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658/141571 (78%)
Visitors : 47285963      Online Users : 10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944


    Title: 阿美族傳統社會文化的持續與變遷-以花蓮荳蘭部落(Natawlan)為例
    Authors: 高志遠
    Contributors: 張駿逸
    高志遠
    Keywords: 阿美族
    荳蘭(Natawlan)
    文化變遷
    Date: 2003
    Issue Date: 2010-12-09 14:10:50 (UTC+8)
    Abstract: 位於今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宜昌村一帶之荳蘭部落(Natawlan)為一阿美族社會,吉安鄉緊鄰花蓮市,為花蓮縣人口數和密度第二高之城市,都市化程度遠較其他鄉鎮發達。於此時空環境下,原有之部落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結構,即與其他臺灣原住民社會一樣,迅速墜入困頓劣勢中。
      然而,儘管各方面條件對荳蘭部落之發展相對不利,部落中仍有許多傳統文化與族人之生活緊密結合,從舉行祭典到建設文物館等均顯示出荳蘭部落的傳統組織並未完全瓦解,也反映出部落生命力正逐漸復甦。
     本研究透過歷史、現況之論述分析,期能瞭解荳蘭部落傳統傳統社會的變遷脈絡與方式。第一章節以歷史文獻、田野調查等資料勾勒出荳蘭部落研究領域;第二章則透過扒梳文獻方式,詳述荳蘭部落阿美族之傳統社會文化;第三章旨在藉由實際田野調查之資料,瞭解傳統組織式微之當代,係由何種組織制度取而代之,繼續辦理所謂之傳統祭儀,並探究其轉換之模式與思維邏輯;第四章綜合前文所論及之諸多因素,論述社會文化變遷之動力與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荳蘭部落之現況雖多不具備一般印象中「部落」之條件,但族人在適應社會的洪流下,對於維持傳統社會文化之努力,實不容忽視。傳統文化的復振之路相當艱辛,內部的矛盾,以及文化衝突也不斷擊撞。對族人而言,改變雖然是痛苦的經驗,卻也是無可避免的歷程,在維持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所做之改變,也就是在固有的組織以外,以更多的地緣組織來支撐傳統文化。民族表現方式雖有所轉變,但在文化元素轉換之過程中,亦呈現出民族生命力續存的活躍動力。
    Reference: 一、專書
    方敏英(編)
    1986《阿美語辭典》,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聖經公會。
    王學新(譯著)
    1998《日據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古野清人(黃耀榮譯)
      《高砂族的祭典生活》,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未出版。
    古野清人(葉婉奇譯)
    2000《臺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臺北:原民文化。
    田代安定
    1900《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民課。
    伊能嘉矩(溫吉編譯)
    1957 《臺灣蕃政志》(二),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佐山融吉(主編)(黃文新譯)
    《蕃族調查報告書》,〈阿眉族南勢蕃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未出版。
    余文儀
    1995《續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贊誠
    1997《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壬癸
    1992《中國語文臺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系統》,臺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李亦園
    1995《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
    李來旺、吳明義、黃東秋
    1992《牽源》,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阮昌銳
    1969《大港口的阿美族(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第18期〉,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周鍾瑄
    1993《諸羅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1983《花蓮文獻》,花蓮:花蓮文獻委員會。
    施添福(主編)
    2001《臺東縣史阿美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柯培元
    1995《噶瑪蘭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傳
    1993《臺東州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范咸
    1995《重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夏獻綸
    1959《臺灣輿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康培德
    1999《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臺北:稻鄉出版社。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許木柱
    198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
    2001《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淑均
    1993《噶瑪蘭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註)
    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
    1984《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叔璥
    1999《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應貴(主編)
    1993《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廖守臣(編著)、吳明義(校訂)
    1985《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未出版。
    廖守臣、李景崇
    1998《阿美族歷史》,臺北:師大書苑。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胄篇》第二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上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
    1936《高砂族調查報告書》第一編,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劉良璧
    1995《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斌雄
    1965《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蔣毓英
    1993《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藍鼎元
    1997《東征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大春
    1997《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藤井志津枝
    1997《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
    衞惠林、王人英
    1966《臺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二、論文、期刊
    土田滋
    1989〈アミ語〉,收錄于龜井孝、河野六郎、千野榮一編著,《言語學大辭典》第一卷,  世界語言篇(上),東京:三省堂。
    中村孝至(許賢瑤譯)
    1992〈荷蘭時代的探金事業補論—特別關於哆囉滿〉,《臺灣風物42卷4期》,臺北:臺 灣風物雜誌社。
    中村孝至(吳密察、許賢瑤譯)
    1994〈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卷1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江美瑤
    1997〈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東部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何可
    1963〈南勢阿美年齡階級制度〉,《邊政學報》一卷二期,臺北:政治大學邊政學系。
    陳俊男
    1999《奇萊族(Sakizaya人)的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潘繼道
    1992《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衞惠林
    1958〈阿美族的部落制度〉,《臺灣文獻》9(1),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1〈阿美族的母系氏族與母系世系群〉,《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2期,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53〈臺灣東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初步研究〉,《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臺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7259006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7259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5900601.pdf1359KbAdobe PDF2355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