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881/143847 (78%)
Visitors : 50292237      Online Users : 7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338


    Title: 台灣銀行業建構銀行保險業務之策略與步驟
    Authors: 胡榮健
    Contributors: 沈中華
    胡榮健
    Keywords: 銀行保險
    銀行
    保險
    策略
    Bancassurance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8 14:46:39 (UTC+8)
    Abstract: 由於科技的進步以及法規的鬆綁、人口老化、消費者理財觀念的改變,導致社會經濟的轉型與改變,銀行的業務及組織均面臨了結構性的轉變,此一鉅變亦將創造銀行業新獲利的契機。
    在我國金融界,一窩蜂地為合併轉為金控公司之際,未組成金控公司之銀行業,除了進行本身的「營運業務改造計畫」,更必須認真思考未來銀行地經營策略與方向,在銀行「虛擬金控」經營策略下,為求強化其經營體質,而提高無風險的Fee income收入比重,例如,保險佣金收入,擴大金融版圖進而跨業經營銀行保險(Bancassurance)相關業務,增強競爭優勢提供符合顧客需求便利服務的商品。
    瑞士再保認為,銀行保險在台灣保險市場愈來愈重要,其有利發展因素:銀行家數相當多、保險市場規模大、金控公司成立,Sigma亦指出未來亞洲包含台灣在內的12國家,未來五年內,銀行保險將成為重要通路,並估計將佔壽險保費收入的13%,將佔產險保費收入的6%。
    銀行業應觀察金融環境之變化亦是機會之所在,由於銀行、保險、投資銀行等市場快速變化,如同所有賽局遊戲參與者一樣,必須重新檢視評估其現有之策略,及下一步應採行措施,以應付新變局。銀行應將其目標轉換資本市場,使其超越傳統銀行商品,去擴展更深一層顧客的關係,而保險與投資銀行業務(例如,共同基金、連動式債券等)剛好提供銀行業發展創新產品與服務的機會,例如,進入銀行保險業務或進軍財富管理市場。基於顧客對傳統保險公司所提供服務之不滿,且銀行提供符合顧客需求的服務,因此,銀行與保險業具有合作之機會。而透過銀行來銷售保險商品另一重大原因,係基於成本考量,依據國外資料顯示,保險公司約可削減其行政與通路成本的30%。
    一種新的贏得消費者策略是建構在適當地區隔目標客戶群,並完全了解目標客戶需要之所在。根據國外對消費者研究報告指出可由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與態度,可以判別其對共同基金或保險商品、服務與提供服務者之偏好。其關鍵因子:驗證與挑選目標客戶、認清客戶需求之所在、擴大銀行擁有優勢、完整地自我診斷及選擇成功機會較高之目標業務、了解每個顧客層級的需求與不滿、創新產品與創新服務、採取適當品牌策略、選擇最有價值的銷售模型、量化設定業績與目標。
    考量銀行策略與的財務壓力,以決定銀行進入銀行保險業務之程度與步驟。非金控之台灣銀行業,應儘速轉投資成立「人壽保險代理人公司(或經紀人公司)」,若因其他因素無法成立時,須另以其他策略聯盟之方式為之。在發展趨勢上,非金控之台灣銀行業在長久經營策略上應有設立合資保險公司之準備,除為了享有銀行通路上之利潤,並可獲得部份保險業製造之利益。另由於保險產業之特性、經營專業知識與財務壓力,實不宜貿然新設立保險公司。
    對於新投資計畫之重大決定之前,必須考量古柏〈Robert Copper〉所提出五項風險管理原則,尤其退出之機制更應確立。對非金控之台灣銀行業進入銀行保險之方式,無論採取通路驅動或是資本驅動的模式,皆必須先建構非金控銀行業銀行保險運作最佳的經營模式,以利將來銀行保險業務之發展。
    Reference: 英文參考文獻
    1. Bancassurance by Manoj Kumar cpcu, ARM. Are, ACII, FIII。
    2. Nadege Genetay, pahilip amaolyneux, 1998, Bancassurance, Macmilam, pp38 。
    3. Watson Wyatt(2002) for Bancassurance Partnership Chang Hwa Commercial Bank, Ltd.。
    4. Bancassurance in practice-Written by Yiannis Violaris, EuroLife, Nicosia。
    5. Bancassurance:Position for Affiliations—Lessons from Europe,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1997)。
    6. Combining Strengths Bancassurance-JP Morgan(2002)。
    7. European Life Bancassurance 2000,Datamonitor。
    8. Putting It Together:Convergence Strategies for Banking, Insurance, and Investments-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1999)。
    9. The Asian Banker Journal Issue 30 ,Wealth management。
    中文參考文獻
    1. D.Wallerich(2003),投資型保險在銀行保險策略上的致勝之道-簡報。
    2. Mark Saunders、秦嘉美、盧展航(2002),通能-太平洋國際業務顧問公司”建立一個用於銀行保險對分行網路和客戶群理解和財務量度” 。
    3. 王聖政(2000),台灣保險業異業聯盟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4. 李家泉(1975)壽險會計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研究生論文。
    5. 沈中華(2003),銀行保險的策略、個案與發展。
    6. 宋宗昱(2001),台灣壽險業市場導向與業務經營績效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姚能筆(2002)國立政治大學EMBA 未出版「保險商品多元化行銷之趨勢報告」。
    8. 姚能筆(2002)電話行銷輕鬆成交。
    9. 張文武譯(2001),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
    10.張文武、陳虹伶(2001)銀行與保險業整合之模擬分析,保險專刊第63輯90年3月。
    11. 黃曉燕(1995)壽險公司機經營初期帳面損益兩平期預估模式之設計,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12. 陳隆麒等譯(2001)科技評價F.Peter Boer著 p41-43。
    13. 郭國亮(2002)銀行業兼營壽險之行銷研究---從服務品觀點切入,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14. 謝文銓(2002)台灣保險業利率風險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論文。
    15. 蔡美卿(2000),我國銀行業經營保險業務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韓博緯(2002),銀行保險銷售專家。
    17. Advisers財務顧問第162/167期。
    18. 今週刊電子報2003.4.30。
    19. 工商時報(2003)各相關報導。
    20. 經濟日報(2003)各相關報導。
    21. 保險電子報第176/178期。
    22. www.advisers.ws保險新聞。
    23. 壽險公會及保險發展事業中心網站相關資料。
    24. 創新國際 銀行保險代理人系統理財專員教育訓練使用手冊。
    25. (2003)國泰人壽銀行保險最佳經營模式簡報。
    26. (2002)彰銀經營銀行保險業之研究及評估報告。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0932222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3222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3222201.pdf11KbAdobe PDF2978View/Open
    93222202.pdf15KbAdobe PDF21007View/Open
    93222203.pdf15KbAdobe PDF21131View/Open
    93222204.pdf45KbAdobe PDF21565View/Open
    93222205.pdf81KbAdobe PDF26105View/Open
    93222206.pdf47KbAdobe PDF22715View/Open
    93222207.pdf38KbAdobe PDF22693View/Open
    93222208.pdf123KbAdobe PDF24300View/Open
    93222209.pdf25KbAdobe PDF21110View/Open
    93222210.pdf18KbAdobe PDF21480View/Open
    93222211.pdf13KbAdobe PDF2937View/Open
    93222212.pdf14KbAdobe PDF2923View/Open
    93222213.pdf15KbAdobe PDF29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