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63316      Online Users : 12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954


    Title: 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研究-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例
    Public Space Planning for Senior Housing-An Example of CHANG GUNG SILVER VILLAGE
    Authors: 廖佳展
    Liao, Chia Chan
    Contributors: 賴宗裕
    廖佳展
    Liao, Chia Chan
    Keywords: 高齡者
    老人住宅
    公共空間
    用後評估
    空間規劃
    the Elderly
    senior housing
    public area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Space Planning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8 16:29:09 (UTC+8)
    Abstract: 台灣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因社會結構及傳統觀念的改變,高齡者逐漸重視自己退休後的個人生活,而選擇獨自或與配偶一起入住專為高齡者規劃設計之老人住宅的比例也逐年攀升;為有效促進高齡者從事對身心有益的休閒及社交活動,老人住宅應該配合提供安全、適當的日常活動公共空間及設施來支持。因此,老人住宅的公共空間規劃與設計就顯得相當重要。究竟老人住宅之公共空間是否可以真正滿足高齡者的使用需求?是否可促使高齡者積極使用?正是目前規劃、興建或改善老人住宅的重要課題之一,亦為本研究所欲探討之主要動機。
    本研究運用資料調查、實地觀察、深入訪談及問卷調查等多元調查與評估方法,並選擇擁有多樣室內、室外之公共設施及共用空間的「長庚養生文化村」作為研究案例,分別針對「公共服務設施」、「室內休閒設施」、「戶外活動空間」及「共用服務空間」等4類公共空間進行使用及規劃等議題之探討,即藉由老人住宅用後評估,深入探討高齡者對於所居住的老人住宅現有公共空間規劃的滿意程度,探究高齡者對於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真實反應與感受;並依據評估分析成果,提出老人住宅公共空間之規劃原則建議,以供未來興建高齡者安居住宅之公共空間規劃參考。本研究結果及建議如下:
    一、高齡者對公共空間需求滿意度以戶外森林步道及健康中心最高,以健康為主軸的休閒性設施仍為未來規劃重點。
    二、老人住宅公共空間滿意度與「教育程度」、「身體狀況」、「子女探訪情形」等三項因素有關。
    三、目前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議題,關心度低,容易被忽視及犧牲。
    四、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主要議題包括:
    (一)餐廳為入住老人住宅之高齡者社交活動的重要空間,也是假日與探訪家人聚餐的重要場所,而餐廳的寬敞、舒適程度,及社交機會之提供,是高齡者關心的議題之一。
    (二)設置報紙的交誼廳使用率較高,而設有書報的交誼廳,其照明及管理等議題必須加強考慮。
    (三)中央式的走廊,因為通風及採光較不佳,降低了高齡者的社交機會。
    (四)活動量大的活動休閒空間(如籃球場、桌球室等)僅能供探訪家人使用,效用不大,未符合高齡者需求。
    五、規劃適合每一位高齡者的居住空間,建議朝向「通用設計原則」來進行規劃設計。
    六、老人住宅基本生活之公共空間(如交誼室、洗衣室等),應配合生活單元作可及性高的簇群式配置,以增加高齡者使用機會;至於提供全部高齡者共同使用之休閒空間(如學習教室、娛樂室、會議室等),建議集中配置,以方便管理。
    Taiwanese society has become an aging society since 1993. Due to changes in societal structure and traditional concepts, phenomenon such as aging people started to emphasize more on their personal life after retirement and increasing ratio of aging population, either single or with domestic partner, move into specially designed retirement apartment have brought up to atten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courage aging resident to exercise beneficial recreation and socialization activities, safe and proper common activity areas in retirement apartments are necessary and thus,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common recreation areas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issue. Questions regarding whether the retirement apartments will fully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ir aging resident and whether the aging residents actively utilizing those facilities are two of the most essential regards for planning, building, and improving retirement apartments; this is also the motivation for conducting this research.
    Our research focuses four main issues regarding as utilization and planning of public area such as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in-door recreation facility”, “out-door activity space”, and “shared service space” in Chang Gung Health and Culture Village which possesses varieti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areas; the research itself is conducted by data investigation, on-site observation, detailed interview, and paper-based survey to insightfully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aging residents toward existing planning of shared area and real feeling and reaction toward existing planning of public area. Suggestions for planning of shared areas, as results from analysis of conducted survey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planning of shared areas in aging resident village.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ed:
    1.Out-door forest trails and healthcare centers are the two types of facilities that are listed among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y aging people. Health-oriented recreation facilities are still regarded as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 in future planning of retirement apartment construction.
    2.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retirement apartment is directly associated to three factors which include “degree of education received”,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aging person”, and “the frequency of family visits.”
    3.The current issues for public area in retirement apartments are low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easily neglected or sacrificed.
    4.Issues regarding the planning of public areas in retirement apartments includes:
    A.Cafeter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izing space for aging residents in retirement apartment and an important space for family visits. Degree of comfortableness and spaciousness of cafeteria and whether the cafeteria offers socializing opportunities to aging residents are the two main concerns of aging residents.
    B.Utilization degrees in lobbies that provide newspaper are higher than lobbies that do not provide newspaper. The lighting and management of such lobbies are needed to be emphasized.
    C.Socialization opportunities decrease due to the facts that lighting and aeration in central hallway are not quite satisfactory.
    D.Recreation areas that involve physical activities such as basketball and table tennis are only for family members that visit the aging resident and are not satisfactory to the demand of aging residents.
    5.Plan the resident area for each aging resident by utilizing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design is suggested.
    6.The public space of retirement apartment for daily live, such as social room or laundering room, shall be disposed fitting Cluster of Living Style for accessibility to increase the using of the elderly; As for the common space of leisure for all elderly, Such as learning room, recreation room, conference room, it is suggested be allocated together for the convenience of management.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1. 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2003),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必需性設施設備需求調查計畫成果報告,內政部。
    2. 中興大學社會學系(1995),台北市銀髮族社會參與需求研究,財團法人台北市行天宮。
    3. 內政部(2007),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專案評估報告。
    4. 內政部(2003),臺閩地區人口統計。
    5. 內政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6. 內政部(1999),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7. 內政部(1999),民國八十八年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8. 內政部(1998),臺閩地區老人居住狀況及其對福利措施之期望。
    9. 內政部社會司(2003),老人福利與政策。
    10. 文崇一(1990),「問卷設計」,輯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東華書局,第406頁。
    11. 王明蘅等(1997),住宅社區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八十六年度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
    12.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室(1983),老人社區住宅規劃與設計規範研究,內政部社會司。
    13. 台灣經濟研究院,我國高齡化社會對策-促進民間企業投資安養產業之探討。
    14. 外山義(1994),高齡者生活環境之變遷-以日本及瑞典的經驗為借鏡,《空間雜誌》第57期,第104-105頁。
    15. 古瀨敏(1994),高齡者的居住環境指針,《空間雜誌》第57期,第106-107頁。
    16. 行政院(2004a),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核定本)。
    17. 行政院(2004b),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行政院衛生署、內政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8. 行政院(200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19. 行政院(2000a),台灣老人十年間居住、工作與健康狀況的改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 行政院(2000b),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2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2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住處(2004),我國老人住宅(社區)規劃設計之研究。
    23. 李宗派(1998),討論老人問題與對策,《社區發展季刊》第84期,第126-128頁。
    24. 李亦園(1990),自然觀察研究,輯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東華書局,第131-132頁。
    25. 李明政(2004),老人養護制度的變遷及其影響:台北市士林地區的考察,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26. 李琬琬(1984),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第32-38頁。
    27. 李鍾元(2004),台灣地區老人的休閒活動與娛樂,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28. 周建卿(1983),老人福利,台灣商務印書館。
    29. 吳文傑、連賢明、林祖嘉(2004),居住住宅所有權屬與住宅品質對老年人健康狀態的影響,《都市與計劃》第31卷第4期,第313-324頁。
    30. 吳文雄(2001),銀髮住宅未來趨勢與規劃方針,基泰之友第54期。
    31. 吳淑瓊(2001),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一年計畫研究報告,內政部。
    32. 吳謝芳(2005),安養機構老人之居住行為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3. 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4. 林貞雅(2003),都市計畫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對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林欽榮(2008),高齡化社會與老人住宅之開發實現,住宅學會第17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演講稿。
    36. 林學宜(2004),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林梅雅(2004),探討新型服務模式照顧住宅發展之研究-以嘉義實驗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38. 林澤民(2003),校園空間發展與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彰化師大附工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39. 林顯宗(2004),家庭變遷與台灣老人機構安養,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40.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加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41. 袁緝輝、張鍾汝(1991),老齡化對中國的挑戰,復旦大學出版社。
    42. 施教裕(2000),從社會福利觀點談老人住宅政策及居處安排相關措施,《照顧者季刊》第6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43. 施鴻志等(1999),社區安全空間規劃與管理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44. 胡仁祿、馬光(1997),老年居住環境設計,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45. 胡富傑(2001),從老人公寓用後評估探討高齡者無障礙居住環境之建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侯穎蕙、林慧芬(2003),台灣老人福利需求與政策方向,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研究會,國政研究報告。
    47. 陳柏宗、陳世明、廖世義(2004),都市中心區老人公共設施服務特質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區為例,第八屆國土規劃論壇。
    48. 陳姿伶(2003),個案研究法,台灣農業推廣協會研究法訓練班講義。
    49. 陳格理(1992),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中日建築計畫學術交流研討會,《空間雜誌》第31期,第52-56頁。
    50. 陳筱如(2005),台灣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與照護費用,臺灣人口學會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
    51. 陳政雄(2004),失智老人居住環境的建構,台灣失智老人照護現況與發展研討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第31頁。
    52. 陳政雄(1997),老年人的住居-日本的高齡者住宅政策與居住環境—以東京都為例,《建築師雜誌》。
    53. 陳朝興(1996),當代台灣公共空間的困境-作為「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一書的導讀和對台灣公共空間批判的發言,田園城市文化事業事業有限公司。
    54. 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黃世孟,1989,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詹氏書局,台北市。
    56. 黃定國(1994),社區開放空間課題分析及其未規劃方向之研究-以台北市居民家庭休閒生活態度為例,《建築學報》第11期,第73-101頁。
    57. 黃東寅(2001),休閒住宅之「用後評估」以休閒設施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58. 黃耀榮(2006),實現「在地老化」之終生住宅發展形式探討,《老年醫學雜誌》第一卷,第三期,pp.138-150,臺灣老年醫學會。
    59. 黃耀榮(1994),台灣地區老安養機構設施發展之探討-歷程、現況及趨勢之分析,《空間雜誌》第57期,第108-112頁。
    60. 黃耀榮(1993a),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61. 黃耀榮(1993b),老人文康休閒場所服務體系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62. 張怡(2003),影響老人社會參與之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3期。
    63. 張富盛(2004),大台北地區安養中心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模糊多準則決策方法之應用,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64. 曾怡禎(2005),我國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策略與挑戰,《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38頁。
    65. 曾思瑜(1995),我國自費老人安養設施與日本的高齡者住宅制度,《空間雜誌》第72期,第76-81頁。
    66. 曾思瑜(1998),高齡者居住環境設計規範研究,八十七學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67. 曾思瑜(1998),高齡化社會居住環境的迷思,《空間雜誌》第100期,第29-30頁。
    68. 曾思瑜(2001),日本銀髮住宅的種類及規劃,基泰之友第54期,第13-22頁。
    69. 楊國樞(1982),生活素質的心理觀,生活素質層面之探討(1),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
    70. 簡春安(2004),台灣老年人口的社會適應,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71. 莊朝榮(2005),探討我國老人住宅的市場規模,《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0期,第13-18頁。
    72. 鄭景文(2005),日本老人住宅發展產業發展概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0期,第45-49頁。
    73. 葉肅科(2004),老人休閒、娛樂、教育與志願服務需求與趨勢,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74. 蔡宜蓉(2000),老人與輔具,《照顧者季刊》第6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75. 薛方杰(2002),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76. 劉綺文(2005),長庚養生村與台灣老人照護,《建築師》第368期,第54-57頁。
    77. 關華山譯(1987),John Zeisel著,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的研究,台灣漢威出版社,p.197。
    78.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9. 謝瀛華、鄭惠信、洪清霖(2004),老人營養與日常生活功能、智力及憂鬱之相關探討,2004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80. 蘇怡文、呂寶靜(2000),老人理想之室內環境-從環境心理學觀點出發,《照顧者季刊》第6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81. 蘇怡文(2002),老人對居家環境之評價,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82. 蘇美文(2004),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3. 龔文華(2004),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研究,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文獻
    1. Barrett. P. (1995). Facilities Management 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p.100.
    2. Fried, M. & Gleicher, P. (1961). Some sources of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in an urban slu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27, 4. pp.250-264.
    3. Sherwood, S., Ruchlin, H.S., Clarence, C.S., Morris, 1997, S.A.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4. 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 1998, The Universal Design File: Designing for People of All Ages and Abilities, NC State University, p.2.
    5. 日本建築学会(1994),高齢者のための建築環境、彰國社、pp.107-150。
    6. 国土交通省住宅局(2008),高齢者等のための安心な住空間の整備:高齢者向け住宅施策関係。
    7. 日本厚生省大臣官房老人保健福祉部なと(1990),〔第2巻〕老人ホーム.シルバー施設事業化計画編、シルバーマーケット事業開発.運営実態資料集、綜合ユニコム株式会社。
    8.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3),「2015年の高齢者介護~高齢者の尊厳を支えるケアの確立に向けて~」。
    9.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6),有料老人ホームの設置運営標準指導指針,2006年3月31日老発第0331002号修正。
    10.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8),平成20年版高齢社会白書,日本全国の政府刊行物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1. 日本厚生勞動省第2回介護施設等の在り方に関する委員会(2006),我が国における高齢者の住まい等の状況について,2006年12月15日。
    12. 木村純(2005年5月號)、高齢者の社会參加と生涯學習、《都市問題研究》第57卷第5號通卷653號,都市問題研究会、pp.27-40。
    13. 社団法人人間生活工学研究センター(2001)、高齢者に使いやすい製品とやさしい空間をつくるために-設計のデータ集-。
    14. 長嶋紀一、佐藤清公(1990)、老人心理学、建帛社。
    15. 神戸市政府(2004)、神戸市有料老人ホーム設置運営指導指針。
    16. 高橋勇悅、高萩盾男(1996),高齢化とボランティア社会、弘文堂。
    三、網站資料
    1.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服務(http://sowf.moi.gov.tw/04/new04.asp)
    2. 內政資訊統計網(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3. 日本厚生勞動省(http://www.mhlw.go.jp/index.html)
    4. 日本国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
    5. 社団法人人間生活工学研究センター(http://www.hql.jp/)
    6. 長庚養生文化村(http://www.cgmh.org.tw/cgv/menu.HTM)
    7. 神戸市政府(高齢者のために)
    (http://www.city.kobe.jp/cityoffice/15/020/kurashi/kourei.html)
    8. チャーミング・スクウェア本郷(http://www.charming.co.jp/hongou/)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2923019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301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3019101.pdf109KbAdobe PDF21835View/Open
    23019102.pdf33KbAdobe PDF21477View/Open
    23019103.pdf136KbAdobe PDF21587View/Open
    23019104.pdf138KbAdobe PDF22095View/Open
    23019105.pdf261KbAdobe PDF21775View/Open
    23019106.pdf551KbAdobe PDF24158View/Open
    23019107.pdf554KbAdobe PDF25653View/Open
    23019108.pdf3084KbAdobe PDF27591View/Open
    23019109.pdf1139KbAdobe PDF23603View/Open
    23019110.pdf249KbAdobe PDF22206View/Open
    23019111.pdf270KbAdobe PDF22551View/Open
    23019112.pdf367KbAdobe PDF21607View/Open
    23019113.pdf197KbAdobe PDF22248View/Open
    23019114.pdf238KbAdobe PDF2221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