢討我國目前對金融機構合併行為之規範現況,並從審查程序與審核標準兩方面提出建議。在審查程序方面,本文主要針對結合申報標準、簡化審核程序、縮短結合期間、統合主管機關執掌,以及對問題金融機構強制合併之審核程序等方面進行研討,並提出建言。在審核標準方面,本文則先就公平交易法第十二條規定之「對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進行研究,於探討「限制競爭之不利益」與「整體經濟利益」之規範意涵後,並建議我國應參考前述各國之規範模式,建立ㄧ完整之金融機構合併審查準則,該審查準則中並應包含金融機構市場力量之測定方法、金融機構合併之反競爭效果分析、整體經濟利益之考量因素,以及金融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間地位之衡量等相關規定,以使申報金融機構能有較明確之準據可資依循,主管機關亦得有較客觀之標準可供操作,以避免其決定流於主觀與偏執。
    第五章則為結語,就本文研究之結果為概括整理,以呈現出各章節之研究重點。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著作:
    1.王文宇,從經濟觀點論保障財產權之方式~以財產法則與補償法則為中心,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民國89年。
    2.王耀興編輯,我國金融制度與政策,財政部金融局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施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小組編印,民國87年修訂版,1999年出版。
    3.王連常福、何之邁、蕭富山、王錦慧,歐美管制結合之研究暨我國對結合規範之檢討,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八十二年度委託研究計畫,民國83年12月。
    4.王益瑞、陳香吟、劉萬基、凌蕙珍,信託銀行之管理及日本銀行合併之法規實務與策略,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民國90年12月14日。
    5.王泰銓,歐洲事業法(二)—歐洲競爭規範,民國89年7月初版。
    6.王志誠,各國公平交易法制之歷史沿革,收錄於賴源河編審,公平交易法新論,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9年。
    7.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學術研討會,2001年2月23日。
    8.尹懷哲,日本的政治改革(一)─問題與成就的評析,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網站。
    9.朱雲鵬、廖惠珠、龐瑜蒨、詹益洲、陳志秀,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互動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八十五年合作研究計畫四,民國84年12月。
    10.何之邁,論企業之結合,收錄於氏著「公平交易法專論」,1993年10月初版。
    11.何之邁,歐洲共同體競爭法論,1999年5月出版。
    12.呂榮海、蔡英文,「金融業與公平交易法之適用」研究案,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八十二年度合作研究計畫四,民國82年4月。
    13.吳秀明,十年來公平法上之獨占管制,收錄於氏著「競爭法制之發軔與展開」,初版第一刷,2004年11月。
    14.吳秀明,論關係企業與公平交易法上之結合管制,收錄於氏著「競爭法制之發軔與展開」,初版第一刷,2004年11月。
    15.吳成物、胡光宇、吳璧如、梁雅琴,銀行結合競爭分析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89年度研究發展報告,民國89年8月。
    16.林碉力,金融機構合併之研究,民國84年5月初版。
    17.胡春田、巫和懋、雷德明、熊秉元合著,「經濟學2000-跨世紀新趨勢」(上冊),第一版,1996年5月。
    18.施俊吉、石世豪,有線電視頻道節目業者與播送系統業者垂直結合之競爭規範及許可衡量標準,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八十七年度合作研究計畫,1998年6月。
    19.洪禮卿、黃茂榮、謝銘洋,事業結合時點與公平交易法適用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八十七年度合作研究計畫,1998年6月。
    20.許淑幸,美國競爭法制經濟分析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1993年9月。
    21.陳俊堅,日本金融機構合併改制及相互援助制度,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86年6月。
    22.陳坤銘、吳秀明,跨國事業結合競爭相關問題及其經濟影響之分析,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第七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2000年10月30日。
    23.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册,二版,自行出版,民國80年8月。
    24.黃茂榮,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1993年10月初版。
    25.廖義男,憲法與競爭秩序之維護,收錄於氏著「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民國84年。
    26.廖義男,「防止獨占之濫用並監督企業之結合」,收錄於氏著「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1995年10月初版。
    27.廖義男、何之邁、范建得、黃銘傑、石世豪、劉華美等,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一)第一條至第十七條,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2年合作研究報告七,民國92年12月。
    28.蔡增家,日本銀行體系之政治經濟分析-從政府、企業、銀行與交叉持股觀察,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網站。
    29.薛琦、劉紹樑、李存修、張明宗,公平交易法對金融機構結合行為之規範及審查原則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0年度合作研究報告,民國90年10月。
    30.蘇永欽,自由化、解除管制與公平交易法,收錄於氏著「跨越自治與管制」,民國88年1月。
    二、期刊文章:
    1.王秀玲,美國證券市場百年發展與啟示,證管雜誌,第19卷第7期,民國90年7月。
    2.王志誠,金融機構併購法制之建議與檢討(一),集保月刊,88期,2001年3月。
    3.王志誠,金融機構併購法制之建議與檢討(完),集保月刊,89期,2001年4月。
    4.王志誠,金控集團之競爭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84期,2005年4月。
    5.王嘉麗,金融機構合併法評析,今日合庫,民國90年5月。
    6.吳明哲,我國金融機構合併之探討,信用合作,第67期,民國90年1月。
    7.李孟茂,金融機構購併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7卷第9期,民國80年9月。
    8.何思湘,金融資產證券化概說與法制初探(上),證管雜誌,第20卷第8期,民國91年8月。
    9.周秋滿、王佩文,金融機構合併之績效~個案分析,產業金融季刊,第104期,民國88年9月。
    10.林江峰,我國銀行合併法律問題研析,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民國89年1月。
    11.侯金英,利率自由化的經濟分析,自由中國之工業,第63卷第3期,民國74年3月。
    12.洪德昌,結合審查實體判斷標準之比較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9卷第7期,民國92年7月。
    13.洪德欽,歐體銀行自由化之研究,歐美研究,第29卷第3期,民國88年9月。
    14.范建得,論美國企業兼併之管制中有關經濟分析原則之使用(上),法學叢刊,第145期,1992年1月。
    15.徐錫漳,金融機構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為例,產業經濟,第147期,民國82年10月。
    16.徐錫漳,金融機構合併問題之研究,研考報導,第29期,民國83年10月。
    17.孫克難,政府角色與科技專案經費分配的理論基礎,我國經濟部網站。
    18.郭瑜芳、王嘉麗,我國與美國對問題金融機構之認定標準概述,今日合庫,第26卷第12期,民國89年12月。
    19.梁國源、羅友聰,從競爭因素探討美國銀行業的併購法制與啟示,公平交易季刊,第9卷第3期,民國90年7月。
    20.陳博志,金融機構合併的利益和限制,政策月刊,第52期,民國88年11月。
    21.陳俊堅,日本金融機構之合併與改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2期,民國83年12月。
    22.陳櫻琴,鼓勵合併、民營化政策與公平法結合之規定-個案研究及評析,全國律師,民國88年4月。
    23.陳櫻琴,新修正公平交易法介紹-結合管制之重大變革,月旦法學,第82期,2002年。
    24.張向昕,金融機構合併法與競爭法:美國法制及國內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4期,1998年10月。
    25.賀力行、周武雄,我國與日本、美國金融機構合併法規之探討與比較,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第9期,民國89年9月。
    26.彭百顯,銀行經營環境與經濟分析,今日合庫,第14卷第10期,民國77年10月。
    27.黃百全,我國信用合作社合併問題之探討(上),合作經濟,第69期,民國90年6月。
    28.黃博怡,從日本金融機構的合併轉換看我國基層金融制度的未來發展,基層金融,第9期,民國73年9月。
    29.黃立,歐洲共同體法上之企業結合管制,政大法學評論,第44期,民國80年12月。
    30.黃得豐,銀行與信用合作社合併問題之探討,金融財務,第5期,民國89年1月。
    31.黃亮洲,公平交易法對垂直合併規範的弔詭~經濟模型的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3卷第3期,民國84年7月。
    32.楊換昭,一加一不等於二—淺談「金融機構合併」,今日合庫,第25卷第8期,民國88年8月。
    33.潘秀菊,從法律層面探討保險業之併購,保險專刊,第63輯,民國90年3月。
    34.廖義男,事業結合四則實務之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1期,1995年10月。
    35.劉連煜,因應併購公平法有關結合規範之修正,實用月刊,第326期,2002年2月。
    36.劉連煜,符合世界潮流趨勢之公平交易法有關結合規範之修正--事前申報異議制之採用,月旦法學,第83期,民國91年4月。
    37.劉紹樑,評析美國一九九二年水平結合指導原則,公平交易季刊,創刊號,民國81年。
    38.劉紹樑,金融法制改革的觀念與挑戰,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2期,民93年9月。
    39.劉紹樑,我國併購法制的蛻變與前瞻經社法制論叢,第32期,民國92年7月。
    40.劉紹樑,我國金融機構融合態勢與法制之探討風險管理,第8期,民國90年10月。
    41.劉紹樑,財經改革與競爭政策競爭政策通訊,第1卷第2期,民國86年3月。
    42.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併購與典範遷移--以合併法與控股法為中心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國90年6月。
    43.劉承愚,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金融財務,第5期,2000年1月。
    44.劉孔中,論結合管制之理論與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2期,1998年4月。
    45.賴英照,從金融機構合併法草案論銀行與農漁會信用部之合併,金融財務,第4期,1999年10月。
    46.藍秀璋,期待於「金融機構合併法」施行之後,今日合庫,民國90年4月。
    三、學位論文:
    1.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1月。
    2.沈麗玉,事業結合管制之規範與實務問題研究,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3.林育烽,垂直合併之經濟分析,中央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4.洪榮宗,跨國結合競爭規範之衝突與解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5.陳介山,企業合併之法律問題研究-美國克萊登法第七條暨史爾曼法,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9月。
    6.陳俊廷,我國結合規範之研究-以審理程序及實體標準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7.郭乃萍,公平交易法與銀行業價格及非價格行為之研究-兼論消費者保護法,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8月。
    8.張鴻基,我國公平交易法對多角化結合規範之探討-以經濟分析為基礎,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9.葉淑儀,金融機構之併購-分析金融機構合併法,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0.葉順榮,競爭法之經濟理論:以我國公平交易法對有線電視產業結合行為規範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11.顏雅倫,我國結合管制之檢討與前瞻-以金融產業之結合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8月。
    四、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第四屆第二會期第六次會議案關係文書。
    2.公平交易法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則彙編,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民國92年9月。
    3.公平交易法制之建立及其經濟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1989年7月。
    4.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報,第4卷第3期、第5卷第4期、第9卷第6期、第11卷第3期、第11卷第9期。
    5.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競爭政策資料及研究中心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2期、第8卷第2期。
    6.金融法規通函彙編,財政部金融局,第8輯,民國82年。
    7.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91年年報。
    8.國情統計通報,本國銀行財務概況,行政院主計處,民國93年6月15日。
    9.認識公平交易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增訂十版,民國93年9月出版。
    貳、英文部分:
    1.Barry E. Hawk, “Overview”, Antitrust and Market Access-The Scope and Coverage of Competition Law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de, OECD.
    2.Bernheim, B. D. and M. D. Whinston, (1990), “Multimarket Contact and Collusive Behavior,”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1, No.1.
    3.Bork, R. H. (1978), The Antitrust Paradox:A Policy at War with Itself, New York:Basic Book Inc Publishers.
    4.Clarke R. (1985), Industrial Economics, New York:Basic Blackwell.
    5.Demstz, H. (1973),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6.
    6.Demsetz, H. (1976), “Economics as a Guide to Antitrust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7.Edwards, C. D. (1955), “Conglomerate Bigness as a Source of Pow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s Research, Business Concentration and Price Polic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Ernst-Joachim Mestmaecker, “Maintaining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Competition Laws, edited by Chih-Kang Wang, Chia-Jui Cheng and Lawrence S. Liu,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5.
    9.Farrel, J., and C. Shapiro, “Horizontal Mergers:An Equilibrium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1990).
    10.Feinberg, R. M (1984), “Mutual Forbearance as an Extension of Oligopoly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1.Felton, J.R.(1971),“Conglomerate Mergers,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30,No.3.
    12.Greer, D. F. (1992),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3.Heggestad, A. A. and S. A. Rhoades (1978), “multi-Market Interdependence and Local Market Competition in Banking,”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60.
    14.“Horizontal Merger Guidelines”,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pril 2, 1992; revised April 8, 1997, Sec.O.1.
    15.Hill, C.W.L. (1985), “Diversified Growth and Competition:The Experience of Twelve Large UK Firms,” Applied Economics, 17.
    16.James A Bernstein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109 The Banking Law Journal 205, May-Jane, 1992.
    17.J. Hakim, “A New Awakening: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The Economist, March 24, 1984.
    18.Julie M. Song, “Mega-Mergers and Our Free-Enterprise System:A Need For Strict Enforcement of Section 7 of the Clayton Act”,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February, 2000.
    19.Klass, M.M. & Salinger, M.A.(1995), “Do new theories of vertical foreclosure provide sound guidance for consent agreements in verticalmerger case?” Antitrust Bulletin, 40(3).
    20.Miller, R.A. (1969), “Marke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Concentration, Advertising Intensity, and Diversity,”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 17.
    21.Morten P. Broberg,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Jurisdiction to Strutineze Mergers,” 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8.
    22.Narver, J.C. (1969), Conglomerate Merger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3.Panzar, J.C. and R. D. Willing (1981), “Economics of Scop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May 1981.
    24.Perry, Martin K. “Vertical Integration: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in R. Schmalensee and R.D. Willig,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1, 1989.
    25.Posner, R.A. (1975), “The Social Costs of Monopoly and Reg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83.
    26.R. Glenn Hubbard:Money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conomy, June 1994.
    27.Robert Kramer, (1999) “Mega-Merger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ntitrust Section.
    28.Robert Pitofsky, “EU and U.S.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Mergers-Views from the 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remarks before EC Merger Control 10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14-15 September 2000.
    29.Scherer, F. M. (198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s Performance, 2n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30.Schumpeter, J. A. (1965),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uin.
    31.Strickland, A. D. (1985), “Conglomerate Mergers, Mutual Forbearance Behavior and Price Competition,”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Vol.6, No.3.
    32.Stigler, G. J. (1965) “Perfect Competition, Historically Contemplated” in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3.Sullivan, L.A (1977), .Handbook of the law of Antitrust, St. Paul, West Publishing.
    34.Walters, S. J. K. (1986), “Reciprocity Reexamined: The Consolidated Foods Case,”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29, No.29.
    35.William A Lovett,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Law (1988).
    36.Williamson,Oliver E., “Economics as an Antitrust Defense:The Welfare Tradeoffs,”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58 (1968).
    参、網路資源:
    1.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ftc.gov.tw
    2.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fscey.gov.tw
    3.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網站,網址:http://www.boma.gov.tw
    4.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網站,網址:http://www.ib.gov.tw
    5.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網站,網址:http://www.sfb.gov.tw
    6.經濟部網站,網址:http://www.moea.gov.tw/
    7.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網站,網址: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
    8.日本金融廳網站,網址:http://www.fsa.go.jp/
    9.日本公正取引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jftc.go.jp/
    10.美國司法部網站,網址:http://www.usdoj.gov/atr/index.html
    11.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ftc.gov
    12.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網站,網址: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13.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院網站,網址:http://www.law.cornell.edu
    14.歐盟執委會網站,網址:http://europa.eu.int/comm/index_en.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8651011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651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5101101.pdf43KbAdobe PDF2863View/Open
    65101102.pdf78KbAdobe PDF2845View/Open
    65101103.pdf170KbAdobe PDF21194View/Open
    65101104.pdf243KbAdobe PDF2987View/Open
    65101105.pdf360KbAdobe PDF22279View/Open
    65101106.pdf832KbAdobe PDF21636View/Open
    65101107.pdf472KbAdobe PDF21747View/Open
    65101108.pdf187KbAdobe PDF21160View/Open
    65101109.pdf195KbAdobe PDF2118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