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097/141043 (78%)
Visitors : 46402690      Online Users : 11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57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72


    Title: 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和影響(1960-1974)
    Authors: 王文隆
    Wang Wenlung
    Contributors: 張力
    Cheng Li
    王文隆
    Wang Wenlung
    Keywords: 先鋒案
    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
    農技援助
    中國代表權
    非洲
    兩岸關係
    外交戰略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7 17:06:05 (UTC+8)
    Abstract: 本論文分為四章,各章重點如下:
    第一章「農技外交的開展」。1960年代初期,我國仍是接受美援資助的國家,根本稱不上有外匯,於此之時,農技為何成為外交爭取之工具?當時的動機與思考為何?與美國之間的關連又為何?
    第二章「援非技術合作的運作」。農技既為我外交工具,必然有其操作思維,本章試圖自農耕隊的派遣、運作來觀察其操作。外交部的策略為何?而1960年代最大之外交危機莫過於1964年的中法斷交,此一被稱為「外交核爆」的重大外交事件,對我對非外交策略有何影響?我國與中共在非洲之競奪中,外交部又如何將農技援助作為對抗中共「銀彈攻勢」的利器?
    第三章「輔助工具與管理」。農技援助作為我對非爭取的主要工具,仍須與其他輔助工具相互搭配,方能徹底展現其成果。我如何培訓與管理農耕隊員?如何掌握農耕隊的狀況?如何以「禮尚往來」的方式,邀請非洲國家派員來台接受訓練?我如何宣傳農耕隊的成果,使其廣受世人矚目?
    第四章「援非技術合作的成果」。本章可說是對非援助的「總檢討」,從各方觀點及統計數據上觀察我農耕隊在非洲之成績與影響,以及農技援助是否真使非洲各國心向我國?而既然我對非援助之目的乃是保住聯合國中之「中國代表權」,非洲各受援國在聯合國大會中的表現又是如何?我退出聯合國後,國際人格橫遭消滅,至此,農技援助的角色跟任務有著怎樣的改變?
    結論之中,筆者將試圖擬出以農技援助為主要工具的策略思考以及佈局。綜合上述種種史實,以及外交部支持農技援外的輔助工具,窺探我國在1960年代對非外交之思維。以之作為觀察我國在六零年代的國際局勢,以及兩岸外交競爭的情況下,爭取非洲國家之全盤佈局的起點。本研究更是進一步觀察1960年代,我國外交佈局不可或缺的一角,也是觀察1970年代我國外交崩解的重要部份。
    我國在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社會上漸形孤立,這不僅是一個政治議題,更是一個歷史問題,若不回到歷史中尋求其起點與源頭,將不能洞悉其來龍去脈,更無法尋出解套良方。本研究由外交史的觀察入手,俾能為戰後我國國際關係之研究略盡綿薄之力。
    Reference: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檔案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檔案(台北國史館藏)
    313/1592,「Sino-Afric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mmittee Minutes」。
    外交部檔案(台北國史館藏)
    172-1/1680,「與台鋁公司議購駐喀麥隆、加彭農耕隊鋁屋」。
    172-1/1715-2,「赴非人員過境接送」。
    172-1/1717-3,「先鋒案有關報表」。
    172-3/0052,「尼日政變」。
    172-3/0089,「共匪援助非洲國家之實況研究」。
    172-3/0099-1,「塞匪建交與中塞關係」。
    172-3/0143,「斷交後查德政情報告」。
    172-3/0175,「中塞復交後之關係」。
    172-3/0493,「一九七三年各國救濟非洲乾旱」。
    172-3/0536-1,「多哥綜合卷」。
    172-3/5835,「中加斷交」。
    172-4/0773,「非洲國家對法匪建交之反應」。
    172-4/0810,「法匪建交本部各項通電」。
    172-4/2058-1,「海外技術合作」。
    172-4/2060-6,「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記錄」。
    172-4/2063-2,「海外技術合作總卷」。
    微捲號:173,「中外經技合作」。
    微捲號:173-179,「非洲農業技術人員講習班」。
    微捲號:179,「赴非農耕示範隊隊員儲訓班」。
    微捲號:179-180,「中非技術合作」。
    微捲號:180,「中外經技合作經費」。
    微捲號:180,「中非農技討論會」。
    微捲號:180,「駐非各工作隊經費」。
    微捲號:182,「查德政情報告」。
    微捲號:183,「我國派赴中非共和國農業考察團」。
    微捲號:183,「我國派赴非洲農業水利訪問團報告」。
    微捲號:183,「我國派赴南非洲農業考察團」。
    微捲號:183,「非洲人士訪華」。
    微捲號:184,「中華民國派赴東非經濟考察團」。
    微捲號:184,「中華民國派赴東非經濟考察團報告」。
    微捲號:184,「中華民國派赴非洲農業訪問團」。
    微捲號:184,「我國派赴非洲農業考察團」。
    微捲號:184,「我國派赴非洲農業考察團車禍」。
    微捲號:184,「我國派赴非洲農業考察團報告」。
    微捲號:184,「我國派赴非洲農業技術合作考察團」。
    微捲號:184,「我國派赴達荷美農業考察團」。
    微捲號:185,「中非技術合作行政考察組」。
    微捲號:185,「我國派赴非洲農耕隊工作報告」。
    微捲號:186,「中非技術合作訪問團」。
    微捲號:186,「中非技術合作訪問團報告」。
    微捲號:186,「中非技術合作業務視察團」。
    微捲號:186,「中達(荷美)技術合作」。
    微捲號:188,「塞內加爾政情」。
    微捲號:190,「駐剛果(布市)大使館政情報告」。
    微捲號:191,「中剛(布)關係」。
    微捲號:199,「中茅(利塔尼亞)關係」。
    微捲號:202,「中共與中非共和國關係」。
    微捲號:202,「貿易訪問團訪中非聯邦」。
    微捲號:203,「中獅農技合作」。
    微捲號:204,「迦納政情」。
    微捲號:205,「迦納政變」。
    微捲號:206,「楊西崑訪迦納」。
    微捲號:207,「駐迦納農耕隊業務」。
    微捲號:215,「沈錡訪非」。
    微捲號:220-225,「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記錄」。
    微捲號:231,「中非共和國政情」。
    微捲號:235,「中奈(及利亞)技術合作」。
    微捲號:253,「盧安達政情」。
    微捲號:273,「多哥與中共外交關係」。
    微捲號:295,「駐賴比瑞亞農耕隊物料運輸」。
    微捲號:295,「駐賴比瑞亞農耕隊經費」。
    微捲號:309,「中非(洲)關係」。
    外交部檔案(台北外交部藏)
    201.1,「喀麥隆獨立案」。
    212.21/132-134,「楊部長繼曾友好訪問團」。
    212.5,「楊特使繼曾參加喀麥隆獨立慶典並訪非案」。
    212.5,「我派特使團慶賀多哥獨立案」。
    405.22/0103,「美國會歷年拒匪進入聯合國案」。
    李國鼎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a00/237,「我國與非洲國家技術合作資料」。
    a00/251,「我國國際合作有關資料」。
    b00/587,「國際經濟合作與技術合作」。
    b00/602,「先鋒計畫(利用美援或中美基金推行我國對各國技術合作)」。
    省水利局檔案(台北國史館藏)
    513/036-1-3,「中非技術合作非洲農耕隊有關事項」。
    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檔案(台北國史館藏)
    192-4/2060-6,「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記錄」。
    總統府檔案(台北國史館藏)
    微捲號:4,「駐非洲大使館報告電文」。
    二、 史料彙編、年鑑、辭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7-21。北京:法律出版社,1959-1981。
    外交部編,《中外條約輯編。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台北:外交部,1965。
    外交部編,《中外條約輯編。中華民國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台北:外交部,1973。
    外交部編,《外交部聲明及公報彙編。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七月至六十三年六月)》。台北:外交部,1974。
    外交部編,《外交部發言人談話、答詢彙編》。台北:外交部,1965。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編,《中共與各國建交聯合公報彙編》。台北:外交部,1999。
    外交部檔資處編,《中國外交機關歷任首長銜名年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外交部檔資處編,《中國駐外各大(公)使歷任館長銜名年表(增訂本)》。台北:外交部檔資處,1989。
    行政院農委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台灣稻作品種圖誌(1930-1987)》。出版項不詳,1987。
    沈建、沈力,《五星紅旗下的大使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
    周琇環編,《台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二冊:軍協計畫(二)》。台北:國史館,1998。
    國史館編,《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台北:國史館,2000。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中國代表權》。台北:國史館,2001。
    國史館編印,《中華民國外交志(初稿)》。台北:國史館,2002。
    國防部情報司編,《一年來共匪派出與邀進各種代表團調查》。不詳:國防部情報司,1957。
    黃俊傑,《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台北:三民書局,1991。
    黃剛編,《世界相關各國與中華民國終斷使領關係之論述(1949年10月~1998年2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8。
    譚合成、江山編,《1895-1995世紀檔案—影響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的100篇文章》。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
    三、 專集、文集、日記、回憶錄
    中華雜誌社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及國際變局中自救之道》。台北:中華雜誌社,1970。
    王泰平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王萍,《杭立武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丘引,《劉達人外交傳奇錄》。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
    外交部非洲司、海外會秘書處,《我國與非洲國家技術合作之執行與成效》。台北:外交部,1976。
    外交部情報司編,《沈部長昌煥言論選集》。台北:外交部,1966。
    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
    林玉珮等,《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2。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世界銀行在非洲的業績》。台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聯合國在非洲的技術援助》。台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唐耐心,徐啟明、續伯雄譯,《中美外交密辛(上)》。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
    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歷經卅六年之回顧(民國五十年五月至八十六年六月)》。台北: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1997。
    康綠島(L. Sophia Wang) ,《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文化事業公司,1993。
    陳敦德,《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實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陸以正的外交生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2。
    四、 專書
    Davidson , Basil著,蔡百銓譯,《非洲現代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
    Rothermund, Dietmar,Das Ende Kolonialer Herrschaft,中譯本:朱章才譯,《殖民統治的結束》。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2000。
    朱明權編,《20世紀60年代國際關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台北:中廣公司,1968。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
    唐耐心(Nancy B. Tucker),新新聞編輯小組譯,《不確定的友情》。台北:新新聞出版公司,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50-1972)》。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張力行,《楊西崑與非洲》。台北:中華文物出版社,未註出版時間。
    張亞中,《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台北:揚智出版社,1999。
    張錫昌、周劍卿,《戰後法國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梁根成,《美國與非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未註出版時間。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陳治世,《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陳隆志,《當代國際法引論》。台北:元照出版社,1999。
    陸以正,《如果這是美國—一個退休外交官看台灣》。台北:三民書局,2001。
    勞特派特修訂,石蒂、陳健譯,《奧本海國際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
    黃秀日,《美國與中俄共對非政策之比較》。台北:三民書局,1978。
    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1949-1979)》。台北:三民書局,1991。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劉志攻,《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參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蔡東杰,《兩岸外交策略與對外關係》。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2001。
    戴天昭,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從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2001。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板橋:稻鄉出版社,1996。
    羅伯特・史丘欽格(Robert D. Schulzinger)著,席代岳譯,《鏖鬥的年代—1941至1975年間的美越關係》。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蘇啟明,《中國現代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
    五、 論文、文件、報告
    世界知識社編,《亞非會議文件選輯》。北京:世界知識社,1955。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四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五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六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七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八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九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政大社資中心藏。微捲。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一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57。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二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58。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59。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四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0。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1。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2。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3。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十八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4。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5。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6)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一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7。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二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8。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二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69。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四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70。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71)
    外交部國組司編,《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報告書》。台北:外交部,1972)
    行政院新聞局政情研究室,《共匪對非洲宣傳的分析》。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政情研究室,1966。
    胡克難,〈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國力與外交政策之研究〉。台北:政大外交所碩士論文,1980。
    陳三井,〈中法斷交前的一段秘辛—法國專使團的艱困訪華行〉,《近代中法關係史論》。台北:三民書局,1993。
    陳建岡,〈中共援外之研究〉。台北: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1978。
    陳荔彤,〈台灣已非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主權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
    楊逢泰,〈「非洲農業技術人員講習班」之研究〉,《非洲研究專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六、 期刊
    高梁原作,雷文良提供,〈中共首次參加聯合國大會紀實〉,《傳記文學》65:4,1994年10月。
    李國鼎,〈國際經濟合作〉《思想與時代》135˙6期,1965年11月24日。
    馬聯芳,〈我與賴比瑞亞農技合作種種〉,《傳記文學》38:6,1981年6月。
    馬聯芳,〈我駐利農耕隊與撒哈拉大沙漠〉,《傳記文學》39:1,1981年7月。
    馬聯芳,〈鄒梅隊長非洲車禍前後〉,《傳記文學》65:3,1994年9月。
    楊逢泰,〈中共對非洲的攻勢〉,《東亞季刊》3:2。1971年10月。
    楊逢泰,〈中共對非洲的攻勢(下)〉,《東亞季刊》3:3。1972年1月。
    楊逢泰,〈中共對非洲宣傳之研究〉,《非洲研究專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楊榮藻,〈非洲新興國家入會後對聯合國的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66。
    趙春山,〈中共滲透非洲的大動脈—坦尚鐵路的修建〉,《東亞季刊》4:1。1972年7月。
    周洪本,〈憶鄒梅〉,《傳記文學》64:6,1994年6月。
    Chester Bowles著,蔣勻田譯,〈重行考慮「中國問題」〉,《自由中國》23:3。1960年8月1日。
    七、 公報、報紙
    《人民日報》,1967年9月29日,1971年10月9日。
    《中央日報》,1962年10月14日。
    《中非技術合作簡訊》,1963至1972年。
    《外交部公報》,1956至1974年。
    《外交部週報》,1960至1974年。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第645次會議。
    《新生報》,1962年10月14日,1962年10月17日。
    《總統府公報》,1960年至1974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九十一年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主計處,2002。
    聯合國,《大會正式會議記錄:第十六屆會全體會議第二卷》。紐約:聯合國,1962。
    八、 線上資料
    〈水稻的生長發育〉,收錄於:山東農業信息網:http://www.sdagri.com.cn/wspx/sd/sd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網站:http://www.immigration.gov.tw。
    王景弘,〈台灣「正名」與中華民國「定位」〉(2002年4月28日),政治修理站:http://home.pchome.com.tw/good/snews1965/polit/polit_11/polit_0298_02.htm。
    古德業,〈國際農業合作與競爭〉,http://www.coa.gov.tw/magazine/farming/jun/jun16.htm。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院法案審查系統:http://lis.ly.gov.tw/ttscgi/ttsweb3?@@783979021。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法律提案查詢系統:http://lis.ly.gov.tw/ttscgi/ttsweb?@@1507849697。
    多維週刊: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44/BlackEye/3379.html。
    朱高正,〈讀《中國可以說不》有感〉,《光華雜誌》網路版:http://www.sinorama.com.tw/8510/510076c3.html。
    行政院主計處整體統計資料庫:http://www.stat.gov.tw/ecosoc/CDBMain.h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病蟲害防治:http://www.tdais.gov.tw/。
    李國鼎先生多媒體資料庫:http://ktli.sinica.edu.tw。
    阿扁總統電子報第七十一期(2003年2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1_epaper/92/920220.html。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http://law.iiroc.org.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A0040017。
    高醫大學成立熱帶醫學中心:http://www.taiwanroot.org/newtaiwanroot/f-magazine/html/magazine-5/f-magazine-5-p88.htm。
    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網頁:http://www.ntu.edu.tw/text_chinese/Academics/6000/6000.html。
    國立陽明大學網頁:http://www.ym.edu.tw/ymnews/special2-2.htm。
    植物病理學名詞:http://140.130.177.203/jgtsay/jg4-6-T.html。
    華人故事: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11-19/26/245188.html。
    超級稻生產技術:http://www.chinariceinfo.com/superrice/illworm/。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省級分中心:http://202.103.241.69/cgi-bin/link.exe?3$|C3FBC8CB|C3FBC8CB|4E554C4C|B9F0CDBC*|bid|1933|*|0|20|1|N|xiang|#。
    戰後台灣歷史年表: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
    聯合國網頁:http://www.un.org/chinese/center/dhl/resins.htm。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資料庫(FAOSTAT):http://apps.fao.org/cgi-bin/nph-db.pl?language=Chinese。
    聯合理財網:http://doc.money.udn.com/udndoc/ins/issue/011205/content02.htm。
    聯合新聞網:http://archive.udn.com/2002/6/26/NEWS/SPORT/AFTERNOON-NEWS/880786.shtml。
    關中,〈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之轉折〉(2002年4月1日),《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1-032號,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32.htm。
    貳、 外文部分
    一、 專集、文集、回憶錄
    Rusk, Dean. As I Saw I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0.
    Kissinger, Henry.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9.
    P. Gibert ,Stephen. and Carpenter ,William M. America and Island China. Lanham: University of America, 1989.
    二、 專書、論文、報告
    Ogunsanwo, Alaba. China’s Policy in Africa 1958-71.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Larkin, Bruce D. China and Africa: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Munton, Don and Kirton, John. Canadian Foreign Policy: Selected Cases. Ontario: Prentice-Hall Canada, 1992.
    Chipman, John. French Power in Africa. Worcester, U.K.: Billing and Sons Ltd., 1989.
    Copper, John F. China’s Foreign Aid: An Instrument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 Lexington: D.C Heath and Company, 1976.
    Secretariat Sino-Afric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mmittee. Technical Mi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African and Other Areas. Taipei: Secretariat Sino-Afric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mmittee, 1969.
    Wei, Liang-Tsai(魏良才). Peking versus Taipei in Africa. Taipei: The Asia and World Institute, 1982.
    サンケイ新聞社,《蔣介石秘錄15:大陸奪還の誓い》。東京:サンケイ新聞社,1977。
    三、 報紙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3, 1964; January 18, 1965; January 27, 1967; Februry 18, 1968; August 23, 1971.
    四、 線上資料
    《美國外交文書》(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http://www.state.gov/r/pa/ho/frus/。
    1964見證中法建交,收錄於:成都信息港:http://www.cdbnet.com.cn/article/goabroad/english/ssyy/FriDec2710-02-52CST2002.shtml。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http://wbln0018.worldbank.org/archives/Exhibits.nsf/434450dc9d18b47585256625004a9567/ba4265eaf55ad70e852569ae0079373f?OpenDocument。
    和平團(Peace corps):http://www.peacecorps.gov/about/history/decades/index.cfm。
    阿爾及利亞簡史:http://www.business-dz.com/en/renseignements/algerie_histoire.htm。
    非馬模共同組織(Organisation africaine, malgache et Mauritienne, OCAMM)簡介:http://www.crwflags.com/fotw/flags/int-uam.html。
    渡邊法美,〈プロジェクト評価を履修している皆さんへ〉:http://www.infra.kochi-tech.ac.jp/nisimura/watanabe021018.htm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8153007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153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300701.pdf13KbAdobe PDF21327View/Open
    15300702.pdf15KbAdobe PDF2927View/Open
    15300703.pdf19KbAdobe PDF2975View/Open
    15300704.pdf98KbAdobe PDF21359View/Open
    15300705.pdf403KbAdobe PDF21963View/Open
    15300706.pdf783KbAdobe PDF22435View/Open
    15300707.pdf273KbAdobe PDF22657View/Open
    15300708.pdf763KbAdobe PDF22283View/Open
    15300709.pdf38KbAdobe PDF21072View/Open
    15300710.pdf28KbAdobe PDF21104View/Open
    15300711.pdf144KbAdobe PDF2135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