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43286      Online Users : 12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81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18


    Title: 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
    Authors: 吳俊達
    Wu,Chun Ta
    Contributors: 沈冠伶
    吳俊達
    Wu,Chun Ta
    Keywords: 醫療訴訟
    醫療損害賠償責任
    醫療瑕疵
    舉證責任
    醫療鑑定
    防禦性醫療
    表見證明
    事實說明自己
    責任成立之因果關係
    與有過失
    證明妨礙
    文件義務
    責任範圍之因果關係
    證明度
    機會喪失
    告知後同意
    自我決定告知義務
    假設性同意抗辯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4:30:54 (UTC+8)
    Abstract: 在醫療糾紛與日俱增的趨勢下,醫療損害民事責任之研究,無疑是法學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除了在實體法層面上,建構適當的醫療損害賠償歸責體系外,程序法上發展出一套特別適用於醫療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對於司法審判實務尤具實益。此一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具有適當緩和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爭論之作用,使民事損害賠償法面對醫療糾紛得以發揮功能,進一步正當化醫療傷害去刑化努力,並能減少體制外抗爭上演。

    關於醫療行為所生損害賠償責任可概分為:基於「醫療瑕疵行為」與基於「自我決定告知義務違反」兩種類型之損害賠償責任。在一般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規範說之適用下,病患(或家屬)原則上仍必須就「醫療疏失行為」、「受有損害」、「兩者間存在因果關係」等要件負舉證責任,惟鑑於醫療資訊上的高度專業性、證據的構造性偏在情況及醫界組織上的專業自律性,不論在醫療疏失或因果關係之舉證上,病患都遭遇舉證上的困難。因此,有必要在一定條件下,適當修正規範說於醫療訴訟之適用,發展出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分配特別規則,以減輕病患的舉證責任。

    就醫療瑕疵類型之舉證責任分配特別規則,實包括以下各種舉證責任減輕之制度:表見證明、民法第二二七條之舉證責任減輕、重大醫療瑕疵之舉證責任減輕、證明妨礙、違反文件義務與診斷報告作成及確保義務之舉證責任減輕、可完全控制危險領域之舉證責任減輕、損害賠償之舉證責任減輕等,及證明度之降低等制度。關此,本論文整理德國及我國學理看法、實務案例,並就上述各項制度逐一詳細討論,俾使讀者瞭解各項舉證責任減輕制度之實際運作功能。

    另在「病患自我決定告知義務違反」之類型上,根據目前多數見解,每一個侵害身體完整性的醫療行為,都是構成要件該當的身體侵害,此一侵害本身即表徵出違法性,唯有存在「病患有效的同意」,始得排除之。因此,關於「對病患已善盡告知義務」且「已取得病患之同意」,醫師或醫院則負有舉證責任。關此,本論文乃以「醫師告知」、「病患同意」為主軸,分析「告知後同意」原則所衍生之舉證責任問題。

    最後,本論文除了回顧歸納各章節之重要結論外,並再就醫療訴訟上之舉證責任分配規則體系,重新作一建構。
    Reference: 中文部分
    Arthur Kaufmann著∕吳麗琪譯,有關刑庭推事對醫學鑑定專家的依賴性問題,警學叢刊第19卷第1期,第176頁。
    Christian V. Bar著/焦美華譯/張新寶審校,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下冊),元照出版,2003年2月初版。
    Clermont、Sherwin著/黃國昌譯,「證明度」—比較法下之觀點,法學叢刊第188期,第117~146頁(2002.10)。
    David S. Moore著/鄭惟厚譯,統計學的世界,天下遠見出版,2005年9月。
    Jörg Blech著/張志成譯,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11月。
    Korioth著/黃舒芃譯,聯邦憲法法院憲法訴訟程序中的暫時性權利保護,司法週刊第1235期,第2版。
    Nader、Smith著/曾文亮譯,打不起的官司,商周出版,2000年9月。
    Puppe著/趙彥清譯,醫師未說明其他醫療選擇之刑事責任,載於:許玉秀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第277~299頁(2003年4月)。
    丁中原,淺談醫療過失訴訟之舉證責任分配,律師雜誌第217期,第89~94頁(1997.10)。
    弓削孟文著/詹廖明義修訂,手術‧麻醉與手術室的常識,安立出版,2002年8月初版。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牙醫業務與法律實務,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出版,1998年12月。
    文衍正,看診法門–醫師之診療義務,永然文化出版,民國86年10月初版。
    文衍正,看診法門–醫師之說明、注意與其他義務,永然文化出版,民國87年10初版。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之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之內涵及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第7~64頁(2002.06)。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係之結構分析以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第201~230頁(1998.12)。
    王千維,責任成立的因果關係,月旦法學教室第23期,第39~51頁(2004.09)。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三民經銷,民國92年8月修訂版。
    王皇玉,患者之自我決定權與刑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6期,第134~142頁(1996.09)。
    王皇玉,整形美容、病人同意與醫療過失中之信賴原則—評台北地院九十一年訴字第七三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第50~63頁(2005.12)。
    王皇玉,醫師未盡說明義務之法律效果—簡評九四年台上字第二六七六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5期,第224~226頁(2005.10)。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通則•所有權,三民經銷,1997年9月。
    王澤鑑,民法概要,三民經銷,2003年2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三民經銷,1998年9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三民經銷,1996年10月。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三民經銷,1999年5月。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三民經銷,1998年9月初版。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九)—危險工作或活動責任—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與侵權行為法的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第39~54頁(2005.09)。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二)—共同侵權行為(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第59~73頁(2004.06)。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第207~219頁(2005.08)。
    王澤鑑,賠償醫學的法律觀—醫事衛生案件的民事責任,醫事法學第1卷第5、6期(合訂本),第134~139頁(1986)。
    古柏曼著/陳萱芳譯,第二意見 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天下文化出版,2002年2月初版。
    古柏曼著/廖月娟譯,醫生,你確定是這樣嗎?,天下文化出版,2007年9月初版。
    史尚寬,債法各論,作者自版,民國56年。
    史尚寬,債法總論,作者自版,民國79年8月。
    田中真由美著/李尚霖譯,哈佛醫師之路,原水文化,2004年。
    朱柏松,適用消保法論斷醫師的責任,消費者保護法論,翰蘆經銷,1998年12月。
    朱柏松、詹森林、張新寶、陳忠五、陳聰富等合著,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比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硏究院出版,2008年5月初版。
    朱若柔∕林東龍,醫療公道如何討?—台灣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弊病之探索,醫事法學第11卷第3期、第4期合訂本,第31~61頁(2003.12)。
    行政院衛生署,醫師法解釋彙編,民國92年12月。
    行政院衛生署,醫療法解釋彙編,民國91年12月。
    行政院衛生署,醫療糾紛鑑定案例彙編,民國90年5月。
    何始生,中小型醫院如何落實麻醉前評估,台灣醫界第48卷第9期,第37~39頁(2005)。
    吳志正,解讀醫病關係Ⅱ,元照出版,2006年9月初版。
    吳明軒,中國民事訴訟法(中冊),三民經銷,民國93年9月修訂6版。
    吳東都,行政訴訟之舉證責任—以德國法為中心,89年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俊穎,壽終正寢?—病患親屬代理決定權的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第155~162頁(2004.11)。
    吳建昌,精神科住院病人自殺事件醫師民事責任之探討,醫事法學第8卷第2期及第3期合訂本,第33~59頁(2000.09)。
    吳建樑,醫療關係與消費者保護法,醫事法學第7卷第3期,第6~32頁(1999.09)。
    吳從周,遲誤準備程序期日、不預納訴訟費用與視為合意停止訴訟-一個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的基本介紹,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7期,第99~100頁(2008.06)。
    吳從周,闡明提出時效抗辯與二審失權—簡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二三九一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第246~250頁(2006.01)。
    呂太郎,因果關係之比例與損害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第142~147頁(2002.04)。
    呂太郎,因果關係之比例與損害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第142~147頁。
    呂太郎,證據共通原則,載於:氏著,民事訴訟法之基本理論(一),智勝出版,第219~238頁(1999)。
    呂清雄,醫療鑑定意見之探討,醫事法學第10卷第3期第11卷第1期(合訂本),第50~53頁(2003.03)。
    李 浩,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第36~40頁。
    李念祖、陳仕振、曲以文,我國仲裁與訴訟制度解決醫療糾紛之比較,仲裁季刊第73期,第17~40頁(2004.12)。
    李明江,正確理解和應對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倒置,中華醫院管理雜誌第19卷第8期,第501~502頁(2003)。
    李珮瑜,健保中醫療過失之責任歸屬,律師通訊第194期,第32~41頁。
    李毓珮,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之探討,89年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聖隆,台灣的病人人權,律師通訊第168期,第51~52頁(1993.09)
    李聖隆,全民健保與病人權利,律師通訊第194期,第25~31頁(1995.11)。
    李聖隆,我國醫療糾紛鑑定實務的檢討,載於: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六),司法週刊社出版,第357~401頁(1999.05)。
    李聖隆,我國醫療糾紛鑑定實務的檢討,載於: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墩銘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公會出版,第616~618頁(1997.02)。
    李聖隆,律師如何對抗有偏頗之虞的醫療鑑定,律師通訊第180期,第46~49頁(1994.09)。
    李聖隆,從刑事法觀點看醫療糾紛訴訟與醫療鑑定,載於: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六),司法週刊社出版,第402~422頁(1999.05)。
    李聖隆,醫療糾紛民事求償訴訟的請求權基礎,台北律公會系列在職進修課程(214)課程講義,第1~27頁(2004.12)。
    李聖隆,醫療衛生事務與消費者保護法的關係,律師通訊第175期,第16~19頁(1994.04)。
    李聖隆,醫藥分業的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5期,第50~53頁(1997.06)。
    李聖隆,醫護法規概論,華杏出版,1993年8月3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1年11月修訂再版。
    李震山,身體不受傷害權,法學講座第25期,第1~25頁(2004.01)。
    李震山,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第325~349頁(1999.07)。
    李耀泰/郭宗正/陳福民,腹腔鏡的手術使用套針(trocar)的風險,台灣醫界第48卷第8期,第28~30頁(2005)。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從訴訟上之實質平等及當事人之訴訟促進協力義務以觀,載於:二00二年判解回顧,第128~165頁(2003.08)。
    沈冠伶,示範訴訟契約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6期,第77~175頁(2004.11)。
    沈冠伶,被告之變更,月旦法學教室第36期,第20~21頁。
    沈冠伶,當事人之追加—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年度台抗字第八號裁定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6期,第197~206頁(2005.11)。
    沈冠伶,電子郵件之證據適格、證據調查方法及證據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第122~132頁(2001.12)。
    沈冠伶,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之不知陳述—兼評析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之陳述義務與訴訟促進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第373~400頁(2000.06)。
    沈冠伶,舉證責任與證據契約之基本問題—以作業系統裝置契約之給付不完全為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第189~199頁(2002.07)。
    沈冠伶,證據保全制度—從擴大制度機能之觀點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第52~69頁(2001.09)。
    汪紹銘,醫療糾紛與損害賠償,翰蘆出版,2004年1月初版。
    和田仁孝、前田正一著/陳虹樺譯,醫療糾紛處理與實例解說,合記出版,2003年1月初版。
    林大洋,醫療行為與消費者保護法,法令月刊第56卷第1期,第12頁。
    林世宗,醫療過失適用res ipsa loquitur,全國律師雜誌2002年5月號,第2頁(2002.05)。
    林四海,病歷管理之相關法律問題(上),醫事法學第4卷第2~5期(合訂本),第14~26頁(1991)。
    林四海,醫療機構病歷管理之法律責任與趨勢,醫事法學第9卷第2期,第24~34頁(2001.06)。
    林志六,擴大鑑定結果拘束力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1期,第75~85頁(1999.02)。
    林志六,醫療事故之因果關係—以高等法院八十五年度上字第三一六號民事判決為例,醫事法學第7卷第4期及第8卷第1期(合訂本),第43~61頁(2000.03)。
    林志六,醫療鑑定,台灣醫界第43卷第6期,第49~50頁(2000.06)
    林欣柔∕楊秀儀,告別馬偕肩難產事件?—新醫療法第八二條第二項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第24~34頁(2004.09)。
    林萍章,新版手術同意書與知情同意法則,萬國法律第133期,第33~44頁(2004.02)。
    林萍章,舉證責任倒置於醫療過失之適用—八十九年度重訴字第四七二號判決評釋,醫事法學第10卷第2期,第58~64頁(2002.06)。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作者自版,民國89年12月初版二刷。
    林鈺雄,自由心證:真的很「自由」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第13~38頁(2001.10)。
    林漢強,論醫療行為之說明義務,全國律師2004年12月號,第59~70頁(2004.12)。
    波岱爾、普拉特著/呂碧鴻審訂,109種常見的醫療陷阱‧誤診預防手冊,2001年3月2版。
    邱聰智,危險責任一般條款增訂之評介—以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為中心,載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財產法學篇(一),學林出版,第39~66頁(2002.05)。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載於:鄭玉波編,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五南出版,第585~616頁(1984)。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1998年9月初版。
    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三民經銷,2001年11月初版。
    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三民經銷,1996年8月。
    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三民經銷,2000年9月。
    邱聯恭口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1999年筆記版。
    邱聯恭口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03年筆記版。
    侯英泠,「計畫外生育」與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評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四六八號民事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第63~76頁(2003.06)。
    侯英泠,「計畫外生命」與「計畫外生育」之民事上賠償責任之爭議,成大法學第4期,第181~220頁(2002.12)。
    侯英泠,從SARS談醫院院內感控義務之契約責任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第48~66頁(2004.02)。
    侯英泠,從德國法論醫師之契約上說明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第9~23頁(2004.09)。
    侯英泠,探討醫療無過失責任的適宜性,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第127~36頁(1999.06)。
    侯英泠,論人工生殖受術夫妻手術同意書之法律效果,成大法學第2期,第75~119頁(2001.12)。
    侯英泠,論消保法上醫師之安全說明義務—台灣高等法院八七年上字第一五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7期,第63~77頁(2002.08)。
    侯英泠,論院內感染之民事契約責任—以爆發SARS院內感染為例,正典出版,2004年6月初版。
    侯英泠,論醫療意外的風險分擔—消費者保護法對純粹醫療行為與醫院提供相關醫療服務的企業式服務行為之適用,載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論文集—財產法學篇(一),學林出版,第391~453頁(2002.05)。
    侯英泠,醫療行為的民事上賠償責任(下)—從德國醫師責任法(Arzthaftungsrecht)切入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第112~119頁(2001.06)。
    侯英泠,醫療行為的民事上賠償責任(上)—從德國醫師責任法(Arzthaftungsrecht)切入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第116~132頁(2001.05)。
    侯英泠,醫療機構、外科醫師與麻醉科醫師之說明義務—最高法院九六年台上字第二四七六號判決簡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7期,第291-297頁(2008.06)。
    侯英泠等,談醫療意外的風險分擔問題—消費者保護法對純粹醫療行為與醫院提供相關醫療服務的企業式服務行為之適用∕民法研究會第二十六次學術研討會紀錄,法學叢刊第187期,第165~188頁(2002.07)。
    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2003年11月。
    姜世明,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舉證責任分配,法學講座第19期,第63~72頁(2003.07)。
    姜世明,拒絕血緣鑑定之證明妨礙,法學講座第31期,第69~80頁(2005.01)。
    姜世明,情報請求權之研究—以訴訟前類型之分析為中心,成大法學第6期,第73~129頁(2003.12)。
    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學林出版,2002年9月。
    姜世明,過失證明妨礙,法學講座第26期,第66~74頁(2004.03)。
    姜世明,對於所謂「應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有證明妨礙」見解之質疑—評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九十年度訴字第一八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8期,第220~232頁(2006.11)。
    姜世明,確定事、物現狀類型證據保全之必要性要件,法學講座第17期,第72~81頁(2003.05)。
    姜世明,論民事程序中之摸索證明,成大法學第8期,第43~108頁(2004.12)。
    姜世明,論民事程序之武器平等原則,輔仁法學第23期,第97~120頁(2002.06)。
    姜世明,論德國醫師民事責任程序中之舉證責任減輕,法學叢刊第180期,第1~25頁(2000.10)。
    姜世明,舉證責任分配法則之體系建構,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1期,第83~99頁(2004.06)。
    姜世明,舉證責任法,月旦法學教室第30期,第76~87頁(2005.04)。
    姜世明,舉證責任轉換,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第18~19頁(2004.03)。
    姜世明,醫師民事責任程序中之舉證責任減輕,月旦民商法雜誌第6期,第5~29頁(2004.12)。
    姜世明,醫師民事責任程序中關於可歸責性要件之舉證責任,法學講座第28期,第93~104頁(2004.07)。
    姜世明,證明預斷之禁止,法學講座第21期,第73~78頁(2003.09)。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大中國經銷,民國93年2月。
    姚嘉昌,醫療糾紛之探討,台灣醫界第44卷第12期,第64~66頁(2001.12)。
    胡幼慧,新醫療社會學:批判與另類的視角,心理出版,2001年。
    范碧玉、許清曉、黃勝雄主編,病歷書寫參考指引,中華民國醫療品質協會出版,2005年11月修訂版。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下冊),三民經銷,民國89年11月修訂版。
    馬維麟,民法債編註釋書(二),五南出版,民國85年3月初版。
    馬維麟,給付不完全—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與分析,法學叢刊第167期,第77~103頁(1997.07)。
    馬維麟,損害賠償法之原理—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與分析,法學叢刊第161期,第40~60頁(1996.01)。
    高添富,手術同意書和定型化契約,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49卷第8期,第35~44頁(2005.08)。
    高添富,醫療糾紛與醫師風險管理,元氣齋出版,2006年5月初版。
    高鳳仙,論我國鑑定制度與美國專家證人制度在醫療事件之角色扮演(下),萬國法律第130期,第85~95頁(2003.08)。
    高鳳仙,論我國鑑定制度與美國專家證人制度在醫療事件之角色扮演(上),萬國法律第129期,第60~71頁(2003.06)。
    張柏淵,醫療訴訟中「因果關係」至「機會喪失」之演變—由機率之觀點出發,95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笠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巨流出版,2003年7月3版。
    張新平,海商法,五南出版,民國90年2月初版。
    張新寶,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評論—以大陸法為準繩,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期,第138~151頁(2004.06)。
    莊淑君,醫療行為是否適用消保法?—簡介我國法院見解,萬國法律第133期,第12~32頁(2004.02)。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上之公正程序請求權,載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第1585~1609頁(1997)。
    許士宦,起訴前之證據保全,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第153~231頁(2003.11)。
    許士宦,審判法院之選擇與舉證責任之分配—二00二年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最高法院裁判之一側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第151~177頁(2003.11)。
    許士宦,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第41~52頁(2001.09)。
    許士宦,證據開示制度與秘密保護程序—以證據保全與文書提出命令為中心,87年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第18~31頁(2005.01)。
    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第54~72頁(2005.01)。
    許忠信,消費者保護法於醫療服務之適用與解釋,醫事法學第7卷第3期,第49~69頁(1999.09)。
    許美麗,醫療法之修正對醫療糾紛民事責任之影響,新竹律師會刊,第8卷,第99~106頁。
    許振東,論醫療糾紛仲裁制度—兼評「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之「仲裁制度」,醫事法學第10卷第3期第11卷第1期(合訂本),第33~41頁(2003.03)。
    許純琪,談我國法上醫師告知義務之民事責任,萬國法律第133期,第2~11頁(2004.02)。
    許純琪,醫病關係中的告知後同意,91年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霞,健康保險制度下特約醫師的醫療責任簡述,法律評論,第6卷,第1~3期合刊,第37~51頁。
    許榮志,健保轉診制度失敗原因的探討,台灣醫界第41卷第3期,第62~63頁(1998.03)。
    郭正典,正視違法違憲的醫療過失刑責,醫望雜誌第24期,第29~31頁。
    陳自強,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第253~337頁(1999.06)。
    陳自強,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下)—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7期,第20~43頁(2000.12)。
    陳自強,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上)—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6期,第47~70頁(2000.11)。
    陳自強等,「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一),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第93~113頁(2002.10)。
    陳自強等,「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問題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第61~104頁(2002.11)。
    陳忠五,二00三年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與服務責任修正評論—消費者保護的「進步」或「退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第24~69頁(2003.09)。
    陳忠五,法國法上醫療過錯的舉證責任,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1期,第31~59頁(2007)。
    陳忠五,法國侵權行為法上損害之概念,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4期,第111~213頁(2001.07)。
    陳忠五,產前遺傳診斷失誤的損害賠償責任—從「新光醫院唐氏症事件」論我國民事責任法的新課題,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6期,第107~258頁(2005.11)。
    陳忠五,醫療行為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領域—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五年度訴字第五一二五號與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度上字第一五一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件)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期,第36~61頁(2000.02)。
    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要件(下)—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五年度訴字第五一二五號與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度上字第一五一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件)判決再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第39~56頁(2001.01)。
    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要件(上)—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五年度訴字第五一二五號與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七年度上字第一五一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件)判決再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7期,第75~111頁(2000.12)。
    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下)—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0九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7期,第31~62頁(2002.08)。
    陳忠五,醫療事故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問題(上)—最高法院九0年度台上字第七0九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判決評釋 —,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第47~74頁(2002.07)。
    陳怡安,全民健康保險法規範下的醫療關係,87年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安,醫療服務嚴格責任之解釋論—兼評「肩難產案」判決,法學叢刊第172期,第73~93頁(1998.10)。
    陳春山,醫師‧病人‧醫療糾紛,書泉出版,2001年6月2版。
    陳洸岳,非對等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提供義務的確立—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及UNIDROIT「加盟契約開示義務模範法」為中心,律師雜誌第293期,第41~50頁(2004.02)。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出版,2004年增訂3版。
    陳姝如/黃百燦,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因果關係,藥學雜誌第15卷第3 期,第132~141頁(1999.09)。
    陳益亭,醫療行為適用消保法無過失責任規定之商榷,台灣醫界第41卷第6期,第45~46頁(1998.06)。
    陳榮宗,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程序法,台大法學院事務組出版,民國68年。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冊),三民出版,2005年5月增訂4版。
    陳榮基編,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上),健康世界雜誌社出版,民國82年9月初版。
    陳聰富,「存活機會喪失」之損害賠償,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第65~115頁(2002.06)。
    陳聰富,侵權行為法上之因果關係,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第175~307頁(2000.01)。
    陳聰富,美國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8期,第183~227頁(2007.08)。
    陳聰富,消保法有關服務責任之規定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第35~37頁(2001.01)。
    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之過失概念—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八二號民事判決評釋,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第145~204頁(2004.07)。
    陳聰富,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0期,第1~28頁(2002.01)。
    陳耀昌,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My Cell Caerre,財訊出版,2006年1月初版。
    曾隆興,現代非典型契約論,三民出版,民國85年11月修訂7版。
    游宗憲,台灣醫療糾紛中病患採用自力救濟行為探討,92年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震宇,論服務業無過失責任之爭議,中原財經法學第4期,第23~51頁(1998.12)。
    黃 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2000年9月2版。
    黃 立,契約自由的限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第5~22頁(2005.10)。
    黃 立,重新檢討民法的因果關係理論—台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重訴字第一一二二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8期,第56~62頁(2001.11)。
    黃 立,消保法第七條與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對醫療行為適用之研析,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第1~77頁(2003.09)。
    黃 立,消費者保護法對醫療行為的適用,律師雜誌第217期,第70~84頁(1997.10)。
    黃丁全,醫事法,月旦出版,1998年7月初版。
    黃丁全,護理事故的理論與實例,永然文化出版,1999年8月初版。
    黃立/嚴嘉雯,醫療法修正後醫療糾紛之解決,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合辦「醫療糾紛研討會」,93年8月31日,研討會論文。
    黃立等,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2002年7月初版。
    黃茂榮,一般人格權及其保護,植根雜誌第14卷第10期,第425~451頁(1998.10)。
    黃茂榮,債法各論(第一冊),作者自版,2003年8月初版。
    黃茂榮,債務不履行(一):給付遲延與受領遲延(上),植根雜誌第16卷第11期,第1~56頁(2000.11)。
    黃茂榮,論訴訟標的,植根雜誌第20卷第1期,第1~52頁(2004.01)。
    黃茂榮,積極侵害債權,植根雜第18卷第5期,第1~16頁(2002.05)。
    黃茂榮,醫療損害之危險責任,植根雜誌第18卷第2期,第51~84頁(2002.02)。
    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收集權及證明度切入,政大法學評論第76期,第211~305頁(2003.12)。
    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下)—由台北地方法院八九年度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2期,第67~80頁(2004.09)。
    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上)—由台北地方法院八九年度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第36~48頁(2004.08)。
    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統合實體法政策下之裁判規範與訴訟法觀點下之行為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第217~306頁(2005.06)。
    黃國昌,舉證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第32~35頁(2004.02)。
    黃國昌,證明妨礙,月旦法學教室第25期,第36~39頁(2004.11)。
    黃國昌,證明妨礙法理之再檢討—以美國法之發展為借鏡,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第九十次研討會報告,第1~34頁(2005.03)。
    黃國昌等,舉證責任在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實務問題—民法研究會第三十六次學術研討會,法學叢刊第197期,第149~185頁(2005.01)。
    黃崑巖/黃達夫/賴其萬等,醫學這一行,天下文化出版,2004年10月初版。
    黃清濱,證據調查與舉證責任之研究—以醫療糾紛訴訟為中心,94年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勝雄,醫師的誓約與醫學倫理,載於:焦桐編,台灣醫療文選,二魚文化出版,第69~90頁(2005.03)。
    黃瑞仁,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日新第3期,第208~215頁(2004.08)。
    黃達夫,用心,在對的地方,天下文化出版,2002年11月初版。
    黃達夫,用心聆聽,天下文化出版,2002年11月初版。
    黃鈺媖,婦產科醫生未得未成年懷孕婦女之法定代理人同意所為之墮胎法律效果之分析,全國律師94年9月號,第108~117頁(2005.09)。
    黃翰義,論醫療行為之本質—兼評日本實務上幾則代表性案例,法學叢刊第194期,第79~109頁(2004.04)。
    楊志良/吳凱勳,健康保險,巨流出版,2003年5月4版。
    楊秀儀,告知後同意法則之司法實務發展—最高法院九四年台上字第二六七六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第212~214頁(2005.08)。
    楊秀儀,美國「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考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第138~152頁(2005.06)。
    楊秀儀,致醫院編輯並回覆郭正典醫師,醫望雜誌第24期,第32頁(1998.02)。
    楊秀儀,病人,家屬,社會:論基因年代病患自主權可能之發展,台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5期,第1~31頁(2002.09)。
    楊秀儀,從無過失重回過失—紐西蘭有關醫療傷害補償制度之變遷及對台灣之啟示,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第97~119頁(2000.12)。
    楊秀儀,瑞典「病人賠償保險」制度之研究—對台灣醫療傷害責任制之啟發,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6期,第165~194頁(2001.11)。
    楊秀儀,誰來同意?誰作決定?—從「告知後同意法則」談病人自主權的理論與實際:美國經驗之考察,台灣法學會學報第20輯,第367~406頁(1999.11)。
    楊秀儀,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以尊重自主為中心思想,萬國法律第145期,第23~29頁。
    楊秀儀,論醫療糾紛之定義、成因及歸責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9期,第121~131頁(2002.10)。
    楊秀儀,論醫療傷害的去刑化—醫界對日益增多的醫療糾紛應有的反省與策略,醫望雜誌第21期,第96~99頁(1997.08)。
    楊秀儀,論醫療傷害賠償責任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之爭議,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總則‧債編,第233~267頁(2000.10)。
    楊秀儀,醫病對話而非醫病對立—在過失無過失之外尋求共識的基礎,醫望雜誌第24期,第19~20頁(1998.02)。
    楊秀儀,醫療糾紛與醫療無過失制度—美國經驗四十年來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68期,第1~39頁(2001.12)。
    楊秀儀等,「從醫療看法律」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43期,第71~77頁(1998.12)。
    楊佳元,保險對損害賠償責任法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第105~111頁(2001.06)。
    楊建華,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五),三民出版,民國87年2月。
    楊淑文,從特定類型之實務見解觀察舉證責任分配之判斷標準(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第17~35頁(2004.08)。
    楊淑文,從特定類型之實務見解觀察舉證責任分配之判斷標準(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第49~63頁(2004.07)。
    楊淑文,訴訟標的理論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第197~251頁(1999.06)。
    楊漢湶,醫療糾紛鑑定實況,律師雜誌第217期,第44~51頁(1997.10)。
    楊漢湶編,醫療管理常用名詞彙編,行政院衛生署,民國86年6月出版。
    溫麗琪,侵權行為誘因的經濟分析,律師雜誌第299期,第40~48頁(2004.08)。
    葛文德著/廖月娟譯,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天下文化出版,2003年10月。
    虞愛麗,加強醫院檔案管理應對舉證責任新規則,檔案學研究第75期,第45~48頁(2004.02)。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最高法院決議與判決之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第23~49頁(2002.05)。
    詹森林,公立醫院之醫療行為與消保法之服務無過失責任—公、私立醫院之差別待遇?—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一四八六號判決之商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第223~226頁。
    詹森林,修正後的醫療法與民眾權益,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合辦「醫療糾紛研討會」,93年8月31日,研討會論文。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增訂及修正條文要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5期,第209~215頁(2003.04)。
    詹森林,德國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3期,第49~80頁(2007)。
    雷萬來,民事證據法論,瑞興圖書出版,民國86年8月。
    管靜怡,醫療之民事責任與風險分擔,87年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玉中,證據保全之功能及定位之探討—從醫療過誤及該訴訟之相關觀點出發,87年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先運,訴訟外醫療糾紛解決模式之探討—衛生局醫審會調解之實證 研究,93年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振修,醫事人員過失除罪化的爭議與正見,醫事法學第12卷第1期、第2期(合訂本),第5~16頁(2004.06)。
    蔡惠如,台灣醫療糾紛之法律課題,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期,第126~137頁(2004.06)。
    蔡墩銘,生命與法律,翰蘆出版,2000年2月。
    蔡墩銘,法律與醫學,翰蘆出版,1998年。
    蔡墩銘,醫療糾紛裁判選集(刑事篇),景泰文化出版,1994年5月初版。
    鄭瑞雄,高科技時代的醫學還是需要病理解剖,台灣醫界第48卷第2期,第33頁(2005)。
    鄭瑞雄,從病人的安全談起,台灣醫界第48卷第10期,第37~38頁(2005)。
    盧美秀,醫護倫理學,五南出版,2004年1月初版。
    盧瑞芬/謝啟瑞,醫療經濟學,學富文化出版,2003年3月初版。
    賴麟徵,美國有關病歷的法律問題,醫事法學第2卷第7期,第11~22頁(1988)。
    駱永家,民事訴訟法Ⅰ,三民經銷,1994年修訂6版。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臺灣商務出版,1995年4月初版。
    駱永家,既判力之研究,三民經銷,1997年10月10版。
    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第12~13頁(2001.02)。
    謝啟瑞,醫療糾紛風險與防禦型醫療行為,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2期,第199~229頁(1994.06)。
    顏兆熊,自行要求剖腹產的利弊,台灣醫界第48卷第6期,第37~41頁(2005)。
    羅絲曼著/朱珊慧譯,白袍 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天下文化出版,2004年2月。
    譚健民,「併發症」與「醫療事故」的相互關係—著重於導致「醫療糾紛」發生的探討,律師雜誌第300期,第77~80頁(2004.09)。
    蘇巧慧,我國實務對醫療訴訟中因果關係之認定,萬國法律第133期,第18~24頁(2004.02)。
    蘇永欽,再論一般侵權行為的類型—從體系功能的角度看修正後的違法侵權規定,政大法學評論第69期,第167~201頁(2002.03)
    蘇永欽,參審是毒藥還是補藥,收於:氏著,司法改革的再改革,第84~90頁。
    蘇惠卿等,自危險責任之形成與發展論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載於民法研究5,第101~175頁。
    乔世明,医疗过错认定与处理,清华大学出版,2003年9月(北京)。
    赵阳、邹晓静、孙斌、章滨云,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对医患关系的潜在影响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9期,第34~36頁(2002.09)。
    德文部分
    Arens/Lüke, Zivilprozessrecht, 8.Aufl., 2003. (zitiert: Arens/Lüke, ZPR, Rn.256ff. )
    Bamberger/Roth, Kommentar zur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Bd.2, 2003. (zitiert: Spindler, in:Bamberger/Roth, KommenBGB, Rn.619ff. )
    Baumbach/Lauterbach/Albers/Hartmann,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anderen Nebengesetzen, 62.Aufl., 2004. (zitiert: Baumbach/Lauterbach/Albers/Hartmann, ZPO, Anh. §286, Rn.1ff )
    Baumgärtel, Beweislastpraxis im Privatrecht–Die Schwierigkeiten der Beweislastverteilung und die Möglichkeiten ihre Überwindung,1996. (zitiert: Baumgärtel, Beweislastpraxis im Privatrecht, Rn.471ff. )
    Baumgärtel, Handbuch der Beweislast im Privatrecht, Bd.1, 2.Aufl., 1991. (zitiert: Baumgärtel, Handbuch der Beweislast , §823 Anh. CⅡ,Rn.24ff.)
    Bayerlein, Praxishandbuch–Sachverständigenrecht, 3.Aufl., 2002. (zitiert: Bayerlein- Franzki, Praxishandbuch Sachverständigenrecht, §11, Rn.9ff. )
    Bergmann, Die Arzthaftung–Ein Leitfaden für Ärzte und Juristen, 2.Aufl., 2004. (zitiert: Bergmann, Die Arzthaftung, S.60ff. )
    Deutsch, Das Organisationsverschulden des Krankenhausträgers, NJW 2000, S.1745–1749.
    Deutsch/Spickhoff, Medizinrecht–Arztrecht, Arzneimittelrecht, Medizinproducktrecht und Transfusionsrecht, 5.Aufl., 2003. (zitiert: Deutsch/Spickhoff, Medizinrecht, Rn.379ff.)
    Ehlers/Broglie, Arzthaftungsrecht, 2.Aufl., 2001. (zitiert: Ehlers/Broglie, Arzthaftungsrecht, Rn.480ff.)
    Einfuhrungsgesetzen, mit internationalem Zivilprozessrecht, EG-Verordnungen, Kostenanmerkungen: Kommentar, 24.Aufl., 2004. (zitiert: Zöller–ZPO–Greger, vor §284, Rn.29ff. )
    Fischer/Lilie, Ärztliche Verantwortung im europäischen Rechtsvergleich, 1999. (zitiert: Fischer/Lilie, Ärztliche Verantwortung, S.5ff. )
    Fleischer, Schadensersatz für verlorene Chancen im Vertrags- und Deliktsrecht, JZ 1999, S.771–774.
    Franzki, Die Beweisregeln im Arzthaftungsprozeß, 1982. (zitiert: Franzki, Die Beweisregeln im Arzthaftungsprozeß, S.31ff. )
    Gehrlein, Leitfaden zur Arzthaftpflicht, 1.Aufl., 2000. (zitiert: Gehrlein, Leitfaden zur Arzthaftpflicht, B. Rn.12ff.)
    Geiß/Greiner, Arzthaftpflichtrecht, 4.Aufl., 2001. (zitiert: Geiß/Greiner, Arzthaftpflichtrecht, B. Rn.1ff. )
    Giesen, Arzthaftungsrecht im Umbuch, JZ 1982, S.452.
    Giesen, Arzthaftungsrecht–Die zivilrechtliche Haftung aus medizinischer Behandl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in Österreich und der Schweiz, 4.Aufl., 1995. (zitiert: Giesen, Arzthaftungsrecht,Rn.353ff. )
    Hanau, Anm. Zu BGH, Urt. v. 11.6.1968–Ⅵ ZR 116/67, NJW 1968, S.2291f.
    Huber, Das Beweismaß im Zivilprozeß, 1983. (zitiert: Huber, Das Beweismaß im Zivilprozeß, S.121ff. )
    Jauernig, Zivilprozeßrecht–Ein Studienbuch, 27.Aufl., 2002. (zitiert: Jauernig, ZPR, §50Ⅶ.3 )
    Katzenmeier, Arzthaftung, 2002. (zitiert: Katzenmeier, Arzthaftung, S.416ff. )
    Koziol, Schadenersatz für den Verlust einer Chance?, in:FS. f. Stoll, 2001, S.233–250.
    Krüger,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4.Aufl., Bd.2, 2001. (zitiert: Müko–Emmerich, vor§275, Rn.304ff. )
    Krüger,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4.Aufl., Bd.2a, 2003. (zitiert: Müko–Mertens, §823, Rn.642ff. ;Müko–Ernst, §280, Rn.30ff.)
    Krüger,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4.Aufl., Bd.2, 2004. ( Müko–Wagner, §823, Rn.749)
    Laufs, Arztrecht, 5.Aufl., 1993. (zitiert: Laufs, Arztrecht, Rn.161ff. )
    Laufs/Uhlenbruck, Handbuch des Arztrechts, 3.Aufl., 2002. (zitiert: Laufs, in:Laufs/Uhlenbruck, Handbuch des Arztrechts, §107, Rn.1ff. )
    Lepa, Der Anscheinsbeweis im Arzthaftumgsprozeß,in:FS. f. Deutsch, 1999, S.635–642.
    Lüke/Wax,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Bd.1, 2.Aufl.,2000. (zitiert: Müko–ZPO–Prütting, §286, Rn.28ff. )
    Maassen, Beweismaßprobleme im Schadensersatzprozeß–Eine rechtsvergleichende Untersuchung zum Problem des Beweismaßes im deutschen und anglo-amerikanischen Prozeßrecht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s Schadensersatzprozesses, 1975. (zitiert: Maassen, Beweismaßprobleme im Schadensersatzprozeß, S.57ff. )
    Martis/Winkhart, Arzthaftungsrecht–Fallgruppenkommentar, 2003. (zitiert: Martis/Winkhart, Arzthaftungsrecht , S.20ff.)
    Matthies, Anm. Zu BGH, Urt. v. 21.9.1982–Ⅵ ZR 302/80, NJW 1983, S.335.
    Müller, Beweislast und Beweisführung im Arzthaftungsprozeß, NJW 1997, S.3053.
    Musielak, Die Grundlagen der Beweislast im Zivilprozeß, 1975. (zitiert: Musielak, Die Grundlagen der Beweislast im Zivilprozeß, S.145ff.)
    Musielak, Kommentar zum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3.Aufl., 2002. (zitiert: Musielak–ZPO–Foerste, §286, Rn.1ff. )
    Musielak/Stadler, Grundfragen des Beweisrecht, 1984. (zitiert: Musielak/Stadler, Grundfragen des Beweisrecht, Rn.261ff.)
    Neu/Petersen/Schellmann, Arzthaftung/Arztfehler–Orthopädie/Unfallchirurgie, 2001. (zitiert: Neu/Petersen/Schellmann, Arzthaftung, S.435ff. )
    Nixdorf, Befunderhebungspflicht und vollbehherrschbare Risiken in der Arzthaftung:Beweislastverteilung im Fluß?, VersR 1996, S.162.
    Palandt,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63.Aufl., 2004. (zitiert: Palandt/Thomas, §823, Rn.134ff. )
    Rehborn, Aktuelle Entwicklungen im Arzthaftungsrecht, MDR 2004, S.371–377.
    Rommé, Der Anscheinsbeweis im Gefüge von Beweiswürdigung, Beweismaß und Beweislast, 1989, S.121-139,153-178. (zitiert: Rommé, Der Anscheinsbeweis, S.121ff. )
    Rosenberg/Schwab/Gottwald, Zivilprozessrecht, 16.Aufl., 2004. (zitiert: Rosenberg/Schwab/Gottwald, ZPR, §112, Rn.11ff. )
    Rumler-Detzel, Die Aufklärungspflichtverletzung als Klagegrundlage–Häufigkeit, Inhalt, Prozeßerfolg in der Prozeßentwicklung eines Oberlandesgerichts, in:FS. f. Deutsch, 1999, S.699–709.
    Schmid, Verfahrensregeln für Arzthaftungsprozesse, NJW 1994, S.772.
    Soergel , Burgerliches Gesetzbuch : mit Einfuhr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Bd.2, 12.Aufl., 1987. (zitiert: Soergel–Wiedemann, vor §275,Rn.563. )
    Spickhoff, Das System der Arzthaftung im reformierten Schuldrecht, NJW 2002, S.2530–2537.
    Spickhoff, Die Entwicklung des Arztrechts 2004/2005, NJW 2005, S.1694–1703.
    Spickhoff, Grober Behandlungsfehler und Beweislastumkehr, NJW 2004, S.2345–2347.
    Staudingers, Kommentar zur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mit Einführ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Zweites Buch/Recht der Schuldverhaltnisse, 13Aufl., 1999. (zitiert: Staudinger–Hager, §823, Rn.Ⅰ1ff. )
    Steffen/Dressler, Arzthaftungsrecht–Neue Entwicklungslinien der BGH-Rechtsprechung, 9.Aufl., 2002. (zitiert: Steffen/Dressler, Arzthaftungsrecht, Rn.128ff. )
    Stegers, Der Sachverständigenbeweis im Arzthaftungsrecht, 2002. (zitiert: Stegers, in:Der Sachverständigenbeweis im ArzR, Rn.143ff. )
    Stein/Jonas,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Bd.3, 21.Aufl., 1993. (zitiert: Stein/Jonas–Leipold, §286, Rn.1ff. )
    Stürner, Entwicklungstendenzen des Zivilprozessualen Beweisrechts und Arzthaftungsprozeß, NJW 1979, S.1229.
    Thomas/Putzo, Zivilprozessordnung :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den Einfuhrungsgesetzen und europarechtlichen Vorschriften (EuGVVO, EheVO, ZustellungsVO, ZustDG, AVAG) : Kommentar, 23.Aufl., 2001. (zitiert: Thomas/Putzo, ZPO, Vor§284, Rn.31)
    Voll, Die Einwilligung im Arztrecht, 1996. (zitiert: Voll, Die Einwilligung im Arztrecht, S.121ff. )
    Wendt, Die ärztliche Dokumentation–Eine beweisrechtliche Untersuchung zu ihrer Bedeutung für die Entscheidung der Sorgfaltsfrage bei der deliktischen Arzthaftung, 2001. (zitiert: Wendt, Die ärztliche Dokumentation, S.43ff.,S.220ff. )
    Zöller, Zivilprozessordnung :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den Einfuhrungsgesetzen, mit internationalem Zivilprozessrecht, EG-Verordnungen, Kostenanmerkungen :Kommentar, 24.Aufl., 2004. (zitiert: Zöller–ZPO–Greger, vor§284, Rn.29ff. )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0651006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6510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06101.pdf91KbAdobe PDF21320View/Open
    51006102.pdf209KbAdobe PDF21883View/Open
    51006103.pdf140KbAdobe PDF21507View/Open
    51006104.pdf249KbAdobe PDF21247View/Open
    51006105.pdf345KbAdobe PDF22006View/Open
    51006106.pdf503KbAdobe PDF23200View/Open
    51006107.pdf538KbAdobe PDF23137View/Open
    51006108.pdf1538KbAdobe PDF24608View/Open
    51006109.pdf1647KbAdobe PDF21310View/Open
    51006110.pdf253KbAdobe PDF21766View/Open
    51006111.pdf688KbAdobe PDF21239View/Open
    51006112.pdf203KbAdobe PDF2198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