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56765      Online Users : 11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917


    Title: 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檢討與地域危險度評估之研究─以苗栗市地震災害為例
    Authors: 莊濰銓
    Contributors: 黃健二
    莊濰銓
    Keywords: 地域危險度
    都市防災空間系統
    district-base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system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6:23:18 (UTC+8)
    Abstract: 台灣在歷經了921大地震之前,人民對於防救災觀念始終一知半解,政府有關單位對於防救災系統之建構之投入也有其限制。然而,近年來的大地震所帶來的巨大損害重新喚醒了民眾及政府部門對於防救災觀念之重視與體認,也突顯出防救災計畫的重要性。都市為人口與經濟活動高度聚集地區,因此受到地震災害影響的層面遠比其他非都市地區來的嚴重,而地震所帶來直接與間接之傷害充分暴露台灣都市防災空間系統之弱點與不足。因此透過文獻回顧、現況調查與專家問卷調查等方法,建構一套適宜之地域危險度評估模式,以檢測都市空間之安全性,並作為事前防災計畫擬定之基礎,為本研究之動機。
    其次,本研究流程是將先透過文獻回顧及實地調查法之方式去建構災害危險度之評估因子及項目,做為都市地域危險度評估模式之基礎,並藉由專家問卷及分析階層程序法,來求取評估因子間相對權重與重要性;此外,本研究選定苗栗市作為實證地區並藉由評點法及GIS空間分析功能之運用,對苗栗市進行測定評估,並檢討該市防災空間系統。本研究從評估結果去了解目前實質空間之防災機能,並同時檢討都市防災空間系統,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來加強防救災之事前規劃,以期創造一個人民安全無虞之防耐震安全都市空間。
    Before the 921 Earthquake happened, the people in Taiwan had ignored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for a long time. Nevertheless, the recent huge damages by earthquake re-awakened the emphasis. The Urban is a huma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tensive region, therefore the damaged degree by earthquake in urban regions is far serious than in the non-urban region.
    The motive of study is to build a district-base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The process of study has some step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study chooses the factors and indicators. Secondly, the study uses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AHP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factor.
    Furthermore, the study chooses the Miaoli City as the example. Eventually,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system in urban spaces.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研究報告
    1.陳亮全、邱昌平(1988),《都市地震防災體系之基礎研究(一):有關台灣都市地震災害及其成因之初步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籌備小組。
    2.施鴻志(1988),《都市防災與土地使用規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
    3.陳亮全、邱昌平(1989),《都市地震防災體系之基礎研究(二):地震災害危險度評估項目之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籌備小組。
    4.陳亮全、邱昌平(1989),《都市地震防災體系之基礎研究(一):都市地震災害危險度簡易評估法之研擬》,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籌備小組。
    5.日本阪神大地震建築災害研討會,內政部營建署,1995。
    6.蕭江碧,黃定國(1996),都市計畫有關都市防災系統規劃之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7.李威儀、錢學陶、李咸亨(1997),《台北市都市計畫防災系統之規劃》,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8.何明錦、李威儀(1998),《從都市防災系統檢討實質空間之防災功能─(一)防
    救災交通動線系統及防救據點》,內政部建研所。
    9.林峰田、陳亮全,《都市災害危險度評估網格資訊系統之建立─避難空地配置
    評估方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8。
    10.日本阪神大地震勘災訪問報告(1999),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11.陳建忠、黃志弘(2000),《都市窳陋密集地區防災改善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2.行政院經建會等(2000),《為順利推動我國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工作接受『日本東京都都市計畫局』協助派遣研習員赴東京都研習案」研習報告》,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書。
    13.蕭江碧等(2001),《九二一大地震建築震害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14.何明錦、李威儀(2001),《從中日災後重建經驗整合都市防災空間規劃技術之
    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15.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2),《參加二十一世紀亞洲主要都市網」共同計畫
    「抗震都市規劃之訓練暨共同研究之出國報告」,台北市政府。
    16.陳立憲(2002),《三三一地震建築物震害初步調查與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17.蕭江碧、黃健二等(2003),《苗栗縣苗栗市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
    畫》,內政部建研所。
    學位論文
    1.謝國正(1988),《居住環境火災危險度評估架構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商業區
    街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張宏鼎(1998),《都市地震災害危險度評估方法之研究─以台北市南港區都市公園集中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建築學程碩論。
    3.潘燕弘(1998),嘉南地區地震危險度(Seismic Hazard)分析:以GIS為工具,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碩論。
    4.廖為昌(1998),《建築物及都市震後火災發生潛勢分析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論。
    5.陳俊勳(1999),《建築物火災危險評估電腦模式驗證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6.歐秀玲(2000),《台中市都市災害敏感之研究:以火災及地震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論。
    7.李潔明(2000),《以都市防災規劃觀點探討建物震害危險度評估模式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8.王玟傑(2000),《都市地區地震災害風險區劃設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9.吳榕檳(2001),《都市計畫地區緊急避難場所實際服務範圍評估方法之研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論。
    10.陳詩蘋(2001),《以都市防災觀點探討危險據點設置之適宜性評估模式》,國
    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11.鄭弘男(2001),《臺北市地震後火災延燒研究:日治與光復初期街廓之延燒情
    境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12.陳憲欽(2001),《以GIS輔助都市計畫之規劃》,朝陽大學營建工程系碩論。
    13.許立(2001),《建築物震害損失評估分析─以基隆港建築物為例》,國立海洋
    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論。
    14.徐世憲(2002),《都市實質空間防救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究─以竹北都市計畫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15.陳群應(2002),《地理資訊系統於火災調查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論。
    16.古元湧(2002),《實施都市更新地區都市防災規劃原則之探討─以臺北市士林都市更新地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17.徐世憲(2002),《都市實質空間防救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究─以竹北都市計畫
    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18.楊國安(2002),《老舊都市實質空間防救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究-以苗栗市舊都市計畫範圍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19.蔡柏全(2002),《都市災害防救管理體系及避難圈域適宜規模之探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論。
    20. 邱文雄(2003),《地理資訊系統在公共設備管理上之應用》,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21. 張淵鈞(2003),《類神經網路於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建構及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嘉義市部分舊市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論。
    期刊
    1. 葉光毅(1991),《都市公共空間防災-日本防災理念與對策省察》,空間雜誌第24、25期,1991年。
    2. 吳榮平(1996),《都市消防的危機與管理概論》,警學叢刊,第26卷第6期,頁99-115,1996年5月。
    3. 張嘉祥、陳嘉基、葉旭原(1997),《建築物震後危險度及災害度評估》,空間雜誌特別增刊:建築技術,第12卷,pp.29-36,1997年9月。
    4. 林元祥 呂和樹(2000),《火災危險度評估之統計模式》,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卷,pp.415-433,2000年3月。
    5. 林元祥(2001),《火災危險度評估方法》,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8卷,pp.477-500,2001年7月。
    6. 林偵家、謝瓊慧(2003),《以覆蓋模式分析震災臨時避難場所之配置規劃,都市與計畫》,都市與計劃,第30卷,第4期,pp.325-345,2003年12月。
    7. 吳添益(2003),《苗栗地區土壤特性與管理對策》,苗栗區農業專訊,第23期,pp.10-12,2003年9月。
    書籍
    1.何春蓀(1986),《臺灣地質概論》,台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吳榮平(1998),《都市防災論》,台北:中央警察大學。
    3.林惠玲、陳正倉(2002),《應用統計學(二版)》,台北:雙葉。
    網站
    1.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全球資訊網http://www.naphm.ntu.edu.tw/
    2.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geo.ncu.edu.tw/
    3.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全球資訊網http://www.ncree.gov.tw/
    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acgs.gov.tw/
    5.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swcb.gov.tw/
    日本部份
    1.小出治等(1996),《都市の計画と防災》,地域科學研究会。
    2.日本建設省都市局都市防災對策室(1997),《都市防災実務ハソドブック─地震防災編》,日本:ぎようせい株式會社。
    3.三村浩史(1997),《地域共生の都市計畫》,第一版,台北:學藝。
    中村一樹(1998),《以防災對策為前提之地區危險度與損害損失推估》,NAPHM演講資料。
    4.日本都市計画學会 防災•復興問題研究特別委員會(1999),《安全と再生の都市づくり─阪神•淡路大震災を超えて》。
    5.東京都都市計畫局(2002),《地震に関する地域危險度測定調查報告書(第五回)》,。
    6.防災まちづくリ共同推進會議,(2003),《平成14年防災まちづくリ共同研究推進會議報告書》。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1257013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701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7013101.pdf47KbAdobe PDF2748View/Open
    57013102.pdf176KbAdobe PDF2730View/Open
    57013103.pdf153KbAdobe PDF2850View/Open
    57013104.pdf215KbAdobe PDF2887View/Open
    57013105.pdf435KbAdobe PDF2784View/Open
    57013106.pdf708KbAdobe PDF2726View/Open
    57013107.pdf1560KbAdobe PDF2771View/Open
    57013108.pdf249KbAdobe PDF22767View/Open
    57013109.pdf1390KbAdobe PDF2744View/Open
    57013110.pdf365KbAdobe PDF2656View/Open
    57013111.pdf306KbAdobe PDF2713View/Open
    57013112.pdf246KbAdobe PDF289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