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180/141113 (78%)
Visitors : 46569554      Online Users : 86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717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71


    Title: 小說的衍異:《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書寫現象之研究
    Authors: 吳佩蓉
    Wu,Pei-Jung
    Contributors: 高桂惠
    吳佩蓉
    Wu,Pei-Jung
    Keywords: 西洋記
    雜竊
    拼貼
    賦化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9 12:35:39 (UTC+8)
    Abstract: 以往《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的研究多採取文獻考據的角度,整理考證已大致完備,然而在敘事藝術部分,則仍少見探究。為避免理論凌駕文本的弊病,論文將以文本分析為研究起點,從小說中的書寫現象來加以研究,並參酌可供借鑑的西方敘事理論,對《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的寫作藝術進行探討。

    本論文在第二章以敘事的角度觀察《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整體敘事框架與細部的敘事結構,探討「釋道相爭」與「華夷之辨」雙重敘事框架的分殊與結合的情形,以及小說人物情節的對稱現象。繼而在第三章從作者序言出發,探究小說中傳國之璽的尋找旅程所呈現的意義、對異國的征討招安行為反映出來的作者思維,以及在戰爭敘事中佔去大篇幅的怪誕身體、異質空與酆都意象的書寫,最後探究小說中紛雜的修辭手法與語言現象。並細察小說人物描寫與情節發展。第四章則從魯迅「雜竊」之評出發,除了探討小說「雜竊」其他文本、視角的現象,以及書中方言、俚語、謎語的使用,並從《西洋記》和徵引的其他小說文本在刊刻地點上的相似性,探討《西洋記》受到民間文化影響的情形。第五章則對《西洋記》全書的敘事藝術做出具體的分析與整理,以做為全文的收束。

    《西洋記》雖以鄭和下西洋為敘事主線而採取單線進行、綴段的敘事結構,藉由燃燈古佛的「解釋僧難」而將釋道鬥法的神魔書寫收於以探討華夷議題為主的下西洋框架中,以華—夷對神—魔、正—邪加以詮釋。在通俗演義的體制之下,《西洋記》則融合了歷史的素材,並將華夷之辨倫理化,然而在敘事語言的部分則以俚俗的語彙和奇詭的想像,藉由謳歌低下部位、性與生殖、空間的置換、殘肢與分裂來書寫在華夷戰爭中漢族面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形成了一個瘋狂、雙聲的敘事圖景。

    小說中的鄭和下西洋以尋找傳國璽為目的,雖然一路上有燃燈古佛下凡的金碧峰、會諸多法術變化的張天師帶領,並有天妃隨行護佑,但在面對各種難纏、身體不斷複製割裂的敵人時,敗亡的意識仍舊不斷攪擾著鄭和。最後即便是「尋璽成功的保證」金碧峰,也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在超渡冤魂後於酆都鬼國折返。作者對於人物的天神謫降身份、神靈護佑與前世因果的書寫,均顯明了命運在小說中的強大宰制性,透過對唐代邊塞、宮廷詩和宋元時期詠岳飛詩句的徵引與刻意排列組合,不僅寄託緬懷歷史興亡的惆悵感,並以之凸顯對明代海外征戰既關心又悲觀的矛盾情感。作者意圖透過對外族的凝視與獵奇般的觀看,和正反雙方的激辯與交戰使人對當朝邊治的景況有所關注。

    而在敘事技巧的部分,《西洋記》既承繼了章回小說韻散夾雜的書寫傳統,亦以戲劇敘事的概念與對話的形式敘述成書,在線性推進的敘事脈絡中,大量詩文與徵引的情節豐富、延伸了小說的敘事範疇;釋道相爭與神魔鬥法橋段則增添小說的趣味性;而方言詞彙的採用、經典的脫冕和素樸對稱的賦化書寫則讓廟堂之上的政治外交議題充滿了里巷風情。是以,從民間文化的通俗與混雜特性視之,則《西洋記》實為一受到民間通俗文化浸染、筆觸稚拙、內容龐雜的政治主題小說。
    Reference: 以下參引文獻中,第一項典籍文獻的部分以朝代為排序標準,自第二項小說研究專著以後則依姓氏筆畫多寡為序,若作者為外籍人士,則依照姓氏字母,由A至Z為序。
    一、小說研究版本
    (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據萬曆二十五年(1579)影印本)
    (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萬曆丁酉年三山道人刊本)
    (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步月樓覆萬曆刊本)
    (明)羅懋登著,陸樹崙、竺少華校點:《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民國七年申報排印本覆校步月樓本)
    二、典籍文獻
    (一)小說、戲曲文本
    (唐)張鷟、徐亞枕著,黃瑚、黃坤校註:《遊仙窟、玉梨魂(合刊)》,台北:三民書局,2007
    (宋)李昉:《太平廣記》,台北:新興書局,1968
    (元)《三國志平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羅貫中著,毛宗岡評,饒彬校注:《三國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71
    (明)羅貫中著,春明校點:《三國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明)施耐庵著,《容與堂本水滸傳》,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
    (明)吳承恩著,繆天華校注:《西遊記》,台北:三民書局,1976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王世貞:《豔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秦淮墨客著,楊子堅校注,葉經柱校閱:《楊家將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98
    (明)徐仲琳:《繡像封神演義》,濟南:山東畫報,2003
    (明)吳元泰:《全像東遊記上洞八仙傳》(萬曆年間余象斗刊本),收錄於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刊》第三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
    (明)鄧志謨:《鍥唐代呂純陽得道飛劍記》,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鄧志謨:《新鍥晉代許旌陽得道擒蛟鐵樹記》,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佚名:《奉天命三寶下西洋》,收錄於《全明雜劇》,台北:鼎文書局,1979
    (明)高明著,江巨榮校註,謝德瑩校閱:《琵琶記》,台北:三民書局,1998
    (明)羅懋登:《新刻出像音註觀世音修行香山記》,明金陵唐代富春堂刊本,收錄於《繡刻演劇》,不著編人,明金陵書坊分刊合印本,國家圖書館資料微卷407.222 15174-0045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收錄於《初刻、二刻拍案驚奇(足本)》,長沙:岳麓書社,1989
    (明)楚江僊隱石公纂輯:《鍾情麗集》,收錄於孫楷第著錄:《中國古豔稀品叢刊》第四輯,出版地不詳,1988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收錄於《思無邪匯寶》,第十一冊,台北:台灣大英百科出版社,1995
    (明)臧晉叔改訂:《臨川四夢‧還魂記》,明末吳郡書業堂翻刊六十種曲本,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9
    (清)汪象旭:《呂祖全傳》,收錄於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第三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2483-2583
    (二)史料筆記與文集
    (戰國)韓非著,張素貞譯注:《新編韓非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編:《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漢)班固:《漢書》,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5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註釋:《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後晉)劉昫:《舊唐書》,收錄於《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120冊,台北:世界書局,1986
    (宋)司馬光著,張舜徽審訂,李國祥、顧志華、陳蔚松主編:《資治通鑑》,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
    (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第一冊,台北:啟明書局,1954
    (宋)耐得翁:《都城記勝》,收錄於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台北:大立出版社,1971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新興書局,1971
    (明)王驥德:《曲律》,收錄於《歷代詩史長編》第四冊,台北: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1974
    (明)沈龐綏:《度曲須知》,收錄於《歷代詩史長編》第五冊,台北: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1974
    (明)郎瑛:《七修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3
    (明)董斯張:《廣博物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明)鄭曉:《今言》,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十八編,第三冊,台北:新興出版社,1977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收錄於《畿輔叢書》第1420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據光緖定州王氏謙德堂刊本影印,國立臺灣大學裝訂本)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嘉靖二十六年刊本,台北市:世界書局,1982
    (明)羅曰褧:《咸賓錄》,北京:中華書局,2000
    (明)馬歡:《瀛涯勝覽》,台北:廣文書局,1969
    (明)費信著,馮承鈞校註:《星槎勝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
    (明)鞏珍:《西洋番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
    (明)葉盛:《水東日記》,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0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2004
    (明)徐渭:《徐渭集》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
    (明)劉若愚:《酌中志》,收錄於《中國野史集成》第27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
    (明)李栩:《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82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明)楊士性:《廣志繹》,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四十三編,第五冊,台北:新興書局,1986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李漁:《閒情偶寄》,台北:廣文書局,1977
    (清)清聖祖:《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1
    (清)張廷玉:《明史》,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清)張岱:《西湖夢尋》,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37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清)俞樾:《春在堂全書》,台北:中國文獻出版社,1968
    (清)錢謙益:《國初群雄史略》,收錄於張鈞衡輯:《適園叢書》第二十一冊,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廣文書局,1969
    (清)楮人穫:《堅瓠七集》,台北:新興書局,1977
    (清)梁章鉅:《浪迹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1
    (清)顧嗣立:《元詩選》二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
    徐興無註釋、侯迺慧校閱:《新譯金剛經》台北:三民書局,1997
    《新纂續藏經》第三十三冊,No. 632,《法華經指掌疏事義》,CBETA 電子佛典 V1.1 (Big5) 普及版,2006
    黃彰健校勘、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校印:《明實錄‧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京都市:中文出版社,1984
    鄭鶴聲:《鄭和遺事彙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1
    三、中文小說研究專著
    文鏡編輯部:《歷代小說序跋選》,台北: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濟南:齊魯出版社,1990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學生,1997
    宋莉華:《明清時期小說的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周志峰:《明清小說俗字俗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周芬伶等:《西遊記的結構》,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
    周芬伶等:《西遊記的主題》,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
    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出版社,1983
    胡兵:《五百種明清小說博覽》,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
    張鴻勳:《敦煌話本、詞文、俗賦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
    孫楷第:《小說旁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孫楷第:《俗講說話與白話小說》,台北:河洛出版社,1978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收錄於《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
    魯迅:《小說舊文抄》,收錄於《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
    葛賢寧等:《西洋記研究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1992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
    鄭明俐:《西遊記探源》,台北:里仁書局,2003
    鄭振鐸:《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四、其他中文相關著作
    方志遠:《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5
    王陽:《小說藝術形式分析:敘事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包遵彭:《中國海軍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69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朱光潛:《詩論》,台北:正中書局,1988
    李忠明:《17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周慶華:《故事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汪志勇:《度柳翠翠鄉夢與紅蓮債三劇的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0汪景壽:《中國曲藝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汪景壽、藤田香:《相聲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吳梅編著:《南北詞簡譜》,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97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
    耿占春:《敘事美學:探索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小說》,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
    祖國頌:《敘事學的中國之路:全國首屆敘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陸永豐:《敦煌變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0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郭偉廷:《元雜劇的插科打諢藝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2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山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
    葉維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台北:黎明出版社,1997
    董小英:《敘事藝術邏輯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鄭振鐸:《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天津:南開出版社,2000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
    聞汝賢:《詞牌彙釋》,台北市:著者自印,1963
    謝國楨:《明清筆記叢談》,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錢杭、承載:《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簡宗梧:《漢賦史論》,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羅秋昭:《徐渭四聲猿》,台北:啟業書局,1979
    羅鋼:《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蘇永旭主編:《戲劇敘事學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譚家定:《三言兩拍資料》,台北:維明書局,1983
    五、學位論文
    朱可鑫:《西遊記修辭現象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志宏:《儒林外史敘事藝術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李秋瑰:《明代佛教戲曲《觀世音香山修行記》傳奇——劇本主題意涵之分析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呂素端:《西遊記敘事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杜宜芳:《年輕人對於懷舊與懷舊商品認知之探索》,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吳璧雍:《西遊記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林景隆:《西遊記續書審美敘事藝術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祁立峰:《六朝詩賦合流現象之新探》,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梁美意:《三國故事戲曲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
    張火慶:《三寶太監下西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許麗芳:《西遊記中韻文的使用》,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歐陽文:《西洋記形式研究》,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
    溫睿瀅:《全真七子傳記及其小說化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麗月:《北宋亭臺樓閣諸記以賦為文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雷敦淵:《唐代以前類書之研究》,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昭利:《明清演史神魔之戰爭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陳信利:《藝文類聚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劉增鍇:《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台灣之發展》,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楊憶慈:《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派生詞》,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趙修霈:《段成式與《酉陽雜俎》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謝朱娟:吳淑《事類賦》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6
    賴貞容:《魏晉詩歌賦化現象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六、期刊論文
    二階堂善弘:〈三寶太監西洋記所受的其他小說的影響〉,《古典文學》13期,(1995.09),頁165-187
    于翠玲:〈從”博物”觀念到”博物”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3期),頁107
    于偉娜:〈張鷟小說的審美特徵〉,《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08期),頁176-179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的地域文化特徵〉,收錄於朱萬曙、徐道彬編:《明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5,頁106-124
    王祖霞:〈《西洋記》詞語拾零〉,《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88-90
    王豔芳、王開生:〈《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的語氣詞“麼”〉,《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頁95-98
    向達:〈關於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幾種資料〉,收錄於王天有、萬明編:《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頁9-31
    李忠明:〈明末通俗小說刊刻中心的三次轉移與小說風格的轉變〉,,收錄於朱萬曙、徐道彬編:《明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5,頁125-140李紀祥:〈中國史學傳統中的”實錄”意涵及其現代意義〉,《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頁68-76
    李春香:〈《西洋記》版本的文化學研究〉,《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04期),頁252-265
    李憲堂:〈大一統秩序下的華夷之辨、天朝想像與海禁政策〉,《齊魯學刊》,(2005年04期),頁41-47
    李婕:〈論《博物志》地理敘述的價值與意義〉,《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01期),頁39-42
    李鵬飛:〈《遊仙窟》的創作背景與文體成因新探〉,《山西師大學報》,2001年01期,頁43-48
    安如巒:〈從互文性看《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01期),頁54-64
    周絢隆:〈從文言到白話:古典敘事的演變——論”三言”對神道小說的改編〉,《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頁28-34
    何燿光、鄭敏如:〈對中國海權發展巔峰的認知——再探鄭和七下西洋〉,《海軍軍官》,21卷第4期,(2002.11),頁50-69
    沈松僑:《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台大歷史學報》,第3期,(2006.06)頁145-216
    林為楷,〈明代偵防體制中的夜不收軍〉,《明史研究專刊》第13期,(2002.03),頁1-37
    吳曉都:〈巴赫金與文學研究方法論〉,《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1期,頁37-45
    侯健:〈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一個方法的實驗〉,《中外文學》2卷1期,(1973.06)頁8-26
    胡萬川:〈論民間文學集體性之質變與發展〉,收錄於: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2001,頁1-23
    孫旭、張平仁:〈《楊家府演義》與《北宋志傳》考論〉,《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01期),頁211-218
    唐琰:〈海洋迷思—《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與《鏡花緣》海洋觀念的比較研究〉:《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01期),頁170-179,235
    徐勇:〈狂歡與逍遙——巴赫金與莊子喜劇精神比較〉,《社會科學家》,(2005年01期),頁13-16
    秦勇:〈狂歡與笑話——巴赫金與馮夢龍反抗話語比較〉,《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學科版),(2000年04期),頁9-12
    馮漢鏞:〈《西洋記》源於戲劇〉,《文史雜誌》(2005年04期),頁52-54
    莫山洪:〈駢文與中國古典小說〉,《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03期),頁39-45
    夏忠憲:〈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理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頁74-82
    陸湘懷:〈論《太平廣記》的文學文獻價值〉,《撫州師專學報》,(1996年04期),頁48-49,65
    陳文新:〈鏡花緣:中國第一部長篇博物體小說〉,《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02期),頁126-137
    陳尚勝:〈鄭和下西洋與東南亞秩序的重建——兼論明朝是否向東南亞擴張問
    題〉,《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頁63-72
    陳器文:〈就結構主義論民間故事的「成三」現象——民間故事敘事美學探討之一〉,《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頁235-261
    慈波:〈宋四六與類書〉,《濟南大學學報》,第16卷01期,頁38-42
    葉舒憲:〈《山海經》神話政治地理觀〉,《民族藝術》,(1999年03期),頁60-75焦亞東:〈互文性視野下的類書與中國詩歌——兼及錢鍾書古典詩歌批評話語〉,《文藝研究》,(2007年01期),頁66-71
    張火慶:〈西洋記的兩個問題——出使動機與西洋所在〉,《興大中文學報》1期,(1988.05),頁69-82
    張火慶:〈「三寶太監西洋記」的人物角色與旅途反應〉,《興大中文學報》2期,(1989.01),頁133-155
    張世君:〈明清小說評點中的戲曲概念〉,《學術研究》,(2005年10期),頁135-138
    張箭:〈記載鄭和下西洋的”三書一圖”—《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和《鄭和航海圖》〉,《歷史教學》(2005年02期),頁72-74
    黃天驥:〈元劇的「雜」及其審美特徵〉,《文學遺產》,(1998年03期),頁40-48
    黃秀政:〈「鄭和到臺灣」傳說考釋〉,《臺灣文獻》,2005年第3期,(2005.09),頁157-179
    黃麗月:〈試論「以賦為文」--以歐陽修諸「記」為例〉,《語文學報》,第9卷,(2002.02),頁136-162
    楊豔秋:〈明朝中後期私修當代史的興盛與原因〉,《南都學壇》,(2003年03期),頁28-29
    楊義:〈中國敘事學的文化闡釋〉,《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3期),頁27-35
    鮑永軍:〈王世貞的史學思想〉,《史學史研究》,(2001年03期),頁34-39
    葛兆光:〈山海經、職貢圖和旅行記中的異域記憶〉,《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2004
    寧稼雨:〈《山海經》與中國奇幻思維〉,《南開學報》,(1994年03期),頁20-28
    樓含松:〈論講史平話的語言特徵〉,《杭州: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6期,(2002.11),頁51-56
    萬明:〈明內府雜劇《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淺探——兼及明朝人的下西洋理念〉,《明清論叢》,第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頁140-150
    鄧百意:〈晚明神魔小說創作”幻”易”真”難的困境與陌生化敘事〉,《蘭州學刊》(2006年03期),頁68
    鄭小雅:〈徐渭的俗文化戲曲觀簡論〉,《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頁52-54
    簡宗梧:〈唐文辭賦化之考察〉,收入《第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1998
    蘇明陽:〈誰是「紀行詩」的作者——馬歡或羅懋登?〉,《暨大學報》6卷1期,(2002.03)頁1-17
    羅欣:〈淺論《博物志》的哲學思想〉,《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頁127-128
    羅書華:〈史傳、講史、章回小說創作目的之演進〉,《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1期),頁16-21
    龔鵬程:〈何謂講史?〉,《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第1期,1995,頁411-42
    七、相關外語著作
    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oston: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 2005
    Bakhtin, M.M.; edited by Michael Holquist ; translated by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Holquist ,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 four essay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c1981
    Bakhtin,M.著,白春仁、曉河譯:《小說理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Bakhtin,M著,白春仁等譯:《文本、對話與人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Brooker, Peter著,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3
    Cresswell, Tim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
    Epstein, Maram著,羅琳譯:《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丹尼‧卡瓦拉羅著,張衛東、張生、趙順宏譯:《文化理論關鍵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戴衛‧赫爾曼主編,馬海良譯:《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Forster, E.M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
    Forster, E.M., Aspects of the novel, and the related writings,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4
    Herman, D著,馬海良譯:《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海德格爾著、郜元寶譯:《人,詩意的安居—海德格爾語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
    伊塔羅‧卡爾維諾(Calvino, Italo)著,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Medvedev, P. N., Bakhtin, M.M., ;The formal method in literary scholarship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poetic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1978
    大木康:《明末のはくれ知識人:馮夢龍蘇州文化》,東京:講談社,1995
    大木康:《中國遊里空間:明清秦淮妓女の世界》,東京:青土社,2002
    Roberts, G., The Bakhtin reader : selected writings of Bakhtin, Medvedev, and Voloshinov, London; New York: E.Arnold, 1994
    Wallace,M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B.C.瓦赫魯舍夫著,夏忠憲譯:〈圍繞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的悲喜劇意識〉,《俄羅斯文藝》,(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9年第3期)頁57-60,7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3151027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2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102701.pdf42KbAdobe PDF2873View/Open
    15102702.pdf108KbAdobe PDF2849View/Open
    15102703.pdf102KbAdobe PDF2971View/Open
    15102704.pdf92KbAdobe PDF2850View/Open
    15102705.pdf249KbAdobe PDF21488View/Open
    15102706.pdf648KbAdobe PDF22625View/Open
    15102707.pdf598KbAdobe PDF22323View/Open
    15102708.pdf773KbAdobe PDF24647View/Open
    15102709.pdf122KbAdobe PDF2870View/Open
    15102710.pdf231KbAdobe PDF22046View/Open
    15102711.pdf92KbAdobe PDF264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