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34/141854 (78%)
Visitors : 47815653      Online Users : 8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4982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28


    Title: 《殷虛文字乙編》背甲刻辭內容研究
    Authors: 黃庭頎
    Contributors: 蔡哲茂
    黃庭頎
    Keywords: 卜辭
    背甲
    乙編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9 10:21:49 (UTC+8)
    Abstract: 本文在分組分類的基礎上,針對《殷虛文字乙編》所收背甲內容進行整理研究。
      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學界對於殷虛背甲的研究概況。第二章則彙整目前所見學界最新最完整的背甲綴合資訊,並釐清相關著錄所見的部份誤綴。第三、四、五、六、七章則針對《殷虛文字乙編》所收 組、賓組、子組、圓體類與劣體類的背甲內容進行研究。本文研究途徑主要從「事類」與「人物」兩大方向入手,事類部份大致可分為「氣象、祭祀、軍事、醫療、田獵」等幾大方面,根據不同類組呈現的不同事類逐一進行分析;人物部份則根據背甲所見不同社會地位的個人,配合該人物其他相關辭例進行綜合探討。第八章則綜合前幾章的研究成果,並為之提出相關結論。
    Reference: 一、古籍(含今人校注)
    許 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月)。
    孔穎達等:《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朱 彬:《禮記訓纂》(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
    王念孫:《廣雅疏證》(台北:廣文書局,2001年1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二、專著與學位論文
    二劃 丁
    丁 山
    《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三劃 于
    于省吾
    《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
    《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王宇信
    《甲骨學一百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王國維
    《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四劃 中、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甲骨文合集》(共十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198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
    《小屯南地甲骨》(上海:中華書局,1980年10月)。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全六冊)(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方述鑫
    《殷墟卜辭斷代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
    〈論非王卜辭〉,《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五劃 石、白
    石璋如
    《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丁編•甲骨坑層之二》(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1985-1986年)。
    〈兩片迷途歸宗的字甲〉,《大陸雜誌》七十二卷六期,1986年6月。
    白玉崢
    〈讀甲骨綴合新編暨補編略論甲骨綴合〉,《中國文字》第一輯(台北:藝文印
     書館,1980年3月)。
    〈近三十年之甲骨綴合〉,《中國文字》第廿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9年12
     月)。
    白于藍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輯》校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六劃 朱
    朱鳳瀚
    《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
    〈商人諸神之權能與其類型〉,《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七劃 李、宋、沈
    李 濟
    《安陽》(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3月)。
    李學勤
    《殷虛文字綴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
    〈論婦好墓的年代及其有關問題〉,《考古》,1976年,第2期。
    〈關於師組卜辭的一些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6月)。
    〈殷墟甲骨分期兩系說〉,《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8月)。
    〈甲骨文同辭同字異構例〉,《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2月)。
    《中國古代文明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5月)。
    《李學勤早期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重寫學術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
    〈商代夷方的名號和地望〉,《中國史研究》2006第4期。
    李宗焜
    〈卜辭所見一日內時稱考〉,《中國文字》新十八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
    年1月)。
    〈《甲骨文刻辭類纂》刪正〉,《大陸雜誌》第94卷第六期,1997年。
    〈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
     二本第二分,2001年6月。
    李旼玲
    《甲骨文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宋鎮豪
    《甲骨學殷商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年)。
    宋雅萍
    《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辭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年)
    沈 培
    《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
    八劃 林
    林 澐
    〈從武丁時期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家族型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6月)。
    〈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6月)。
    〈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古文字研究》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6月)。
    〈無名組卜辭中父丁稱謂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6月)。
    林小安
    〈武丁晚期卜辭考證〉《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武丁早期卜辭考證〉《文史》卅六期,1992年8月。
    林宏明
    《小屯南地甲骨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醉古集》(台北:台灣書局,2008年)
    林雅婷
    《甲骨綴合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九劃 姚、胡
    姚孝遂主編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版)。
    姚孝遂、蕭丁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月)。
    姚孝遂
    〈甲骨刻辭狩獵考〉,《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月)。
    胡厚宣
    〈殷墟一二七坑甲骨文的發現和特點〉,《中國歷史博物館刊》13、14期,1989
    年。
    《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十劃 唐、島
    唐蘭
    《殷虛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5月)。
    島邦男
    《殷墟卜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十一劃 陳、郭、常、郭、張
    陳夢家
    《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
    陳 劍
    《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陳偉湛
    〈有關甲骨文田獵卜辭的文字考訂與辨析〉,《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輯(北京:
     中華書局,1992年8月)。
    陳 絜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常玉芝
    《商代周祭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說文武帝-兼論商末祭祀制度的變化〉,《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
     書局,2005年2月)。
    常耀華
    〈關於子組卜辭材料問題〉,《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四川:巴蜀書社,
     1998年10月)。
    《殷墟甲骨非王卜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11月)。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年2月)。
    郭若愚、曾毅公、李學勤
    《殷虛文字綴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
    十二劃 張、黃、彭、曾
    張政烺
    〈帚好略說〉,《考古》1983年6期。
    〈帚好略說補記〉,《考古》1983年8期。
    〈殷契 田解〉,《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
    張秉權
    《殷虛文字丙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重印本。   
    〈卜龜腹甲的序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廿八本上冊,1956
    年。
    〈卜辭 各化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廿九本下冊,1958年。
    〈論成套卜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篇第四種,1960年。
    〈殷代的農業與氣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二分,
     1970年。
    〈殷代的祭祀與巫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九本第三分,
     1978年。
    《甲骨文與甲骨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8年9月)。
    張玉金
    《20世紀甲骨語言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2月)。
    張亞初
    〈商代職官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2月)。
    張世超
    〈商代的卜日與祭日〉《古文字研究》第廿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
    月)。
    黃天樹
    《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8月)。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殷墟甲骨文驗辭中的氣象紀錄〉,《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9月)。
    彭裕商
    〈非王卜辭研究〉,《古文字研究》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月)。
    〈師組卜辭分類及其他〉,《古文字研究》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
    月)。
    《殷墟甲骨斷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殷代日界小議〉,《殷都學刊》2002年第2期。
    彭邦炯
    《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北京: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2月)。
    《甲骨文醫學資料釋文考辨與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2月)。
    〈甲骨文中的生育問題再探討〉,《殷商文明論集》(北京:新華書店,2008
    年1月)。
    曾毅公
    《殷虛文字綴合》(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
    〈論甲骨綴合〉,《華學》第四輯,2000年8月。
    十三劃 裘、董、楊
    裘錫圭
    《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初步研究〉,《古代文史研
    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中央研究院歷史
     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1993年。
    《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討研會論文集》1998年5月。
    董作賓
    《殷虛文字乙編》(全三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第2
     版。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1965年。
    〈甲骨學六十年〉,《董作賓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卜辭中所見之殷曆〉,《安陽發掘報告》第3期(上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1931年)。
    楊樹達
    《積微居甲文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
    《積微居小學述林全編》(共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
    十四劃 劉
    劉 釗
    〈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6月)。
    《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劉 源
    《商周祭祖禮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9月)。
    劉淵臨
    《卜用甲骨上攻冶技術的痕蹟之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3月)。
    劉學順
    《YH127坑賓組卜辭研究》(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十五劃 蔡、蔣、鄭、趙
    蔡哲茂
    《甲骨綴合集》(台北:樂學書局,1999年9月)。
    〈甲骨文集綴合補遺(續)〉,《大陸雜誌》第69卷第二期,1984年。
    〈殷卜辭伊尹 示考-兼論它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
     八本四分,1987年。
    〈說「 」〉,《第四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成都:1988年10
     月。
    〈甲骨綴合三十五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6期,2002年11月。
    〈《殷墟文字乙編》4810號考釋〉《第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高
     雄:中山大學,2003年3月)。
    《甲骨綴合續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8月)。
    〈釋殷卜辭的 字〉,《東華人文學報》第十期,2007年1月。
    〈說殷卜辭中的「虫虫」字〉,《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9月)。
    蔣玉斌
    《師組甲骨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
    《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子卜辭新綴三十二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11月)。
    〈殷墟B19、YH006、YH044三坑甲骨新綴〉,《中國文字研究》第八輯,2007年。
    〈釋殷墟師組卜辭中的「兆」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8年9月)。
    鄭慧生
    〈甲骨綴合八法舉例-《甲骨文合集》綴合手記〉,《甲骨卜辭研究》(河南:河
     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鄭繼娥
    《甲骨文祭祀卜辭語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5月)。
    趙 鵬
    《殷墟甲骨文人名與斷代的初步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7月)。
    十六劃以上 魏、嚴、羅、鍾
    魏慈德
    〈關於一二七坑非王卜辭裏幾個辭語的解釋〉,《第五屆訓詁學全國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2000年12月)。
    《殷墟YH一二七坑甲骨卜辭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
    嚴一萍
    《甲骨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殷虛第十三次發掘所得卜甲綴合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羅振玉
    《殷虛書契考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12月再版)。
    羅 琨
    〈卜辭中「河」及其在祀典中的地位〉,《古文字研究》第廿二輯(北京:中華
     書局,2000年7月)。
    〈「高宗伐鬼方」史蹟考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年)。
    鍾柏生
    《殷虛文字乙編補遺》(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
    謝湘筠
    《殷墟第十五次發掘所得甲骨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6151002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201.pdf3394KbAdobe PDF2384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