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86611      Online Users : 11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62


    Title: 霸權爭奪石油與國際衝突(1973-2003年)
    Authors: 陳可乾
    walter-ck
    Contributors: 黃奎博
    鄧中堅
    鍾 堅




    陳可乾
    walter-ck
    Keywords: 霸權
    霸權穩定論
    石油危機
    石油戰略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7 17:49:13 (UTC+8)
    Abstract: 從第一、二次世界大戰、1973年石油危機,以至上世紀末與本世紀初兩次波斯灣戰爭都清楚顯示,石油一直是現代工業社會最有戰略意義的能源和基礎原料。由於石油儲藏與產區主要集中在中東(佔世界3/4石油儲藏及1/4產量)、中南美、非洲及前蘇聯國家,而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往往是政治最不安定、衝突頻仍的地區,常造成世界石油市場供應的風險。回顧歷史,為了控制石油資源,曾造成許多國際衝突,甚至引發戰爭,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石油爭奪仍會是現今或是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緊張的焦點。

    美國是世界石油消耗最大的國家(每日20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25%),俄羅斯是石油生產最大的國家(每日800萬桶,佔全球石油總生產的10%),中共是石油消費成長最快的國家(2003年石油輸入比前一年增加31%),還有歐盟及日本,上述強權國家在全球石油資源區展開激烈競逐,當中有合作,也有利益的衝突。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為中東的石油利益與歐洲盟邦(德、法)及俄羅斯的關係發生嚴重裂痕,至今仍難以撫平。「控制資源的流動是自古以來的策略,誰控制資源誰就能獲得權力;誰控制石油的供應,就能控制世界」。911之後,美國以反恐戰爭展開全球性的軍力部署,其中隱含著石油戰略的佈局。

    本論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霸權穩定論」做為研究的途徑,研究發現霸權爭奪石油乃是國際衝突的主要變數。本文的貢獻在於,將霸權國爭奪石油的手段與方式透過有系統的解釋與分析加以重現;另外,以石油戰爭的起因指出「霸權穩定論」的矛盾與偏失。我國是石油淨進口國,對石油的依賴度高,與石油相關議題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作者希望藉此引發研究石油議題的興趣,提高國人對石油議題的重視。


    關鍵詞:霸權、 霸權穩定論、 石油危機、 石油戰略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1998年8月。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科院,2001年。
    王緝思。《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2001年9月。
    方連慶主編。《戰后國際關係史(1945-1995)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巴慕爾、柯爾頓(Robert Roswell. Palmer and Joel Colton)著,孫小魯譯《現代世界史-下冊》(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台北:五南,1991年8月)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石油世紀》 (The Prize ),薛絢譯。台北:時報,1991年10月。
    古茲尼(Stefano Guzzini)。《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經濟學》 (Real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鄭又平、黃烈修譯。台北:韋伯,2000年5月。
    艾德曼.史伯樂(Joan Edelman Spero)。《國際政治經濟學》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楊鈞池等譯。台北:五南,1994年12月。
    布里辛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 (The Great Chessboard ),林添貴譯。台北:立緒,1998年4月。
    李本京。《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從美蘇和解到波灣戰爭》。台北:黎明文化,1992年 9月。
    李啟明。《孫子兵法與波斯灣戰爭》。台北:黎明文化,1992年4月。
    李德哈特(B.H. Liddell-Hart)。《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上、下冊》 (His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林光餘譯。台北:麥田,2000年4月。
    克里斯多夫洪巴傑(Christopher E. Hornbarger、 David W. Kearn Jr.)。《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hanging Worl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史政編譯室,2002年9月。
    季星吉(Henry Kissinger)。《大外交,上下冊》 (Diplomacy),林添貴、顧淑馨譯。台北:智庫,1999年3月。
    波 特(E. B. Potter)著,許綬南譯《尼米茲傳》(Nimiz)。台北:麥田,1995年11月。
    周 煦。《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1989-2000)》。台北:五南,2001年6月。
    周 煦。《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研究所,1992年6月。
    周柏林。《美國新霸權主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周榮耀。《「911」后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
    胡曼•佩馬尼(Hooma Peimani),《虎視中亞》(Regional 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Central Asia),王振西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5月。
    武桂馥。《國際經濟與國際安全》。北京:國防大學,1989年11月。
    柏 森 (Frederic S. Person)、羅契斯特(J.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1989年。
    星野昭吉。《變動中的世界政治》,劉小林、王樂理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4月。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張春柏、陸乃聖譯。台北:五南,1995年12月。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蔡東杰譯。台北:左岸,2002年8月。
    柳劍平。《國際經濟關係政治化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秦亞青。《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美國在國際武裝衝突中的支持行為(1945- 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息曙光。《世界權力大轉換-跨世軍政演變》。台北:風雲時代,1993年9月。
    許志義、 洪育民。《國際油價理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2年8月。
    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11月。
    郭承天。《國際建制與國際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年10月。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
    邁克爾.克萊爾(Michael T. Klare)。《資源戰爭》 (Resource War ),童新耕、之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9月。
    諾倫(Oystein Noreng)。《1980年代石油政治》,朱樹恭譯。台北:台灣商務,1981年2月。
    富勒(B. H. Liddell Hart)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三(下冊)》(Decisive Battleof the Western World )。台北:麥田,1996年3月。
    裘兆琳主編。《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2001年12月。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羅伯特.吉爾平(Robert Gilpin)。《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楊宇光等譯。台北:桂冠,1997年3月。
    鮑伯•伍華德(Bob Woodward)著,譚天譯《世紀大決策》(The Commanders)。台北:聯經,1991年9月。
    二、官方出版品
    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委員會「能源政策白皮書」。電子版。台北,民國92年。 http://www.moeaec.gov.tw/02/01/energy/menu.htm
    中國能源信息網。「2001年中國能源安全報告」。北京。
    http://oil.energy-china.com/energy/index.html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2002年統計報告(OPEC Annual Statistical 2002)」。維也納。http://www.opec.org/
    美國能源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 EIA)「2003年國際能源展望(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3)」。華盛頓。http://www.eia.doe.gov/
    美國布希總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George W. Bush,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America )」。華盛頓。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1.html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 IEA)「2003年世界主要能源統計(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 2003)」。巴黎。http://www.iea.org/
    三、 期刊論文
    丁一凡。〈從伊拉克戰爭看美歐關係的走向〉。《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3年8月。
    丁永康。〈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2期。1999年夏季號。
    王 帆。〈「穩定的單極世界」評介〉。《美國研究》,第1期。2000年1月。
    王逸舟。〈霸權、秩序、規則〉。《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8年6月。
    王逸舟。〈2002年國際政治與安全形勢分析〉。《美國研究》,第1期。2003月。
    王義桅。〈伊拉克戰爭啟示錄〉。《美國研究》,第3期。2003年3月。
    尹樹強。〈「安全困境」概念辨析〉。《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2003年1月。
    史 丹。〈世界石油供需與隱蔽的資源戰爭-兼論美國軍事行動下的能源戰略〉。《改革》,第1期。2002年1月。
    成 寧。〈美國進軍中亞的如意算盤〉。《東歐中亞研究》,第3期。2002年6月。
    任東來。〈國際政治經濟中的霸權穩定理論〉。《戰略與管理》,第6期。1995年。
    阮宗澤。〈伊拉克戰爭與美歐“結構性矛盾”〉。《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3年8月。
    辛本健。〈全球公共產品與美國霸權〉。《二十一世紀》,第7期。2002年10
    月。
    何希泉主編。〈大國戰略與中亞地緣變局〉。《現代國際關係》,第2期。2002年2月。
    何 曜。〈作為衝突解決的國際干預〉。《世界經濟研究》,第6期。2001年6月。
    何 曜。〈國際關係理論的合理性與局限性〉。《美國研究》,第1期。2001年1月。
    宋學文、黃子哲。〈從東帝汶獨立運動探討美國干預主義:一個霸權穩定論觀點〉。《問題與研究》,第41卷3期。2002年5、6月。
    沉偉烈。〈關於地緣政治學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1年7月。
    門洪華。〈全球化與國際機制:理論上的啟示〉。《教學與研究》,第4期。2002年4月。
    門洪華。〈國際機制與美國霸權〉。《美國研究》,第1期。2001年1月。
    門洪華。〈建構新自由主義的研究綱領〉。《美國研究》,第4期。2002年4月。
    吳 磊。〈反恐戰略、倒薩戰爭與美國的石油爭奪〉。《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 2003年5 月。
    呂建中。〈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為了石油嗎?〉。《世界知識》,第21期。2002年。
    邢玉春。〈能源開發對□海地區安全的影響〉。《國際問題研究》,第10期。2002年10月。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1999年,夏季號。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2000年,夏季號。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考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4期。2002年7、8月。
    李少軍。〈論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2003年1月。
    李清華、周潔、劉清川。〈美歐俄日爭奪中東策略及影響〉。《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9年5月。
    林 克。〈美伊一旦開戰,中國占盡便宜〉。《商業周刊》,第796期。2003年2月24日。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2年3月。
    范 勤。〈海灣戰爭中的科威特〉。《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1998年7月。
    高袓貴。〈美國與沙烏地關係走勢分析〉。《國際政治》,第2期。2003年2月。
    高秋福。〈美國進軍中亞的如意算盤〉。《瞭望周刊》。2002年5月10日。下載自:http://jczs.sina.com.cn/2002-05-10/65985.html
    高鐵軍。〈從海灣、科索沃到阿富汗-美軍行動戰略指導的幾個特點〉。《世界知識》,第8期。2002年。
    南方朔。〈全球能源秩序的大異變〉。《中國時報》,第二版。2003年2月24日專論。
    唐永勝。〈歐亞大陸地緣戰略關係的變化〉。《國際政治》,第3期。2003年1月。
    秦亞青。〈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讀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美國研究》,第2期。2001年2月。
    張 耀。〈「新帝國論」評析〉。《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2年4月。
    張林宏。〈美國全球戰略的源起和流變〉。《國際政治》,第3期。2003年1月。
    時殷弘。〈「911」后三項重大問題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2002年1月。
    倪世雄、王義桅。〈霸權均勢:冷戰後美國的戰略選擇〉。《美國研究》,第1期。2000年1月。
    許志新。〈伊拉克戰爭與俄美國際戰略衝突〉。《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3期。2003年6月。
    陳永亮。〈美國霸權心理產生的根源〉。《國際政治》,第3期。2003年3月。
    陳悠久。〈論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對國際石油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國際貿易問題》,第6期。1991年6月。
    陳朝政。〈強權在中亞與外高加索地區的競逐〉。《美歐季刊》,第13卷2期。1999年夏季號。
    宿景祥。〈國際石油的戰略影響〉。《現代國際關係》,第2期。2003年2月。
    婁 芳。〈以□海石油之爭看俄羅斯的新能源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2003年6月。
    楊中強。〈中國石油安全及其中東石油戰略〉。《世界經濟研究》,第1期。2001年1月。
    萬 光。〈美國的新中亞戰略〉。《世界知識》,第18期。1997年9月。
    傅 勇。〈中亞在冷戰后國際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世界經濟研究》,第1期。2002年1月。
    傅 勇、余建華、丁佩華。〈圍繞□海能源開發的國際競爭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世界經濟研究》,第6期。1999年6月。
    傅夢孜。〈布希「倒薩」意圖及影響〉。《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2002年10月。
    詹世亮。〈以伊拉克戰爭剖析美國全球戰略〉。《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3年8月。
    翟曉敏。〈冷戰後美國主導的霸權〉。《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2000年4月。
    劉 山。〈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與能源安全〉。《國際技術經濟研究》,第5卷第2期。2002年4月。
    劉 明。〈國際石油市場的回顧與展望〉。《世界經濟研究》,第3期。2002年3月。
    劉新華、秦儀。〈中國的石油安全及其戰略選擇〉。《現代國際關係》,第12期。2002年12月。
    趙 農、危結根。〈石油價格波動的分析〉。《世界經濟研究》,第12期。2001
    年12月。
    趙剛箴。〈美國新軍事戰略剖析〉。《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2002年1月。
    鄭一青。〈又一場石油聖戰?〉。《天下雜誌》,第458期。2003年4月15日。
    鄭端耀。〈新國際權力運作形態出檯〉。《中國時報》。專論,2003年3月11日。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2003年7、8月)
    蔣曉燕。〈淺析布希政府的「先發制人」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9期。2002年9月。
    歐錫富。〈中共能源安全與地緣政治〉。《大陸工作委員會報告》。2002年11月13日。
    羅曉雲。〈國際能源機構在石油危機中的表現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南方經濟,第一期》。2003年1月。
    龍舒甲。〈外高加索地區新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0卷3期。2001年5、6月。
    龍舒甲。〈外高加索五國之政情與俄羅斯對該地區的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9卷6期。2000年6月。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問題與研究》。2002年11、12月。
    蘇長和。〈解讀「霸權」之後〉。《美國研究》,第1期。2001年1月。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4月。
    胡敏遠。〈中共在中亞地區能源開採之研究〉,政大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2001年2月。
    許惠雯。〈□海地區石油資源之爭〉,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3月。
    鍾佳安。〈從1973-1991年美國石油安全問題看經濟安全概念〉,政治大
    外交研究所,2000年,5月。
    五、研討會論文
    沉明室、謝奕旭。〈九一一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年11月16日。
    姜家雄。〈伊重建充滿國際變數〉,第六次外交公共論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4月16日。
    楊永明。〈伊拉克事件:國家安全秩序挑戰與權力關係拉鋸〉,第四次外交公共論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4月16日。
    劉復國。〈美伊戰爭的國際戰略形勢〉,第五次外交政策公共論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3年4月16日。
    六、網路資源
    (一) 中文網站
    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http://www.moeaec.gov.tw/02/01/energy/menu.htm 。
    中國能源信息網。
    http://oil.energy-china.com/energy/index.html
    (二)外國網站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網站。
    http://www.opec.org/
    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BP)網站。
    http://www.bp.com/index.asp
    英國能源協會(Energy Institute , EI)網站。http://www.petroleum.co.uk/
    美國能源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網站。
    http://www.eia.doe.gov /
    美國石油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網站。http://api-ec.api.org/intro/index_noflash.htm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
    網站。http://www.oecd.org/home/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 IEA)網站。http://www.iea.org/
    貳、 西文部份
    一、專書
    Algosaibi, Ghazi A. The Gulf Crisis, New York:Kegan Paul ,1993.
    Ali, Sheikh R. Oil and Power: Political Dynamics In The Middle East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87.
    Bell, P. M. H.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Europe. New York:Longman Inc, 1989.
    Bourne, M. J. Britain and The Great War 1914-1918. New York:Great Britain,1989.
    Bradley, John H.; Jack W. Dice and Thomas E. Griess. The Second World War-Asia and Pacific New Jersey:Avery Publishing Group Inc, 1984.
    Bresheeth, Haim. and Nira Yuval-Davis. The Gulf Wa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 London:Zed Book Ltd ,1991.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Energy Policy.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Crawford, Robert. Regime Theor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Rethinking Neo-liberal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artmouth: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Danielsen, Albert L. The Evolution of OPEC.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 Inc,1982.
    Dannreuther, Roland . The Gulf Conflict: A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Analysis. London:Brassy’s for the IISS ,1991/1992.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Hart, Liddell B. H.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Cassell & Co, Ltd,1971.
    Hartcup, Guy. The War of Inventi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1914-18. London:Great Britain, 1988.
    Iriye, Akira.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New York:Longman Inc ., 1987.
    Ismael, Tareq Y. and Jacqueline S. Ismael . The Gulf Wa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Florida: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1994.
    Karlsson, Svante. Oil and the World Order:American Foreign Oil Policy . New York:Billing Sons,1986.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Random House, 1987.
    Keohane, Robert O. 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
    Keohane, Robert 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oulder:Westview Press, 1984 .
    Maachou, Abdelkader translated by Antony Melville, OAPEC and Arab Petroleum. Paris:Berger-Levrault,1982.
    Matthews, Ken. The Gulf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Routledge ,1993.
    Mccausland, Jeffref. The Gulf Conflict: A Military Analysis .London:Brassy’s for the IISS ,1993。
    Parker, R.A.C. The Second World War,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elham, Ann. Energy Policy. Washington: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81.
    Perry, George L. The War on Terrorism:the World Oil Market and U.S. Economy. Washington:Brookings ,2001.
    Quarterly Inc,1981.
    Young, Or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Building Regimes for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9
    二、 期刊
    “All About Oil ,” The Economist, 23 January , 2003. 下載自: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cfm?Story_id=1550934.
    Ahrari, Ehsan. “The Strategic Future of Central Asia: A View from Washingt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pring, 2003).
    Albright, Madeleine K. “Bridges, Bombs, or Bluster?”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5,(September / October 2003).
    Adelman, Ken and Wesley Clark. “Six Degrees of Preemption.” Washington post, ( 29 September, 2002 ). Page B20 .下載自:/http://www.washintompost.com/ac2/wp-dyn/ .
    Anthony, Cordesman H. and Arleigh A.Burke. “The US, the Gulf, and the Middle East:Energy Dependent, Demographics, and the Force Shaping Internal Stability .”CSIS, (9 December, 2002).
    Armen, Georgian. “US Eyes Caspian Oil in ‘War On Terror’.”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April 2002). 下載自:/http://www.fpif.org/outside/commemtary/2002/0204oil.html
    Arvedlund , Erin E. “For Oil Contracts, Russia Will Waive Most of Iraq’s $8 Billion Debt. ”The New York Times, (11 December ,2003).下載自:http://www.nytimes.com/2003/12/23/international/europe/23RUSS.html
    Ching, Frank. “Moscow Must Walk a Fine as Tokyo and Beijing Compete for Russian Oil.” Japan times (17 Septem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japantimes.co.jp/cgi-bin/getarticle.pl5?eo20030917fc.htm
    Cutler, Robert M. “The Caspian Conundr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Spring, 2003).
    Diebel, Linda. “Oil War: 23 Years in the Making.” The Guardian (6 Septem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3604,1036571,00.html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S. “Caspian Sea Regal Legal Issues.”
    下載自: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asplaw.html
    The Economist.“All About Oil.” The Economist(23 January, 2003)
    下載自: 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cfm
    The Economist.“Oil-Getting the Jitters Again.” Economist, (25 March, 2003 ) .
    下載自: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 cfm?story-id
    The Economist. “A New World Order .” Economist ( 17 April, 2003 ) .
    下載自: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 cfm?story-id
    The Economist, “WhoWill Run the Iraq .” Economist ( 9 April, 2003) . 下載自:/http://www.economist.com/displaystory. cfm?story-id=1698201.
    The Economist, “Re-Ordering theWorld.” Economist ( 17April, 2003 ) .下載自: /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 cfm?
    The Economist. “European Diplomacy Over Iraq-United inTheory, Divided in Practice.” Economist (20 February, 2003) .下載自:/http://www.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 cfm?
    The Economist. “ The People’s Oil /Oil in Iraq.” Economist ( 10 April , 2003 ) .
    下載自: /http://www.economist.com/displaystory. cfm?
    Finn, Peter and Peter Baker.“U.S. Decision on Iraq Contracts Irritates War Critics. ”Washington Post (11 Decem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54443-2003Dec10.html
    Fiona, Hill. “A Not So Great Strategy U.S Policy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Since 1991.”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February, 2001). 下載自:/http://www.brook.edu/views/articles/hillf/20010200.htm.
    Gaddis, John Lewis. “A Grand 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 Foreign Policy ( November/December, 2001).下載自: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wwwboard/gaddis.htm.
    Gismatullin, Eduard and Le-Min Lim. “Japan Offers Russia $7 Billion in Loans for Pipeline.” Bloomberg News (13 October, 2003).下載自:http://www.iht.com/ihtsearch.php
    Goldstein, Ritt. “Oil Wars Pentagon’s Policy Since 1999.” Global Policy Forum (20 May, 2003). 下載自:/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3/0520oilwars.htm.
    Hill, Fiona. and Shibley Telhami. “Does Saudi Arabia Still Matter?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he Kingdom and its Oil.”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 1 November 2002 ).下載自:/http://www.brook.edu/views/articles/hillf/20021101.htm.
    “Jackson using faulty treaty to urge Liberian intervention” (29 July, 2003).
    下載自:http://www.post-gazette.com/columnists/20030729tonyp3.asp
    Jan , Kalicki H. “Caspian Energy At The Crossroads.” Foreign Affairs ( September/October, 2001 ).下載自:/http://www.foreignaffairs.com/20010901/faessay5574/jan-h-kalicki.htm.
    Joyce and Gabriel Kolko ,“ Oil:The Rewards of Power .”global policy ,
    下載自:hppt://www.globalpolicy.org /security /oil /1972power.htm
    Klare , Michael T. “The New Geography of Conflict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01).
    Klare , Michael T. “It’s the Oil:Stupid .” Global Policy Forum (24 April, 2003).
    下載自:/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3/0424oilstuipid.htm.
    Kleveman, Lutz. “The new Great Game.” The Guardian, (20 Octo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3604,1066570,00.html
    Lardy, Nicholas and Chuck Hagel. “The Caspian Basin and Asia Energy Markets :Regional Instability in Eurasia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4 May, 2001). 下載自:/http://www.brook.edu/comm/transcripts/20010524.htm.
    Lowry, Richard.“ Really Big Oil – While Fighting Terrorism Fight OPEC ,Too ” National Review(31 December, 2002).
    Mamoun, Fandy. “U.S Oil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Foreign Policy, Vol.2 , No 4. (January, 1997).
    Mark, Strauss. “Thinking Again:Attacking Iraq.” Foreign Policy (March/April, 2002).
    Maugeri, Leonardo. “ Not in Oil’s Name.”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4.
    (July /August, 2003).
    Maynes, Charles William. “America Discovers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2(March / April, 2003).
    Meacher, Michael. “This War on Terrorism is Bogus.” The Guardian (6 Septem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3604,1036571,00.html
    Menon, Rajan. “The New Great Game in Central Asia.” Survival. Vol. 45, No.2.(Summer, 2003)
    Michael, Kinsley. “Oil-Fueled Confidence.” Washington post (10 March, 2003) Page A21.
    Milan, Rai. “Oil and War .” Global Policy Forum ( 1 February, 2003 ). 下載自:/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3/0201oilandwar.htm.
    Mitchell, John V. “The Change Geopolitics of Energy.”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May , 2003)
    Morse, Edward L. and James Richard. “The Battle for Energy Dominance.”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2).
    Morley, Jefferson. “Oil Lubricates Foreign Press Debate About Postwar Iraq .” Washington post (17 Apri1, 2003). 下載自:
    /http://www.washintompost.com/ wp-dyn/articles/A45076-2003Apr17.html.
    Mowlam, Mo. “The Real Goal is the Seizure Saudi Oil.” The Guardian (5 September, 2003).
    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3604,786180,00.html
    Nye, Joseph S., Jr. “What New World Order?” Foreign Affairs, Vol. 71, Issue1.
    (Winter, 199l / 1992).
    Nye, Joseph S., Jr. “Limits of American Powe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 Vol.17,No.4.(March, 2002).
    “Oil and War ,”The Guardian(14 May, 2003).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graphic/0,5812,893505,00.html
    “Oil Prices Jump as OPEC Announces Cut In Output.”guardian.co.uk. (24 September, 2003). 下載自: http://www.guardian.co.uk/oil/story/0,11319,1048721,00.html
    Paul, James A. “Iraq:the Struggle for Oil.” Global Policy Forum (August, 2002).
    下載自:/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2/08jim.htm.
    Paul, James A. “Great Power Conflict over Iraqi Oil: The World War I Era.” Global Policy Forum ,(October, 2002).
    下載自: http://www.globalolicy.org/security/oil/2002/1000history.htm.
    Paul, James A. “Oil in Iraq:the of the Crisis.” Global Policy Forum, (December, 2002).
    下載自:/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2/12heart.htm.
    Pei , Minxin. “The Paradoxes American Nationalism.” Foreign Policy (May/June 2003).
    下載自:/http://www.foreignaffairs.com/story/story. php?story ID=13631
    Pollack, Kenneth M.“Securing the Gulf.” Foreign Affairs, Vol. 82, No.4.(July/August, 2003)。
    Ramesh, Randeep. “Oil Shocked.” The Guardian, (11 July, 2003).下載自:http://www.guardian.co.uk/economicdispatch/story/0,12498,996303,00.html
    Renner, Michael. “Oil & Blood.” World Watch , Vol.16, Issue 1, (January / February, 2003).
    Renner, Michael. “Blood and Oil –Alternatives to War in Iraq.” World watch Institute ( 26 November, 2002 ). 下載自:/http://www.worldwatch.org/press/news/2002/11/26/ .
    Renner, Michael.“ Iraq and the Oil Connection. ” World watch Institute, (18 December, 2002).
    Renner, Michael. “Post-Saddam Iraq:Linchpin of a New Oil Order.”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January, 2003).
    Rubinstein, Alvin Z. “New World Order or Hollow Victory.” Foreign Affairs , Vol. 70 ,Issue 4.(Fall, 1991).
    Salameh, Mamdouh G. “A Third Oil Crisis ?.”Survival , Vol.43, No.3,(Autumn , 2001).
    Sentinel, Orlando. “Much Ado About Russian Oil.” Brookings (15 April, 2002).
    下載自:http://www.brookings.edu/views/op-ed/hillf/20020415.htm.
    Shalom, Stephen R. The United State and the Iran-Iraq , 下載自:
    http: //www.zmag.org/zmag/articles/ShalomIranIraq.html.
    Simon, Jeffery. “War with Iraq.” The Guardian ( 4 October, 2002 ).下載自:
    /http://www.guardian.co.uk/theissues/article/0,6512,769517,00.html
    Shibley, Telhami. “The Persian Gulf-Understanding the American Oil Strategy.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Vol.20, No.2.(Spring, 2002).下載自:/http://www.brook.edu/press/review/spring2002/telhami.htm.
    Steele, Jonathan. “Read the Small Print :the US Wants Privatize Iraq Oil .” The Guardian (31 March, 2003).下載自: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story/0,3604,1036571,00.html
    Telhami, Shibley. “ The Persian Gulf: Understanding American Oil Strategy .” The Brookings Review, Vol.20, No.2(Spring, 2002).
    Tom, Barry. “A Strategy Foretold.”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October, 2002).
    下載自:/http://www.fpif.org/papers/foretold.html.
    Traynor, Ian. “How American Power Girds the Globe with a Ring of Steel.” The Guardian(Apr 21 , 2003) 下載自: /http://www.guardian.co.uk/international/story/0,3604,940308,00.html
    Victor, David G. and Nadejda M. Victor. “Axis of Oil?”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3).
    Wirtb, Timotby E.; C. Boyden Gray and Fobn D. Podestar.“ The Future of Energy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82, No.4.(July /August, 2003).
    Yergin, Daniel. “Energy’s Future:What Should Americans Know?”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 June, 2002 ).下載自: /http://www.brook.edu/comm/transcripts/20020621.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1922019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2201901.pdf20KbAdobe PDF21025View/Open
    92201902.pdf75KbAdobe PDF2998View/Open
    92201903.pdf24KbAdobe PDF21817View/Open
    92201904.pdf44KbAdobe PDF21651View/Open
    92201905.pdf345KbAdobe PDF22310View/Open
    92201906.pdf416KbAdobe PDF26507View/Open
    92201907.pdf494KbAdobe PDF211118View/Open
    92201908.pdf325KbAdobe PDF25159View/Open
    92201909.pdf518KbAdobe PDF22594View/Open
    92201910.pdf205KbAdobe PDF22254View/Open
    92201911.pdf216KbAdobe PDF2181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