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721589      Online Users : 5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53


    Title: 論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之逕行搜索
    Authors: 林源湧
    Contributors: 何賴傑
    林源湧
    Keywords: 逕行搜索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9 12:18:52 (UTC+8)
    Abstract: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係規範偵查機關為蒐集證據(搜索人),於緊急情況下,得無令狀進入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住宅或其他處所進行搜索的規定,以及事後審查及可能產生證據排除的法律效果,其立意雖善,但於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仍未周延,例如無令狀搜索的種類除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之逕行搜索、第二項之緊急搜索外,尚有第一百三十條之附帶搜索及第一百三十一條之一之同意搜索,此部份之事後救濟未及於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三項之事後審查,即為明顯之法律漏洞,但實務上有不同見解;再例如,於準抗告之一般救濟程序中,僅規範檢察官之處分,受搜索人得提起準抗告,卻未規範司法警察(官)所為之處分,此亦為明顯之法律漏洞,凡此,均有諸多探討的必要。

    因此,本文從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之要件談起,說明偵查機關欲實施無令狀搜索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必須遵守的法律規範,也就是必須要符合各該款的要件,才是合法的逕行搜索,又本項之基本精神即在於情況急迫,然何謂情況急迫?本文將有進一步的說明。

    其次,因無令狀搜索事前未經法院審查,因此,其事後審查機制將益顯重要,以避免偵查機關於認定要件過於寬鬆,藉逃避申請搜索票之審查以遂其搜索侵犯人民基本權之實,但事後審查之規定卻有不周之處,有關問題將於第四章論述。

    最後,乃證據排除之法律效果,亦即偵查機關之逕行搜索事後未依法陳報或遭法院撤銷時,其因此所扣的之證據,審判時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於此,仍依權衡理論作最後之判準,但其不確定性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本文建議,參照2007年6月15日制定通過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六條第三項規定,違反情節重大者,所取得之內容或所衍生之證據,於司法偵查、審判或其他程序中,均不得採為證據之修正。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名筆劃順序)
    (一)書籍
    1. 王兆鵬,《刑事訴訟法講義(一)》,翰蘆,2002年8月。
    2. 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元照,2003年3月。
    3. 王兆鵬,《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學林,2003年6月。
    4.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2007年9月。
    5. 王兆鵬,《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元照,2002年11月。
    6.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蘆,2001年11月。
    7. 王兆鵬,《刑事思潮之奔騰,韓忠謨教授紀念論文集》,財團法人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2000年6月。
    8. 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元照,2004年10月。
    9.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上) 》,三民,2003年10月。
    10.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01年再版。
    11. 李知遠,《例解刑事訴訟法》,五南,2006年4月。
    12.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2003年10月。
    13.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新學林,2005年1月。
    14. 法治斌,《刑事訴訟法論文選輯》,五南,1984年7月。
    15. 法治斌、董保誠,《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元月版。
    16.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增訂四版) 》,五南,2001年9月。
    17.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冊) 》,新學林,2004年11月。
    18.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 》,元照,2003年9月。
    19.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 》,元照,2006年9月四版3刷。
    20.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自版,2001年9月。
    21. 林鈺雄,《檢察官論》,學林,1999年4月。
    22. 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元照,2008年1月。
    23. 林鈺雄,《刑事法理論與實踐》,學林,2001年8月。
    24. 林鈺雄,《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五南,1997年1月。
    25.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 》,自版,2006年10月。
    26. 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2003年9月。
    27. 柯慶賢,《刑事訴訟處分》,三民,2006年12月增修二版。
    28. 郭介恆,《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三民,1998年8月。
    29. 陳志龍,《刑事證據法則修正方向及其對策》,元照,2000年10月。
    30. 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法律程序》,元照,1998年9月。
    31. 徐朝陽,《刑事訴訟法通義》,商務印書館,1934年4月初版。
    32. 許澤天,《刑事訴訟法論(Ⅱ) 》,神州,2003年8月。
    33.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2000年10月。
    34. 黃東熊、吳景芳合著,《刑事訴訟法論(上) 》,三民,2004年9月。
    35.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1999年。
    36.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2000年4月版。
    37.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
    38.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 》,元照,2002年11月版。
    39.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1997年。
    40.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9月。
    41. Claus Roxin,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1998年11月。
    42. Rolando V.del Carmen原著,章光明等合譯,《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五南,2006年8月。
    (二)論文期刊
    1. 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的相關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3期》,1999年6月。
    2. 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司法周刊第1150期第2至3版》,第1151期第2版,2003年9月。
    3. 王兆鵬,〈逾越搜索權之拘提〉,《月旦法學雜誌》,81期,2002年2月。
    4. 王兆鵬,〈法官審核搜索票之權責〉,《司法周刊》,1041期,2001年7月。
    5. 王兆鵬,〈論證據排除法則(上) 〉,《司法周刊》,1150期,2003年9月。
    6. 王兆鵬,〈論證據排除法則(下) 〉,《司法周刊》,1151期,2003年9月。
    7. 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
    8. 王梅英,〈無令狀搜索(二)-附帶搜索〉,《司法周刊》,1048期,2001年9月。
    9. 朱石炎,〈論修正之搜索規定〉,《法令月刊》,第52卷第2期,2001年2月。
    10. 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法制與實務〉,《臺灣本土法學》,第23期,2002年4月。
    11. 何賴傑,〈逮捕、搜索與扣押〉,《臺灣本土法學》,26期,2001年8月。
    12. 何賴傑,〈成大學生宿舍搜索事件法律問題之探討,研究報告四-成大MP3搜索事件之法律檢討〉,《臺灣本土法學》,23期。2001年6月。
    13. 何賴傑,〈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項無票搜索之審查(上) 〉,《司法周刊》,1056期,2001年11月。
    14. 何賴傑,〈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項無票搜索之審查(下) 〉,《司法周刊》,1057期,2001年11月。
    15. 吳巡龍,〈核發搜索票心證門檻之再探討〉,《司法周刊》,1061期,2001年12月
    16. 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期,1999年1月。
    17. 林鈺雄,〈違法搜索與證據禁止〉,《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年1月。
    18. 林鈺雄,〈有搜索票之聲請〉,《司法周刊》,1039期,2001年7月。
    19. 林鈺雄,〈線民檢舉與搜索票之核發〉,《司法周刊》,1042期,2001年8月。
    20. 林鈺雄,〈無令搜索狀-逕行搜索〉,《司法周刊》,1047期,2001年9月。
    21. 林鈺雄,〈急迫性搜索之事後救濟-兼評刑事訴訟法第131條之修法〉,《月旦法學》,2002年9月。
    22. 林鈺雄,〈搜索修法之回顧與前瞻(二)-刑事程序法第十次研討會〉,《臺灣本土法學》,21期,2001年4月。
    23. 林鈺雄,〈搜索修法之回顧與前瞻(一)-刑事程序法第十一次研討會〉,《臺灣本土法學》,26期,2001年9月。
    24. 林鈺雄,〈自由心證,真的很自由嗎? 〉,《臺灣本土法學》,27期,2001年10月。
    25. 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上),美國法制之借鏡〉,《臺灣本土法學》,87期,2006年10月。
    26. 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下),美國法制之借鏡〉,《臺灣本土法學》,88期,2006年11月。
    27. 林俊益,〈本土化之證據排除法則-最高法院判決之回顧與前瞻〉,《臺灣本土法學》,55期,2004年2月。
    28. 林俊益,〈臨檢與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2002年2月。
    29. 林錦村,〈論司法警察「無證搜索」〉,《全國律師》,1998年11月。
    30. 林清均,〈搜索決定權改隸法院後實施現況及檢討〉,《中律會訊》4卷2期,2001年8月。
    31. 林子儀,〈人身自由與檢察官之羈押權〉,《月旦法學雜誌》,第6期,1995年10月。
    32. 侯慶辰,〈論附帶搜索之要件與範圍〉,《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2期。
    33. 柯慶賢,〈論修正之搜索與扣押(上) 〉,《法律評論》,2001年6月。
    34. 柯慶賢,〈論修正之搜索與扣押(下) 〉,《法律評論》,2001年9月。
    35.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強制處分部分條文修正研討會〉,《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1年2月。
    36. 郭棋湧,〈論無令狀之搜索(一) 〉,《法務通訊》,2055期,2001年10月。
    37. 郭棋湧,〈論無令狀之搜索(二) 〉,《法務通訊》,2056期,2001年10月。
    38. 郭棋湧,〈論無令狀之搜索(三) 〉,《法務通訊》,2057期,2001年11月。
    39. 陳瑞仁,〈「搜索新法實務問題探討」學術研討會,刑事程序法第十一次研討會-新法下搜索扣押之理論與實務〉,《臺灣本土法學》,26期,2001年9月。
    40. 陳瑞仁,〈搜索門檻「相當理由」之內涵〉,《司法周刊》,1038期,2001年7月。
    41. 陳瑞仁,〈搜索票之應記載與得記載事項〉,《司法周刊》,1043期,2001年8月。
    42. 陳瑞仁,〈搜索之執行〉,《司法周刊》,1049期,2001年9月。
    43. 陳樸生,〈刑事訴訟之證據排除與禁止(一) 〉,《軍法專刊》第38卷第8期,1998年8月。
    44. 陳樸生,〈刑事訴訟之證據排除與禁止(二) 〉,《軍法專刊》第38卷第9期,1998年9月。
    45. 陳樸生,〈刑事訴訟之證據排除與禁止(三) 〉,《軍法專刊》第38卷第10期,1998年10月。
    46. 陳樸生,〈刑事訴訟之證據排除與禁止(四) 〉,《軍法專刊》第38卷第11期,1998年11月。
    47. 陳運財,〈違法證據排除法則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
    48. 許福生,〈警察違法偵查與證據排除法則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48卷第6期,2004年12月。
    49. 黃朝義,〈搜索與扣押〉,《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1月。
    50. 黃朝義,〈從搜索條文之修正論司法審查〉,《司法周刊》,1045期,2001年8月。
    51. 黃朝義,〈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之概念區分-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6963號判決與89年度台上字第6047號等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20期,2001年3月。
    52. 黃翰義,〈論緊急搜索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上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六三一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
    53. 楊雲驊,〈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所涉問題分析〉,《法學講座》,2002年1月。
    54.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2002年5月。
    55. 楊雲驊,〈違法搜索〉,《法學講座》,2004年5月。
    56. 楊雲驊,〈賠了夫人又折兵-私人違法取得證據在刑事訴訟法的證據能力處理〉,《台灣本土法學》,2002年11月。
    57. 蔡秋明,〈美國刑事程序中之證據排除法則簡介〉,《律師雜誌》第232期,1999年1月。
    58. 蔡墩銘,〈無票搜索扣押〉,《臺灣本土法學》,66期,2005年1月。
    59. 謝國欣,〈美國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辯〉,《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2期,2005年4月。
    (三)學位論文
    1. 方文宗,《搜索扣押取得證據之正當性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 李政庭,《論權衡法則》,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3. 邱智宏,《論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關係-以行政與司法在偵查中的交錯領域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4. 巫淑芳,《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 沈守敬,《論刑事程序之證據排除》,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吳逸夫,《警察臨檢權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7. 吳景欽,《從憲法上正當程序的觀點檢視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之區分》,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8. 郭芳君,《論不法取證之證據排除-以私人不法取證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胡清竣,《無令狀搜索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0. 楊 峋,《搜索與盤查的正當性基礎及適法性界限》,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1. 馬新民,《無令狀搜索之研究-以美、日及我國法制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2. 徐立信,《緊急搜索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13. 陳原銘,《論違法搜索及其取得證據之證據禁止》,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2003年。
    14. 陳漢平,《證據排除法則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2004年。
    15. 梁世興,《違法證據排除之研究-以違法監聽取得證據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6. 黃之中,《自白法則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7. 黃國源,《緊急搜索扣押相關法制問題之研究》,警察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18. 曾文瑞,《瑕疵證據的法律效果》,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2001年。
    19. 廖于清,《論證據排除法則之適用範圍》,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2004年。
    20. 蕭龍吉,《警察不合法取證之法則適用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2003年。
    21. 簡旭成,《體液之證據能力與證明力》,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999年。
    (四)研究報告
    1. 王梅英,《證據能力與嚴格證明之研究》,台灣士林地方法院88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99年5月。
    2. 李明哲,《搜索之適法性研究》,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3輯),司法官44期,2005年9月。
    3. 吳祚丞、許辰舟,《刑事證據法則理論體系與實務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23輯第12篇,2003年11月。
    4. 陳思成,《非依法定程序所取得之證據在刑事訴訟法上之證據能力-以某刑事判決之案例事實為基礎》,司法官訓練所第40期論文選輯,2003年7月。
    5. 黃翰義,《程序正義與訴訟制度之變革》,臺灣臺南地方法院93年度業務研究發展報告,2004年10月。
    6. 湯德宗,《具體違憲審查與正當程序保障—大法官釋字第535號解釋的續構與改造》,司法院大法官92年度學術研討會紀錄,2004年10月。
    7. 翁春鈴,《新法下搜索扣押相關問題之探討》,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四輯),司法官43期,2004年9月。
    8. 謝靜雯,《依新修正刑事訴訟法論證據排除法則》,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11篇,2005年11月。
    9. 顧正德,《論非供述證據之禁止法則》,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13篇,2005年11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3961035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6103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6103501.pdf70KbAdobe PDF21097View/Open
    96103502.pdf370KbAdobe PDF21757View/Open
    96103503.pdf73KbAdobe PDF21554View/Open
    96103504.pdf97KbAdobe PDF21448View/Open
    96103505.pdf145KbAdobe PDF22116View/Open
    96103506.pdf370KbAdobe PDF24151View/Open
    96103507.pdf429KbAdobe PDF22974View/Open
    96103508.pdf275KbAdobe PDF28446View/Open
    96103509.pdf373KbAdobe PDF212179View/Open
    96103510.pdf285KbAdobe PDF221058View/Open
    96103511.pdf191KbAdobe PDF21783View/Open
    96103512.pdf47KbAdobe PDF22420View/Open
    96103513.pdf122KbAdobe PDF2254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