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0941/141868 (78%)
造访人次 : 47494732      在线人数 : 9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813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13


    题名: 教師申訴法制與正當法律程序
    作者: 劉家昆
    Liu, Chia-Kun
    贡献者: 法治斌
    林子儀



    劉家昆
    Liu, Chia-Kun
    关键词: 教師申訴
    申評會
    中央申評會
    正當法律程序
    正當程序
    訴願權
    公平
    公正
    效率
    公開
    二元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行政成本
    錯誤成本
    社會成本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9-17 14:30:18 (UTC+8)
    摘要: 教師申訴制度自民國84年運行迄今,已近十個寒暑。相關之法令規範是否完備?申評會在實務運作上,是否有其他的因應或變通作法?另外,理想之教師申訴制度,應該具備哪些要求?而現行制度之內涵是否具備這些要求?若有所欠缺,又應如何調整?
    本文乃結合法制規範與實務,就教師申訴制度進行全面性之研究與檢討。其中,在實務研究素材之選取上,係以中央申評會之相關見解、案例、組織與程序之實際運作情形,為主要研究對象。
    本文認為,為貫徹憲法第16條保障訴願權之本旨,教師申訴程序亦應踐行「正當法律程序」。而其應具備「公平」、「公正」、「效率」與「公開」四項要求,始符合憲法保障之正當程序;並為理想之教師申訴制度。
    觀察現行制度,本文發現教師法及評議準則之規範並不充足,而仍有許多疏漏。實務上為解決實際運作所遭遇之困難,雖然已自行發展出若干因應或變通作法,以填補規範之漏洞;不過,其補充尚有未足,且有些作法亦有待商榷。以致於教師申訴制度仍有諸多不符合上開四項要求之缺失而尚待改進。
    本文認為,救濟制度應講求單純,而僅設立單一的救濟途徑,以避免衍生更多問題;另外,並應充分利用有限之行政資源,致力於此單一救濟途徑之完善化。因此,將來應以教師申訴作為教師唯一之行政救濟途徑,而排除訴願途徑;並以「強化申評會組成之公平與公正;追求程序進行之效率;配合適當資訊之公開」作為改革方向,追求公平、公正、效率與公開四項要求之均衡實踐!
    參考文獻: 一、 中文之官方資料:
    ◎ 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秘書處編輯,《教師法案》,法律案專輯第一八二輯(上)、
    (下),臺北市(1995年9月)。
    2.立法院法制委員會編輯,《行政程序法案》,法律案專輯第二五二輯
    (一),臺北市(2000年7月)。
    3.教育部中央申評會,《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第三屆評議書彙編》
    (2000年11月)。
    4.教育部中央申評會,《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第四屆評議書彙編》
    (2001年11月)。
    5.教育部中央申評會,《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第五屆評議書彙編》
    (2003年9月)。
    6.教育部中央申評會,《「教育部93年度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暨所轄
    申評會主席聯席會議」會議實錄》(2004年5月6日)。
    ◎ 大法官解釋
    釋162 釋243 釋269 釋293 釋295 釋298 釋308
    釋323 釋338 釋368 釋382 釋384 釋393 釋396
    釋418 釋436 釋442 釋443 釋446 釋462 釋488
    釋491 釋509 釋512 釋523 釋535 釋567 釋574
    釋582 釋585
    ◎ 法院裁判與決議
    1.最高行政法院88判字第523號判決
    2.最高行政法院88判字第749號判決
    3.最高行政法院89判字第1614號判決
    4.最高行政法院89判字第2704號判決
    5.最高行政法院90裁字第139號裁定
    6.最高行政法院91裁字第513號裁定
    7.最高行政法院92裁字第154號裁定
    8.最高行政法院暨臺北、臺中、高雄三所高等行政法院89.12.18法律座談
    會決議
    9.臺北高等行政法院89訴字第1371號裁定
    10.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1訴更一字第9號裁定
    ◎ 中央申評會評議書(以《評議書彙編》之編號為準)
    第三屆 3003;3028;3029;3035;3041;3053;3059;3066;3070;
    3072;3074;3075;3096;3098;3099;3100
    第四屆 4012;4015;4018;4022;4033;4051;4057;4058;4060;
    4063;4067;4068;4069;4072;4074;4076;4078;4079;
    4090;4099;4106;4118;4120;4121;4128;4136;4142;
    4143;4145;4149
    第五屆 5001;5002;5004;5017;5021;5030;5042;5044;5047;
    5049;5051;5054;5055;5056;5057;5058;5062;5072;
    5077;5078;5079;5087;5088;5092;5102;5109;5163;
    5168;5174;5183;5185;5193;5194
    ◎ 教育部文件
    1.教育部85年4月27日「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草案起草小
    組第十次會議」會議紀錄(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供)。
    2.教育部85年5月4日「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草案起草小組
    第十一次會議」會議紀錄(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供)。
    3.教育部85年5月11日「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草案起草小
    組第十二次及第十三次會議」會議紀錄(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
    供)。
    4.教育部85年10月22日臺85申字第85083894號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
    提供)。
    5.教育部85年12月27日臺85申字第85111593號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
    提供)。
    6.教育部86年3月24日臺86申字第86030070號函(「研商教師申訴案受理
    對象會議紀錄」)(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供)。
    7.教育部86年4月12日「檢討教師申訴制度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議程
    (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供)。
    8.教育部86年7月4日臺86申字第86074717號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
    供)。
    9.教育部87年1月16日臺87訴字第86103922號訴願決定書。
    10.教育部87年3月18日臺87申字第87024560號函(「再研商教師申訴案受
    理對象會議紀錄」)(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供)。
    11.教育部87年4月27日臺87技三字第87025485號函,《臺灣省政府公
    報》,87年夏字第42期,頁17。
    12.教育部87年9月11日臺87訴字第87085691號訴願決定書。
    13.教育部87年9月18日臺87人(二)字第87102404號函,《臺灣省政府公
    報》,87年冬字第10期,頁13。
    14.教育部87年12月22日臺87申字第87144702號書函(資料來源:中央申
    評會提供)。
    15.教育部88年7月9日臺88申字第88080009號書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
    會提供)。
    16.教育部88年10月28日臺88申字第88131823號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
    會提供)。
    17.教育部88年12月1日臺88申字第88148670號書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
    會提供)。
    18.教育部89年7月20日臺89訴字第89015845號訴願決定書。
    19.教育部92年11月7日台僑字第0920157049號函,《教育部公報》,348
    期,頁16、17(2003年12月)。
    ◎ 保訓會文件
    1.保訓會86年3月4日86公保字第01068號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提
    供)。
    2.保訓會86年5月23日86公保字第01116號函,《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及釋例
    彙編》,頁70、71(1998年6月)。
    3.保訓會86年6月6日86公保字第06252號函(「研商公務人員保障法保障
    之對象疑義會議紀錄」)(資料來源:教育部86年7月5日臺86人(二)
    字第86067413號書函,中央申評會提供)。
    4.保訓會92年11月18日92公審決字第0279號復審決定書(資料來源:保訓
    會網站之「保障事件決定書查詢系統」,網址:
    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查詢時間:93年3月18
    日)。
    ◎ 其他
    1.行政院87年4月8日臺87訴字第14851號再訴願決定書。
    二、 中文之非官方資料:
    ◎ 專書
    1.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臺北市:三民(2003
    年8月修訂版)。
    2.吳庚,《行政爭訟法論》,臺北市:三民(1999年5月修訂版)。
    3.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2003年10月增訂八版
    二刷)。
    4.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市:三民(2004年6月三版)。
    5.李建良等六人合著,《行政法入門》,臺北市:元照(2004年5月二版
    一刷)。
    6.李惠宗,《行政法要義》,臺北市:五南(2002年10月二版一刷)。
    7.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義》,臺北市:元照(2004年9月初版1刷)。
    8.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市:元照(2004年10月二版二刷)。
    9.李震山,《行政法導論》,臺北市:三民(2003年10月修訂五版一
    刷)。
    10.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權力分立》,臺北市:
    學林文化(2003年10月)。
    11.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市:三民(1990年
    11月修訂六版)。
    12.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篇》,作者發行(2000年12月
    初版二刷)。
    13.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臺北市:元照(2004年10月二版一
    刷)。
    14.秦夢群,《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1999年5月二版二
    刷)。
    15.翁岳生主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臺北市:五南(2002年11
    月)。
    16.張潤書,《行政學》,臺北市:三民(2004年2月修訂三版一刷)。
    17.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
    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
    18.許慶雄,《憲法入門》,臺北市:元照(2000年9月)。
    19.許籐繼,《學校組織權力重建》,臺北市:五南(2001年8月一版一
    刷)。
    20.陳計男,《行政訴訟法釋論》,臺北市:三民(2000年1月)。
    21.陳敏,《行政法總論》,臺北市:神州(2003年1月三版)。
    22.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市:三民(2002年10月四版三
    刷)。
    23.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作者發行(1995年9月重訂十版)。
    24.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臺北市:著者自版發行(2002年9
    月增訂四版)。
    25.黃異,《行政法總論》,臺北市:三民(2004年3月增訂四版二刷)。
    26.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
    (76),臺北市:三民(1997年11月再版)。
    27.葉俊榮,《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臺北市:元照
    (2002年3月)。
    28.管歐,《中華民國憲法論》,臺北市:三民(1994年10月增訂初
    版)。
    29.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臺北市:元照(2001年8月二版一
    刷)。
    30.蔡志方,《訴願法與訴願程序解說》,臺南市:正典(2001年9月)。
    31.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市:
    學林(2001年10月二版)。
    32.瞿立鶴,《教師權利的覺醒》,臺北市:全國教育會(1992年12
    月)。
    ◎ 研究報告
    1.許慶復主持,〈行政委員會組織與功能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
    委員會委託研究(1994年2月)。
    2.葉俊榮、許宗力主持,〈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
    託研究(1996年8月)。
    3.董保城、秦夢群,〈教師權益申訴制度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
    (1994年4月)。
    4.董保城,〈教師申訴案例分析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全國教育會研究
    (1994年6月)。
    ◎ 專論(期刊、論文集、研討會論文)
    1.吳志光,〈專門職業人員之懲戒與正當法律程序〉,收於《當代公法新
    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中)》,頁463—496,臺北市:
    元照(2002年7月)。
    2.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
    法理論與實踐(一)》,頁55—102,臺北市:學林(1999年7月)。
    3.李建良,〈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德國理論的借鑑與反
    思〉,《憲政時代》,29卷4期,頁481—540,臺北市(2004年4月)。
    4.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
    誌》,62期,頁35—46,臺北市(2000年7月)。
    5.李震山,〈論「程序基本權」之建構與落實—幾個行政程序法適用問題
    之探討〉,收於臺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
    訟》,頁63—99,臺北市:元照(2003年7月)。
    6.周志宏,〈從教師法律地位看教師團體之性質與功能〉,收於氏著,
    《教育法與教育改革》,頁99—120,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2003年9月)。
    7.周志宏,〈教師與教育行政體系關係之回顧與前瞻—教師圖像的型塑與
    轉變〉,收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頁121—166,臺北市:高
    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9月)。
    8.林三欽,〈論基本權利之侵害〉,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
    輯》,頁439—470,臺北市: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
    8月)。
    9.林三欽,〈大學教師升等案件行政救濟制度與實務之探討〉,收於《教
    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九十二年度業務研討會會議實錄》,頁19—37,臺
    北市(2003年11月13、14日)。
    10.林子儀,〈The Right to Receive Under the Freedom of
    Speech〉,收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臺大法學叢書
    (78),頁135(中文摘要),臺北市:月旦(1993年4月)。
    11.林子儀,〈人身自由與檢察官之羈押權〉,《憲政時代》,21卷2期,
    頁17—29,臺北市(1995年10月)。
    12.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
    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於《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中)》,頁693—726,臺北市:元照(2002年7月)。
    13.林明鏘,〈評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3期,頁112—115,臺北市(1999年8月)。
    14.林明鏘,〈行政懲處與司法懲戒—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一號解
    釋〉,《月旦法學雜誌》,57期,頁160—169,臺北市(2000年2
    月)。
    15.林明鏘,〈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收於氏著《公務員法研究
    (一)》,臺大法學叢書(120),頁63—115,臺北市:學林(2000
    年3月)。
    16.林明鏘,〈公務人員復審與訴願程序之比較研究〉,收於氏著《公務
    員法研究(一)》,臺大法學叢書(120),頁215—243,臺北市:學
    林(2000年3月)。
    17.林明鏘,〈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評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
    法草案〉,《月旦法學雜誌》,62期,頁46—57,臺北市(2000年7
    月)。
    18.林超駿,〈從法制史與憲法解釋之觀點評析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
    《法學叢刊》,42卷1期,頁63—77,臺北市(1997年1月)。
    19.林超駿,〈概論限制非刑事被告人身自由正當法律程序—以兒少性交
    易防制條例與精神衛生法為例〉,《憲政時代》,29卷4期,頁541—
    592,臺北市(2004年4月)。
    20.法治斌,〈私人關係與憲法保障〉,收於氏著,《憲法專論
    (一)》,頁1—64,臺北市:三民(1985年5月)。
    21.法治斌,〈迎接行政資訊公開時代的來臨〉,收於氏著《資訊公開與
    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頁23—55,臺北市:正典(2003年6月)。
    22.法治斌,〈憲法、行政法雙響炮下之警察臨檢〉,收於氏著,《資訊
    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頁131—143,臺北市:正典(2003
    年6月)。
    23.洪家殷,〈權利保障與效能提升之抉擇—兼論行政程序法未來修正之
    考量〉,收於臺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程序法之檢討、傳播行政之爭
    訟》,頁151—177,臺北市:元照(2003年7月)。
    24.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
    行政》,頁153—178,臺北市:元照(1999年3月)。
    25.許宗力,〈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3期,頁100—105,臺北市(1999年8月)。
    26.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
    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54期,頁153—160,臺北市(1999年
    11月)。
    27.許宗力,〈行政處分〉,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頁539—
    629,臺北市:翰蘆(2000年7月二版二刷)。
    28.郭介□,〈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於《憲法體制
    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行政法總論
    篇》,頁127—168,臺北市:三民(1998年8月)。
    29.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62
    期,頁24—35,臺北市(2000年7月)。
    30.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
    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
    輯》,頁235—272,臺北市: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
    年8月)。
    31.陳愛娥,〈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
    時代》,29卷3期,頁359—390,臺北市(2004年1月)。
    32.陳新民,〈國家的法治主義—英國的「法治」(The Rule of Law)與
    德國法治國之概念比較〉,收於氏著《法治國家論》,頁39—120,臺
    北市:學林(2001年4月)。
    33.湯德宗,〈行政程序法〉,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冊)》,頁787—
    958,臺北市:翰蘆(2000年7月二版二刷)。
    34.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頁1—
    50,臺北市:元照(2003年10月二版一刷)。
    35.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於氏著,《行政程序法
    論》,頁51—84,臺北市:元照(2003年10月二版一刷)。
    36.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適用〉,收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
    頁127—166,臺北市:元照(2003年10月二版一刷)。
    37.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於氏著,《行政程序法
    論》,頁167—210,臺北市:元照(2003年10月二版一刷)。
    38.湯德宗,〈具體違憲審查與正當程序保障—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
    釋的續構與改造〉,《憲政時代》,29卷4期,頁445—480,臺北市
    (2004年4月)。
    39.黃錦堂,〈行政程序法理念與重要釋義問題之研究〉,收於《當代公
    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中)》,頁373—419,臺
    北市:元照(2002年7月)。
    40.葉俊榮,〈美國最高法院與正當法律程序:雙階結構與利益衡量理論
    的演變與檢討〉,收於焦興鎧主編,《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例之研
    究:1990—1992》,頁59—104,臺北市:中研院歐美所(1995年)。
    41.葉俊榮,〈學術標準的建立與司法審查的功能〉,《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3期,頁106—111,臺北市(1999年8月)。
    42.董保城,〈論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收於氏著,《教育法與
    學術自由》,頁249—281,臺北市:月旦(1997年5月)。
    43.廖元豪,〈美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正當程序、政治
    問題與方法論之比較〉,《憲政時代》,30卷1期,頁1—44,臺北市
    (2004年7月)。
    44.劉宗德、彭鳳至,〈行政訴訟制度〉,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
    冊)》,頁1119—1323,臺北市:翰蘆(2000年7月二版二刷)。
    45.蔡志方,〈論訴願在我國行政救濟制度上之地位〉,收於氏著,《行
    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二)》,頁89—150,臺北市:三民(1993年3
    月)。
    46.蔡志方,〈論我國教師之權利救濟制度〉,收於氏著《行政救濟與行
    政法學(三)》,頁393—416,臺北市:正典(2004年6月修訂一
    版)。
    47.蔡茂寅,〈大專教師升等紛爭之救濟—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評
    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期,頁116—119,臺北市(1999年8
    月)。
    48.蔡進良,〈論行政救濟上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新修正訴願法及行政
    訴訟法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47期,頁65—82,臺北市
    (1999年4月)。
    49.蔡進良,〈行政救濟言詞辯論之方法及程序〉,《全國律師》,5卷2
    期,頁21—33,臺北市(2001年2月)。
    50.蔡進良,〈教師退休給付請求權之行政救濟〉,收於《法治與現代行
    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頁683—710,臺北市:元照
    (2004年5月)。
    51.衛民,〈公立大學教師申訴制度分析—論升等案與大法官釋字第四六
    二號解釋〉,《臺大法學論叢》,30卷4期,頁37—74,臺北市(2001
    年7月)。
    52.鄭善印,〈警察臨檢法制問題之研究〉,《刑事法雜誌》,46卷5期,
    頁10—32,臺北市(2002年10月)。
    53.瞿立鶴,〈教師法是規範教育人員人事制度的基準法—教師法草案之
    評議〉,收於《教師法定身分權》,頁81—92,臺北市:全國教育會
    (1992年12月)。
    54.瞿立鶴,〈論教師權利與教師權利救濟〉,收於《教師申訴制度相關
    法令及論文選輯》,頁25—30,臺北市:全國教育會(1993年6月)。
    ◎ 學位論文
    1.宋健弘,〈訴訟權之研究—以行政救濟制度為中心〉,政治大學法研所
    碩士論文(1999年1月)。
    2.林威志,〈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3.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
    法〉,臺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4.施惠芬,〈大專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臺灣大學國發所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5.徐崑明,〈論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以美國法之比較為中心〉,政治大學
    法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6.高仁川,〈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政治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2000年7月)。
    7.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臺灣大學法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7
    月)。
    8.蔡進良,〈行政程序中之正當法律程序─憲法規範論〉,政治大學法研
    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9.蔡靚婷,〈我國教師行政救濟途徑─申訴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
    ◎ 其他(報紙、全教會文件)
    1.〈教師申評會 教師比率降定了〉,聯合報, 2004年8月11日,A6版。
    2.全教會88年10月6日88全教政字第00127號書函(資料來源:中央申評會
    提供)。
    三、 英文資料:
    ◎ 工具書
    1.Bryan A. Garner ed., BLACK’S LAW DICTIONARY (St. Paul,
    Minn.: West Group, 7th ed. 1999).
    ◎ 專書
    1.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3rd ed. 2000).
    2.WILLIAM F. FOX, UNDERSTANDING ADMINISTRATIVE LAW (Danvers,
    Mass.: LEXIS Publishing, 4th ed. 2000).
    3.WILLIAM A. KAPLIN & BARBARA A. LEE,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3rd ed. 1995).
    4.STEVEN G. POSKANZER, HIGHER EDUCATION LAW: THE FACULTY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5.ED STEVENS, DUE PROCESS AND HIGHER EDUCA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FAIR DECISION MAKING (Washington, D.C.: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9).
    6.LAURENCE H. TRIB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Mineola,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2nd ed. 1988).
    7.H.W.R. WADE & C.F. FORSYTH,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th ed. 2000).
    ◎ 期刊論文
    1.Karen H. Flax, Liberty, Property, and the Burger Court: the
    Entitlement Doctrine in Transition, 60 TULANE LAW REVIEW 889
    (1986).
    2.Susan N. Herman, The New Liberty: the Procedural Due Process
    Rights of Prisoners and Others Under the Burger Court, 59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482 (1984).
    3.Donna H. Lee, The Law of Typicality: Examining the Procedural
    Due Process Implications of Sandin v. Conner, 72 FORDHAM LAW
    REVIEW 785 (2004).
    4.Henry Paul Monaghan, Of "Liberty" and "Property", 62 CORNELL
    LAW REVIEW 405 (1977).
    5.Rodney A. Smolla, The Reemergence of the Right-Privilege
    Distinction in Constitutional Law: the Price of Protesting
    Too Much, 35 STANFORD LAW REVIEW 69 (1982).
    6.Phillip John Strach, Ohio Adult Parole Authority v. Woodard: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an Old Fourteenth Amendment
    Controversy, 77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891 (1999).
    7.Christopher R. Yukins, The Measure of a Nation: Granting
    Excludable Aliens Fundamental Protections of Due Process, 73
    VIRGINIA LAW REVIEW 1501 (198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9651022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651022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1022101.pdf40KbAdobe PDF21334检视/开启
    51022102.pdf72KbAdobe PDF2923检视/开启
    51022103.pdf96KbAdobe PDF21146检视/开启
    51022104.pdf49KbAdobe PDF2824检视/开启
    51022105.pdf162KbAdobe PDF21588检视/开启
    51022106.pdf569KbAdobe PDF23134检视/开启
    51022107.pdf411KbAdobe PDF24843检视/开启
    51022108.pdf177KbAdobe PDF21298检视/开启
    51022109.pdf450KbAdobe PDF29467检视/开启
    51022110.pdf277KbAdobe PDF21290检视/开启
    51022111.pdf118KbAdobe PDF2969检视/开启
    51022112.pdf179KbAdobe PDF2237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