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69467      Online Users : 72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007


    Title: 代工與品牌可否共存?以網通與軟體產業為例
    Authors: 李美萱
    Lee, Mei-Hsuan
    Contributors: 譚丹琪
    Tan, Danchi
    李美萱
    Lee, Mei-Hsuan
    Keywords: 代工與品牌共存
    資源衝突
    產業價值鏈
    網路通訊產業
    多媒體軟體產業
    要素品牌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8 20:26:48 (UTC+8)
    Abstract: 近年來,『自有品牌』一直是熱門的話題。但在同步發展代工業務與品牌業務之時,卻看到許多高科技企業最後面臨代工與品牌必須切割的決定。過去已有宏碁分割代工成立緯創科技,及友訊分割代工業務成立明泰科技。為何代工與品牌不能並存?可並存的原因為何?此為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針對國內網路通訊領導大廠—友訊科技&明泰科技,及多媒體軟體產業績優企業—訊連科技,針對品牌與代工可否並行的議題進行探討。個案公司分別代表著硬體及軟體產業,均曾經或正在同步經營代工與品牌業務。代表硬體產業的友訊科技在代工與品牌業務共存七年之後,最後選擇分割代工成立明泰科技,友訊科技則專注於品牌。整理出其代工與品牌的衝突原因如下:

    1. 品牌與代工客戶的終端市場客戶相同,產品類似,造成直接衝突
    2. 品牌市場的發展造成代工客戶的疑慮
    3. 需投入大量資金兼顧品牌和代工
    4. 內部資源分配嚴重衝突,造成品牌業務發展遲緩
    5. 代工與品牌追求之目標與核心能力不同

    而代表軟體產業的訊連科技,目前代工與品牌業務同時進行下,強調無分家的必要,分析出的原因如下:

    1. 代工與品牌市場之終端客戶不同,產品不同,無衝突情況產生
    2. 代工客戶觀感:對訊連品牌發展不反對
    3. 產業特色:軟體產業價值鏈較短,所涉入的環節較少,故資源衝突上較少。且位於價值鏈上游,屬於零組件供應商,為代工客戶的供應商之一。
    4. 品牌屬性:軟體產品品牌屬於要素品牌,與代工客戶品牌不易起衝突。
    5. 產品特性:軟體產品具不易模仿性及多樣化的特色,且軟體代工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實為同一原始碼所發展出來,產品本身具有不可分割性。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代工與品牌議題,其源由來自代工客戶反對廠商發展自有品牌,因市場上有利益衝突及競爭。以內部組織來看,若此兩種業務處於同一組織架構下,會產生資源分配的衝突。故本研究建議,若高科技廠商的代工客戶市場與自有品牌市場為相互競爭的狀態,最好是將代工與品牌以不同的組織形式分隔,才能解決最終衝突問題。如中小企業因資源有限與營業規模限制,無法做切割分隔。本研究給予的建議是盡量做好『區隔』--可分成市場與資源區隔。此外,若企業為零組件供應商想要發展自有品牌,則可從發展『要素品牌』開始做起。
    Reference: 英文部分
    1. Boyd, H. W., Walker, O.C. and Larreche, J-C (1995): Marketing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with A Global Orientation, US:Richard D. Irwin Inc.Kotler
    2. Charles W.L. Hill & Gareth R. Jones策略管理第七版 (2007) 台北:華泰文化,pp. 80-84
    3. Kevin Lane Keller (2000),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US: Pearson Education Inc. pp. 363-364; pp.368-370
    4. Kolt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Y: Prentice Hall.
    5. Kotler, Philip: Kellogg on Branding, US:John Wiley & Sons, Inc. pp.106-107;pp. 215-217
    6. Philip & Waldemar Pfoertsh, (2008),B2B品牌管理勝經,台北:日月文化出版,pp.130-137
    7. Porter, E. Michael. 競爭優勢 (1999) 台北:天下遠見,pp. 48-61; pp. 576-610
    8. Porter, E. Michael. 競爭策略 (1985) 台北:華泰書局,pp. 215-252
    9. Walker, Gordon. 策略管理 (2005) 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部分
    吳善同、朱南勳、翁嘉德、蔡華展、李建勳、鐘曉君、陳釧瑤、黃怡娟、施仲仙、顏向瑜 (2009),『2009 年台灣通訊產業展望及2008 年回顧』,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pp.3~5
    李秋慧 (1992),台灣廠商國際化下之品牌策略:產業條件與自創品牌之個案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蔚澤,(2001),網路專有名詞A to Z,台北:碁峰資訊。
    沈舉三 (2008),我國資通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pp.9~22
    林宏達 (2008),友訊新任董事長李中旺的三大人事佈局-- 接班伏筆?高次軒兒子進友訊上班,商業週刊,第1078期,pp.66-68。
    林奇洲 (2005),友訊科技的選擇:品牌或代工?,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EMBA碩士論文。
    林建煌 (2003),『策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財團法資訊工業策進會(MIC),(2009),『我國資通訊產業發展現況』,pp.18。
    高次軒、陳慧玲 (2006),『打造全球第一品牌—D-Link年年獲利的傳奇』,台北:商周出版。
    張奇、徐子明、翁嘉德、朱南勳、李建勳、吳善同、黃怡娟、鍾曉君、曾煥智 (2007),2009年全球暨台灣網通產業眺望,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
    陳振祥 (1996),ODM策略之理論架構與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論文。
    黃蕙娟 (1989),台灣企業國際上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千 (2007),『策略管理與實務』,台北:華泰文化。
    資訊工業年鑑編撰小組 (2008),『2008資訊工業年鑑』,財團法資訊工業策進會。
    雷德孚 (2007),OEM廠商轉型OBM之挑戰 以網通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EMBA碩士論文。
    廖淑婷、翁偉修 (2009),『內容軟體產業發展現況』,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
    廖淑婷、翁偉修 (2009),『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狀況』,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pp.40。
    劉彤雯 (2006),網路通訊設備產業以自有品牌創業個案研究—以普萊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美 (1993),台灣自行車產業品牌化決策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榮泉,(2005),網路概論,台北:學貫行銷。
    權福生 (1998),台灣電腦網路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與核心競爭力研究,私立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權福生 (2001),台灣區域網路產業供應商轉型實務研究----以友訊科技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論文。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管理碩士學程(AMBA)
    95362003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62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管理碩士學程/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 A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301.pdf93KbAdobe PDF21772View/Open
    200302.pdf125KbAdobe PDF21732View/Open
    200303.pdf223KbAdobe PDF22036View/Open
    200304.pdf122KbAdobe PDF21772View/Open
    200305.pdf245KbAdobe PDF22063View/Open
    200306.pdf625KbAdobe PDF28091View/Open
    200307.pdf174KbAdobe PDF21825View/Open
    200308.pdf1346KbAdobe PDF24479View/Open
    200309.pdf1586KbAdobe PDF24619View/Open
    200310.pdf1102KbAdobe PDF23662View/Open
    200311.pdf552KbAdobe PDF23239View/Open
    200312.pdf247KbAdobe PDF22597View/Open
    200313.pdf480KbAdobe PDF2214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