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775119      Online Users : 2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55


    Title: 中共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以政府職能轉變分析
    Authors: 陳明毅
    Chen, Ming-Yi
    Contributors: 李英明
    朱新民
    高輝




    陳明毅
    Chen, Ming-Yi
    Keywords: 行政改革
    政府職能
    審批制度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7 18:03:26 (UTC+8)
    Abstract: 隨著中國大陸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形勢的發展,中共傳統行政審批體制已面臨挑戰,為符合世貿組織非歧視性、透明性等原則,中共國務院與各級地方政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工作,以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開展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本文主要是以政府職能轉變觀點來檢視中共「國務院」審批制度伴隨經濟體制而轉變的情形,文章內容先對政府職能轉變的相關理論作探討,並對中共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背景、原則、內容、成果、影響,及用以規範審批行為之《行政許可法》作全面性之探討。
    Reference: 一、書目
    1. 丁煌,政策執行阻滯機制及其防治對策─一項基於行爲和制度的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編,中國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編,中國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4. 孔祥利,焦點問題中的政府經濟行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5. 王良能,中國大陸腐敗政治學(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91年)。
    6.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7. 王俊英,中國政府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年)。
    8. 王耀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9. 毛壽龍,中國政府功能的經濟分析(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6年)。
    10. 任曉,中國行政改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 全毅,中國入世:體制改革與政策調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12. 汪玉凱、馬慶鈺,中國與韓國行政體制改革比較研究(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民國2002年)。
    13. 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14. 阮成發,WTO與政府改革(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年)。
    15. 宋德福,中國政府管理與改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16. 李壽初,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
    17. 李文良,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18. 李惠郭,中國政企治理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19. 金太軍,政府職能梳理與重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20. 金太軍,行政腐敗解讀與治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 金國坤,依法行政的現實基礎─影響和制約政府依法行政的因素分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22. 金國坤,依法行政環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23. 周事逑、蘇玉堂,中國行政管理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24. 俞可平,地方政府創新與善治:案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25. 胡家勇,一隻靈巧的手:論政府轉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26. 胡偉,政府過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 孫明,國人聚焦:機構改革(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8年)。
    28. 高帆,行政權力與市場經濟-政府對市場運行的法律調控(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
    29. 夏海,中國政府架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30. 夏書章,行政效率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
    31. 馬懷德,行政許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32. 傅小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年)。
    33. 梁鷹,WTO與政府職能轉變幹部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34. 黃衛平、汪永成編,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II(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5. 陳德昇,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臺北:永業出版社,民國88年)。
    36. 陳振明,政治的經濟學分析-新政治經濟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7. 連玉明,中國國策報告2003-觀察「兩會」政治中國新生態(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
    38. 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
    39. 彭彭,政府角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40. 張文壽,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與思考(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41. 張志堅,中國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
    42. 張志榮、徐功敏主編,行政體制改革與轉變政府職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
    43. 張成福,大變革─中國行政改革的目標與行爲選擇(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3年)。
    44. 張金鑑,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1992年)。
    45. 張國慶,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論(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
    46. 賈和亭、梁世林,深圳市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
    47. 詹中原,當代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臺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48. 詹中原、施能傑,中共行政組織與人事制度改革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行,民國82年)。
    49. 葉勁松,轉型期的地方政府職能與管理方式(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50. 管和平,公共服務職能與公共財政體制─上海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51. 趙立波,政府行政改革-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觀點(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52. 鄭宇碩、謝慶奎,當代中國政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53.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54. 潘享清,中國機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機構改革調控機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55. 歐桂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若干問題解說(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
    56. 龍永圖,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年)。
    57. 顏廷銳,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問題報告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年)。
    58. Thelen Kathleen and Sven Steinmo(1992),”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even Steinmo, Kathleen Theleen, and Frank Longstreth, (eds),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二、期刊
    1. 王和平,「行政審批的制度缺失與治理」,社會主義研究(第3期,2003年)。
    2. 王雁紅,「芻議行政審批制度及其改革」,廈門特區黨校學報(第2期,2003年)。
    3. 王官德,「中共行政改革初探(1980年至1994年)」,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期,民國84年1月)。
    4. 卞彬,「WTO規則與政府角色定位和管理方式改革」,天府新論(第3期,2002年)。
    5. 卞蘇徽,「審批制度改革:深圳的經驗與啟示」,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2003年)。
    6. 孔金平,「東北振興中的地方政府行為調整-以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為契機」,行政論壇(第62期,2004年)。
    7. 朱晞顏、包亞軍,「行政許可法與行政審批制度關係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第5期,2004年)。
    8. 江紅義,「行政審批設立的法制化探討」,行政與法(第6期,2003年)。
    9. 束順民,「WTO與中國政府的職能再構」,黨政幹部學刊(第5期,2003年)。
    10. 李宗勳,『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政府職能轉換」的觀點』,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
    11. 李宗勳,『「全球化」、「社會資本」下的政府再造─兼論海峽兩岸政府職能之轉換』,警政論叢(第2期,民國91年)。
    12. 李會剛,「論加入世貿組織後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論壇(第3期,2003年)。
    13. 李丹陽,「中國政府職能轉變:沿革、問題與對策──兼談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政府職能的衝擊」,燕山大學學報(第2期,2002年)。
    14. 李貴鮮,「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創新」,中國行政管理(第7期,2004年)。
    15. 李凱,「論WTO與政府職能」,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
    16. 金豔,「WTO與我國審批制度的完善」,廣東行政學願學報(第4期,2002年)。
    17. 荊颯爽,「加入WTO與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政治與公共管理(第6期,2003年)。
    18. 徐瑞娥,「WTO與規範政府職能的觀點綜述」,經濟研究參考(第15期,2003年)。
    19. 高尚省,「加速政府職能轉變 促進個人權利保護-行政許可法解讀」,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第4期,2004年)。
    20. 孫潤民,「從WTO原則看審批制度改革」,陜西水利(第2期,2002年)。
    21. 陳偉,「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第3期,2003年)。
    22. 陳淳斌,「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與地方政府職能:回顧學界對相關理論的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7期,民國90年7月)。
    23. 童衛東,「我國行政許可制度創新的里程碑」-《行政許可法》的立法背景及主要內容,法制建設(第4期,2003年)。
    24. 黃泰岩,「經濟全球化下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宏觀經濟研究(第4期,2004年)。
    25. 曾志柏,「我國行政審批制度的現狀及發展走勢分析」,行政與法(第10期,2003年)。
    26. 張世誠,「行政許可的實施、撤銷與收費有哪些規定」,中國行政管理(第6期,2004年)。
    27. 張世誠,「為什麼要制訂《行政許可法》?」,中國行政管理(第1期,2004年)。
    28. 張世誠,「如何理解《行政許可法》的調整範圍」,中國行政管理(第2期,2004年)。
    29. 張錦華,「加入世貿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5期,2003年)。
    30. 彭向剛,「我國行政審批制度的突出問題」,學術研究(第9期,2003年)。
    31. 彭向剛,「我國行政審批制度的突出問題與改革的目標模式」,學術研究(第9期,2003年)。
    32. 楊仕國,「現行行政審批責任制度弊端探析」,重慶廣播大學學報(第2期,2003年)。
    33. 楊志勇,「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角色轉換」,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5期,2003年)。
    34. 趙肖筠、孫劍鋼,「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兼論政府管制的法制化」,山西大學學報(第26卷,第1期,2003年)。
    35. 熊自健,『中共當局關於「轉變政府職能」的討論』,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6期,民國82)。
    36. 蔡林慧,「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現狀及難點分析」,南京師大學報(第6期,2003年)。
    37. 鮑靜,「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國行政管理(第1期,2004年)。
    38. 謝慶奎,「兩岸行政機構改革之比較研究」,人事行政(第123期,民國87年1月)。
    39. 謝俊義,「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第68期,民國89年)。
    40. 盧泓宇,「WTO規則與我國政府的角色轉換」,行政論壇(第50期,2002年)。
    41. 龍飛,「中共扭住政府職能換推行縣級機構改革」,中共研究(第26卷第9期,民國81年9月)。
    42. 羅永青,「從中共國企改革之政企關係看政府職能的轉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1期,民國90年11月)。
    43. Immergut, Ellen M. (1998),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and Society,26(1)
    三、學位論文
    1. 王似華,八○年代以來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2. 林士傑,中國大陸行政改革之研究─以政府職能轉換的角度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 洪文友,中共行政機構改革之研究:從中共政府職能轉變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 吳志偉,八○年代以來中共中央政府組織與職能之轉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5. 施鈺文,改革開放後中共行政體制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6. 姜一圭,中共行政改革之研究(1978-199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5年)。
    7. 歐崇亞,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台中: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
    8. 樸壯載,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四、網路資料來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4年7月1日);資料來源: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http://www.jnsp.gov.cn/law/law1.asp〉
    2. 北京市改革行政審批制度( 2002年5月22日);資料來源: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difang/148925.htm〉
    3. 行政許可立法:市場經濟和依法行政的呼喚-浙江省政府法治局行政許可制度研討會紀實( 2004年8月27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8/27/1002431888.htm〉
    4. 行政許可法實施:靜悄悄的一次自我革命( 2004年6月28日);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http://www.mos.gov.cn/Template/article/display0.jsp?mid=20040616003826〉
    5. 《行政許可法》與反腐敗( 2004年2月1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2/5/1051529793.htm〉
    6. 行政許可法》的缺憾與建議( 2004年2月1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2/5/1051531727.htm〉
    7.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違法設定實施行政許可要嚴肅查處—國務院審改辦主任、監察部副部長李玉賦答法制日報記者問( 2004年7月7日);資料來源:中國普法網。
    〈http://www.legalinfo.gov.cn/zt/2004-07/07/content_115492.htm〉
    8. 年底北京市政府審批事項將全部網上辦理( 2003年8月21日);資料來源:哈爾濱開發區。
    〈http://www.kaifaqu.com.cn/cms/web/info/showinfo?mainInfoId=4940〉
    9. 再砍137項 北京市行政審批僅存94項( 2003年6月30日);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6/30/content_1555286.htm〉
    10. 我國行政許可法的回顧與前瞻( 2004年11月17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3_11/5/0836135608.htm〉
    11. 根據國務院決定 證監會行政審批項目已大半取消( 2004年6月25日);資料來源:長城在線。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13/node1067/userobject1ai233879.html〉
    12. 深圳改革行政審批審批制遭實權部門阻力( 2003年7月25日);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7/25/content_994346.htm〉
    13. 從行政許可法看私人權益保護原則(上)( 2004年8月25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8/25/1719074135.htm〉
    14. 從行政許可法看私人權益保障原則(下)( 2004年8月25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8/25/1720562676.htm〉
    15. 淺談《行政許可法》的原則與制度( 2004年9月9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9/9/1520455514.htm〉
    16.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1年月日);資料來源:昆明市政務信息公眾服務網。
    〈http://www.kmpg.gov.cn/km_fzb/news_content.asp?F_News_ID=138〉
    17. 國務院取消769項行政審批項目( 2002年11月4日);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sn.xinhua.org/200211040/30041.htm〉
    18. 國務院關於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 2003年2月27日);資料來源:中國會展服務。
    〈http://fair.mofcom.gov.cn/article/200307/20030700105906_1.xml〉
    19. 國務院決定第三批取消和調整四百九十五項行政審批事項( 2004年5月24日);資料來源:時訊廣場。〈http://www.bjstb.gov.cn/IMAGES/jujiaozg/layw/dalu/new_page_586.htm〉
    20. 審理行政許可案件需注意的問題( 2004年8月17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8/17/1349446013.htm〉
    21. 審批環節減少省事 行政許可法給百姓更多實惠( 2004年6月29日);資料來源:法律教育網。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2004_6/29/1035408906.htm〉
    22. 關于貫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五項原則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2001年12月11日);資料來源:政策法規。
    〈http://www.njjj.gov.cn/index.asp〉
    23. 關于貫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五項原則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2001年12月11日);資料來源:政策法規。
    〈http://www.njjj.gov.cn/index.asp〉
    24. 關於報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等情況的通知( 2001年11月2日);資料來源:天津政務網。
    〈http://www.tj.gov.cn/szf/zfwg.nsf/$$search?openform&Count=25〉
    25. 關於發佈深圳市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結果的決定( 2004年7月5日);資料來源:深圳市政府。
    〈http://fzj.sz.gov.cn/g134.asp〉
    26. 關於對審批項目及自我清理和填寫有關調查表的通知( 2003年9月27日);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fzj.sz.gov.cn/ho76b.doc〉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02600151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26001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015101.pdf41KbAdobe PDF2980View/Open
    60015102.pdf288KbAdobe PDF21640View/Open
    60015103.pdf286KbAdobe PDF24038View/Open
    60015104.pdf435KbAdobe PDF21646View/Open
    60015105.pdf450KbAdobe PDF21534View/Open
    60015106.pdf267KbAdobe PDF21156View/Open
    60015107.pdf289KbAdobe PDF2124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