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0934/141854 (78%)
造訪人次 : 47813171      線上人數 : 12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845


    題名: 台灣地區生活品質與地方公共支出之研究
    作者: 楊明儀
    貢獻者: 賴宗裕
    楊明儀
    關鍵詞: 生活品質
    地方公共支出
    地方財政
    財政自主性
    因子分析
    集群分析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09-09-18 16:12:10 (UTC+8)
    摘要: 台灣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物質生活上雖有所提升,但在生活品質上卻未有同等之成效,生活品質亦常在追求經濟成長過程中被忽略或犧牲。政府有其存在目的與功能,所進行之公共活動,與一地區之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政府除在公共建設外,對於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水準維持上,同時扮演重要角色,反應在生活品質層面上,多所影響。地方政府為維持運作需要足夠財源,財源的多寡影響到該區之公共建設及公共服務品質,透過地方財政的改善可有效促進生活品質。本研究對兩者關係進行探討,以釐清台灣地區生活品質之內涵與地方財政之課題。
    生活品質概念包含層面很廣,本研究對生活品質定義為「一個人於一段時間內,對個人居住於實質空間各種需求之滿足程度」,而影響生活品質的項目為「人口特性與健康、教育、社會安全、文化休閒、居住環境、都市計畫與公共建設、社會福利、醫療資源、經濟與生活水準等」。本研究採用因子分析對台灣地區之生活品質進行探討,找出其潛在結構,發現有四個綜合性因子具有較顯著的意義,分別是:生活便利性、生活水準、公共設施服務面積、居住環境。並以因子分析所得之因子分數進行集群分析與相關分析,發現生活品質與地方財政及地方公共支出水準具正向關係。綜合來說,本研究重要結論如下:
    1. 在現行財政制度與相關法令限制下,各縣市間財政狀況普遍存在差異,且仰賴補助金比重高,許多縣市財政自主能力不足。
    2. 台灣地區生活品質之內涵,深受城鄕發展差異影響,都市化及其提供便利性之優點決定了該縣市之生活品質。此外,醫療資源的提供上,各縣市間並未達到一個滿足基本需求的水準,公共設施的提供在服務面積上則是縣市間差異不大,教育資源的提供上則是已滿足基本需求,應以教育品質的提升及高等教育普及為目標。
    3. 地方公共支出水準與財政自主性對於生活品質皆具有影響力,故兩者須同時考量。在兩者對生活品質影響程度上比較,地方財政自主性的優劣比實際公共支出水準更具影響力。
    4. 由本研究分析結果,發現現行補助金制度在改善生活品質上並未發揮明顯效果,地方政府如只是透過補助款以提高公共支出水準,並無法有效提供地方建設財源及改善生活品質。自有財源之開拓,才能提供穩定之建設財源及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王士麟,1973,地方財政學,台中:逢甲工商學院。
    2. 王金凱,1993,地方公共財理論及其財源之籌措,財稅研究25:2,頁165-175。
    3. 王品心,1999,公共資本對製造業生產之影響─台灣地區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王凌超,1985,地方財政規模之實證模型-台灣地區實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王湧泉,2001,台灣地區地方政府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政治經濟結構的分析模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6. 朱澤民、吳佩凌,2002,公共建設計畫推動及財源籌措制度,國土規劃與公共建設研討會論文集。
    7. 吳家聲、張永河,1987,財政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 吳珮瑛、施伯宜,1986,台灣各縣市生活品質水準之比較,台灣經濟第240期,頁26-38。
    9. 吳當傑,1982,台灣地區五大都市財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智勝書局。
    11. 周玉津,1983,財政學原理,大中國圖書公司。
    12. 林佳容,2002,從永續城鄉觀點論地方公共支出與需求期望差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華德,1991,台灣的地方財政,財稅研究,第二十三卷,第四期,頁131-14。
    14. 林慶宏,1998,地方政府的功能及其支出效率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第3期,頁175-204。
    15. 林錫俊,2000,地方財政管理—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書局。
    16.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17. 施伯宜,1996,生活品質衡量指標之建立-特徵價格法與非貨幣衡量法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施富士,1991,台灣地方公共支出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2卷,第3期,頁144-173。
    19. 施富士,1995,我國地方公共支出決策模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15期,頁367-381。
    20. 施碧瑤,1993,地方財政與地方發展因果關係之檢測─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21. 洪東煒,2000,我國現行中央統籌分配稅制問題之探討,中國稅務旬刊1748期,頁7。
    22. 紀素菁,1991,都市空間摩擦對居住環境生活品質衝擊之研究 : 以敦化地區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孫克難,1984,台灣縣市政府支出之實證研究,台北市銀月刊,第15卷,第12期,頁1-19。
    24. 徐仁輝,2000,公共財務管理,台北:智勝書局。
    25. 徐育珠、黃仁德,1993,經濟成長、生活素質與公共支出:臺灣地區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26. 徐偉初,1986,我國國民所得與公共支出:因果關係之實證檢定,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27. 高安邦,1997,政治經濟學,臺北市 : 五南。
    28. 高淑貴,1984,台北市生活素質指標與公共設施配合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9. 張世賢、陳恆鈞,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30. 張藝薰,2000,地方政府補助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31. 莊翰華,1997,都市財政理論與實務,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2. 陳正和,2002,影響生活品質與基本需求提供的總體社會因素,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第35期,頁1-22。
    33. 陳威傑,1995,都市財政壓力評估方法之實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陳泰宏,1998,由區域均衡觀點來看地方財政差異--以台灣地區四個區域為例,台銀季刊,49卷2期。
    35. 曾敏傑,2002,台灣主客觀生活品質變遷的探索—1989-1994,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第35期,頁23-50。
    36. 游靜秋,1997,台灣地區環境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黃世鑫,1989,我國各級政府經濟功能劃分協調及地方財政問題,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38. 黃俊英,1988,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39. 黃耀輝,2002,地方政府積欠全民健保保費補助款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34:4,頁77-108。
    40. 廖坤榮,2002,如何從研修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合理訂定補助款制度與統籌分配款制度以改善地方財政,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案。
    41. 趙揚清,2002,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三期,頁138-147。
    42. 蔡宏昭,1980,生活水準理論與生活保護措施,中華民過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43. 蔡茂寅,2002,地方財政法與全民健保補助費爭議,月旦法學,卷87,頁205-214。
    44. 蔡勳雄,1981,生活素質與都市環境,生活素質層面套探討論文集。
    45. 鄧子基、徐偉初2001,現代財政學,台北:五南書局。
    46. 賴宗裕,1999,都市成長與土地開發管理—理論與實踐,華泰出版社。
    47. 賴宗裕,2001,城鄉發展與地方財政關係之探討,2001年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區域科學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48. 賴宗裕,2003,七百億、五百億、兩百億:數字、政治、機制,國立政治大學政策論壇電子報第六十七期。
    49. 賴宗裕、詹士樑,2000,公共支出決策與城鄉及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50. 賴宗裕、蘇儀雯,2000,地方財政課題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內容之探討,人與地,203/204卷,頁74-95。
    51. 謝文盛,2000,公共支出、租稅收入與住宅市場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52. 謝儷文,2000,台灣地方財政不均與區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班論文。
    53. 韓乾、李靜雯,1997,地方財政差異與人口遷徙關係之研究,1997海峽兩岸土地法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54. 顏永坤,1993,生活環境品質投資改善—資源合理分配之研究,國立中興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魏春玉,1999,台灣公共投資對個人所得及服務業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羅正忠,1998,我國地方財政問題與解決知道,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28期,頁431-448。
    57. 羅時萬,2000,財政收支與所得分配對台灣經濟成長影響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博士論文。
    58. 羅登魁,1999,都市永續發展之空間策略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國立中興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59. 邊泰明,1997,都市土地開發課徵與協商,台北:華泰書局。
    二、英文部份
    1. Alexander K.C., 1994,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Societi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 Aschauer, David A., 1987, “Is Government Spending Stimulativ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Staff Memoranda.
    3. Bahl, Roy W., 1969, Studies on Determinants of Public Expenditures:A Review, in Sharing Federal Funds for State and Local Needs, ed. Selma J. Mushkin and John F. Cotton (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 Inc.).
    4. Borcherding, T.E. and Deacon, R.T., 1972, The Demand for the services of Non-Federal Goverments,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62.
    5. Coate, L.E .and Bonner P.A., 1973,”Comprehensive Indicator:Quality of Life.” Region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an Diego, CA.:Wiley.
    6. Downs, A.,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7. Gonzalez, R.A. and Mehay, S.L., 1985, Bureaucracy and the Divisibility of Local Public Output, Public Choice, 45, pp. 89-101.
    8. Hirsch, Werner Z., 1978, The Supply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in Issue in Urban Economics, ed. Harvey S., Perloff and Lowdon Wingo, Jr.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9. Hirschman, A. O., 1958,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0. Jacksonville Community Council Inc., 2002, Quality of Life in Jacksonville Indicators for Progress 2002, http://www.jcci.org/newerhome.htm.
    11. Ladd, 1992, Population Growth, Density and the Costs of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12. Linn, Johannes F., 1982, The Costs of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3. Morris D., 1979, Measur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World’s Poor: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4. Mueller, Dennis C., 1989, Public Choice II: A Revised Edition of Public Choic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Dasgupta Partha and Martin Weale , 1992 , “On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World Development, Vol. 20, No. 1, pp. 119-131.
    16. Power, Thomas M., 1980 , The Economic Value of Quality of Life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7. Tiebout, C. M., 1956,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4, pp. 416-437.
    18. Wyckoff, P. G., 1988, Bureaucracy and the Publicness of Local Public Goods, Public Choice, 56, pp.271-28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0257009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57009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5700901.pdf15KbAdobe PDF21059檢視/開啟
    25700902.pdf16KbAdobe PDF2986檢視/開啟
    25700903.pdf15KbAdobe PDF21015檢視/開啟
    25700904.pdf22KbAdobe PDF21042檢視/開啟
    25700905.pdf30KbAdobe PDF21316檢視/開啟
    25700906.pdf107KbAdobe PDF23055檢視/開啟
    25700907.pdf108KbAdobe PDF21530檢視/開啟
    25700908.pdf47KbAdobe PDF22794檢視/開啟
    25700909.pdf151KbAdobe PDF22252檢視/開啟
    25700910.pdf52KbAdobe PDF21112檢視/開啟
    25700911.pdf24KbAdobe PDF21270檢視/開啟
    25700912.pdf46KbAdobe PDF2155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