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9 (78%)
Visitors : 47686175      Online Users : 10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412


    Title: 我國票券金融公司符合BASELⅡ量化要求之比較研究-以華票為例
    Authors: 蕭長榮
    Hsiao, Chang-Jung
    Contributors: 顏錫銘
    Yen, Simon H.
    蕭長榮
    Hsiao, Chang-Jung
    Keywords: 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Ⅱ)
    風險管理
    三大支柱
    監理覆審
    公開揭露
    市場紀律
    最低資本要求
    信用風險
    標準法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4:57:2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利用問卷方式及訪談蒐集票券金融公司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量化要求之風險管理制度及量化技術,首先就新舊巴塞爾資本協定對量化要求之演變做比較分析,再藉由相關文獻之搜集與探討,來了解風險管理制度之實務架構,就金融服務業經營業務所面臨風險之管理過程及各類風險衡量方式、理論及實務進展做探討。其次對票券金融公司經營概況及風險管理方式作敘述及說明。再次,將就國內票券金融公司自行掲露及評等機構揭露之風險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佐以訪談內容做研究,期以了解國內票券金融公司(含個案票券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現況及有待改善之處,俾供票券金融公司未來改善風險管理機制及量化技術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量化要求之參考。
    華票因應Basel Ⅱ量化要求方面,簡言之,在風險管理制度上除未將風險與績效結合考量外,基本上已符合未來標準法所需之監理規定,但在量化技術上,信用風險之內部信用評等法尚無符合BASEL Ⅱ量化要求之方法學可與外部評等機構之評級作一合理對照,量化技術相當不足,目前擬先觀摩金融同業作法,再作改善,至於市場風險方面,目前評價進度除有市價依市價者外,不具高度流動性現貨商品而無市價者,係採具流動性債券之市場利率,依被評價債券之屬性酌予對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加碼,或以插補法方式估算後反推其市價;對於衍生性及結構性金融商品,現況下並無能力逐一合理評價,目前正委由業界專家培訓中,最終仍希望能以風險值法來估算整體交易之VaR值,但預估最快在一、二年之後才有建置之可能。流動性風險之衡量及監控上尚符Basel Ⅱ要求之內涵,但與作業風險一樣,均欠缺更進階之量化技術,有待加強。
    多數票券金融公司在走向風險量化之實際運作前,仍存在下列主要缺失:
    1.在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信用風險之量化要求方面:部分票券金融公司雖已建立集團企業及個別授信戶之內部信用評等等級,但此內部評等等級設計背後之方法學未見揭露,該等級之違約機率、違約風險額、違約損失率之資料,除中國信託票正配合其母金控公司積極蒐集外,各家票券金融公司均尚未有系統之蒐集及整理,不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量化要求。違約機率、違約損失率及違約曝險額等資料庫之蒐集不易或有所欠缺也是原因之一。
    2.在市價評估方面,釘住市價是估算金融性交易部位未實現損益之基石。部份票券金融公司坦承在衍生性商品之評價及量化技術上並不高明,但也不願意隨意購置套裝軟體,因為外購軟體無法取得程式原始碼,對該套裝軟體之設計原理無從了解,更無從指出有無瑕疵。但也有部分業者,傾向購置軟體解決燃眉之急但對於評價合理性並無十足把握,唯一好處是相關參數之說明可獲軟體廠商之支援,較易取得監理機關之認可。部分票券金融公司目前店頭市場金融商品之評價,如:除利率交換、債券選擇權係購買套裝軟體使用外,很多均無法透過套裝軟體評價者,均洽由交易對手或委由評價能力較成熟之券商或銀行提供,這也曝露票券金融公司評價能力不足之缺失,易使交易對手賺取評價能力不足之價差。
    3.在選擇權市場風險之量化計算上,目前票券金融公司都採標準法中之簡易法,而居於交易商之立場,對選擇權之多空部位均有涉入,選擇權交易金額早已超出或迫近監理機關須提升量化技術之要求,故最近有不少票券金融公司擬改採Delta-plus法,但只有一家花費半年時間才獲監理機關同意,且該票券公司係使用路透社kondor+軟體,由此可見票券金融公司欠缺風險量化人才及量化技術之嚴重性。
    4.在量化下方市場風險方面,如VaR模型之建置,也發現採用自有模型法,在估計市場風險,須符合監理機關所謂的「質的標準」、「量的標準」、「市場風險因子(參數)之規格」等之規定。顯然,此類量化技術須由前、中、後檯人員與資訊人員共同合作方能達成,也亟須量化人才方能協助完成。
    5.欠缺資本配置與績效評估管理:各票券金融公司現行風險管理制度除前述在衡量信用、市場風險之量化模型方法上都未揭露,並不符合量化管理之潮流趨勢外,對於績效之衡量亦未提及。
    6.部份票券金融公司尚未設有專責風險管理單位,交易人員與風險人員尚未分離,這也不符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量化要求之精神。
    針對票券金融公司風險管理制度並未能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量化要求之缺失提出建議如后:
    1.建議應建置獨立運作執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最好直接隸屬於董事會,以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量化要求之精神。或由最高管理階層負責或指派具代表性人員〈如總經理〉統籌建置整體風險管理制度,宣示或凸顯董事會或最高管理階層之高度重視。
    2.建議可由董事會在風險管理制度中加入落日條款,明訂一定期間後須採行某一量化風險之方法及曝險量化資訊,以迫使各票券公司經理部門朝此目標努力。
    3.交易部門及風險管理部門須自行培養或擁有高素質專業人才,最好具有財務工程或財務金融背景,並能自行撰寫簡單程式之人才,方能確實掌握可能的之風險,不致因誤用模型或不瞭解模型之限制而誤算或錯誤評價。
    4.建議集全體票券金融公司之力,相互交換個別違約資訊及已公開之財務資訊,擴大樣本庫,減少建置成本,共同發展基本之信用風險量化方法或模型,再自行依個別需求加以擴展。同理,亦可運用於市場風險值之量化,集眾人之力,可節省建置及學習之成本、期間,共同培養及提升量化能力。
    5.建議全體票券金融公司宜儘速在風險管理制度加入績效之衡量,落實風險調整後之績效管理,藉以協助票券金融公司有效配置各風險產生單位之風險資本。
    6.為配合量化資訊之建置,建議票券金融公司應檢視目前之軟、硬體資訊系統是否足以確保並滿足未來可能的風險管理功能之需求,預作必要之更新規畫。
    7.建議可由票券公會出面或透過台灣金融研訓院或證券期貨基金會邀請金融商品評價之學者或專家指導,當可提升整體票券金融公司之金融商品合理評價能力。
    為符合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之量化要求,對監理機關的建議如後:
    1.建請監理機關儘速提供業界致力於量化風險管理之誘因,如允諾開放具有利基性之新種業務供有能力可進行量化風險管理之票券金融公司承作,當可以鼓勵業者提升量化技術。
    2.透過票券金融公會出面,根據各票券公司之共同實際需求,延聘具專精量化技術之博士及學者或專家與業者合作,由淺而深的實地建置或共同開發不同風險之基本量化模型,再由個別業者針對其不同風險管理需求自行擴展該基本模型,全面提升票券金融公司之量化技術,既可節省成本,亦可在實作中培養風險量化人才。
    3.為要求業者加強揭露其風險管理資訊,應比照93年版之「銀行年報應記載事項準則」之第7、8及21條之相關規定,修訂「票券金融公司年報應記載事項準則」,詳實揭露其質化及量化之風險管理資訊,間接促使各票券金融公司提高其風險管理透明度,激發量化技術落後之票券業者力求改善,進而提升整體票券金融公司之量化風險管理能力。
    4.為協助票券金融公司盡速向監理機構申請運用進階之市場內部模型法及信用內部評等法,監理機構應與票券金融公司共同參予研討,縮短認知差距,明確規定監理評估各項不同風險進階法量化之審理標準,供業界朝此目標努力。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中華票券金融公司等十四家專業票券商92年度年報。
    王鶴松,民國92年3月1日(雙月刊),「新巴賽爾銀行資本適足率協定與風險管理」,中華民國銀行公會 會訊,第13期。
    江景清、陳淑玲,「淺談資本風險值(CAR)—一個衡量銀行資本適足性之新觀念」,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16期
    江永裕譯 (93年12月),「整合性資本管理──有效管理資本創造價值」,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行政院金管匯銀行局與銀行公會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共同研究小組編譯, (94年3月), 「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自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修正版架構」, 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沈中華,民國92年3月,「Basel 2 的缺點及改進建議」,台灣金融研訓院 金融財務 季刊,第四輯 第一期。
    沈大白,敬永康,「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上)總論及信用風險權數調整方案」, 貨幣觀測及信用評等,第28 期,台灣經濟新報社,民國90 年3月。
    沈大白,敬永康,「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下)信用風險避險工具」,貨幣觀測及信用評等,第29 期,台灣經濟新報社,民國90 年5 月。
    沈大白、張大成、楊佳寧、陳漢冲合著,「金融業風險管理實證研究論文集」,
    台灣經濟新報出版,2003.04。
    李進生、謝文良、林允永、蔣炤坪、陳達新、盧陽正,民國90年1月,「風險管理- 風險值(VaR)理論與應用」,清蔚科技公司印行。
    李佩芝譯 (93年10月), 「信用風險模型與巴塞爾資本協定」, 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李三榮,「Basel II」,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二期,台金融研訓院,民國91 年6 月。
    李三榮,「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及其對金融業之影響」,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及其對金融業之影響研討會,台灣金融研訓院台北分部,民國91年7月6日。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實施之考量」,信用資訊,第二卷第五期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民國91 年5 月。
    周大慶、沈大白、張大成、敬永康、柯瓊鳳合著,民國91年,「風險管理新標竿---風險值理論與應用」,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
    何朝乾 著 (93年10月),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林劭杰,民國92年3月,「風險值(VaR)在金融風險管理的角色」,台灣金融研訓院 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 第一期,43-51頁。
    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編輯委員會,「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94年1月), 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胡聯國、康榮寶、林修葳、賀蘭芝、黃美惠、蔡明孝(2000),「推動我國綜合證券商採用涉險值模式 (VaR)控管市場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計畫
    胡志宏,「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對我國金融業信用風險管理之衝擊」,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06。
    財政部金融局,民國87年8月,「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計算方法說明」。
    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編印 ,BIS風險管理 – 市場風險與利率風險管理,86年10月。
    財政部金融局與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共同研究小組第二階段工作報告」,2004.2。
    財政部金融局與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共同研究小組第一階段工作報告」,2003.7。
    徐如慧(2002), “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總論(上)--概述及信用風險計算方法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文章, 第482期.
    徐如慧(2002), “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總論(下)--作業風險、監理審查、市場制約機制”,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文章, 第483期.
    徐如慧,巴塞爾資本協定--信用保護機制,證交資料,第487 期,台灣證券交易所,民國91 年11 月。
    徐如慧,信用風險抵減衡量規範--保證信用衍生性商品,證交資料第488 期,台灣證券交易所,民國91 年12 月。
    徐如慧(2003), “現行信用風險模型之評估”,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文章, 第494期.
    徐如慧譯(民92),內部信用風險模型:資本配置與績效評量,第一版,台北:科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敏玲(2004),「作業風險管理」,金融產業風險管理與新巴賽爾資本協定-亞太地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陳木在、陳錦村著,「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陳錦村著(2003),風險管理概要-個案與實務,新陸書局印行。
    陳錦村 著 (93年10月),「銀行管理概要」,新陸書局印行
    陳雅孟,「BaselⅡ對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之影響」,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06
    黃仁德,陳淑郁,(94年1月),「信用風險衡量理論與實務」證券與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印行
    黃達業譯,「風險值:市場風險控管之新基準」,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分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民國90年。
    張大成、黃建隆、陳漢沖,「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修正與應用-以Merton模型為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8期
    張大成,新版巴賽爾協定--過去、現在與未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6 卷2 期,民國91 年6 月。
    曾令寧,黃仁德 ,(93年12月),「風險基準資本指南;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曾令寧,黃仁德,「現代銀行監理與風險管理」,增修訂二版,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台北,民國92年6月。
    楊淑雲譯 董夢雲審校(92年6月), 「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內部稽核實戰寶典」, 台灣金融研訓院印行
    敬永康(民91),「新版巴賽爾協定-內部評等制度(一)」,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1期。
    敬永康(民91),「新版巴賽爾協定-內部評等制度(二)違約損失率」,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3期。
    敬永康,「信用風險暴露額、風險權數及分散效果探討-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內部評等制度(三)」,貨幣觀測及信用評等,第34期,台灣經濟新報社,民 國91 年3 月。
    盧陽正、林建甫、趙莊敏、李儀坤、李忠榮(2002),「推動我國綜合證券商建立內部風險值管理系統(Internal VaR System)以控管市場風險及配置資產」,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委託研究計畫
    薛人瑞、陳漢沖(民92),「新巴賽爾協定之信用風險架構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44期。
    二、英文部分
    Altman, E. I. & Saunders, A . (1997), “Credit risk measurement:develop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1, pp.1721-1742
    Bessis, J. (2002) Risk Mamnagement in Banking, 2/e, John Wiley & Sons, Ltd.
    Crouhy, M.,Galai, D.& Mark, R. (2003), Risk Management, Mcgraw Hill Co.
    Focardi, S. & Jonas, C. (1998) Risk Management:Framework,method and practice, Frank J. Fabozzi Associates.
    Golub, B. W. & Tilman, L. M. ( 2000) risk management—approaches for fixed income markets, John Wiley& Sons, Ltd.
    Marrison, C. (2002) the Fundamental of Risk Managemewnt, Mcgraw Hill Co.
    Peister, M . (1997) ”Evaluating value-at –risk methodologies versus computation time”,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Research, 12, (2/3), pp.201-242
    Rendleman, R.& Barter, B. (1980) ”the pricing of options on debt securit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5, march, pp.11-24
    Saunders, A. & Allen, L. 2/e (1999) Credit Risk Management---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 , John Wiley& Sons, Ltd..
    Saunders, A. & Cornett, M. M. (2003 ), Financi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4/e, Mcgraw Hill Co.
    Shimko, D.T. & Van Deventer, D. (1993) ” the pricind of risky debt when interest rates are stochastic”,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3, pp.58-65
    Sinkey, J. F. (2002)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6/e, Prentice-Hall, Inc.
    附註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2932702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327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3270201.pdf45KbAdobe PDF2672View/Open
    93270202.pdf122KbAdobe PDF2745View/Open
    93270203.pdf73KbAdobe PDF2684View/Open
    93270204.pdf160KbAdobe PDF2924View/Open
    93270205.pdf216KbAdobe PDF21939View/Open
    93270206.pdf187KbAdobe PDF21658View/Open
    93270207.pdf239KbAdobe PDF22214View/Open
    93270208.pdf199KbAdobe PDF21844View/Open
    93270209.pdf152KbAdobe PDF2810View/Open
    93270210.pdf105KbAdobe PDF21356View/Open
    93270211.pdf146KbAdobe PDF2742View/Open
    93270212.pdf51KbAdobe PDF275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