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58/141571 (78%)
Visitors : 47281398      Online Users : 9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79


    Title: 族群經濟與文化經濟的對話 — 中壢火車站和忠貞市場南洋背景商店的比較研究
    Authors: 林欣美
    Contributors: 康培德
    林欣美
    Keywords: 族群經濟
    文化經濟
    南洋背景商店
    中壢火車站
    忠貞市場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0-04-09 17:37:15 (UTC+8)
    Abstract: 「族群經濟」係指雇主和雇員是相同族群,其著重的相同族群背景,是建立在雇主與雇員的「共同生產」關係上;「文化經濟」係指把具有文化屬性的商品,販賣給與商品文化屬性相異的消費者,以達到吸引異族群的消費者,來消費商品的符號、其背後所象徵的意涵。

    本文以分佈在中壢火車站周圍地區與平鎮市忠貞市場的南洋背景商店為研究對象。位於平鎮市忠貞市場的滇緬商店,係緣於1950年代移入的滇緬軍民所組成的忠貞新村,於其聚落周遭拓展而成具南洋(滇緬)氛圍的市集。中壢市火車站附近的東南亞商店,則緣於1990年代來臺就業的外籍勞工湧入桃園縣境內的工業區後,以中壢市為中心形成的消費聚集處。

    本研究發現,不能僅用單純的族群經濟與文化經濟去理解兩研究區的案例。田野訪談資料顯示,中壢火車站周遭的東南亞商店雇主多偏好雇用相同背景的人為雇員,以吸引外籍勞工來店內消費。從東南亞背景的雇主鎖定外籍勞工為主要消費者這一點,可發現強調消費關係的「族群經濟」,高於強調生產關係的原始「族群經濟」定義,即使雇主原本期望以含文化經濟的模式來經營,但實際仍是偏向消費關係的族群經濟模式,而非文化經濟模式。另一方面,早期忠貞新村的居民多以滇緬族群作為主要消費者,呈現「族群產業」的初期階段情況(以相同族群背景的人作為主要消費者),且雇主多從自己的社會網絡中找到相同背景的雇員,故同時也呈現「族群經濟」的現象;直至忠貞市場原有的滇緬商店在面臨人口組成(滇緬族群外移)、交通動線(以忠貞市場及其所屬的平鎮市為中心的聯外交通)的變化後,即逐漸形成包容「文化經濟」屬性的經營方式。

    朝向兼顧「文化經濟」模式發展的滇緬商店中,店家在文字載體上僅以中文書寫,並未有其所屬的文字出現,是為了讓異族群的消費者(如台灣人)可以看懂,故此分類下的滇緬商店都以中文呈現招牌以及商品。換句話說,文字的出現與否,與強調異文化消費的文化經濟較無關,反而是營造文化親親性的重要媒介。
    Reference: 中文
    王志弘
    2006〈移╱置認同與空間政治:桃園火車站週邊消費族裔地景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149-203。
    王志弘
    2008〈族裔-文化經濟、謀生策略與認同協商:臺北都會區東南亞風味餐飲店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9:1-44。
    王志弘、沈孟穎
    2006〈族裔認同的時空鑲嵌:台北市安康市場–「越南街」研究〉,「第三屆跨界流離國際研討會:治理‧生存‧運動」。
    王志弘、沈孟穎
    2008〈族裔飲食的再現政治:東南亞餐飲報導與餐廳名片的分析〉,「樂生怒活:2008 年文化研究會議」。
    王明珂
    1993〈民族史的邊緣研究:一個史學與人類學的中介點〉,《新史學》4(2):95-120。
    吳比娜
    2003,〈ChungShan-台北市菲律賓外籍勞工社群空間的形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挺鋒
    1997,〈「外勞」休閒生活的文化鬥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敏原著,郭南审译
    2006,〈族裔經濟理論的形成、發展和研究動向〉,《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邱琡雯
    2007,〈「移民區病理vs.網絡集結點」的衝突與克服:以在台越南女性的店家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3:95-120。
    金天立
    2003,〈台灣都市中「外勞」空間的形成----以中壢市中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學士論文。
    胡家瑜
    2007,〈食物作為象徵與作為可食物質---對於賽夏族性別與社群關係的一些思考〉,「性別與飲食」研討會。
    許弘毅
    2000,〈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地區菲籍外勞的空間使用及其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坤宏
    2009,〈東南亞外籍勞工在都市商業區的聚集與消費活動對都市社區空間之影響〉,2009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陳菊
    2001,〈植基於勞動人權與勞動競爭力之台灣外勞政策〉,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傅湘承
    2003,〈外籍勞工消費行為及其消費空間型態—以桃園縣工業區外勞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曾嬿芬
    1999,〈群族資源與社會資本:洛杉磯華人創業過程的研究〉,《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國家競爭力(張維安編)》,台北:聯經。
    游惠晴
    2009,〈中和華新街緬華族裔經濟社區形成與發展之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承泰
    2007,〈天主教耶穌聖心堂周邊菲籍移工的文化地景與消費空間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教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淑俐
    2008,〈再現.流亡的孤軍-桃園縣忠貞新村集體生活聚落瓦解過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翟振孝
    2005,〈遷移, 文化與認同:緬華移民的社群建構與跨國網絡〉,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維公
    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謝世忠
    2004,《國族論述: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臺北市:臺大。
    龔學貞
    2002,《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的訪談錄》,臺灣:國史館。
    英文
    Amin, Ash and Nigel Thrift
    2004 “Introduction”, The Blackwell Cultural Economy Reader, (pp. x-xxx). Oxford: Blackwell.
    Bonacich and Modell
    1980 The Economic Basis of Ethnic Solidarity: Small business in the Japanese–American Community, (p9),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u Gay, Paul and Micheal Pryke
    2000 “Cultural economy: an introduction”, Cultural Economy:Cultural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life, (pp.1-19), London: Sage.
    Ivan, Light and Steven, J. Gold
    2000 Ethnic Economies, (p4),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Light, Inva and Georges Sabagh, Mehdi Bozorgmhr, and Claudia Der-Martirosian
    1994 “Beyond the ethnic enclave economy”, Social Problem 72(3):691-724.
    Logan, John R., Richard D. Alba and Thomas L. McNulty
    1994 “Ethnic economies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Miami and beyond”, Social Forces 72(3):691-724.
    Martin, Jeannie
    2000 “Translated space/ translated identity: landscapes of Chinese food in a Sydney street” , 收於《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11-245),臺北:中國飲食基金會。.
    Model
    1992 “The ethnic economy: Cubans and Chinese reconsidered”,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3(1):63-82.
    Model, Suzanne
    1992 “The ethnic economy: Cubans and Chinese reconsidered”,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3(1):63-82.
    Robert Jiobu
    1988 “Ethnic Hegemony and the Japanese of Californi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3(3):353.
    Wilson, Kenneth L. and Alejandro Portes
    1980 “Immigrant enclaves: an analysis of the labor market experiences of Cubans in Miami”,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6(2):295-319.
    Wilson, Kenneth L. and W. Allen Martin
    1982 “Ethnic enclaves: a comparison of the Cuban and black economies in Miami”,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8(1): 135-160.
    Zhou, Min and John R. Logan
    1989 “Returns on human capital in ethnic enclaves: New York City’s Chinatow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4:809-820.
    網路資料
    中壢市公所全球資訊網,「中平商圈促銷活動起跑」,http://www.junglicity.gov.tw/tw/news/news/upt.asp?p0=1035,2009/03/12搜尋。
    平鎮市公所全球資訊系統,http://www.pingj.gov.tw/intro/dept2/list.asp,搜尋時間:2009/3/5。
    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桃園縣產業文化館,http://taoyuanind.tycg.gov.tw/02-discover/02_main1.asp,2009/03/12搜尋。
    桃園縣鄉公所-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平鎮市建設發展綱要> (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oyuan/county/penzun/penzun.htm,搜尋時間:2008年5月7日。)
    紡鄉織夢_內壢社區總體營造紮根計畫,http://creativemedia.yzu.edu.tw/weavedreams/5nani/5_1_4.html,搜尋時間:2009/3/5。
    國史館>歷任總統文物選粹>蔣經國總統文物選粹> 生平事略>十大建設,http://www.drnh.gov.tw/www/page/B/page-B-02_a_03_a.htm,2009/03/12搜尋。
    話說龍岡,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longun/letter.html,搜尋時間:2009/3/5。
    臺灣鐵路管理局-中壢車站,http://service.tra.gov.tw/Jhongli/CP/10304/three.aspx,2009/03/12搜尋。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4259003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900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03111.pdf394KbAdobe PDF25550View/Open
    003110.pdf298KbAdobe PDF22049View/Open
    003109.pdf346KbAdobe PDF21126View/Open
    003108.pdf976KbAdobe PDF22001View/Open
    003107.pdf1017KbAdobe PDF22214View/Open
    003102.pdf353KbAdobe PDF2961View/Open
    003101.pdf145KbAdobe PDF2885View/Open
    003106.pdf2424KbAdobe PDF23491View/Open
    003105.pdf3661KbAdobe PDF25381View/Open
    003104.pdf989KbAdobe PDF21590View/Open
    003103.pdf270KbAdobe PDF2140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