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5 (78%)
Visitors : 47754426      Online Users : 8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93


    Title: 女性創業政策對「非營利組織」創發之研究:以『中華飛雁創業互助協會』為例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NPO under women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The case of the Women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of Taiwan
    Authors: 楊舒蓉
    Yang,Shu-Jung
    Contributors: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楊舒蓉
    Yang,Shu-Jung
    Keywords: 女性創業
    非營利組織
    新制度主義理論
    社會資本理論
    women entrepreneur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s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ory
    social capital theory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8 15:45:22 (UTC+8)
    Abstract: 從時代趨勢中洞悉到女性創業議題的重要 ,爰發現青輔會「飛雁專案」下之非預期性政策產出(「中華飛雁創業互助協會」)的關鍵地位與價值,於檢視該組織背後的脈絡因素中覺察到「新制度主義之鑲嵌性概念」與「動態社會資本理論建構」間不謀而合,除確立女性創業環境下公部門(青輔會)、非營利組織(中華飛雁創業互助協會)及個人(微型女性創業者)間之互為鑲嵌關係,更因該組織成立而點明女性創業之動態社會資本建構過程,調和過去二元價值對立的窘境,透過實務與理論間交互檢證,開創女性創業、非營利組織及社會資本理論間之新紀元。
    Owing to the key status and value of the Women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of Taiwan (WEAT) and unpredictable policy output of the“Free & Yong Program ”of National Youth Commission of Executive Yuan (NYC), this paper seeks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current trend issue about women entrepreneurship. In viewing the inner factors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I find there’s a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embedding concept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It not only sets up the correlation among Gov (NYC), NPO(WEAT)and individual (women mircrobusinesses entrepreneurs), but also makes the process of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apitals in women business clear, harmonizing the paradox of structural/rational dualism in the past. The Interviewing and case study design are mainly employed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to cross-check practice and theory and thus depicts a better interaction among women entrepreneurship, NPO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王柏鴻 (譯)
      2002 《杭廷頓與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杭廷頓、柏格 主編。臺北:時報文化。
    王素彎
      2003 《台灣地區婦女創業模式之研究》。台北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王玉玲、賴秀玲、蔡惠華、饒志堅
      2003 《我國性別統計及婦女生活地位之國際比較研究》。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王中天
      2003 〈社會資本: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研究》, 42(5)139-163。
    王文君
      2004 「非營利組織社會資本之研究-以荒野保護協會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王燦槐 
      2004 〈職涯輔導與性別平等-諮輔多元觀點的實踐〉,《青輔會會訊季刊》,13:7-8。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王怡婷
      2006 「女性創業家之創業動機與特質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微型企業為例」,嶺東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 
      1997 《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出版。
    江明修 (編)
      1999 《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編)
      2002 《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審訂
      2003 《非營利產業》,Burton A. Weisbord 原著。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審訂
      2004A 《企業型非營利組織》,J. Gregory Dees, Jed Emerson & Peter  Economy 原著。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審訂
      2004B 《非營利創新管理》,Alvin H. Reiss 原著。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 審訂
      2004C 《非營利標竿管理》,Peter C. Brinckerhoff 原著。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鄭勝分
      2003 〈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 73:71-96。
    江明修、陳欽春
      2004 《充實社會資本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明修、鄭勝分
      2004 〈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台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 17(3):37-58。
    行政院青輔會企劃
    2003 《歡喜創業:「成功女老闆,換妳做做看」》。台北:商周出版。
    李宛蓉 (譯)
      1998 《信任: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F. Fukuyama 原著。台北:立緒文化。
    李惠斌、楊雪冬 (編)
      2000 《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李貞宜
      2001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資源連結過程之研究~以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中區服務中心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李宗勳
      2002 〈社會資本與社區安全之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9:    13-43。
    李月霞
      2003 「中介組織與會員組織間關係之研究」,東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玲梅
      2005 「女性創業家特質與風格之研究」,嶺東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英明
      2005 《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台北:揚智文化。
    宋廣英 
      2001 〈青輔會婦女創業輔導系列-讓婦女踏穩創業步伐〉,《青輔會會訊季刊》,4:2-3。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芳玫 
      2003 〈從頭家娘到頭家-青輔會助妳美夢成真〉,《青輔會會訊季刊》,12:1-2。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2004 〈國際開發組織中的婦女創業議題〉,《新世紀智庫論壇》,28:85-91。
    林昭禛
      2003 〈玫瑰與麵包-檢視女性就業政策〉,《國政分析》,社會(析)092-016號。http://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B-092-016.htm
    林哲群
      2003 《外國公部門及非營利組織有關婦女創業及微型企業之輔導制度與作法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吉郎
      2003 《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市: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林欽榮 著
      2004 《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林祐聖、葉欣怡 合(譯)
      2005 《社會資本》,Lin, Nan 原著。台北:弘智出版。
    官有垣
      1996 〈台灣民間社會福利機構與政府的競爭關係:以台灣基督兒童福利基金會為例(1977~1985)〉,《空大行政學報》,5:125-175。
      2000 《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台北:亞太圖書。
    官有垣、吳芝嫻、莊國良 (編)
      2000 〈近十年來我國非營利組織相關議題研究文獻彙編〉,官有垣主(編),《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頁451-496。台北:亞太圖書。
    吳定、鄭勝分、李盈盈 
      2005 《組織發展應用技術》。台北:智勝文化。
    吳美枝、何禮恩 (譯)
      2002 《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 原著。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雪惠
      2006 「婦女創業的相關因素探討」,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瑞興
      2003 「大高雄地區非營利組織參與擴大就業政策之角色評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泰山
      2003 「社會化治理下非營利組織的協力策略-以慈濟基金會『921希望工程』為檢証對象」,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遵慈 
      2001 〈出席2001年婦女領袖網路會議建言〉,《青輔會會訊季刊》,4:13-15。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2003 《女性創業-全球新築夢工程》。台北:御書房出版。
      2006 〈女性與經濟〉,《第二屆女性國際事務講堂講義》,頁E1-E7。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主辦。
    陳恆鈞
      2002 《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千華出版社。
    陳孝庭
      2004 「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德
      2004 「組織內部社會網絡的形成與影響:社會資本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愛蘭
      2006 〈女性與經濟〉,《第二屆女性國際事務講堂講義》,頁L1-L11。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主辦。
    傅正良
      2004 「中國大陸非營利組織發展之研究: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惠 (譯)
      2000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F. Fukuyama 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2000 《信任: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F. Fukuyama 原著。台北,立緒文化。
    張晉芬
      2006 〈女性與經濟〉,《第二屆女性國際事務講堂講義》,頁H1-H20。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主辦。
    張茂芸 (譯)
      2000 《非營利組織》,Regina E. Herzlmger原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張庭庭
      2001 《台灣地區婦女創業動機與需求~實務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張培新
      2004 「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張亞楠
      2004 「非營利組織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祐綾
      2005 「生命樂章的插曲:經濟弱勢女性之創業經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張其祿
      2005 〈制度、社會資本與合作領導-自然災害防治之公私協力架構〉,《中國行政評論》,14(3):65-90。
    曾淑賢
      1998 《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實務粹要》。台北:市立圖書館。
    曾柔鶯
    2000 〈婦女創業之探討〉,《勞工行政》,142:30-37。
    葉德蘭 
      2006 〈婦權國際公約與行動綱領〉,《第二屆女性國際事務講堂講義》,頁A1-A15。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主辦。
    楊敏玲、張庭庭 
      2002 〈婦女創業交流研習營、步步為營-協助學員踏出創業的第一步〉,《青輔會會訊季刊》,8:4-5。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敏玲
    2003 〈92年度飛雁專案執行成果-飛向自己的天空〉,《青輔會會訊季刊》,12:3-4。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蔡明璋
      1996 《台灣的貧窮:下層階級的結構分析》。台北:巨流文化。
    蔡淑梨
      2003 《我國推動知識經濟下婦女創業機會及輔導政策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
      2003 〈台灣婦女創業現況與困難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3:161-172。
    蔡如萍
      2005 「人際網絡對女性創業家新創事業資源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科技管理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清田
    2005 〈行動研究的理念與分析〉,林本炫、齊力 (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29-144。嘉義:南華教社所。
    劉瑞華 (譯)
      1994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Douglass C. North 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劉以慧
      2005 「女性創業歷程及成人教育輔佐機制研究-青輔會飛雁專案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
    劉德芳
      2006 「以整合性的觀點實證研究女性創業之意向-以飛雁學員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盧禹璁
      2005 「社會資本之分散與整合」,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俊義
      2002 〈社會資本、政策資源與政府績效〉,《公共行政學報》,6:87-122。
    顧殷如
      2003 「社會資本、信任與合作管理機制關聯性之研究:以跨組織合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
    2004 《女性創業新視界~全球女性創業新趨勢》,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製。
    2007 《創薪家族點將錄~95勞委會創業諮詢輔導服務成果專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
    2007 《婦女企業輔導資源手冊》,台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印。
    2007 《96年度婦女企業輔導座談會手冊~台北場4/12》,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部主辦。
    西文部分
    Burt, S. Ronald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42: 339-365.
    2000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Capital,”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http://www.spcomm.uiuc.edu/kdi/DigitalArchive/Ron%20Burt.pdf
    2004 “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0(2): 349-399.
    Bryce, Herrington J.
    2005 Players in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nonprofits as social capital and agent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Coleman, James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asgupta, Partha and Ismail Serageldin
    2000  Social Capital: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N.W.: The World Bank.
    Evans, Peter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Government Action, Social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Reviewing the Evidence on Synergy,” World Development, 24(6): 1119-1132.
    1997  State-Society Synergy: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Press.
    Fine, Ben
    2001  Social Capit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Social Science at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London: Routledge.
    Fukuyama, Francis
      2001 “Social Capital, Civil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Third World Quarterly, 22(1): 7-20.
    F. Adam, B. RoncievicaF
      2003 “Social Capital: Recent Debates and Research Trend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42(2): 155-183.
    http://ssi.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42/2/155
    Granovetter, Mark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3):481-510.
    1990 “The Old and the New Economic Sociology: A History and an Agenda,” in Roger Friedland and A. F. Robertson(ed.), Beyond the Market: Rethinking Economy and Society. Aldine DeGruyter.
    Granovetter, Mark and Richard Swedberg
    2001 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 Cambridge: Westview Press.
    Gregory, Robert J.
      1999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Administration Reform: Maintaining Ethical Probity in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9(1): 63-75.
    Huntoon, aura
      2001 “Government Us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Build Social Capital,” Journal od Socio-Economics, 30: 157-160.
    Hodge, Margaret
    2006 “Womens Business Summary.” http://www.sbs.gov.uk/SBS_Gov_files/researchandstats/WomensBusinessSummary.pdf
    Hadjimichalis , Costis
    2006 “Non-Economic Factors i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 "New Regionalism`: A Sympathetic Crit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30(3):690-704.
    King,Nancy K.
      2004 “Social Capital and Nonprofit Leader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4(4): 471-486.
    Koniordos , Sokratis M.
    2006 “Net, Trust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from Europe,” Industrial Relations Journal, 37(6): 700-702.
    Paraskevopoulos, Christos J.
      2002 “EU Enlargement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European Public Policy-Making: Actors,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Learning.”
    http://www.biblio.liuc.it/biblio/liucpap/pdf/116.pdf
    Whiteley, Paul f.
    2000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Capital,” Political Studies, 48:443-466.
    Woolcock, Michael and Deepa Narayan
      2000 “Social Capital: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5(2):225-249.
    相關網站:
    (一)青輔會-女性創業資訊網
    (http://womenbusiness.nyc.gov.tw)
    (二)勞委會-婦女勞動統計簡易網(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w_labor_a.asp
    (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歷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http://www.moeasmea.gov.tw)
    (四)全國婦女聯合網站
    (http://www.womenweb.org.tw/)
    (五)SOHO甦活創業網
    (http://www.soho.com.tw/)
    (六)創業創新養成學苑 emba.moeasmea.gov.tw
      執行單位: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
    (七)創業家圓夢坊 dream.moeasmea.gov.tw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
    (八)中小企業育成中心 www.moeasmea.gov.tw
      執行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www.moeasmea.gov.tw
      執行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0256028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25602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6028101.pdf62KbAdobe PDF2733View/Open
    56028102.pdf85KbAdobe PDF2879View/Open
    56028103.pdf67KbAdobe PDF2878View/Open
    56028104.pdf81KbAdobe PDF2783View/Open
    56028105.pdf199KbAdobe PDF21163View/Open
    56028106.pdf308KbAdobe PDF21993View/Open
    56028107.pdf322KbAdobe PDF21152View/Open
    56028108.pdf383KbAdobe PDF21101View/Open
    56028109.pdf253KbAdobe PDF2995View/Open
    56028110.pdf140KbAdobe PDF21612View/Open
    56028111.pdf526KbAdobe PDF2277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