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479065      Online Users : 10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84


    Title: 左錫嘉及其詩詞稿研究──以生平境遇為主
    Authors: 瞿惠遠
    Contributors: 林玫儀
    瞿惠遠
    Keywords: 左錫嘉
    冷吟仙館詩稿
    冷吟仙館詩餘
    女詩人
    女詞人
    清代女作家
    才女家族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9 12:37:35 (UTC+8)
    Abstract:   清代才女左錫嘉有詩詞集《冷吟仙館詩稿》八卷、《冷吟仙館詩餘》一卷。《詩稿》輯錄之詩按時間先後次第排列,且涉及錫嘉事蹟者頗多,所分《浣香小草》、《吟雲集》、《卷葹吟》、《冷吟集》,又正代表著其人生四個重要階段,全書猶如傳記一般。《詩餘》諸詞雖無法斷定是否屬編年形式,但仍具補充《詩稿》之效。故本文乃依上述四集順序,以詩為主、詞為輔,分閨中生活、婚姻生活、跋涉生活、嫠居生活四個時期說明左錫嘉的生平境遇,旨在透過《詩稿》的特殊性質,使錫嘉數十年間的遭際和心路歷程,得到較完整的認識。
      傳統研究清代女作家,範圍大都僅局限於其個人作品。本文承蒙林師玫儀指導,有了不同以往的論述角度,即是由女作家的家族群體特徵著眼,廣泛蒐羅左錫嘉眾親屬之撰著等資料,就家族成員進行探討,再將所獲相關人事訊息與錫嘉自敘活動經歷之詩詞結合,便可更具體地掌握這類詩詞寫作的時空背景、蘊涵的意念感觸,對錫嘉生平境遇的理解,方能更貼近實情;而錫嘉的各種生命形象、才華、思想及左氏一門的家學淵源,當亦呈現出較清晰的樣貌。
    Reference: 一.核心文本
    清.左錫嘉:《冷吟仙館詩稿》、《詩餘》、《文存》、《附錄》,收於《曾太僕左夫人詩稿合刻》,光緒十七年(1891)華陽曾光煦定襄官署刊本。
    清.左錫嘉手緝,曾光煦校鐫:《曾氏家訓》,收於《曾太僕左夫人詩稿合刻》,光緒十七年(1891)華陽曾光煦定襄官署刊本。
    清.曾詠:《吟雲仙館詩稿》,收於《曾太僕左夫人詩稿合刻》,光緒十七年(1891)華陽曾光煦定襄官署刊本。
    清.曾懿:《古歡室詩詞集》,光緒三十三年(1907)刊本。
    清.曾懿:《女學篇》附《中饋錄》,光緒三十三年(1907)長沙刊本。
    清.曾懿:《醫學篇》,光緒三十三年(1907)長沙刊本。
    清.曾彥:《桐鳳集》,光緒間鉛印本。
    清.曾彥:《虔共室遺集》,光緒十七年(1891)刊本。
    清.陳蘊蓮:《信芳閣詩草》,咸豐九年(1859)刊本。
    清.左輔編、左昂等續編:《杏莊府君自敘年譜》,據宣統二年(1910)木活字本影印,收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18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清.左元成等纂修:《常州左氏宗譜》,光緒十六年(1890)裕德堂木活字本。
    清.袁勵準編:《誥封一品夫人袁母曾太夫人七十賜壽壽言錄》,民國排印本。
    林玫儀:〈左錫璇詩詞集輯校(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七卷第三期,2007年9月,頁255-308。
    林玫儀:〈左錫璇詩詞集輯校(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七卷第四期,2007年12月,頁187-232。
    林玫儀:〈左錫璇詩詞集輯校(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八卷第一期,2008年3月,頁175-204。
    二.古籍
    1.經書類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清阮元校定《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據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影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清阮元校定《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據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影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清阮元校定《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據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影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2.史傳類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漢.劉向:《古列女傳》,收入《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收入《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6-1977年。
    清.徐世昌等:《大清畿輔先哲傳》,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台北:鼎文書局,1971年。
    清.張惟驤:《清代毗陵名人小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第197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李浚之編:《清畫家詩史》,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
    清.薛天沛:《益州書畫錄》,據北平莊氏洞天山堂藏民國三十四年成都崇禮堂刊本影印,台北: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
    清.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3.年譜、族譜類
    清.繆荃孫:《藝風老人年譜》,收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8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廖幼平編:《廖季平年譜》,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莊清華纂修:《毗陵莊氏增修族譜》,據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影印,收入《清代民國名人家譜選刊續編》,第57至63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4.子書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據清嘉慶張海鵬《學津討原》本影印,收於《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魏泰:《東軒筆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十八編,台北:新興書局,1979年。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十二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年。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金武祥:《粟香隨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金武祥:《粟香五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俞樾:《春在堂楹聯錄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清.袁勵準輯:《篆聯分輯》,據袁氏自寫進呈本影印,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505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清.袁勵準:《中州墨錄》,據民國十八年陶湘刊本(《涉園墨萃》本)影印,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80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5.總集類
    清聖祖康熙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譚獻輯:《篋中詞》,台北:鼎文書局,1971年。
    清.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光緒二十一至二十二年(1895-1896)南陵徐氏刊本。
    清.徐乃昌輯:《閨秀詞鈔》,宣統元年(1909)小檀欒室刊本。
    6.別集類
    明.葉紹袁編:《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惲格:《甌香館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72年。
    清.左輔:《念宛齋詞鈔》,宣統元年(1909)南陵徐乃昌校刻本。
    清.惲敬:《大雲山房文稿》,收入《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李兆洛:《養一齋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趙韻卿:《寄雲山館詩鈔》、《詞鈔》(附刻趙雲卿《寄愁軒詩鈔》、《詞鈔》及趙書卿《澹音閣詩鈔》、《詞鈔》),光緒二十六年(1900)刊本。
    清.宗婉:《夢湘樓詩稿》、《詞稿》,收於《湘繭合稿》,光緒六年(1880)常熟宗氏刊本。
    清.繆荃孫:《藝風堂文續集》,收於《藝風堂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清.廖平:《四益館文集》,收於《六譯館叢書》,成都:存古書局,1921年。
    清.袁勵準:《恐高寒齋詩草》,袁行濂據袁勵準手書遺稿影印出版,1974年。
    清.袁勵準:《西山遊記》,據民國間恐高寒齋刻本影印,收入《歷代日記叢鈔》,第180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7.詩話、詞話、詞譜類
    清.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蘊章:《然脂餘韻》,收入《清詩話訪佚初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收入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清.徐珂:《近詞叢話》,收入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雷瑨、雷瑊同輯:《閨秀詞話》,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1916年。
    清聖祖康熙御製,陳邦彥等奉敕編:《詞譜》,台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
    三.地方志(依省別排列)
    袁勵杰修,王寀廷纂:《桓台志略》,濟南:平民日報社,1933年。
    袁勵杰、張儒玉修,王寀廷纂:《重修新城縣志》,濟南:平民日報社,1933年。
    董似榖修,湯成烈等纂:《光緒武進陽湖縣志》,據清光緒五年(1879)重修、三十二年(1906)重印本影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年。
    常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常州市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武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纂:《武進年鑑》,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
    丁炳烺修,吳承志等纂:《安徽省太和縣志》,據民國十四年鉛印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6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汪箎修,于振江等纂:《安徽省重修蒙城縣志書》,據民國四年鉛印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244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左輔等纂修:《安徽省合肥縣志》,據清嘉慶八年(1803)修、民國九年重印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62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徐錦等修,胡鑑瑩等纂:《安徽省英山縣志》,據民國九年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660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俞慶瀾等修,張燦奎等纂:《安徽省宿松縣志》,據民國十年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671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王琛等修,張景祁等纂:《福建省邵武府志》,據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73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劉超然修,鄭豐稔纂:《福建省崇安縣新志》,據民國三十年鉛印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23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余鍾英等纂,黃澄淵修:《民國古田縣志》,據民國三十一年古田縣修志委員會鉛印本影印,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第15輯,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
    鄧光瀛、丘復等纂,黃愷元等修:《民國長汀縣志》,據民國三十年鉛印本影印,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第35輯,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
    于蘭階、莫孝維、喻忠科主編,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資源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趙祖抃修,吳庚、趙意空纂:《山西省鄉寧縣志》,據民國六年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81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李世祐修,劉師亮纂:《山西省襄陵縣志》,據民國十二年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02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孔兆熊、郭藍田修,陰國垣纂:《山西省沁源縣志》,據民國二十二年刊本影印,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04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曾鑑修,林思進等纂:《華陽縣志》,據民國二十三年刊本影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7年。
    姚令儀原纂、李元續纂:《仁壽縣志》,據清嘉慶八年(1803)補抄本影印,收入《新修方志叢刊》,《四川方志》之二十三,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年。
    四川省仁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仁壽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四川省雙流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雙流縣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四.今人專著
    1.女性研究
    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8年。
    懺庵輯:《閨範詩》,台北:廣文書局,1982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譚正璧:《中國女詞人故事》,台北:莊嚴出版社,1986年。
    鄭光儀主編:《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
    沈立東、葛汝桐主編:《歷代婦女詩詞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2年。
    張珍懷選注:《清代女詞人選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王延梯輯:《中國古代女作家集》,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杜珣編著:《中國歷代婦女文學作品精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
    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2.詩詞研究
    河洛圖書出版社編審:《全清詞鈔》(附錄六卷係葉恭綽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黃拔荊:《中國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陳水雲:《二十世紀清詞研究史》,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其他
    俞劍華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光復書局編輯部編著:《中國地理大百科》,《江蘇.上海》冊,台北:光復書局,1997年。
    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
    南炳文、白新良主編:《清史紀事本末》,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
    五.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1.台灣地區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第十五期,2003年7月,頁177-204。
    林玫儀:〈試論陽湖左氏二代才女之家族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期,2007年3月,頁179-222。
    林玫儀:〈鶼鰈情深,手足情重──左錫璇的感情世界初探〉,發表於世新大學「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30-31日。
    2.大陸地區
    陸草:〈論清代女詩人的群體性特徵〉,《中州學刊》,1993年第3期,頁77-81。
    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女詞人的家族性特徵及其原因〉,《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頁54-58。
    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婦女詞的藝術風格〉,《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10月第4期,頁73-75。
    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婦女詞的繁榮及其原因〉,《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12月第2卷第4期,頁51-54。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2002年第6期,頁68-78。
    王萌:〈明清女性創作群體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中州學刊》,2005年11月第6期,頁216-220。
    王萌:〈明清時期女性筆下的姊妹情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24卷,頁119-122。
    王細芝:〈清代閨秀詩人的集中分布及其成因〉,《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6年3月第20卷第1期,頁26-28。
    王細芝:〈清代閨秀文學繁榮之緣由〉,《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月,頁78-82。
    鄧紅梅:〈看我胸中雲夢──左錫璇其人其事其詞〉,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學林漫錄》,第十六集,2007年,頁160-164。
    六.學位論文
    1.台灣地區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1998年。
    彭貴琳:《席佩蘭長真閣集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04年。
    2.大陸地區
    高波:《清代女詞人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2年。
    王瑜:《清代女性詩詞成就論》,蘇州:蘇州大學,2004年。
    汪青雲:《清代女性詞人研究》,合肥:安徽大學,2007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1151012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1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12101.pdf91KbAdobe PDF21037View/Open
    51012102.pdf143KbAdobe PDF2975View/Open
    51012103.pdf132KbAdobe PDF2893View/Open
    51012104.pdf361KbAdobe PDF22386View/Open
    51012105.pdf643KbAdobe PDF22554View/Open
    51012106.pdf695KbAdobe PDF22213View/Open
    51012107.pdf997KbAdobe PDF22867View/Open
    51012108.pdf332KbAdobe PDF21528View/Open
    51012109.pdf227KbAdobe PDF21547View/Open
    51012110.pdf156KbAdobe PDF21042View/Open
    51012111.pdf311KbAdobe PDF2138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