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5/144300 (79%)
Visitors : 51139188      Online Users : 2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559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92


    Title: 惠棟易學研究
    Authors: 陳伯适
    Contributors: 呂凱博士
    陳伯适
    Keywords: 惠棟
    乾嘉學術
    象數易學
    易漢學
    周易述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8 15:25:15 (UTC+8)
    Abstract: 論文摘要


    清代學術發展,乾嘉時期以惠棟、戴震為首的學風,高舉漢學旗幟,對理學進行批判與揚棄,打破宋明以後理學的思想箝制,營造拔宋纛而立漢幟的局面,形成「乾嘉以來,家家許、鄭,人人賈、馬」的燦然中天之盛況,走向對傳統學術的全面整理和總結。
    漢代尊尚象數易學,歷經學術演變與時空因素,典籍散佚,漢《易》衰竭,千百年來,難成明白清晰的脈絡,今日能見漢代易學的詳略輪廓,必因清代樸學家窮其精力對漢《易》的宗崇與推闡之有功。當中,惠棟即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但是,惠棟在清代學術史上並沒有相對得到較多正面的青睞。
    惠棟「以博聞強記為入門,以尊古守家法為究竟」,即在詁詮經典上,以「尊尚古學」為志。力圖重返漢《易》的本來面目,採集自漢魏諸家《易》說,使學者「疏其源而導其流」,窺見漢儒解《易》之門徑,以荀爽、虞翻等《易》論為主,融會其說,推闡古義,一字一句,具有淵源,故「不可謂非一代之儒者宗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長在博,其短亦在於嗜博;其長在古,其短亦在於泥古」。臧庸難其「好用古字,頓改前人面目,以致疑惑來者,亦非小失」。王引譏諷其「考古雖勤,而識不高,心不細,見異於今者則從之,大都不論是非」。陳澧《東塾讀書記》指陳其「自伸其說,卒之乖舛疊見,豈能掩盡天下之目哉」。梁啟超稱其「凡古必真,凡漢皆好」,「功罪參半」,尤其罪在致使「啟蒙時代之懷疑的精神,批評的態度,幾夭閼焉」。反思惠氏在清代學術史上的地位,此等迥異的褒貶,耐人尋味,疏理真象,躍躍欲試,為研究之重要動機!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一、認識惠棟易學思想內容,董理其易學所表現的主要特質,特別從象數與義理兩大方面進行陳述。二、藉由惠棟對漢《易》之考索,探述漢魏諸家之思想內涵,認識漢魏易學家主張的關係。掌握惠氏對漢代《易》家易學所持的觀點,作為探尋漢人理解《易經》的本然特性,以及疏理漢代易學源流的重要參考。三、評述惠棟易學對漢代易學的復原價值。四、釐清有清一代易學的發展,惠棟易學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清代易學史上的定位。五、檢討惠棟治《易》的通盤得失,期能獲得客觀之允評。
      本研究主要探討之內容:
    一、考索漢代諸家《易》說之重要內涵,主要針對孟喜、京房、虞翻、荀爽、鄭玄諸家之述評。
      二、惠氏述《易》之主要特:(一)文字訓詁之法。(二)群籍眾說之文獻運用。(三)《易緯》的重要地位。(四)經文之改易。(五)之卦訓義之法。(六)卦爻象釋義之法。(七)互體取象之法。(八)爻位述義之法。(九)半象、兩象易、反象、旁通、震巽特變等其它象數主張。
      三、探討惠棟的義理觀,主要內涵包括:(一)宇宙觀、(二)《中庸》與《易》理融攝。(三)《易》與禮、史會通。(四)其它如有無的概念、虛、「道」與「理」的概念、日月為易等等。
      四、校勘與輯佚之檢討。
    五、述《易》上的文獻運用缺失:未原本原說而斷作剪裁;轉引古說而未明出處;所明出處錯誤或有瑕疵;引用內文改易或闕字;改易所引原文為古字。
    六、惠棟易學的評價與影響。從純粹漢學的歷史意義作評價;立於惠棟立場的正面評價。在主客觀的因素下,這某些學術必然被冠以主觀上價值低廉的標籤。在這種情形下,在強勢的主流價值之壓迫下,那些被視之末流者,很快就流失殆盡,那些原本可以多元豐富的文化內容,將在一波波的新的價值取代下,「傳統」漸漸渺茫,歷史的軌跡漸漸模糊;從文化發展與傳統承繼的角度看,這是我們所不願樂見的。從一個人治學的普遍性看待,一個人治學處事,終有未竟全功,亦有瑕陋不當之處,不能強求臻於完美。平心待之,用心體會,從惠棟的角色觀照惠棟,會得到較真實的惠棟易學。
    七、從象數思維的定位與詮釋學思潮反省惠氏易學。



    關鍵字:惠棟、乾嘉、象數易學、易漢學、周易述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惠棟著作
    1. 惠棟《易例》,台北:成文出版社(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150冊),1976年出版。
    2. 惠棟《惠氏易學》,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8月再版。
    3. 惠棟《周易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第52冊),1986年初版。
    4. 惠棟《增補鄭氏周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第7冊),1986年初版。
    5. 惠棟《易漢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十七冊影印經訓堂叢書本。
    6. 惠棟《周易本義辨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21輯,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惠氏紅豆齋抄本影印原書版。
    7. 惠棟《禘說》,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35輯影印經訓堂叢書,1985年元月初版。
    8. 惠棟《明堂大道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34輯影印經訓堂叢書,1985年元月初版。
    9. 惠棟《松崖文鈔》,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191輯影印聚學軒叢書,1989年7月台1版。
    10. 惠棟《九曜齋筆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20輯影印聚學軒叢書,1989年7月台1版。
    11. 惠棟《松崖筆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20輯影印聚學軒叢書,1989年7月台1版。
    12. 惠棟《松崖筆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雜著祕笈叢刊》本,1971年5月景印初版。
    13. 惠棟《九曜齋筆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雜著祕笈叢刊》本,1971年5月景印初版。
    14. 惠棟《九經古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1冊,1986年3月初版。
    15. 惠棟《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台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1971年初版。
    16. 惠棟《後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初版。
    17. 惠棟《春秋左傳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初版。
    18. 惠棟《惠氏讀說文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1刷。
    二、其它古籍《易》著
    1. 丁易東《易象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1冊),1986年初版。
    2. 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3. 王弼《周易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冊),1986年初版。
    4. 王應麟《周易鄭康成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第7冊),1986年初版。
    5. 王夫之《船山易學》,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第3版。
    6. 王樹枏《費氏古易訂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光緒辛卯季冬文莫室刻本,1990年11月景印初版。
    7. 毛奇齡《仲氏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 1983年10月初版。
    8. 方申《方氏易學五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二十九冊,影印南菁書院本,1989年7月台1版,頁603。
    9. 朱熹《原本周易本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輯,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83年10月初版。
    10. 朱震《漢上易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第11冊),1986年初版。
    11. 朱駿聲《六十四卦經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第1版第6刷。
    12. 宋翔鳳《周易考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0輯, 1983年10月初版。
    13. 江藩《周易述補》,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7輯, 1983年10月初版。
    14. 沈起元《周易孔義集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50冊),1986年初版。
    15. 李鼎祚《周易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台第1版第2刷。
    16. 李衡《周易義海撮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冊),1986年初版。
    17. 李光地《周易折中》,四川:巴蜀書社,1998年月1版1刷。
    18. 李光地《周易折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冊),1986年初版。
    19. 李塨《周易傳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47冊),1986年初版。
    20.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6月初版。
    21.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1版2刷。
    22. 李銳《周易虞氏略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趙韞如編次《大易類聚初集》第19冊,影印南菁書院《皇清經解續編》,1983年10月初版。
    23. 李富孫《易經異文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0輯, 1983年10月初版。
    24. 李林松《周易述補》,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7輯, 1983年10月初版。
    25. 何楷《古周易訂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6冊),1986年初版。
    26. 吳翊寅《易漢學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39輯。
    27. 吳翊寅《易漢學師承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39輯。
    28. 吳翊寅《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39輯。
    29. 孟喜《孟氏章句》,台北:成文出版社(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173冊),19765年出版。
    30. 京房《京氏易傳》,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第98冊)。
    31. 來知德《周易集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6月1版1刷。
    32. 紀磊《虞氏逸象攷正》,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三十冊,影印吳興叢書本,1989年7月台1版。
    33. 紀磊《九家逸象辨證》,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第三十冊,影印吳興叢書本,1989年7月台1版。
    34. 查慎行《周易玩辭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47冊),1986年初版。
    35. 俞樾《周易互體徵》,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36. 俞樾《周易平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37. 胡渭《易圖明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16輯影印守山閣叢書本,1985年元月初版。
    38. 胡方《周易本義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16輯影印嶺南叢書本,1985年元月初版。
    39.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山東:齊魯書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刷。
    40. 晏斯盛《易翼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43冊。
    41. 章太炎等撰《易學論叢》,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5月初版。
    42. 莊存與《卦氣解》,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7輯,1983年10月初版。
    43. 陳壽熊《讀易漢學私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44. 張獻翼《讀易紀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2冊),1986年初版。
    45. 陳念祖《易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5冊),1986年初版。
    46. 張惠言《周易鄭氏學》,台北:成文出版社(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176冊),1976年出版。
    47. 張惠言《易緯略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四十冊。
    48. 張惠言《周易荀氏九家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9輯,影印學海堂《皇清經解》本,1983年10月初版。
    49. 張惠言《周易鄭氏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9輯,影印學海堂《皇清經解》本,1983年10月初版。
    50. 張惠言《周易虞氏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9輯,影印學海堂《皇清經解》本,1983年10月初版。
    51. 張惠言《易圖條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7輯, 1983年10月初版。
    52. 張次仲《周易玩辭困學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0輯, 1983年10月初版。
    53. 黃宗羲《易學象數論》,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黃宗羲全集》第九冊,1993年12月1版2刷。
    54. 黃宗炎《周易象辭》,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1983年10月初版。
    55. 黃宗炎《易圖辨惑》,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1983年10月初版。
    56. 黃宗炎《尋門餘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 1983年10月初版。
    57. 程頤《易程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冊,《伊川易傳》,1983年10月初版。
    58. 程廷祚《大易擇言》,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59. 焦延壽《焦氏易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六月台1版。
    60. 焦循《易章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0輯,1983年10月初版。
    61. 焦循《易通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0輯, 1983年10月初版。
    62. 焦循《易圖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20輯, 1983年10月初版。
    63. 惠士奇《惠氏易說》,台北:藝文印書館《皇清經解易類彙編》本,1992年9月2版。
    64. 董真卿《周易會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6冊),1986年初版。
    65. 蒼頡、鄭康成注《易緯八種》,台北:新興書局,1963年初版。
    66. 翟均廉《周易章句證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67. 熊過《周易象旨決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8輯,1983年10月初版。
    68. 熊良輔《周易本義集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4冊),1986年初版。
    69. 鄭剛中《周易窺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11冊。
    70. 蔡清《易經蒙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9冊),1986年初版。
    71. 魏濬《易義古象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4冊),1986年初版。
    72. 藝文印書館彙編《皇清經解易類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皇清解本。
    73. 藝文印書館彙編《續經解易類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皇清經解續編本。
    74. 《易緯八種》,日本:京都市,1998年影印自武英殿聚珍版本《古經解彙函.易緯八種》。
    三、當代《易》著
    1. 丁維杰《周易哲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4月初版。
    2. 王弼著、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1版北京3刷。
    3. 王瓊珊《易學通論》,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5月初版。
    4. 王居恭《周易旁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5. 王新春《周易虞氏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初版1刷。
    6. 王章陵《周易思辨哲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1刷。
    7. 王博《易傳通論》,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初版1刷。
    8. 王鐵《宋代易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1版1刷。
    9. 孔繁詩《易經繫辭傳研究》,台北:晴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再版。
    10. 田合祿、田峰《周易與日月崇拜》,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年9月1版1刷。
    11. 田合祿、田峰《周易真原──中國最古老的天學科學體系》,山西: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1月修訂再版。
    12. 朱維煥《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9月初版3刷。
    13.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朱伯崑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年7月北京第1版第1刷。
    14. 朱伯崑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四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6月北京第1版第1刷。
    15. 朱伯崑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五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刷。
    16. 江國樑《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台北:學易齋,2000年12月。
    17.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2刷。
    18. 牟宗三《周易哲學演講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1版1刷。
    19. 汪忠長《讀易劄記》,台北:考古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6月台初版。
    20. 汪學群《清初易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1版北京1刷。
    21.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1刷。
    22. 呂紹綱主編《周易辭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4月1版1刷。
    23. 呂紹綱《周易闡微》,台北:韜略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1月2版1刷。
    24. 李周龍《易學窺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
    25. 李樹菁《周易象數通論-從科學角度的開拓》,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年4月1版1刷。
    26.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北京:長春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刷。
    27. 李申、郭彧《周易圖說總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1版1刷。
    28. 余敦康《內聖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1月1版1刷。
    29. 林尹等著《易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元月初版。
    30. 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二卷,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1版1刷。
    31. 林忠軍《周易鄭氏學闡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1版1刷。
    32. 林文欽《周易時義研究》,台北:鼎文書局,2002年10月初版。
    33. 林耕年《易學通論》,台北:大溢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34.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1版1刷。
    35. 吳懷祺《易學與史學》,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1刷。
    36. 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7月初版。
    37. 周止禮《易經與中國文化》,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1刷。
    38. 周伯達《周易哲學概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4月初版。
    39.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第1版,2003年12月北京第8刷。
    40. 南懷瑾、徐芹庭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4月修定版10刷。
    41. 范良光《易傳道德的形上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4月第2版。
    42. 胡自逢《先秦諸子易說通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第3版。
    43. 胡自逢《周易鄭氏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44. 高懷民《大易哲學論》,台北:作者自印,1978年6月初版1988年7月再版。
    45. 高懷民《先秦易學史》,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90年6月第3版。
    46. 高懷民《兩漢易學史》,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0年12月初版。
    47. 高懷民《中國哲學在皇皇易道中成長發展》,台北:作者自印,1999年2月初版。
    48. 唐明邦、汪學群《易學與長江文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1版1刷。
    49. 徐芹庭《易學源流》,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8月初版。
    50. 徐芹庭《易經詳解》,台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3月1版2刷。
    51. 徐芹庭《易經研究》,台北:五洲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52. 徐芹庭《虞氏易述解》,台北:五洲出版社,1974年出版。
    53. 閆修篆《易經的圖與卦》,台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出版。
    54. 孫劍秋《易理新研》,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12月初版。
    55. 章秋農《周易占筮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2刷。
    56. 郭彧《京氏易傳導讀》,山東:齊魯書社,2002年10月1版1刷。
    57. 郭建勳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易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月初版。
    58. 常秉義《周易與歷法》,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2年1月2版3刷。
    59.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9月初版3刷。
    60. 陳鼓應、趙建偉《周易注譯與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7月初版1刷。
    61. 張立文《周易帛書今注今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9月初版。
    62. 張吉良《周易哲學和古代社會思想》,山東:齊魯書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刷。
    63. 張其成《易經應用大百科》,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初版。
    64. 張濤《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1版1刷。
    65. 張善文《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1版1刷。
    66. 張善文《象數與義理》,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1版3刷。
    67. 張漢《周易會意》,四川:巴蜀書社,2002年12月1版1刷。
    68. 黃沛榮《易學論著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69.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70. 傅隸樸《周易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初版7刷。
    71. 程石泉《易學新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1版1刷。
    72. 馮家金《周易繫辭傳》,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初版1刷。
    73. 董光璧《易學科學史綱》,湖南:武漢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刷。
    74. 楊錦銓《易經古義解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4月初版。
    75. 楊吉德《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山東:齊魯書社,2004年11月1版1刷。
    76. 廖名春《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77. 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第3刷。
    78. 鄭吉雄《易圖象與易詮釋》,台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2月初版。
    79. 鄭萬耕《易學源流》,遼寧:瀋陽出版社,民國86年5月第1版第1刷。
    80. 鄭衍通《周易探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2年6月修正增訂1版。
    81. 劉百閔《周易事理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10月再版。
    82. 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2月初版1刷。
    83. 劉瀚平《周易思想探微》,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刷。
    84. 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1次刷。
    85. 劉大鈞《象數精解》,四川:巴蜀書社,2004年5月1版1刷。
    86. 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1版1刷。
    87. 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3月1版1刷。
    88. 劉大鈞主編《大易集述》,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10月1版1刷。
    89. 劉保貞《易圖明辨導讀》,山東:齊魯書社,2004年5月1版1刷。
    90. 賴貴三《臺灣易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2月初版。
    91. 盧泰《周易參五筮法》,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7月1版1刷。
    92. 盧央《易學與天文學》,台北:大展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1刷。
    93. 戴君仁《談易》,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2年2月第7版。
    94. 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初版。
    95. 鍾泰德《易經研究》,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96. 嚴靈峰《馬王堆帛書易經斠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四、《易》類以外十三經
    1. 孔安國(舊題)《孔氏傳尚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8月第1版第1刷。
    2. 孔穎達《尚書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3. 孔穎達等注疏《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4. 孔穎達等注疏《詩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5. 孔穎達等注疏《左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6. 毛晉《陸氏詩疏廣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0冊),1986年3月初版。
    7.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1版4刷。
    8.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1版1刷。
    9. 朱熹《論孟精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8冊),1986年初版。
    10. 朱熹集注、蔣伯潛廣解《廣解四書》,台北:東華書局,1993年3月22版3刷。
    11. 朱彬《禮記訓纂》,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9月第1版北京第1刷。
    12. 杜為《中庸本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5月初版。
    13. 李珮精《四書串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10月台1版。
    14. 吳怡《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2月第4版。
    15. 邢昺《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16. 林之奇《尚書全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55冊),1986年3月初版。
    17. 東方橋《讀中庸的方法學》,台北:玄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初版。
    18.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3月初版14刷。
    19. 高明《禮學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9月第4版。
    20.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2月再版。
    21. 秦蕙田《五禮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5冊),1986年初版。
    22. 孫奭(舊題)《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23.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1版。
    24. 陳祥道《禮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0冊),1986年初版。
    25. 陳大章《詩傳名物集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6冊),1986年初版。
    26. 陳槃《中學中庸今釋》,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10月初版第12刷。
    27. 陳兆榮《中庸探微》,台北:正中書局,1975年7月台初版。
    28. 陳滿銘《中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4月再版。
    29. 梁益《詩傳旁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詩類》第76冊。
    30. 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第1版第4刷。
    31. 黃俊傑《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9月1版1刷。
    32. 馮復京《六家詩名物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0冊),1986年3月初版。
    33. 賈公彥《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34. 賈公彥《儀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35. 賈馥茗等編著《中庸釋詮》,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1刷。
    36.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再版。
    37.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0年3月4版。
    38. 萬心權、蔡愛仁《大學中庸精注》,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6月台初版第4刷。
    39. 衛湜《禮記集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7冊),1986年初版。
    40. 蔡卞《毛詩名物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0冊),1986年3月初版。
    41. 蔡沈《書經集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58冊),1986年初版。
    42. 蔡愛仁《中庸研究》,台北:為學出版社,1964年8月初版。
    43. 錢穆《四書釋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重版4刷。
    44. 錢玄《三禮通論》,江蘇: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刷。
    45. 魏了翁《儀禮要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冊),1986年初版。
    46. 聶崇義《三禮圖集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9冊),1986年初版。
    47. 譚宇權《中庸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
    五、經學通論專著
    1. 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月台1版。
    2. 《中國哲學》編委會編《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1版1刷。
    3.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初版。
    4.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初版3刷。
    5. 皮錫瑞《經學通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10月台5版。
    6. 朱彞尊《經義考》,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揚州馬氏刻本《四部備要》,1998年11月北京1版1刷。
    7. 江藩《漢學師承記》,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6月北京第1版第1刷。
    8. 安井小太郎等著,連清吉、林慶彰合譯《經學史》,台北:萬卷樓出版公司,1996年10月初版。
    9. 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1版1刷。
    10. 沈廷芳《十三經注疏正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2冊),1986年初版。
    11. 沈炳震《九經辨字瀆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4冊),1986年初版。
    12. 呂凱(師)《鄭玄之讖緯學》,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7年11月初版。
    13.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14. 吳浩《十三經義疑》,台北:中央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
    16.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17. 方東樹《漢學商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1968年3月台第1版。
    18. 周予同《群經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台2版第1刷。
    19.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2版第2刷。
    20. 姜廣輝《中國經學思想史》(第二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1版1刷。
    21. 姜廣輝主編《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1版1刷。
    22. 胡應麟等撰《經籍會通》,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1刷。
    23. 苗潤田《中國儒學史》(明清卷),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1刷。
    24. 班固撰、陳立疏《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8月第1版第1刷。
    25. 康有為《偽經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6月台2版。
    26.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4月初版第3刷。
    27. 孫筱《兩漢經學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1版1刷。
    28.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1月台1版7刷。
    29. 陸德明《經典釋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五經總義類》,第182冊,1986年3月初版。
    30. 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版2刷。
    31. 陳祖武《清儒學術拾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刷。
    32. 陳居淵《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6月1版1刷。
    33. 湯志鈞《經學史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34. 葉國良等著《經學通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元月初版。
    35. 楊伯峻等著《經書淺談》,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9月初版2刷。
    36. 趙吉惠等著《中國儒學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2刷。
    37. 劉百閔《經學通論》,台北:國防研究院出版社,1970年3月初版。
    38. 蔣伯潛《經學纂要》,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10月台4版。
    39. 蔣伯潛《十三經概論》,台北:宏業書局,1981年10月出版。
    40. 蔣伯潛、蔣祖怡《經與經學》,上海:上海書局,1998年5月第1版第2次印刷。
    41. 錢基博《經學通志》,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42. 盧元駿《五經四書要旨》,台北:三民書局,1972年9月初版。
    六、小學類專著
    1. 司馬光《類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25冊),1986年初版。
    2. 邢昺《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7年8月初版13刷。
    3. 阮元等撰《經籍纂詁》,台北:宏業書局,1993年8月再版。
    4. 吳玉搢《別雅》,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22冊),1986年初版。
    5. 林尹《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9月初版。
    6.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10版。
    7.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1月台11版。
    8.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第10版。
    9. 陳第《屈宋古音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39冊),1986年初版。
    10. 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第15刷。
    11. 陸佃《埤雅》,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22冊),1986年3月初版。
    12. 黃生《字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訓詁之屬》第216冊。
    13. 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初版。
    14. 管錫華《校勘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1版1刷。
    15. 顧藹《隸辨》,北京:中華書局影印玉淵堂刊本,2003年12月1版2刷。
    七、史類專著
    1. 王堯臣等編次《崇文總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7月台1版。
    2. 王俊義《清代學術探研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1版1刷。
    3.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台北:明文書局,1970年初版。
    4. 方克立主編《21世紀中國哲學走向》,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4月1版北京1刷。
    5. 左丘明《國語》,台北:宏業書局,1980年9月出版。
    6. 左丘明《國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2月。
    7.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8. 朱彝尊《經義考》,台北:世界書局(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151冊),1988年初版。
    9. 朱克敬《清代傳記叢刊》第十三冊,台北:明文書局,1986年元月出版。
    10. 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第4版第9刷。
    11. 李開《惠棟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2. 李申《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1版1刷。
    13. 吳怡《中國哲學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2月第3版。
    14. 長孫無忌《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15. 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16. 周世輔《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10月修正第3版。
    17. 周裕鍇《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1版1刷。
    18. 孟世凱《夏商史話》,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
    19.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2月初版。
    20.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21. 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台第1版。
    22.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23.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月台1版。
    24.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7年4月15日第12版第4刷。
    25.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7月再版。
    26.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1刷。
    27. 唐鑑《清學案小識》,台北:台灣商務印務館,1975年8月台第2版。
    28. 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29.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30.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5月台1版。
    31. 麥仲貴《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9月初版。
    32.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2刷。
    33.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4年4月台第11版。
    34. 梁啟超著,陳引馳編校《梁啟超國學講錄二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第1刷。
    35.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刷。
    36. 陳久金《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歷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北京1版1刷。
    37. 張世英《新哲學講演錄》,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1版1刷。
    38. 彭國棟《清史文讞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9月初版。
    39.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8月增訂第8版。
    40. 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刷。
    41.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三),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3月第1版第1刷。
    42.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月北京第1版。
    43. 趙中偉《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1刷。
    44.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第1版。
    45. 劉起釪《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2刷。
    46. 劉師培《清儒得失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1版1刷。
    47. 盧央《京房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刷。
    48.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初版。
    49. 顧頡剛《古史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8月第2版。
    八、子部相關專著
    1. 丁原植《《文子》資料探索》,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9月初版。
    2. 王充《論衡》,北京: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本第八冊,1996年2月北京9刷。
    3. 王符撰,汪繼培箋《潛夫論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5月初版。
    4. 王明清《揮塵後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38冊),1986年初版。
    5.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1版5刷。
    6.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第1版第4刷。
    7.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第1版第1刷。
    8. 王利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第1版北京第3刷。
    9. 王洪緒《卜筮正宗》,湖南:海南出版社編《故宮珍本叢刊》第四一六冊,2000年10月1版1刷。
    10. 中華書局集成《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第1版北京第9刷。
    11. 白居易原撰、孔傳續撰《白孔六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91冊),1986年初版。
    12. 田鳳台《呂氏春秋探微》,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3月初版。
    13. 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1版北京1刷。
    14. 朱謙之《老子校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10月初版。
    15. 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1版1刷。
    16. 江日新編《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17. 沈括《夢溪筆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4月台初版。
    18. 汪榮寶《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9月第1版北京第2刷。
    19. 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4月1版2002年7月2刷。
    20. 阿佩爾著,孫周興等譯《哲學的改造》,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年1版1刷。
    21. 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台北:自由出版社《道藏精華》第一集之一,2000年1月出版。
    22. 胡偉希《知識、邏輯與價值:中國新實在論思潮的興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1版2刷。
    23. 祝平一《漢代的相人術》,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初版。
    24. 倪濤《六藝之一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30冊),1986年初版。
    25. 徐文靖《管城碩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61冊),1986年初版。
    26. 徐元太《喻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58冊),1986年初版。
    27.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83冊),1986年初版。
    28. 章潢《圖書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68冊),1986年初版。
    29. 章炳麟《訄書》,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7月香港第1版第1刷。
    30. 章太炎《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4月再版。
    31. 陳元龍《格致鏡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31冊),1986年3月初版。
    32. 陳澧《東塾讀書記》,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6月第1版第1刷。
    33.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8月第二次修訂版第2刷。
    34.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初版2刷。
    35. 陳江風《天文與社會》,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1版1刷。
    36. 張介賓《類經圖翼》,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第776冊,1986年3月初版。
    37. 張琦《素問釋義》,湖南:海南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第379冊,2000年10月1版1刷。
    38.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89年10月第12版。
    39.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9月初版。
    40. 揚雄《太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3冊,1986年3月初版。
    41.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
    42. 傅偉勳《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10月初版。
    43.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月台初版。
    44. 傅偉勳《佛教思想的現代探索-哲學與宗教五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3月初版。
    45. 景海峰《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1版1刷。
    46. 黃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北京第1版第3刷。
    47. 程顥、程頤撰《二程遺書、二程外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95年2月第1版第2刷。
    48. 葉廷珪《海錄碎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21冊),1986年初版。
    49.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0月第1版北京第5刷。
    50.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6月第1版北京第4刷。
    51. 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6月1版1刷。
    52. 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779冊),1986年初版。
    53.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北京第1版第1刷。
    54. 劉國樑《新譯周易參同契》,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10月初版2刷。
    55. 蔣一彪輯《古文參同契集解》,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毛晉訂本,1987年6月台1版。
    56.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北京2版6刷。
    57. 戴望《管子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第1版,1996年2月北京第9刷。
    58. 韓敬譯注《法言全譯》,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9月1版1刷。
    59. 韓林合《《邏輯哲學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8月1版北京1刷。
    60. 蕭漢明、郭東升《周易參同契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1版1刷。
    61. 魏伯陽等撰《古文參同契箋註集外二種》,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台1版。
    62. 魏伯陽等撰《參同契正文外三種》,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台1版。
    63.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9月1版北京2刷。
    64. 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台北:台灣明倫書局,1979年出版。
    65. 顧炎武《日知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58冊),1986年初版。
    九、集部相關論著
    1. 王引之《王文簡公文集》,1925年羅氏鉛印本。
    2. 王伯大編《韓文考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73冊),1986年初版。
    3. 王鏊《震澤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56冊),1986年初版。
    4. 王昶《春融堂集》,清嘉慶丁卯年(西元1807年)、戊辰年(西元1808年)塾南書舍刊本。
    5. 王昶《湖海文傳》,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初版。
    6. 王士禛著,李毓芙等整理《漁洋精華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9年12月1版1刷。
    7. 李善《文選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9冊),1986年初版。
    8. 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185冊。
    9. 邵雍《擊壤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101冊。
    10. 張吉《古城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57冊),1986年初版。
    11. 游酢《圖書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68冊),1986年初版。
    12. 錢大昕《嘉定錢大昕全集.潛研堂文集》,第九冊,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1版1刷1。
    13. 戴震《戴東原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台第1版。
    十、論文期刊
    (一)學位論文
    1. 江弘遠《惠棟易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5月。
    2. 岑溢成《訓詁學與清儒訓詁方法.訓詁方法學的兩個方面》,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12月。
    3. 耿志宏《惠棟之經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5月。
    4. 孫劍秋《清代吳派經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12月。
    5. 康全誠《清代易學八家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6. 張麗珠《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5月。
    7. 黃順益《惠棟、戴震與乾嘉學術研究》,台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6月。
    8. 鄭國瑞《兩漢黃老思想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6月。
    9. 劉慧珍《漢代易象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10. 蔡孝懌《惠棟《春秋左傳補注》之研究》,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11. 闕育鈴《惠棟之讀說文記研究》,台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二)中文期刊
    1. 三英<惠棟的治學思想>,《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第3期,頁69-76。
    2. 于春海<論取象思維方式-易學文化精神及其現代價值討論之一>,《周易研究》,2000年第4期,頁76-81。
    3. 于瑞桓<乾嘉樸學的緣起及啟蒙意義>,《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頁60-63。
    4. 尹彤云<惠棟《周易》學與九經訓詁學簡評>,《寧夏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89-93。
    5. 尹彤云<惠棟學術思想研究>,《清史評論》,1999年第2期,頁90-98。
    6. 王家儉<清代漢宋之爭的再檢討>,《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第三冊),台北:中央研究院,1981年10月10日。
    7. 王樹人、喻柏林<《周易》的「象思維」及其現代意義>,《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頁1-8。
    8. 王新春<哲學視野下的漢易卦氣說>,《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頁50-61。
    9. 王新春<試論虞氏易「旁通說」的易理內涵>,《周易研究》,1996年第3期,頁6-18。
    10. 王興業<試論十二辟卦>,《周易研究》,1997年第1期,頁3-8。
    11. 朱維錚<清學史:漢學與反漢學(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5期,頁54-61。
    12. 朱維錚<清學史:漢學與反漢學(下)>,《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6期,頁75-79。
    13. 任蘊輝<論漢代易學的納甲>,《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8期,頁73-80。
    14. 牟宗三<研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鵝湖月刊》,第11卷1期,頁1-7。
    15. 李威熊<吳派之經學述評>,《中華學苑》,第36期,1988年。
    16. 李尚信<孟喜卦氣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論>,《中國哲學》, 2001年第12期,頁34-38。
    17. 何麗野<象的思維:說不可說-中國古代形而上學方法法>,《中國哲學》,2004年第4期,頁22-27。
    18. 林忠軍<干寶易學思想研究>,《周易研究》,1996年第4期,頁12-24。
    19. 林忠軍<試析鄭玄易學天道觀>,《中國哲學》,2003年第3期,頁44-52。
    20. 林忠軍<《易緯》宇宙觀與漢代儒道合流趨向>,《中國哲學》,2002年第12期,頁52-56。
    21. 林麗真<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5-41。
    22. 周立升<《周易參同契》的月體納甲學>,《周易研究》,2000年第4期,頁35-40。
    23. 周積明<乾嘉時期的學統重建>,《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頁64-68。
    24. 周山<《周易》詮釋若干問題思考>,《中國哲學》,2004年第期,頁49-55。
    25. 高懷民<西漢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學思想>,《周易研究》,2000年第2期,頁14-21。
    26. 唐明邦<象數思維管窺>,《周易研究》,1998年第4期,頁52-57。
    27. 孫劍秋<清代漢學形成原因綜論>,《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1年11月16、17日,頁21-39。
    28. 連鎮標<焦延壽易學淵源考>,《周易研究》,1996年第1期,頁3-9。
    29. 郭彧<卦變說探微>,《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頁9-20。
    30. 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上)>,《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17-23。
    31. 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下)>,《周易研究》,1995年第1期,頁26-34。
    32. 常秉義<「卦變」說辨析>,《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15-24。
    33. 陳恩林、郭守信<關於《周易》「大衍之數」的問題>,《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頁42-47。
    34. 陳世陔<《周易》「象數」與現代系統學模型>,《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3-14。
    35. 陳居淵<清代的家學經學-兼論乾嘉漢學的成因>,《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1998年12月。
    36. 陳居淵<論惠棟的經學思想>,《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一輯),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1版1刷,頁405-427。
    37. 梁韋弦<「卦氣」與「歷數」,象數與義理>,《中國哲學》,2002年第2期,頁43-47。
    38. 梁韋弦<孟京易學的來源>,《中國哲學》,2003年第11期,頁9-11。
    39. 張火慶<清初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5卷第6期,1982年6月,頁38-44。
    40. 張文智<京氏易學中的陰陽對待與流行>,《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頁39-53。
    41. 張濤<西漢後期象數易學興起的自然生態和社會政治根源>,《周易研究》,1998年第4期,頁47-51。
    42. 鈕恬<略論《周易》卦爻變化的特點>,《周易研究》,1999年第3期,頁25-36。
    43. 傅榮賢<孟喜易學略論>,《周易研究》,1994年第3期,頁4-7。
    44. 鄒順初<漢代易學窺豹>,《第十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1993年7月25日,頁122-129。
    45. 楊國榮<明清之際儒家價值觀的轉換>,《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8期,頁97-104。
    46. 楊國榮<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1994年4月。
    47. 漆永祥<惠棟與古籍整理>,《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1期,頁39-41。
    48. 漆永祥<惠棟易學著述考>,《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頁51-57。
    49. 潘德榮<詮釋的創造性與「創造的詮釋學」>,《中國哲學》,2002年第11期,頁14-20。
    50. 劉慧珍<漢代易學的特殊問題-易象陰陽五行化試論>,《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1998年10月17日。
    51. 劉玉建<五行說與京房易學>,《周易研究》,1996年第4期,頁1-11。
    52. 劉玉建<鄭玄爻辰說述評>,《周易研究》,1995年第3期,頁34-42。
    53. 劉玉建<論魏氏月體納甲說及其對虞氏易學的影響>,《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頁21-25。
    54. 劉玉建<試論京房易學中的世卦起月例>,《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頁17-20。
    55. 劉潤忠<中國哲學本體論的易學闡釋>,《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3-39。
    56. 劉笑敢<經典詮釋與體系建構-中國哲學詮釋傳統的成熟與特點芻議>,《中國哲學》,200年第5期,頁18-26。
    57. 鄭卜五<乾嘉漢學形成的主要因素探析>,《海軍軍官學校學報》,第6期年第期,1996年10月,頁215-225。
    58. 鄭萬耕<易學中的陰陽五行觀>,《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24-32。
    59. 鄭萬耕<易學中的整體思維方式>,《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頁62-70。
    60. 蕭漢明<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第2期,頁22-34。
    (三)西文期刊
    1. Chun- chidh Huang, “The Mencius and Historical Hermenudtics,”《清華學報》第19卷第2期(1989年8月),頁45-65。
    2. E.D.Hirsch,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Appendix I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C. Verific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p.236。
    3.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Hermeneutics: The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translated by James Duke and Jack Forstman (Missoula, Month Scholars Press,1977),p.50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501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15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501101.pdf71KbAdobe PDF2959View/Open
    51501102.pdf346KbAdobe PDF22534View/Open
    51501103.pdf216KbAdobe PDF21111View/Open
    51501104.pdf326KbAdobe PDF22113View/Open
    51501105.pdf2330KbAdobe PDF26955View/Open
    51501106.pdf1783KbAdobe PDF23667View/Open
    51501107.pdf2257KbAdobe PDF22413View/Open
    51501108.pdf1618KbAdobe PDF22599View/Open
    51501109.pdf1894KbAdobe PDF23002View/Open
    51501110.pdf1894KbAdobe PDF21056View/Open
    51501111.pdf560KbAdobe PDF21591View/Open
    51501112.pdf357KbAdobe PDF2245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